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脑出血(ICH)后脑组织氧化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姜黄素治疗组(Cur治疗组,n=40)、脑出血对照组(ICH对照组,n=40)和假手术组(n=40)。每组分为手术前、术后6h、12h、24h、48h、72h、96h、120h等8个时点,每个时点5只大鼠。采用立体定向自体血注入大鼠尾状核建立ICH模型,观察各组术前及术后各时点血肿周围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及含水量变化。结果:ICH对照组术后各时间点SOD活性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5),而术后各时间点MDA含量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ICH对照组术后各时点含水量与SOD活力呈明显负相关(r=-0.626,P<0.05),与MDA含量呈明显正相关(r=0.648,P<0.001)。Cur治疗组术后12~120h各时点的SOD活力显著高于ICH对照组(P<0.05),12~96h各时点MDA含量明显低于ICH对照组(P<0.001),Cur治疗组术后各时点含水量与SOD活力呈显著负相关r=-0.458,P<0.05),与MDA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407,P<0.05)。结论:脑出血大鼠血肿周围脑组织具有显著的氧化损害,此损害与脑水肿形成有关。Cur治疗脑出血大鼠使氧化损害明显减轻,Cur对抗脑出血后脑水肿形成可能与抑制自由基产生和清除自由基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大鼠实验性脑出血(ICH)后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立体定向自体血注入大鼠尾状核建立ICH模型。观察ICH大鼠术前及术后各时点血肿周围脑组织的TNF-α水平、含水量变化及神经功能障碍评分,并与对照组比较。对TNF-α水平与脑含水量、神经功能障碍评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ICH组术后12~96h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ICH组术后各时点神经功能障碍评分与相应时点脑组织TNF-α水平呈负相关(r=-0.678,P〈0.001),脑含水量与TNF-α水平呈正相关(r=0.541,P〈0.05)。结论 大鼠ICH后腑组织TNF-α水平明显增加,加重脑损伤和脑水肿。  相似文献   

3.
目的:动态观察脑出血血肿冲洗液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及意义。方法:以2002年10月~2004年9月我科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连续监测血肿冲洗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的动态变化。结果:高血压脑出血发病6h血肿冲洗液中即可检测出TNF-α、IL-1β、IL-6,在出血急性期呈现不同变化趋势。脑出血后24h及以后的各时间点TNF-α、IL-1β、IL-6含量与患者脑出血量呈正相关,脑出血量越大,TNF-α、IL-1β、IL-6含量越高。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后炎性细胞因子参与了其后的病理过程,其变化水平与疾病的转归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脑出血(ICH)大鼠脑水肿、炎性损伤及细胞凋亡的变化,探讨Rho相关卷曲螺旋形成蛋白激酶2(ROCK2)是否与ICH后脑损伤相关。方法 60只大鼠采用自体不凝血注入法制备ICH模型,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ICH 12h组、ICH 1d组、ICH 3d组、ICH 5d组、ICH 7d组。分别于相应时间点断头取脑,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血肿形成及血肿周围组织炎性细胞浸润情况,并用干湿重法检测脑组织含水量,采用ELISA法检测脑组织IL-6、TNF-α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血肿周围组织ROCK2、Bcl-2、Bax、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大鼠ICH后12h、1d、3d血肿周围组织ROCK2蛋白表达与假手术组相比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ICH后12h、1d、3d、5d、7d脑组织含水量、IL-6、TNF-α相对含量明显增高,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ICH后12h、1d、3d、5d、7d血肿周围组织Bcl-2、Bax、Caspase-3蛋白表达与假手术组相比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OCK2可能参与了ICH后脑水肿、炎性损伤及细胞凋亡等病理过程,可能为ICH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测定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静脉血清及颅内血肿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探讨这些炎症因子与脑出血病灶及外周血之间的关系。方法在高血压脑出血后24h,72h,7d和14d取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静脉血清及血肿液检测IL-1β、IL-6、TNF-α的含量(实验组),并与30例正常体检的患者(对照组)对比。结果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液IL-1β、IL-6、TNF-α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人群静脉血,并且显著高于实验组患者自身静脉血。实验组患者静脉血清中IL-1β、IL-6、TNF-α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人群静脉血清,且病情越重几种炎症因子水平越高。脑出血不同时期静脉血清IL-1β、IL-6、TNF—α.含量比较,在72h最高,此后呈下降趋势。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IL-1β、IL-6、TNF-α参与了脑出血的炎症反应,是脑出血后脑组织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 EPO)对脑出血(ICH)大鼠神经功能障碍评分变化及血肿周围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影响,探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脑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将9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ICH对照组及rh EPO治疗组,每组30只。对三组大鼠术后各个时间点神经功能障碍进行评分并比较,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不同时点血肿周围脑组织TNF-α含量并比较。结果 ICH对照组在12 h、1 d、2 d、3 d、7 d和14 d的神经功能障碍评分显著低于假手术组相应时间点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h EPO治疗组在12 h、1 d、2 d、3 d和7 d的神经功能障碍评分显著低于假手术组相应时间点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h EPO治疗组在2 d、3 d和7 d的神经功能障碍评分显著高于ICH对照组相应时点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H对照组在12 h、1 d、2 d和3 d的TNF-α含量显著高于假手术组相应时点的TNF-α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h EPO治疗组在1 d和2 d的TNF-α含量显著高于假手术组相应时点的TNF-α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量(P0.05);rh EPO治疗组在1 d、2 d的TNF-α含量显著低于ICH对照组相应时点的TNF-α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量(P0.05)。结论 rh EPO可减少ICH大鼠血肿周围TNF-α含量,改善其神经功能,对ICH后脑损害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进展性脑梗死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9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进展性脑梗死组37例,非进展性脑梗死组60例)入院后1 d、3 d、5 d、7 d的血清炎性细胞因子IL-6及TNF-α水平和50例正常对照者的IL-6及TNF-α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进展性脑梗死组各时间点IL-6及TNF-α的浓度均明显高于无进展性脑梗死组及正常对照组(均P0.05)。无进展性脑梗死组各时间点IL-6及TNF-α浓度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结论进展性脑梗死发生发展过程中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IL-6及TNF-α水平明显升高,可作为进展性脑梗死的重要血清蛋白标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癫癎患儿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34例癫癎发作期患者、31例治疗稳定期患者及年龄、性别相匹配的35例对照者(正常儿童)血清IL-2、IL-6、TNF-α水平进行测定。结果癫组血清IL-2、IL-6和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发作组高于稳定组(P<0.01)。结论癫癎患者的免疫系统处于活化状态,细胞因子水平的失衡参与了癫癎的免疫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9.
越来越多的证据证实了神经炎症在癫痫发展中的基本作用,炎性细胞因子是大脑炎症反应的关键因素。研究表明,癫痫发作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升高有关,尤其是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这强调了神经炎症和炎性细胞因子对过度兴奋大脑的影响和在癫痫发生中的作用。由于癫痫的病理生理学尚不清楚,因此确定炎性细胞因子在癫痫发生中的可能作用有助于解开癫痫的病理生理学。了解炎性细胞因子在癫痫中的作用可以为我们治疗癫痫特别是耐药型癫痫提供有希望的靶点。本综述概述了神经炎症及其主要介质的作用,包括IL-1β、IL-6、TNF-α和TGF-β相关性癫痫的病理生理学。此外,还讨论了炎性细胞因子和细胞因子受体在癫痫治疗中的潜在靶向性。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液IL-6与TNF-α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基础与临床研究均发现脑出血急性期血浆或血清、脑脊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升高,表明IL-6与TNF-α在脑出血病理生理机制中具重要作用。此研究测定了发病不同时间点脑血肿液上清液IL-6、TNF-α水平,并与自身血清和正常人血清进行了对照。1资料和方法1·1实验对象:系作者医院2002—2004年住院高血压脑出血患者35例,既往均有高血压病史,在24 h内行头颅CT扫描被确诊为脑出血,均为基底节区出血未破入脑室者,血肿量25~80 mL,平均(45·81±19·83)mL。其中男18例、女17例,年龄35~78岁,平均(58·81±1…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出血(ICH)后出血灶周组织及血清IL-1、IL-10含量的动态变化,分析其与神经元凋亡的关系。方法健康家犬30只,在DSA介入下刺破大脑中动脉制作基底节区或颞叶出血模型,选择出血后6h、12h、24h、48h、72h及96h共6个时间点,每点5只,均于血肿模型制作前及相应时间点处死前检测血清IL-1、IL-10含量,并于各时间点处死后取脑,检测出血灶周组织IL-1、IL-10含量及凋亡神经元的表达。结果ICH灶周组织IL-1、IL-10含量分别于48h及72h达峰值,与相应的血清含量呈正相关(P<0.05),至96h,两者含量均未见下降;灶周凋亡神经元的表达与IL-1含量同步,两者呈正相关(P<0.05)。结论IL-1、IL-10参与了ICH后灶周神经元凋亡的过程,前者诱导或加重了神经元凋亡,后者参与了抑制凋亡的过程,但显示强度不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与高血压致急性脑梗死(ACI)的相关性. 方法 选择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心血管一科和神经内科自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ACI并高血压患者102例(其中小体积梗死30例,中体积梗死45例,大体积梗死27例)和单纯ACI患者30例,同期门诊健康体检正常者30例作为对照组,ELISA检测ACI并高血压组患者入院第1、3、5、7、14天,单纯ACI组、对照组入院第1天血清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分析血清IL-6、IL-8、TNF-α水平与ACI体积的相关性. 结果 入院第1天ACI并高血压组、单纯ACI组、对照组血清IL-6、IL-8、TNF-α水平均依次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3、5、7天对照组、小体积梗死组、中体积梗死组、大体积梗死组血清IL-6、IL-8及TNF-α水平依次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4天4组TNF-α水平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I并高血压患者血清IL-6、IL-8水平在第1、3、5、7天与ACI体积呈正相关关系,TNF-α水平在在第1、3、5、7、14天与ACI体积呈正相关关系. 结论 IL-6、IL-8、TNF-α水平与高血压对ACI的发病有协同作用,ACI并高血压患者血清IL-6、IL-8、TNF-α水平与脑梗死的体积相关.  相似文献   

13.
脑出血(ICH)是神经科常见、多发病之一,起病急、病情重,死亡率和致残率均较高,且预后不良。动物实验证实,ICH后存在炎症反应,且较非出血性脑损伤更为明显。许多学者对ICH患者IL-1,IL-6,TNF-α等细胞因子水平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对脑出血病人外周血sIL-6R及sIL-2R水平进行检测,以期探讨两者在该疾病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睾酮在脑出血大鼠急性脑、肺损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1)雄性Wistar大鼠55只,分为对照组、脑出血组和氟他胺预处理组。(2)立体定向技术自体血尾状核注入法制作脑出血大鼠模型;氟他胺预处理组大鼠行氟他胺溶液灌胃(50mg/kg.d)10d后,行脑出血造模;对照组大鼠尾状核注入等量生理盐水。(3)ELISA法测定睾酮及TNF-α、IL-1β含量。(4)HE染色光镜观察大鼠脑、肺病理变化。结果 (1)脑出血组大鼠血清睾酮含量显著升高(P<0.05);而氟他胺预处理组各时相点大鼠血清睾酮含量均显著低于脑出血组(P<0.05);(2)脑出血组大鼠各时相点TNF-α、IL-1β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而氟他胺预处理组各时相点较脑出血组显著降低(P<0.05)。(3)脑出血组大鼠肺匀浆TNF-α、IL-1β含量亦显著增高(P<0.05),氟他胺预处理组显著降低(P<0.05);(4)脑出血组大鼠脑、肺组织出现明显水肿及炎性改变,氟他胺预处理组大鼠脑、肺组织以上变化明显减轻。结论脑出血大鼠脑损伤同时,出现急性炎性肺损伤,氟他胺预处理后炎性反应明显减轻。提示睾酮含量变化可能与炎性肺损伤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大鼠脑出血后高血糖对血肿周围脑组织乳酸(LA)、细胞因子等指标的影响;探讨脑出血后高血糖致乳酸中毒加重脑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自体血注入法建立脑出血模型,将8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5只)、单纯脑出血组(25只)、脑出血后高血糖A组(2g/kg,25只)和脑出血后高血糖B组(4g/kg,25只)。各组大鼠于术后1、3、7、10、14d测血肿周围脑组织LA、IL-1β、TNF-α的含量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脑出血3组大鼠血肿周围脑组织LA、IL-1β和TNF-α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单纯脑出血组比较高血糖A组和B组大鼠术后血肿周围脑组织LA、IL-1β和TNF-α含量明显升高(P<0.05),以高血糖B组升高更显著。结论提示脑出血后高血糖导致能量代谢障碍,LA蓄积中毒,可能通过增强炎症反应加重脑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孕酮在炎症因子TNF-α和IL-6引起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进一步探讨孕酮神经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 96只7日龄新生Wistar大鼠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缺氧缺血组、药物预防组.缺氧缺血组和药物预防组动物先行左侧颈总动脉结扎术,然后将动物置于37℃恒温的密闭容器中,以1.5L/min的速度吸入80ml/L氧气和920ml/L氮气混合气体2.5h建立缺氧缺血脑病动物模型.药物预防组动物于建立模型前30min按8mg/kg腹腔注射0.5g/L孕酮溶液.采用ELISA法检测脑组织中TNF-α和IL-6含量的变化,RT-PCR检测TNF-α和IL-6 mRNA的表达.结果 缺氧缺血组脑组织中炎症因子TNF-α和IL-6含量在缺氧缺血后6h、24h、48h、72h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大鼠(P<0.05),且在缺氧后24h升到最高点,以后逐渐下降,至7d两者差异不显著,药物预防组在缺氧缺血后各时间点均低于缺氧缺血组(P<0.05).且缺氧24h后缺氧缺血组脑组织TNF-α、IL-6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药物预防组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缺氧缺血组(P<0.05).结论 孕酮可以保护新生鼠缺氧缺血后引起的脑损伤,其作用机制与抑制炎症因子TNF-α和IL-6 mRNA的表达以及抑制TNF-α和IL-6的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活性与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表达及其血清蛋白水平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83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和65名健康对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NF-κB的活性,同时采用ELISA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血清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的蛋白水平和PBMC中IL-1β、IL-6、TNF-α的mRNA表达。结果患者组的NF-κB活性及血清IL-1β、IL-6、TNF-α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PBMC中IL-1β、IL-6、TNF-α的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中NF-κB的活性与血清IL-1β、TNF-α水平及二者的mRNA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578、0.532、0.536、0.454,P均小于0.05),而对照组中NF-κB的活性与血清IL-1β、TNF-α水平及二者的mRNA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456、0.549、0.519、0.513,P均小于0.05)。两组中NF-κB的活性与血清IL-6及其mRNA均无明显相关(P均大于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免疫激活,激活状态的PBMC是细胞因子的主要来源之一;精神分裂症中活化的NF-κB对IL-1β、TNF-α的基因转录起了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脑出血(ICH)后的作用及七叶皂苷钠对其影响。方法2004年2月~2005年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选择健康成年雌雄不限SP rague-D aw ley(SD)大鼠85只随机分为ICH模型组(M G)20只、治疗组A(TGA)20只、治疗组B(TGB)20只、假手术组(SG)20只和正常对照组(NG)5只,采用胶原酶制作大鼠ICH模型,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血肿周围脑组织中TNF-α蛋白的表达变化,同时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9(MM P-9)的表达;并检测七叶皂苷钠干预后TNF-α的变化。结果TNF-α蛋白在NG和SG表达很少;而在M G出血后6h开始上升,24h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96h时明显减少(P<0.01);在出血后6~96h TNF-α的蛋白表达量与MM P-9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呈正相关。在七叶皂苷钠治疗组TNF-α的蛋白表达量明显受到抑制,特别是TGB抑制效果更明显,并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呈负相关(P<0.01)。结论ICH后TNF-α的表达水平提高可能有协同诱导MM P-9的表达作用,从而参与了血管源性脑水肿的形成;而七叶皂苷钠抗脑水肿的作用可能通过包括对TNF-α的抑制在内的多种途径来完成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发性癫癎患儿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34例癫癎发作期患者、31例治疗稳定期患者及年龄、性别相匹配的35例对照者(正常儿童)血清IL-2、IL-6、TNF-α水平进行测定。结果癫组血清IL-2、IL-6和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发作组高于稳定组(P〈0.01)。结论癫癎患者的免疫系统处于活化状态,细胞因子水平的失衡参与了癫癎的免疫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脑出血大鼠模型出血灶周脑组织中炎症反应的影响,并初步探讨G-CSF抗炎作用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36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G-CSF治疗组,每组各18只大鼠.自体血注入法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术后2h和12h,G-CSF治疗组分别给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50μg/kg)皮下注射;对照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于术后24h、7d、14d每组分别取6只大鼠,处死取脑,免疫组化染色计数TNF-ot、IL-1β阳性细胞;Western blot检测NF-κB/IκBα蛋白含量.结果 脑出血灶周组织中的IL-1β阳性细胞和TNF-α阳性细胞在出血24h后最多,7d、14d较前下降.G-CSF组与对照组相比,IL-1β和TNF-α阳性细胞数在24h和7d时下降明显,差异显著性(P<0.01),而14d下降不明显;G-CSF组与对照组相比,24h时NF-κB表达减少而IκB表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CSF通过NF-κB途径,减轻血肿周围脑组织中TNF-α、IL-1β的生成,发挥抗炎症作用从而在脑出血后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