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建立正常0-2周岁中国婴幼儿宽频声导抗(wideband tympanometry,WBT)吸收率的参考值范围。对比正常耳和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宽频声导抗的鼓室图结果以及宽频能量吸收率(wideband absorbance,WBA)的差异,探讨宽频声导抗对婴幼儿中耳功能诊断的意义。方法入选者中耳功能正常155例(269耳),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者50例(80耳),绘制正常耳、分泌性中耳炎耳WBT曲线,并对绘制出的曲线吸收率进行比较。结果0~6月龄、7-12月龄和13-24月龄婴幼儿WBT各频率吸收率所分析的31个频率吸收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三组婴幼儿WBA曲线图形似一个左侧峰高右侧峰低的不对称M形状。分泌性中耳炎组WBA曲线下降最显著的频率范围集中在891~2245Hz。中耳正常0-6月龄组平均鼓室图(averaged tympanogram,AT)的吸收率要均高于7-12月龄组和13-24月龄组,分泌性中耳炎组AT的图形为平坦型。结论本研究建立了0-24月龄中国人群正常耳WBT吸收率以及AT90%参考值,吸收率(WBA)和AT测试可用于临床诊断婴幼儿分泌性中耳炎。  相似文献   

2.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声导抗测试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声导抗测试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otitismedia,SOM)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美国GSI-Tympstar型中耳分析仪对28例(55耳)SOM儿童进行声导抗测试,记录其鼓室压、声导纳值、中耳共振频率等,并与正常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SOM儿童中38耳声导纳为0.17±0.07ml,中耳共振频率为468.42±100.28Hz,与正常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38耳中有13耳鼓室压小于-150daPa,与正常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声导抗测试在诊断儿童SOM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以环境压力(0 daPa)宽频声导抗声能吸收率(wideband acoustic immittance, WAI-0 daPa)曲线的变化探索3~6岁儿童分泌性中耳炎鼓膜置管术后中耳功能变化,为判断鼓膜置管术后通风管状态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对71例121耳3~6岁儿童进行0 daPa宽频声导抗测试,其中中耳功能正常组20耳,鼓室积液组20耳,分泌性中耳炎鼓膜置管术后组81耳,并根据鼓膜置管时长和通风管状态分为0~1月组(19耳)、3月组(19耳)、6月组(17耳)、≥12月组通风管通畅(19耳)和通风管堵塞组(7耳)。共获得107个频率的WAI-0 daPa。利用Kruskal-WallisH和Nemenyi统计法,分析中耳功能状态、鼓膜置管时长、通风管状态对WAI-0daPa的影响。结果 (1)鼓室积液组除226 Hz和5 339 Hz外,各频率WAI-0 daPa均显著低于中耳功能正常组;鼓膜置管术后0~1月组在226~667 Hz、1 000~1 297 Hz处WAI-0 daPa显著高于中耳功能正常组(P<0.05);鼓室积液组除4 000~5 339 Hz外,余...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频率探测音声导抗测试法及多频率扫描声导抗测试法对婴幼儿中耳功能的评价效率。方法 122例听力正常婴幼儿和141例听力异常婴幼儿,应用GSI Tympstar中耳分析仪,分别以226、678、1000Hz探测音及多频率扫描声导抗测试法检测中耳功能,比较分析其测试效果。结果比较听力正常组和异常组检测结果,各月龄组的678、1000Hz探测音鼓室导纳图图形特点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26Hz探测音鼓室导纳图在6月龄婴儿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的共振频率差异在6月龄婴儿虽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6月龄婴儿则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种频率探测音声导抗测试法对6月龄婴幼儿中耳功能诊断均较敏感,而678、1000Hz探测音对于6月龄婴儿中耳功能的诊断较为准确。随月龄增长,婴幼儿中耳共振频率逐渐升高,有助于评价6月龄婴幼儿的中耳功能。  相似文献   

5.
对正常人60耳及分泌性中耳炎84耳,进行中耳共振频率和鼓室导抗图测试,显示正常人组中耳共振频率为814±164Hz,中耳积液组中耳共振频率为292±134Hz,中耳积液时,质量增大,要达到共振,共振频率必须向低频区移动。治愈后1~2个月,有38耳再进行多频率扫描,中耳共振频率为786±139Hz,与正常人组接近。分泌性中耳炎84耳中,鼓室导抗图分别为:B型69耳、C型10耳、A型5耳;而84耳中中耳共振频率有79耳<426Hz(积液组X+S)。在临床上,中耳共振频率的改变、B型鼓室导抗图,结合鼓膜改变,能更迅速、更准确地诊断本病  相似文献   

6.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听骨链病变及对听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听骨病变特点、听骨链完整性的判断及对骨导听力的影响.方法:对148例(176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行术前纯音测听,术中显微镜下观察听骨链病变.结果:骨疡型、胆脂瘤型中耳炎和鼓膜松弛部穿孔者听骨链多有破坏,松弛部穿孔先破坏锤砧关节,紧张部穿孔先破坏砧镫关节.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听骨链完整、活动好52耳,听骨链中断或固定124耳.听骨链完好与听骨链病变者语频段气导听阈、气骨导差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语频段骨导听阈比较无差异,两者高频骨导听阈均提高.结论:骨疡型、胆脂瘤型中耳炎听骨链多有破坏.语频段气导听阈在40 dB以内,气骨导差在30 dB以内者,听骨链大多完好.气导听阈在55 dB以上,气骨导差在40 dB以上者,听骨链多有中断或固定.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可伴有高频骨导听力下降.  相似文献   

7.
正常青年中耳共振频率的测定王长明,王丽茵,吴桂欣,李丽,朱奕祺中耳系统的劲度因素和质量因素的病变均可改变其共振频率。劲度因素增大或质量因素减小(如听骨链固定等),中耳系统共振频率向高频侧移动;劲度因素减小或质量因素增大(如听骨链松弛或中断,鼓室成形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26 Hz静态鼓室图与中耳共振频率诊断鼓室积液的价值,观察两者结合可否提高诊断效能.方法:前瞻性研究对比观察分泌性中耳炎组和对照组,以耳镜检查、纯音测听及GSI-33型中耳分析仪测试结果为标准,将对照组共振频率90%的可信区间(5%~95%)设为正常范围,对分泌性中耳炎组的共振频率进行正常或不正常归类,并对其鼓室图形为B、C型或异型者进行鼓膜穿刺抽液,以抽出液体者为阳性.结果:中耳共振频率在900~1100 Hz之间为正常,分泌性中耳炎组的共振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B型曲线的抽液阳性率为83%,明显高于C型和异型曲线抽液阳性率(P<0.05).共振频率正常者,其抽液阳性率为0.≤500 Hz者的鼓室积液阳性率明显高于>500 Hz者(P<0.01).结论:通过测试中耳共振频率对判断鼓室是否积液,尤其是对鼓室图形为C型或异型者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颞骨高分辨率CT对外伤性听骨链中断的诊断价值。方法 :外伤性听骨链中断患者 1 0例 (1 0耳 ) ,术前均按常规进行颞骨CT扫描 ,再经手术显微镜下探查。结果 :术前CT示锤砧不连接 3耳 ,砧镫脱位 7耳 ,砧骨错位 3耳 ,颞骨骨折 8耳。术中探查听骨链中断情况与颞骨CT一致。结论 :中耳外伤时 ,砧骨是最容易受侵及的听骨 ;术前颞骨CT可以确诊听骨链中断的部位及病变程度 ,帮助术者制定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宽频声导抗测试对耳硬化症和中耳畸形辅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耳硬化症组45耳,先天性中耳畸形组13耳,另有正常组76耳作为对照,所有受试者均行宽频声导抗测试,对各组峰压下的声能吸收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峰压下,耳硬化症组的声能吸收率在917/972~1029/1091~1297/1456/1731/2059~3462/4000~5339Hz比正常组的显著减小(P<0.05)。耳硬化症患者在1kHz以下较正常组无异常切迹。峰压下,先天性中耳畸形组的声能吸收率在408~749/7336~7772Hz比正常组的显著增大(P<0.05),在1059~1224/1297/1414~1456/4000~4490Hz比正常组的显著减小(P<0.05)。69%(9/13)的先天性中耳畸形患者在1kHz以下有一切迹。结论声能吸收率鼓室图在1kHz以下出现切迹提示患者存在镫骨畸形合并锤骨和/或砧骨畸形。仅镫骨固定患者1kHz以下无切迹。宽频声导抗对于术前评估耳硬化症和中耳畸形患者中耳听骨链情况具有现实意义,可作为辅助耳硬化症和中耳畸形诊断的听力学检查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