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学敏院士率先提出了针刺手法量学的理论,该理论要求针刺每一穴位都要达到相应的量学要求。为了达到量学的要求,他对每个穴位都制定了科学、严谨的针刺方法。本文就石学敏院士穴位针剌的部分经验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2.
<正>石学敏,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名誉院长。他在中医针灸学术方面的建树是全方位的。创立"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以取阴经及督脉穴位为主,并在针刺手法上有明确的量学规范,取得了显著临床疗效,并从组织、细胞、分子基因等水平揭示了针刺作用机制。以"醒脑开窍"针法和自主研制的"丹芪偏瘫胶囊"为主,形成了"石氏中风单元疗法"。率先提出针刺手法量学理论,使针刺手法向规范化、剂量化、标准化发展。"醒脑开窍"  相似文献   

3.
<正>石学敏院士从医已40余年,博览群书,深悟其理,勤奋临床,深展其术,以其高尚的品格、精湛的医术深得广大患者的信赖,为同道所折服。40年来,他深入研究了中风的机理,创新了中风的理论,创立了醒脑开窍针刺法。他深入研究了针刺手法,提出了"针刺手法量学"的新理论,创立了自己独特的针刺手法,石氏针刺法独成一派,有"轻捷、华丽、流畅、舒展、疾则如闪电、缓则如流水"之称。醒脑开窍针刺法是石学敏院士在辨证辨病相结合的指导  相似文献   

4.
石学敏院士针刺手法量学的概念及核心   总被引:31,自引:6,他引:31  
卞金玲  张春红 《中国针灸》2003,23(5):287-289
介绍了石学敏院士率先提出的针刺手法量学理论,对捻转补泻手法确定了新定义和量化操作,即作用力的方向是决定补和泻的重要因素之一;捻转补泻与作用力的大小有直接关系;施行捻转补泻手法所持续时间的最佳参数为每个穴位操作1~3分钟;两次施术间隔时间的最佳参数为3~6小时等四大要素。使针刺疗法更具有规范性、可重复性、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5.
石学敏院士从"气海理论"出发,创立了以人迎穴为主穴的"司气海,调血压"针刺技术,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本文立足于"气海理论",从中医的元气、宗气、营气、卫气以及气、血、脉之间的关系和现代医学中心排血量、交感神经活性、血管等方面阐释对高血压病的认识。二者在对高血压形成的认识中达到了较完美的契合,体现本针刺技术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此外,文中还详细介绍了石学敏院士根据《内经》中气海理论和"无风不作眩"等理论提出高血压的主要病机为"气海失司"的思想源流以及本针刺技术的穴位选择——人迎、曲池、合谷、足三里、太冲,重点论述了各个穴位针刺的量学操作规范,并基于中医理论和现代临床研究阐述各个穴位的选穴依据。  相似文献   

6.
国医大师石学敏院士在将近50年的从医过程中创立了醒脑开窍针刺法,提出了针刺手法量学,形成了具有自己独特学术思想的理论体系。近年来又提出"气海失司"是高血压病的主要病机,提倡治疗高血压在调气的基础上兼顾理血,并创立了针刺人迎等为主穴的、有明确手法量学标准和量效关系的针刺降压技术。  相似文献   

7.
剖析袁青教授调神针法结合针刺手法量学诊疗模式的学术特点及步骤量化。调神针法是袁青教授基于《灵枢》“凡刺之真,必先本于神”的理论基础,从靳三针临床实践中提炼形成的针刺治疗方法,针对临床上病程冗长、影响身心健康的部分疾病有着良好疗效和巩固作用,该方法重视临证选穴、施术手法及剂量选择,与石学敏院士创立针刺手法量学拟定最佳疗效的理念相吻合,运用针刺手法量学中提高针刺规范性、可重复性及可操作性等手段,形成调神针法结合针刺手法量学诊疗模式,增加调神针法的普适性,以便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相似文献   

8.
石学敏院士立足"治神"学术思想,创立了"醒脑开窍"针刺法,在中风病的针灸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重视中风病的整体治疗,开发了丹芪偏瘫胶囊,建立中风单元。近年来,又将研究重点转移到中风病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病的治疗,创立了以人迎为主穴、有规范手法量学标准的针刺方法,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疗效。本文就石学敏院士学术思想在中风病治疗方面的贡献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仍处于百家争鸣的状态,石学敏院士创新性地提出高血压的发生是"气海失司"的结果。其以气海理论为基础创立了以人迎穴为主穴,配以规范手法量学标准的"司气海,调血压"针刺技术,降压效果显著。石院士这一针刺技术既是对中医经典理论的传承,又是对前人理论的发扬和创新。通过病案分析,对"司气海,调血压"针刺技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和治疗思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吞咽障碍是神经系统疾病中常见和难治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通关利窍"针刺法是石学敏院士为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创立的调神针刺法,强调整体与局部治疗相结合及严格的针刺手法量学规定,标本同治。本研究旨在浅析该针法的理论内涵,阐述其临床应用,为今后吞咽障碍的治疗提供更广阔的思路和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