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醒脑静治疗32例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分析。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醒脑注射液,观察两组患儿止惊和退热效果结果:观察组解除抽搐症状总有效率、退热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治疗小儿高热惊厥,止惊退热的临床效果显著,且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辅助治疗小儿热性惊厥的疗效。方法:选取热性惊厥患儿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然后比较两组退热时间、意识恢复正常时间及转为复杂热性惊厥例数。结果:治疗组发热时间、意识恢复正常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两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转为复杂热性惊厥的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可以明显缩短小儿热性惊厥发热时间和意识恢复正常时间,可以减少转为复杂热性惊厥例数。  相似文献   

3.
石菊红  方春艳  何艳 《新中医》2015,47(6):185-186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辅助治疗小儿热性惊厥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醒脑静注射液,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意识恢复时间、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8.57%,对照组为68.5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以及意识恢复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儿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醒脑静注射液辅助治疗小儿热性惊厥能够提高临床疗效、缩短患儿病程,有效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辅助治疗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3年5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的135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分成醒脑静组65例、对照组70例,两组均及时选用敏感的抗生素足量应用,并予常规对症等支持治疗,醒脑静组同时加用醒脑静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住院时间、热退时间、意识障碍恢复时间、惊厥持续时间、总有效率等各项指标。结果:所有入选的135例患儿中,治疗显效、有效病例123例,12例遗留癫痫及精神智能障碍等不同程度神经系统后遗症,无死亡病例。时间-效应分析显示两组分别在住院时间、热退时间、意识障碍恢复时间、惊厥持续时间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醒脑静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31%、90.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2例(8.9%)在住院治疗期间发生ADR,醒脑静组5例(7.7%),对照组7例(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3)。结论:醒脑静注射液可减少患儿住院天数、显著缩短患儿发热及惊厥持续时间,是一种辅助治疗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安全、可靠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血管并发中枢性高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病例的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醒脑静注射液配合物理降温,对照组采用常规物理降温及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0.0%,对照组有效率78%,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可有效降低急性脑血管并发中枢性高热,有助于意识恢复及预防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6.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重症颅脑损伤高热昏迷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对重症颅脑损伤病人高热与意识障碍的疗效。方法:按随机分组法将100例有高热与意识障碍的重症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方法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结果:治疗组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醒脑静注射液对重症颅脑损伤病人高热及意识障碍有明显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醒脑静治疗阿托品中毒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治疗阿托品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中、重度阿托品中毒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西医常规处理,治疗组加用醒脑静注射液.结果治疗组在缓解高热、控制抽搐、促进清醒、减少解毒剂用量、防止阿托品二次中毒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且应用醒脑静注射液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醒脑静注射液是治疗阿托品中毒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时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流行性乙型脑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各20例:其中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比较两组疗效及主要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主要临床症状如发热、颅内压增高、抽搐、意识障碍等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流行性乙型脑炎在使用醒脑静注射液后疗效明显提高,且安全性好,未发现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醒脑注射液治疗复杂型高热惊厥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伍用醒脑注射液治疗复杂型高热惊厥的疗效。方法 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对高热惊厥患儿35例加用醒脑注射液治疗 5d并与对照组 1 1例比较。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1 .4 % (32 /35)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5 .4 % ,P <0 .0 1。结论 伍用醒脑注射液治疗复杂型高热惊厥疗效显著 ,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美罗培南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5年1月绵阳市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小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2例。对照组患儿给予醒脑静注射液0.3~0.5 mL/(kg·d)加入5%或10%葡萄糖注射液50 mL稀释后静脉滴注,同时静脉滴注注射用头孢他啶100 mg/(kg·d),每隔12 h一次。治疗组患儿给予醒脑静注射液,用法用量同对照组,同时静脉滴注注射用美罗培南,120 mg/(kg·d),每隔8 h一次。两组均连续治疗7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时间以及血清、脑脊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5.00%、94.2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体温下降时间、颅高压消失时间、惊厥持续时间、意识恢复时间、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均较对照组相应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及脑脊液TNF-α、CRP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罗培南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可作为临床治疗的优选方案,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小儿重症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 62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对症治疗,治疗组加用醒脑静注射液静滴,治疗5~7 d后,对比两组疗效和主要症状消失时间.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6.88%,高于对照组的80.00%;治疗组主要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P均< 0.05).两组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 醒脑静注射液注射液治疗小儿重症手足口病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联合阿糖腺苷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手足口病患儿采用数字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阿糖腺苷治疗,对照组单独应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效时间与平均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退热时间、退疹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联合阿糖腺苷治疗手足口病临床疗效佳、显效快、住院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利巴韦林联合醒脑静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合并发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0例上呼吸道感染合并发热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观察组采用利巴韦林联合醒脑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6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巴韦林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合并发热的患儿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醒脑静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 84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以醒脑静注射液加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通腑泻热汤防治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小儿高热惊厥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行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通腑泻热汤治疗,均治疗3d,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44%,对照组为79.4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高热惊厥采取通腑泻热汤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好,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羚角钩藤汤控制小儿高热惊厥发作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羚角钩藤汤控制小儿高热惊厥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高热惊厥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予西医常规处理,治疗组加用羚角钩藤汤.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退热时间亦短于对照组.结论羚角钩藤汤控制小儿高热惊厥发作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降低小儿高热惊厥再发的疗效。方法 87例有高热惊厥史的发热患儿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与对照组43例。两组均给予抗生素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加用痰热清注射液静脉点滴;比较两组高热惊厥再次发作及退热时间。结果治疗组44例,惊厥再发5例,低于对照组的19例,;治疗组退热时间(1.52±0.52)d,短于对照组的(3.12±0.98)d。结论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能有效防治小儿高热惊厥的再次发作,同时具有明显的退热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止痉散贴敷治疗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高热惊厥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32例加予止痉散贴敷涌泉穴,疗程均为3d。结果治疗组退热时间、各项症状改善时间及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止痉散贴敷涌泉穴治疗小儿高热惊厥有肯定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穴位刺激在小儿高热惊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科2012年9月~2015年3月收治的高热惊厥患儿6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穴位刺激,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在退热止惊等疗效方面和患儿家长满意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穴位刺激辅助治疗小儿高热惊厥具有疗效佳、简便易行的优点,值得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20.
黄向红  潘林平 《新中医》2009,(10):93-93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预防小儿高热惊厥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各38例。对照组积极治疗原发病及对症、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栀子桃仁泥贴敷涌泉穴治疗。结果:实验组第2次高热引发惊厥2例,对照组第2次高热引发惊厥11例。结论:栀子桃仁泥贴敷涌泉穴预防高热惊厥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