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丁晖 《中国实用医药》2013,8(22):220-221
目的探讨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护理。方法对60例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住院患儿实施生活、饮食、用药、心理和预防感染护理的同时,给予患儿及其家属健康教育。结果所选56例患儿的血红蛋白恢复正常(6个月~6岁〉110g/L,6~13岁〉120g/L),4例(重度占3例)好转。结论加强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的护理,有利于患儿的康复。  相似文献   

2.
儿康宁口服液为纯中药制剂,具有健脑益智、健脾开胃、益气和中等多种作用.为探讨其对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的治疗作用,我们对122例IDA患者采用儿康宁和葡萄糖酸亚铁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刘金变 《临床医药实践》2014,(3):205-206,240
目的:了解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NIDA)的发生状况,分析其发病因素,探讨预防工作重点所在。方法:选择2012年3月1日—2013年2月28日在防保科接受4∶2∶1系统管理的3岁以下儿童(包括3岁)为调查对象,对小儿进行健康体检并化验血红蛋白;家长填写问卷调查表。结果:786例中发现贫血237例,发病率为30.2%,其中缺铁性贫血233例,发病率为29.6%(缺铁性贫血占贫血病例的98.3%)。缺铁性贫血的发病情况:36个月组占39.2%,76个月组占39.2%,712个月组占36.6%,112个月组占36.6%,12岁组占27.5%,22岁组占27.5%,23岁组占23.7%;男孩发病率29.9%,女孩发病率29.3%,男孩、女孩贫血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纯母乳及非纯母乳喂养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率比较:33岁组占23.7%;男孩发病率29.9%,女孩发病率29.3%,男孩、女孩贫血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纯母乳及非纯母乳喂养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率比较:36个月纯母乳与非母乳喂养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74,2.739,P>0.05),76个月纯母乳与非母乳喂养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74,2.739,P>0.05),712个月纯母乳与非母乳喂养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6,2.739,P<0.05),112个月纯母乳与非母乳喂养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6,2.739,P<0.05),12岁纯母乳与非母乳喂养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46,P<0.05)。结论: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发生与出生前、后均有关系。降低小儿贫血要从多方面抓起,出生前是孕期母亲营养、生产方式(早产、剖宫产),出生后喂养的方式、辅食的添加、辅食添加不合理是造成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影响因素,应加强对小儿科学正确的喂养指导,并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指导科学的喂养方法;加强母亲孕期和哺乳期合理营养的指导,减少早产、降低剖宫产对降低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发病率有极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5.
目的分析儿保门诊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病的情况以及原因。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儿保门诊的200例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探讨200例婴幼儿患缺铁性贫血的原因。结果观察结果发现,导致婴幼儿患缺铁性贫血的因素有添加辅食不及时、反复腹泻、呼吸道感染、早产、体质量过低、母亲年龄以及孕晚期贫血等。并且不同的因素导致婴幼儿患缺铁性贫血的概率各有不同。数据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对婴幼儿进行定期的检查,同时加强对婴幼儿贫血相关健康知识的宣传,严格控制各种会引发缺铁性贫血的因素,有助于降低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发生概率,促进婴幼儿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铁之缘片治疗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在2009年10月~2010年10月在我院儿保科门诊诊断为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43例,随机分为实验组23例和对照组20例,实验组给予铁之缘片,对照组给予葡萄酸亚铁口服液,两组连续使用14d后复查血红蛋白,观查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症状明显改善,血红蛋白明显升高。对照组大部分贫血症状也明显改善,血红蛋白也明显升高,但部分出现胃肠道反应而影响疗效。结论铁之缘片口服易于吸收,无胃肠反应及过敏性反应,保证了临床疗效。对照组部分出现胃肠道反应,个别出现明显呕吐,无法继续服用而影响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治疗方法,总结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选择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60例,其中轻度贫血,中度贫血和重度贫血各20例,分别根据实际情况施以相应的治疗方案,然后观察血红蛋白(Hb),红细胞数(RBC),血清铁(SI),总铁结合力(TIBC),血清铁蛋白(SF)的值然后分析其疗效。结果治疗前后,患儿的Hb,RBC,SI,TIBC,SF的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轻度贫血,中重度贫血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的治愈率分别为:70.0%和100%,45.0%和57.5%。结论服用铁制剂仍是临床治疗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健康教育预防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NIDA)的效果。方法选择778例小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健康教育组各389例,对照组给予铁元素预防(右旋糖酐铁片干预3个月),健康教育组在对照干预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干预3个月后,测定MCV、Hb、RBC、Hct、MCH、血清铁、铁蛋白以及总铁结合力(FIBG)水平,记录2组小儿贫血发生率。结果健康教育组小儿血清RBC、Hb、Hct、MCV、MCH、血清铁和铁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健康教育组FIBG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健康教育组总贫血发生率为14.9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65%(χ2=9.553,P=0.002)。结论健康教育可以有效预防小儿NIDA。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铁之缘片治疗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疗效。方法 2010年2月~2011年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诊断为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患儿6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铁之缘片,对照组用富含铁的食物,治疗30d,观察使用后两组患儿的临床表现及血红蛋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儿较对照组的贫血情况改善快,机体抵抗力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铁之缘片治疗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效果好,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儿童保健门诊中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患病情况进行探讨,并分析其发生的原因。方法抽取2013年1月至2015年4月于本中心儿童保健门诊接受系统调查的1200例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观察不同年龄组,不同喂养方式下婴幼儿的患病情况。结果6个月~1岁的婴幼儿患病率最高,为24.5%;且与1~2岁以及2~3岁的患病率比较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贫血患者中轻度贫血占比最高,为77.1%,其次为中度贫血,为22.9%;不同喂养方式下,母乳喂养及人工喂养的发病率分别为20.8%、20.0%;不同辅食添加情况下添加不合格所造成的贫血发生率高于添加正常的婴幼儿,组间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多发生于6个月~1岁,且多为轻度贫血,主要是因为不同的喂养方式及家庭因素所致,及时进行纠正,可有效控制病情的恶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对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改善过程中,应用益生菌的效果。方法对62例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儿童行基础治疗+益生菌防治,并与同期62例行基础模式的儿童治疗效果进行对比评价,并分别对两组儿童治疗后的HB、铁蛋白(SF)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对比。结果经过基础治疗加益生菌防治的62例儿童,其治疗效果以及各项指标均优于仅行基础治疗的儿童,两组数据对比呈现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对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进行改善时,使用益生菌的效果显著,增强患儿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李万波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3):1760-1761
现就近5年来我院对所管辖区内集体儿童进行一年一次健康体检及常见病筛查所得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儿童贫血中最常见的一个主要原因。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及方法1.1资料:对象为主城区内的46所幼儿园,3~7岁学龄前儿童,1999~2003年共计11960人次。其中:男6103人,女5857人。3~4岁组4787人,5~6岁组4186人,6~7岁组2990人。1.2方法:取左手无名指末梢血,用氰化高铁法检测血红蛋白(Hb)含量。1.3判定标准:根据“全国提高儿童生命质量学术会议”的判定标准[1]:血红蛋白(Hb)<110g/L为贫血;Hb≥90g/L轻度贫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发生的相关因素,提出预防措施,从而有效降低贫血发病率。方法检测该院门诊保健的120例婴幼儿(≤3岁)外周血常规,并对孕晚期贫血、喂养史、辅食添加、出生体重、是否有反复呼吸道感染及腹泻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20例婴幼儿中共有26例(21.7%)确诊为贫血。在<1岁、1~2岁及2~3岁患儿中贫血发病率逐渐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晚期贫血、喂养方式、辅食添加、出生体重、反复呼吸道感染及腹泻与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显著相关(P <0.05)。结论孕晚期贫血、喂养方式、辅食添加、出生体重、是否有反复呼吸道感染及腹泻是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危险因素。应提倡母乳喂养,加强围生期保健,减少低体重儿的出生,加强儿童系统保健和健康教育,有助于减少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分析儿童接受定期保健检查对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9年4月来我院接受检查的200例患者,选取定期保健检查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未定期接受保健检查的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情况。结果通过比较分析能够看出,研究组患者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发生率为6%;对照组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发生率为18%;两组患者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 <0.05)。在对两组患者血红蛋白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者来说,应当定期接受保健检查,不仅能够及时明确儿童的营养状况,还可以通过干预措施降低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了解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治疗对策,并观察其疗效。方法以我院2012年2月至2014年1月诊治的200例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则先通过问卷调查了解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原因,然后采取对症支持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营养状况。结果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原因中以辅食添加不合理、辅食添加晚为主,分别占48.0%、28.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0%,与对照组的74.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另外,两组治疗后Hb[(129.5±6.6)vs(110.2±6.0)]g·L-1、SI[(19.7±6.0)vs(14.4±6.2)]μmol·L-1及SF[(29.9±6.2)vs(21.5±6.0)]μg·L-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主要与辅食添加问题有关,给予健康教育、宝儿康散等对症治疗效果明确,能有效改善患儿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6.
<正>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由于患者体内缺铁进而引起血红蛋白合成量降低,该病的临床表现为体内血清蛋白明显减少和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其易感年龄段主要集中在0.5~3岁~([1])。有研究表明~([2]),目前该病在我国婴幼儿群体中的患病率在10.7%~47.1%,尤其是1岁以下儿童的发病率最高。从长期的临床实践来看~([3]),该病会诱发小儿患上反复性的  相似文献   

17.
小儿缺铁性贫血是常见的全球性营养缺乏症,也是危害小儿身心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缺铁性贫血临床上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清铁蛋白减少和铁剂治疗有效为特点。发病年龄以6个月至2岁最多见。现将本院儿科门诊自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共诊治237例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对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病因作了回顾性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营养性贫血是我国儿童的四大常见疾病之一,主要是因为铁缺乏引起。为了探讨婴幼儿添加辅食与营养性贫血的关系,我们对2002年7月-2003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253例婴幼儿进行了营养性贫血的调查。  相似文献   

19.
目的针对采用小剂量铁剂对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进行预防的实际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在本院于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进行体检的儿童中,随机抽选200例为观察对象,参照盲选原则,在组内选取100例,单纯给予常规饮食指导,视为对照组,另100例则使用小剂量铁剂,为观察组。治疗预防效果间差异进行分析。结果经过持续1年追踪调查可知,对照组中34例儿童出现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而观察组仅8例儿童发生,观察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小剂量铁剂,可有效预防儿童出现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对于保障儿童健康以及生长发育等均有着极为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荣华  秦锐 《江苏医药》1991,17(4):196-198
通过对无锡农村3月~6岁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三年防治研究,提示尽管处于我国经济较发达地区.但小儿的营养性贫血仍有很高的患病率,贫血的患病高峰是6月~2岁,铁缺乏的高峰年龄提前到了3月。三年的防治结果显示,铁剂预防组和宣教组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