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院中药膏方配制工艺及临床应用注意事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膏方(亦称膏滋)是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的传统剂型,近代名医秦伯来在《膏方大全》中指出:“膏方者,盖煎熬药汁成脂液,而所以营养五脏六腑之枯燥虚弱者也,故俗称膏滋药。”据学者研究,中药内服膏剂历史悠久,始于汉唐时期,有《伤寒论》的鳖甲煎(古代“膏”和“煎”混称)、《肘后方》的黑膏、  相似文献   

2.
膏是中医药学中汤、丸、散、膏、丹五大主要剂型之一。膏,《说文》日“肥也”,指心膈间的脂肪,因膏为脂肪可以滋润,故《正韵》、《博雅》释义为“润泽”。膏方又称膏滋,煎膏,通常是医生在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原则的指导下,  相似文献   

3.
谈谈膏滋药     
说起冬令进补,人们自然会想到中医的膏滋药。冬季服用膏滋药,对于维持健康、治疗疾病、调补身体等有极好的作用,也充分体现了"治未痛"、"健康投资"的理念。在《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难经》等著作中都有关于膏滋药的记载。  相似文献   

4.
祖国医学里有没有胰脏的记载,这一难题早在一九四七年学医时就深深的刻在我的脑海里。二十多年来,我翻阅了《内经》、《难经》、《类经图翼》、《医宗必读》、《医林改错》、《衷中参西录》等医著中,除《衷中参西录》滋膵饮方解中张锡纯老先生认为“散膏”是脾的“付脏”名曰“膵脏”外,其余书籍,都没有胰脏的明文记载。一九七七年我在束鹿县卫生学校辅导中医课程时,看到《难经、四十二难》上说:“脾重二斤三两,扁广三寸,有散膏半斤”。反复推敲“散膏半斤”不正是指的胰脏吗?看来,张锡纯老先生说的有道  相似文献   

5.
龙砂膏滋方重视“天人合一”,以藏精奉生为指导思想,结合五运六气逐年运气特点,一人一方。本文通过具体临证案例,结合临床同类病症的中医治疗思路,剖析龙砂膏滋方的思路和优势,发掘龙砂膏滋方在慢性病和养生治未病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介绍中药膏滋的制备工艺的更新.方法:不宜提前浸泡(润)的部分的药材(饮片)均可“即下”法.结果:新法制备的膏滋里,充分提取和保护、浓缩中药有效成分,体现了中医药的独特优势.结论:中药膏滋制作方法的新进展,针对不同组方(处方)内容,处理过程也不相同,收得的膏滋更加合理,且具有疗效。  相似文献   

7.
翻开《汉英医学大词典》(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1799),查找中医专业术语“牙车(床)”一词的英译。见到“牙车(床)”被英译为“dental bed”,不禁心中感到疑惑。中国的专业技术人员正在普及英语语言知识,见到“dental”和“bed”连成的一个英语词组,可以理解为“牙床”,又可以理解为“牙科使用的床”。但是,我们把中医术语进行英译,不是给中国人看的,而是给外国人看的。外国人不会把“dental bed”理解为中医里的专业术语“牙车(床)”,因为他们有表示这一医学专业术语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含水量对膏滋成品质量的影响.方法:按传统浓缩、收膏工艺加工生产膏滋成品,测定含水量,根据2010年版《中国药典》附录XⅢC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考察不同含水量对膏方微生物学的影响.结果:含水量对膏滋成品的微生物学影响显著,随含水量的增加,产生菌落,膏滋的稳定性降低.结论:通过严格控制膏滋的含水量,可有效地避免膏滋变硬、霉变等现象,保证膏滋成品质量同时延长保存期限.  相似文献   

9.
膏方,又称膏滋、煎膏,是一种将中药饮片反复煎煮,去渣取汁,经蒸发浓缩后,加细贵、阿胶、蜂蜜等制成的半流体状或固体状物称为膏剂[1]。《膏方大全》中指出:“膏方者,盖煎熬药汁成脂,而所以营养五脏六腑之枯燥虚弱者也,故俗称膏滋药”[2]。  相似文献   

10.
刘嘉湘扶正法治癌学术思想介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嘉湘(1934~),男,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上海中医药大学龙华医院教授。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中医药肿瘤学会主任委员等职,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从事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研究40余年,先后主持完成“六五”、“七五”、“八五”、“九五”中医中药治疗肿瘤国家攻关课题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大课题,研制开发“金复康口服液”、“正得康胶囊”和“蟾酥膏”(蟾乌巴布剂)等新药。主要著作有《中国中医秘方大全·肿瘤科分卷》、《实用中医肿瘤手册》、《现代中医药应用及研究大系·肿瘤科分卷》、《刘嘉湘谈肿瘤》等,发表论文100余篇。  相似文献   

11.
《汉英中医辞典》(广东科技出版社三联书店香港分店,1986年12月联合出版)、《汉英医学大辞典》(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年10月出版)是近10年来中医药汉译英翻译工作者的案头必备工具书,在促进中医药学走向世界、中医学界与世界医学界进行学术交流方面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尤如一块美玉也有瑕疵一样,该两本词典中也不可避免地存有不足之处。本文试就有关《黄帝内经》书名的英译问题,提出与该两本词典的英译书名的不同翻译意见,并就此书名的翻译问题与从事中医药汉译英翻译工作的同行们进行商榷。 1在《汉英中…  相似文献   

12.
膏方,又叫膏滋方,近代著名中医学家秦伯未在《膏方大全》中说:"膏方者,盖煎熬药汁成脂液,而所以营养五脏六腑之枯燥虚弱者也,故俗称膏滋药"[1]。它是中医根据患者体质不同与病情需要,选择多种药物组成方剂,经过多次煎熬,浓缩成的膏剂,常常在冬季进补膏方。冬令进补依据的是《黄帝内经》"冬藏精"和"秋冬养阴"的理论。冬季是服用膏滋药的最佳时期,"藏于精者,春不病温",冬季阳气潜藏,万物多静少动,纷纷养精蓄锐。  相似文献   

13.
膏方是中医药学中汤、丸、散、膏、丹五大主要剂型之一。所谓“膏”者,《正韵》释为“泽”,《博雅》释为“润泽”。而近代名医秦伯未先生曾云:“膏方者,盖煎熬药汁成脂液而所以营养五脏六腑之枯燥虚弱者也,故俗亦称膏滋药”(《膏方大全》),说明膏方乃滋润、补养之方剂。然世人往往把“膏方”与“进补”划上等号,一味蛮补,以致虚虚实实,反为药害。今以制备养血膏方为例,浅谈一点临证运用经验,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4.
膏滋制备流程包括浸泡、煎煮、浓缩收膏、包装等,使用中常见的问题有吃的时候有沙粒感,膏滋发霉,有焦味,膏滋太厚或分层等.质量控制方面,制备中器具要清洁,药材要经过充分浸泡,收膏时要不断搅拌,浓缩收膏应至“挂旗”或“滴水成珠”,凉膏间应控制温湿度.  相似文献   

15.
<正>中医膏方也称膏剂、膏滋、煎膏剂等,是中医药丸、散、膏、丹、等传统剂型之一。元·王海藏《汤液本草·东垣用药心法》中记载"汤者,荡也,去大病用之;散者,散也,去急病用之;丸者,缓也,舒缓而治之。"可以说膏方是介于汤剂与丸药之间的一种剂型,系采用经过炮制的中药加水经长时间煎煮、过滤、浓缩等工艺而制成的稠糊、半流状膏状物。1膏方起源"膏"的历史可追溯到战国秦汉时期,《灵枢·痈疽》记载:"发于腋下赤坚者,名曰米疽,治之以砭  相似文献   

16.
学习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浅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于对中医的热爱、追求、信念和感情,自然中医四大经典著作。造就了我们对中医药事业有一种责无旁贷的使命,首先,我要谈谈《黄帝内经》。《黄帝内经》中医兴亡,匹夫有责。当前,在我市医疗机构中掀是由《素问》和《灵枢》组成,共18卷,162篇,起开展中医“四大经典”学习活动的热  相似文献   

17.
2013年9月日讯:日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二级中西医结合医院以“以病人为中心,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为主题的持续改进活动方案实施细则》、《二级民族医医院以“以病人为中心,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为主题的持续改进活动方案实施细则》和《二级中医专科医院以“以病人为中心,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为主题的持续改进活动方案实施细则》。  相似文献   

18.
樊海  贺平 《湖南中医杂志》2015,31(2):145-146
<正>膏方又称膏滋、煎膏,是将中药饮片反复煎熬去渣浓缩,加冰糖或蜂蜜收膏而成。膏方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中医丸、散、膏、丹、酒、露、汤、锭8种剂型之一。膏方最早始于先秦古籍《山海经》,其中记载了一种羊脂类药物,用于涂擦皮肤防治皲裂,可以说是膏方的雏形。马王堆医书《五十二病方》中记载了最早的膏方治病:"治伤痉……予其汁,傅"[1],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中的"煎"与现代的膏方制作相像。如《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症  相似文献   

19.
用现代化科学观指导中医现代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国家已经把“中医现代化”写进了《中医药条例》,因此,我们不要再在中医要不要现代化问题上去争论了,也不要总在中医药是否“科学”、是否“保守”的争论上纠缠不休,这既耗费了中医研究的精力、财力和时问,也影响了不少人学习、研究中医的热情和信心。但是应如何进行中医现代化建设,则应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上海针灸杂志》2006,25(1):2-2
汉唐时期膏煎同义 凡称膏者,一般含有动物类药,但亦有用枣肉等烂如腻膏之物的。而“煎”的范围较广,凡煎煮黏稠度较高的药物,如蜜、酥、饴糖、滋腻药汁、枣膏、动物脂肪及皮骨等都可称为煎。东汉末年,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中的大乌头煎(乌头、蜜),猪膏发煎(猪膏、乱发),其制法类似现代膏滋方的制法,也是将膏滋方作为内服的最早记录。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诸膏方制剂有用苦酒(即醋)与猪油作溶剂的特点,药制成后,既可外用以摩病处,又可内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