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年来,由于病原学和血清学的突破性进展,不但充作流行性出血热(EHF)宿主动物的小啮齿类动物种类骤增,而且家畜家禽中也检出EHF病毒抗原或抗体。1989年10月,我们在EHF疫区进行宿主动物调查时,发现羊自然携带EHF病毒抗原。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流行性出血热(EHF)疫区有从农村逐渐向城市蔓延趋势。南京市市区1978年至1984年共发生EHF病人5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1例;年龄29-47岁,职业均为工人),病前两个月内均未离开过本市市区。其临床症状、体征、血象及血清免疫荧光抗体检查均确诊为EHF。  相似文献   

3.
4.
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是目前国内外检查流行出血热抗体广泛采用的一种方法。此法常用的抗原有二类:一是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感染的动物组织切片,另一类是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感染的传代细胞滴片。细胞抗原片虽易受实验室控制,制备安全,但由于它有不易保存及荧光染色过程中易脱落等缺点,故动物组织切片仍普遍被采用。本文比较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在一些敏感动物组织中的抗  相似文献   

5.
对47例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应用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抗原再次攻击后观察IgE,嗜酸粒细胞和临床变化以及EHFV抗原的皮试反应和皮窗试验中细菌渗出情况。结果发现EHFV抗原注射前后嗜酸粒细胞和血压等无明显变化;抗原注射前IgE正常的13例,注射后7例(53.83%)超出正常范围。皮试结果15min阳性14.8%,6h阳性57.44%,24~48h阳性8O.89%。皮窗试验淋巴细胞渗出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外单核细胞增高例数亦明显高于对照组。抗原组有3例嗜酸粒细胞增高。以上结果说明EHFV抗原再次攻击后可以出现Ⅰ、Ⅲ、Ⅳ型变态反应,但绝大多数为Ⅳ型变态反应。对以上各型变态反应在EHF发病中的作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褐家鼠体内检出流行性出血热抗体的情况进行分析,为鼠传疾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双抗原夹心法对褐家鼠血清中流行性出血热IgG抗体浓度进行定量检测。结果检测出血清中流行性出血热抗体IgG的浓度为46.50ng/ml。结论医学媒介携带病原微生物潜在危险性存在且不容忽视,为保障口岸卫生安全,口岸医学媒介监测工作应由单一的种群本底调查转向种群、病原体等多元化监测。  相似文献   

7.
2887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经皮肤粘膜感染的实验研究/毕鹏(安徽医科大学流行病学教研室).…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一1994 .5(5)一358一360 用流行性出血热病毒野鼠型毒株一陈株感染实验动物.以眼结合膜组的感染率最高.经皮肤真皮破损感染组次之,经皮肤表皮破损感染组更次之。提示对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经不同皮肤粘膜部位传播途径的预防重点顺序。2888流行性出血热病毒乙。株引起的细胞融合及其形态特点/叶克龙(上海医科大学流行病学教研室》二/,/中国公共卫生学报/中华预防医学会一1994.13(3).一129~131 实验结果表明:流行性出血热汪HF)病毒z:…  相似文献   

8.
宝鸡市1955年首次发现流行性出血热病例以来,病例逐年增多,发病地区不断扩大,疫区从农村向市区蔓延,严重危害人民健康。为了查清我市疫区流行性出血热传染源种类及其携带出血热病毒抗原情况,我们于1983年11月至1984年底对重点疫  相似文献   

9.
10.
1982年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西安市某学院发生一起流行性出血热(以下简称出血热)。同年7月该院一教研室3人做实验,被大白鼠咬伤后均发病,其血清以间接免疫荧光方法检查,证实为出血热。为查明该院出血热流行情况,于1982年12月至1983年1月上旬,用间接免疫荧光方法检测该院动物室的30只小白鼠肺、70只大白鼠肺,结果发现5只大白鼠肺携带出血热病毒抗原。  相似文献   

11.
褐家鼠自然携带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原季节消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了褐家鼠EHFAg的其然携带率,夏季较高,冬季较低,季节间差异有高度显著性(F=14.8,P<0.01)。同时发现褐家鼠EHFAg携带率与气温呈高度正相关;与降水量呈正相关;与本病发病率及褐家鼠密度亦相关。并提示鼠EHF血清抗体阳性率能较全面地反映鼠感染情况。  相似文献   

12.
1984年3月,自江西省宜平县新庄乡集镇流行性出血热(EHF)疫区捕获的72只褐家鼠中,我们应用Vero-E6细胞株,从鼠肺分得一株的毒(J-75株)。  相似文献   

13.
14.
近年来,我市EHF发病人数不断增加,临床表现复杂,病情轻重不一,宿主动物种类也较多,而且在家鼠型疫源地褐家鼠鼠肺中分离的病毒,用单克隆抗体(McAb)检测时,发现其带有野鼠病毒型的抗原成分。  相似文献   

15.
临安县临目乡太子庙村海拔380米,人烟稀少,景观特征为高山林区。为查明该地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原储存宿主情况,于1984年10月下旬在该村进行了鼠类自然携带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原的调查。用鼠夹鼠笼等方法在室内及野外捕鼠,剖取肺组织。经间接荧光抗体技术检查,39份标本中(黄胸鼠14只、刺毛黄鼠11只、黑线姬鼠6只、社鼠4只、罗赛鼠2只、  相似文献   

16.
17.
1988年5月,我们在山东省泗水县进行野生动物携带流行性出血热(EHF)病毒抗原检索中,从该县境内农村捕捉野兔20只,黄鼬16只,无菌采集肺和肾组织标本,放液氮罐内携回实验室,冷冻切片、固定,应用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EHF单克隆25—1荧光抗体由北京预防医学中心病毒学研究所提供)。结果查出1只黄鼬肺内携带EHF病毒抗原,但肾组织内未发现抗原阳性。野兔肺和肾组织均阴性。对黄鼬肺EHF病毒抗原阳性标本用  相似文献   

18.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血凝抗原用于血清学分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用流性出血热(EHF)病毒血凝抗原对不同来源的血清进行分型研究,并对其反应的特异性以及敏感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证明,EHF病毒抗体阳性的自然黑线姬鼠、褐家鼠血清、沙鼠免疫血清及EHF病人血清,与野鼠型血凝抗原(A-血凝抗原)或家鼠型血凝抗原(R-血凝抗原)的反应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19.
从临沂地区捕获5种鼠共341只,其中EHF疫区280只。经IFAT检测鼠肺携带EHF病毒抗原,黑线姬鼠带毒率9.5%(16/167),用该地区EHF患者血清与这种EHF病毒抗原进行IFAT检查特异性较高。认为黑线姬鼠为临沂地区EHF的主要传染源。首次从黑线仓鼠检出EHF病毒抗原,带毒率2.4%(1/42),并用10例典型EH F患者双份血清检查,抗体滴度均4倍或4倍以上增高。  相似文献   

20.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气溶胶在动物体内沉积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