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颈静脉球瘤的CT及MRI影像学表现,及此瘤影像学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2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颈静脉球瘤,结合文献对其CT及MRI表现进行分析。结果:25例均为单侧发病,其中左侧15例,右侧10例。病变以颈静脉孔为中心生长并向周围结构不同程度蔓延。CT及MRI表现各具特征性,CT显示颈静脉孔区及其周围软组织肿块,颈静脉球窝较对侧明显扩大,高分辨CT更能显示骨质破坏程度;MRI均显示颈静脉孔区及鼓室内不规则的软组织信号灶,并能见到典型的"盐和胡椒"征象,能为此瘤术前诊断提供可靠依据。结论:颈静脉球瘤的CT、高分辨薄层CT及MR检查有明显的优势,CT检查尤其是高分辨CT可准确显示骨质破坏范围、程度;MRI能更清楚显示病变范围、病灶信号及强化方式,两者优势互补,应作为术前常规和必需的检查项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鼻窦恶性肿瘤的CT、MRI表现及其窦外侵犯途径。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鼻窦恶性肿瘤的CT、MRI资料,根据CT、MRI征象判断肿瘤的侵犯范围及其窦外侵犯途径。结果:鼻窦恶性肿瘤多原发于上颌窦17例(54.8%),其次是筛窦10例(32.3%)和额窦4例(12.9%)。CT、MRI 27例表现边界不清的软组织病灶,CT、MRI增强扫描分别为8、11例表现为低至中度强化。22例病变超出鼻腔鼻窦而侵犯翼腭窝、眼眶等窦外结构。结论:CT、MRI能较准确地显示肿瘤的原发部位及其对窦外结构的侵犯并判断其侵犯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探讨CT、MRI诊断对肾上腺病变的作用与价值。方法:MarconiMX8000 4层螺旋CT机,增强造影剂使用非离子型制剂,常规扫描及增强。应用西门子MAGNETOM1.5T磁共振机,增强造影剂使用Gd-DTPA制剂,常规T1WI、T2WI、脂肪抑制、化学位移同反相位及增强。对25例经手术及病理资料诊断证实的肾上腺病变进行CT、MRI诊断回顾性分析。结果:可清楚显示肾上腺病变的侧别、数目、大小、范围及可能的性质。结论:CT是肾上腺病变最佳影像检查方法,MRI具有重要辅助及补充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分析,探讨MRI对骨关节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收治1869例病例,均行X线及MRI检查,部分病例行内窥镜和手术治疗,还有一部分病例行CT检查,所得资料较完善,对照分析及统计学处理.结果:37例四肢骨肿瘤X线与MRI均能确定病变所在,但对肿瘤侵及范围与周围软组织侵及情况,X线片明显不如MRI.中轴骨原发及转移瘤178例,X线片仅能对有明显骨质破坏及瘤骨形成的11例显示,而MRI可显示178例,尽管椎体或附件骨形态正常,但对瘤骨的显示不及X线.74例股骨头坏死病例,X线片可显示15例,CT显示38例,MRI不仅显示全部病例,而且关节内情况的显示明显优于X线及CT.MRI对脊椎椎间盘突出997例的检出率为90%,常规X线正侧位片不能明确显示,CT对颈椎椎间盘突出的显示不太理想,MRI 324例678个颈椎椎间盘突出,CT可明确显示102例232个.关节病变,MRI诊断膝关节半月板撕裂、退变及韧带损伤192例常规X线及CT检查难以显示.骨性关节炎,MRI可显示软骨缺损、骨质吸收、骨髓挫伤200例,但对骨刺及游离骨的显示率不及CT、X线片,X线显示游离骨29例,MRI仅显示8例.骨与关节结核94例,X线、CT、MRI均可显示,但周围软组织情况MRI较好.结论:磁共振成像是骨与关节系统临床诊断评价的最佳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CT,MRI诊断病毒性脑炎的影像学特征及其诊断价值,通过对比分析来促进临床上病毒性脑炎的进一步科学性诊治,找到有效实际的疗法,提高对本病诊断的正确性。方法回顾分析经临床确诊的46例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检查方法 :CT检查20例,MRI检查20例,同时经CT和MRI检查者6例。作CT和MRI增强检查者共12例。结果病毒性脑炎的CT,MRI诊断对比分析中CT表现以大小范围不等片状低密度为主,多分布于额、颞、顶皮质、皮质下区及侧脑室周围白质区,常为多发。单侧发病范围较大时,有明显占位效应。MRI表现长T1长T2信号,与同时做CT检查者比较,MRI显示病变更清楚。增强扫描病变以无明显强化为主。同时经CT和MRI检查者6例中CT未显示病灶,但MRI均发现病灶,增强扫描病例中显示病灶强化者2例。结论 MRI检查是病毒性脑炎重要的诊断依据,诊断价值明显优于CT,CT、MRI影像表现与临床紧密结合,能为病毒性脑炎的正确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X线、CT及MRI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8例怀疑为ANFH患者进行了X线检查,并对其中13例进行了CT检查,8例进行了MRI检查,并且作了X线、CT、MRI表现的对比分析。结果:23例中经X线平片诊断为ANFH的18例;其余5例,有3例经CT诊断提示为ANFH经MRI证实;2例经MRI诊断为ANFH。结论:MRI是诊断ANFH最敏感的方法。不仅能够发现早期病变,而且能够观察病变确切范围和程度,CT可以早期发现病变,能反映病变的范围和程度,X线是诊断和分期的常规手段。  相似文献   

7.
MRI评价骨肉瘤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国库  赵绘萍  刘安  赵松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12):1893-1895,1903
目的 通过对骨肉瘤患者行MRI扫描,并与CT、X线平片相比较,总结骨肉瘤的MR/影像特点及评价MRI在骨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本文收集17例骨肉瘤患者。均经MKI、CT及x线平片检查,并通过手术病理证实。结果 骨肉瘤MRI上可表现瘤骨、骨质破坏骨膜反应、软组织肿块等征象。在骨髓浸润的显示、肿瘤与肌肉、血管、神经、相邻关节的关系、跳跃病灶的显示及骨肉瘤内出血和坏死的显示,MRI明显优于CT和X线平片,对骨肉瘤纵向浸润范围的显示,MRI明显优于X线平片,对其横向范围的显示。MRI与CT无明显差别。结论 MPO能准确显示骨肉瘤的浸润范围及肿瘤内基拳病变的情况。为临床制定手术方案提供了重要的影像学信息。  相似文献   

8.
目的 膝关节外伤64排CT三维重建与MRI检查对照分析.方法 对50例膝关节外伤的患者分别进行64排CT三维重建和MRI检查.结果 MRI膝关节检查,能够早期发现骨挫伤、软骨损伤、半月板、韧带撕裂、关节腔积液、肌肉的损伤.结论 明确的显示病变的范围、程度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比64排CT三维重建发现病变更准确、及时患者条件允许应尽早MRI检查.  相似文献   

9.
脊柱单发性浆细胞骨髓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通过对脊柱单发性浆细胞骨髓瘤的影像学表现的分析 ,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 收集 4例脊柱单发性浆细胞骨髓瘤 ,回顾分析其X线平片、CT、MRI表现。结果  3例位于胸椎 ,1例位于腰椎。X线平片显示单个椎体破坏、变形 ;CT显示椎体呈膨胀性破坏 ,病变侵犯一侧附件 ,并在周围形成软组织肿块及压迫硬脊膜囊 ;MRI显示病变椎体呈不均匀信号 ,相邻椎间隙信号不变。 4例尿本 周氏蛋白均为阴性。结论 脊柱SPM依赖影像学检查 :X线平片可作基本定位 ;CT可显示椎体破坏程度及侵犯范围 ;MRI反映病变椎体信号变化、椎间盘结构和椎间隙情况。最后诊断必须结合局部骨穿和化验室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性探讨分析颅骨穿透型脑膜瘤的CT和MRI影像学特征,比较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1例颅骨穿透型脑膜瘤患者,所有患者都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对7例患者采取CT检查,对7例患者采取CT和MRI检查,对7例患者采取MRI检查,比较分析其CT和MRI表现,并和病理分型进行对照。结果:CT和MRI的诊断价值均比较显著。结论:颅骨穿透型脑膜瘤影像学表现都很典型,CT和MRI都有较高诊断价值,MRI的观察效果好于CT检查,CT较MRI有利于观察骨质改变和钙化,MRI能够清晰显示软组织,并对病变范围进行准确判断,在此病的治疗、诊断中可将二者结合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急性胰腺炎(以下简称AP)病变在MRI各脉冲序列及CT的表现,了解不同MRI序列及CT显示各种AP病变的优势及不足.方法 AP住院患者21例,均进行MRCP,轴位T1WI、T2WI、T2WI压脂4种脉冲序列成像及同期CT成像.观察胰腺大小、形态、密度、信号改变,胰周有无渗出及范围,肾前筋膜有无增厚,有无急性液体积聚及假性囊肿.在SPSS11.5软件包上采用χ2检验对观察结果 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RCP原始像和3DMIP由于可多方位成像对胰液的渗出范围,与周围器官的关系均可以做出准确评定;轴位T1WI对组织的水肿、出血较为敏感,估计渗出范围准确;T2WI对急性液体积聚,假性囊肿显示良好; T2WI压脂可判断病变组织是单纯的水肿,还是合并积液.结论 本研究提示,MRI与CT对AP具有同等诊断价值,不同MR序列对AP病变的显示具有互补作用.在显示病变性质及对指导临床治疗方面,MRI的作用甚至优于CT.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与判断脊柱结核的CT与MRI影像诊断价值及其表现.方法本文选择出16例确诊为脊柱结核的患者进行研究,对这些患者进行脊柱结核的CT与MRI影像检查,对其CT与MRI影像学结果进行分析与对比.结果脊柱结核的CT影像诊断表现为椎体及其附件的骨质破坏、椎管受累以及椎旁脓肿形成等;脊柱结核的MRI影像诊断表现为椎体及附件的骨质破坏、椎间盘信号的改变、椎旁脓肿形成、韧带下播散以及硬膜囊和脊髓受累等.脊柱结核CT与MRI进行比较,在显示早期病变方面MRI明显更加敏感,在确定病变范围方面也更加具有优势,但是对于钙化灶以及死骨的显示方面CT明显更加清晰.结论脊柱结核的病变具有着多样性的特点,对于脊柱结核早期的诊断以及确定病变的范围等方面,MRI明显更具优势,而在显示钙化灶以及死骨方面,CT的现实更加良好,将两种诊断方法相结合,对患者进行综合性分析,更加有助于对脊柱结核的诊断以及对其治疗效果进行的观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急性胰腺炎(以下简称AP)病变在MRI各脉冲序列及CT的表现,了解不同MRI序列及CT显示各种AP病变的优势及不足.方法 AP住院患者42例,均进行MRCP,轴位T1W I、T2W I、T2W I压脂4种脉冲序列成像及同期CT成像.观察胰腺大小、形态、密度、信号改变,胰周有无渗出及范围,肾前筋膜有无增厚,有无急性液体积聚及假性囊肿.在SPSS11.5软件上采用χ2检验对观察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RCP原始像和3DMIP由于可多方位成像对胰液的渗出范围,与周围器官的关系均可以做出准确评定;轴位T1W I对组织的水肿、出血较为敏感,估计渗出范围准确; T2W I对急性液体积聚,假性囊肿显示良好; T2W I压脂可判断病变组织是单纯的水肿,还是合并积液.结论 MRI与CT对AP具有同等诊断价值,不同MR序列对AP病变的显示具有互补作用.在显示病变性质及对指导临床治疗方面,MRI的作用甚至优于CT.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淋巴管瘤的CT、MRI影像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淋巴管瘤的病例资料,CT检查者14例,MRI检查者9例,总结其CT及MRI表现特点。结果:根据淋巴管瘤的发生部位将其分为两组,即非实质性脏器组16例,实质性脏器组4例。典型CT、MRI表现为单囊或多囊分隔状薄壁囊性病变,形态各异,爬行或塑型生长,少钙化,但位于肾上腺的淋巴管瘤囊壁及分隔可见钙化。CT对于病变的钙化显示优于MRI,而MRI对病变的囊性特征、病变内成分的判断优于CT,并能完整显示囊壁及分隔。结论:淋巴管瘤的CT、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CT及MRI的影像表现有互补,二者联合应用对其定位及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鱼汀 《吉林医学》2012,(30):6604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CT及MRI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影像学检查,分析其CT及MRI的表现特点。结果:CT显示肝脏肿大,肝实质密度改变,门静脉及其属支血管改变,MRI显示除CT表现外,还显示门静脉的血流学变化。结论:CT和MRI均可以准确检查出病变肝脏及其他器官的改变,但是MRI可以显示静脉及其属支的血流学变化。  相似文献   

16.
特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的颅脑CT及MRI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分析特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IHP)颅脑CT及MRI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临床确诊的IHP患者的颅脑CT及MRI表现,并对病变部分显示情况对比。结果CT表现为脑内多发对称性钙化,CT值50.3~434.0 Hu,MRI T1WI呈稍高或高信号,T2WI呈等信号。CT示:双侧苍白球钙化12例,双侧尾状核钙化10例,丘脑钙化10例,小脑齿状核钙化10例,两侧额、顶叶多发钙化6例。结论MRI所显示的病变在CT上均可显示,早期钙质沉积的显示MRI可能优于CT。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及MRI对下腔静脉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近2年来收治的86例下腔静脉病变患者,分析其临床、CT和MRI资料。结果下腔静脉病变中,栓子形成共39例,占45.3%、比例最高,布加综合征19例(22.1%),下腔静脉先天畸形10(11.6%),下腔静脉外压性改变18例(20.9%),CT及MRI均能明确显示病变部位、范围、性质、密度变化特点、侧枝循环形成及周围软组织情况。结论 CT、MRI能清楚显示下腔静脉病变的充盈缺损、管腔狭窄、侧支血管形成、静脉畸形等,有助于病变的诊断和手术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MRI对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6例髋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的MRI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MRI对发现早期病变及显示病变范围效果良好,并依据组织解剖学改变进行了相应的MRI分期.结论 MRI是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较为敏感和特异的方法,能直接多方位确定骨缺血坏死位置和范围,对CT和平片阴性病人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充分认识病毒性脑炎多样性的临床及影像表现,提高对本病诊断的正确性。方法CT检查12例,MRI检查2例,CT和MRI均检查6例,增强检查9例。结果CT表现以大小范围不等片状低密度为主,多分布于额、颞、顶皮质、皮质下区及侧脑室周围白质区,常为多发。单侧发病范围较大时,有明显占位效应。MRI表现长T1长T2信号,与同时做CT检查比较,MRI显示病变更清楚。增强扫描病变以无明显强化为主。结论CT、MRI影像表现与临床紧密结合,能为病毒巨脑炎的正确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20.
CT、MRI检查对早期腔隙性脑梗塞诊断的对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比较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 (CT)、磁共振成像 (MRI)对早期腔隙性脑梗塞的诊断价值 ,对 30例早期腔隙性脑梗塞患者在 48h内分别进行MRI和CT检查。结果 :MRI检查T2 W及T2 W IR水压抑扫描发现病灶 2 5 4个 ,CT扫描发现病灶 37个。MRI检出率为 10 0 % ,而CT为 14 % (P <0 .0 0 5 )。MRI对微小的病变 ,早期的病变及颅底、颅顶部的病变的显示均较CT优越。结论 :MRI应作为早期腔隙性脑梗塞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