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4 毫秒
1.
~(99m)锝-焦磷酸盐心肌扫描在冠状动脉完全阻塞后12小时开始异常,嗣后48~72小时内增强,通常于1~2星期内转为阴性.然而,有10~56%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其锝扫描异常可持续数月之久.本文为回顾性研究,旨在观察糖尿病患者急性心肌梗塞后锝扫描持续异常的发生率和预后.  相似文献   

2.
β阻滞剂延长急性心肌梗塞后患者生命的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综述概括β阻滞在心肌梗塞和原发性高血压中临床转归之现代发现,以便评价关于如何获得有益效用的最新理论。急性心肌梗塞在急性心肌梗塞出现时,为了获得交感肾上腺素能激动的有效拮抗,必需静脉内应用β阻滞剂。急性心肌梗塞治疗试验中22000例患者,在症状发作后7天内见到心血管病死亡率显著降低(12~15%之间);其主要效用见于治疗的头48小时。这些发现仅对症状发作的48小时内接受β阻滞剂的患者才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3.
血清中正常浓度的α_1抗胰蛋白酶是强有力的蛋白溶解酶抑制剂,组织损伤时其浓度升高,故一般认为它是“急性期反应”蛋白之一。已有报导急性心肌梗塞后其血清平均浓度升高,但后者与临床病程的关系来见讨论,本文旨在阐明这一关系。患者与方法本研究包括48例急性心肌梗塞。均于症状出现后48小时入院,监护2~8天。  相似文献   

4.
为了明确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梗塞发生后一小时发生的室颤与一小时后发生的室颤,其复发率有何差异,作者对73例急性心肌梗塞(简称AMI)患者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作者采用时域和频谱分析法研究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心率变异性与死亡率之间的关系。 方法 伦敦3所医院收治的226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经溶栓治疗后Holter监测48小时,采用计算机分析正常QRS波形的平均RR间距和心率变异性。心率变异性的时域指标如下:平均RR间距;平均值的标准差  相似文献   

6.
<正> 急性心肌梗塞特别是前壁心梗,48小时内发生室颤病人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如何,目前尚有争论。分析1975~1984年因急性心肌梗塞住院的2088例病人的临床改变、住院期间及出院后一年的死亡率。病人年龄18~95岁(平均64)。其中147例(7%)在人院48小  相似文献   

7.
评价静脉注入硝酸甘油对梗塞范围影响的随机试验心电图改变符合急性心肌梗塞(AMI)的患者(≤75岁、心率≥55bpm、收缩压≥95mmHg且无明显高血压)于发病后平均10小时:56例静脉注入硝酸甘油,平均速率90μg/min,使平均动脉压降低10%,维持48小时,随后改为经皮给药72小时;另48例给予安慰剂。AMI后3个月死亡率:发病后 <10小时开始硝酸甘油治疗亚组为14%,而发病后≥10小时开始硝酸甘油治疗亚组、发病  相似文献   

8.
硝酸甘油(TNG)短期静脉给药治疗可使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左室功能改善,心电图缺血表现减轻。动物实验也显示,在冠状动脉闭塞后,只要不引起灌注压过低及明显的反射性心动过速,硝酸甘油可使缺血减轻,侧枝循环流量增加。晚近有研究进一步报道,以使平均动脉压降低10%的剂量静脉滴注硝酸甘油6小时,可使冠状动脉闭塞狗的侧枝血流增加,坏死范围减少约50%。本研究旨在验证急性心肌梗塞发生后48小时给予静脉硝酸甘油治疗是否能产生持久性有益作用。方法:对104例有典型急性心肌梗塞胸痛及随  相似文献   

9.
在急性心肌梗塞(AMI)时血清氢化可的松浓度可见升高,但心绞痛则否。作者分别在各个不同的时间检查了 MI 时血中相应的氢化可的松、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肌脑型肌酸激酶(CK-MB)的血清浓度.给 AMI 后6小时内入院的70例患者取血,每4小时取1次,共36小时;然后在第48、60、72小时再各取血1次,将这些标本离心后存放于-70℃低温中。入院时血清氢化可的松浓度最高968(340)μmol/L[均值  相似文献   

10.
运动试验已被证明可用于识别急性心肌梗塞后危险性增加的患者。以往研究分析运动试验中R波振幅变化曾产生有争议的结果。本文研究的目的是估价初发急性心肌梗塞后运动试验中R波振幅变化的预后意义,并确定是否这些变化与随访中心脏性猝死,复发性心肌梗塞或心绞痛的发生有关。作者选择303名患者进行研究,均在初发急性心肌梗塞2月内进行运动试验和冠状动脉造影。停用抗心绞痛药物48小时以上进行踏车运动试验,记录3个导联(V_2、V_5和aVF)心电图,R波振幅测量采用RS标准即V_5导联R波和  相似文献   

11.
作者发现在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死亡尸检中获得心肌组织镁的含量降低,心肌梗塞(MI)的急性期镁代谢紊乱,威胁生命性心律失常及死亡率均增加。因此作者选择已确诊为AMI的103例患者,用随机双盲法将入院病人分为两组,50例为硫酸镁治疗组,并在开始的48小时内给硫酸镁22g,溶于5%G.S.500ml内静滴,其速率调整为:开始3小时内给6 g,接着在21小时给10g,  相似文献   

12.
纤溶指标在急性冠状动脉事件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纤溶功能变化在急性冠状动脉事件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选择急性心肌梗塞患者 2 4例 (为急性心肌梗塞组 ) ,不稳定性心绞痛中 48小时内劳力型心绞痛加剧和出现自发性心绞痛患者 32例 (为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加剧组 ) ,健康对照组 2 0例。测定其血浆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含量并进行比较。  结果 :急性心肌梗塞组和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加剧组患者血浆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均低于健康对照组。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活性、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含量均高于健康对照组 (P<0 .0 1) ,但急性心肌梗塞组与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加剧组患者之间 4个指标无显著差异 (P>0 .0 5 )。  结论 :急性心肌梗塞组及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加剧组患者均有纤溶活性降低 ,其发病机制可能是有血栓因素参与。  相似文献   

13.
为了防止急性心肌梗塞(AMI)发生室颤,常预防性静脉滴注利多卡因48小时,据文献报告静脉炎的发生率相当高。为了探讨预防静脉炎的方法,作者采用随机双盲试验小剂量肝素或氢化考地松(氢考)或二者同时加入利多卡因输注液中,以观察预防静脉炎的疗效。 100例AMI患者静脉滴注利多卡因48小时,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肌梗塞并发的心包炎有两种类型。一型是较常见的梗塞后早期心包炎,见于梗塞后24~48小时,发生率约7~16%,持续1~2日。该型系因心肌坏死本身的接触性炎症反应所致。另一型是梗塞后晚  相似文献   

15.
作者对一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在出院前和出院后6~14个月,作24小时心电图监测、放射性核素血管造影和运动试验、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测定等研究,以了解梗塞后早期在室功能不全的程度和梗塞后一年内左室功能的自然史,了解在室功能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和复杂性的相互关系以及左室功能对预测梗塞后存活率的意义。方法:急性心肌梗塞住院存活患者45例,在出  相似文献   

16.
平均年龄53(31~64)岁的39(男36、女3)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于症状开始后6小时内入院,立即记录12导联心电图,至少2个导联上ST段抬高≥1mm.无一例接受溶栓治疗.每1~2小时复查心电图一次,直至症状出现后8小时为止.12导联心电图波型经数字转换后输入计算机,从各次心电图(QRS波后0.04秒)ST段抬高(压低不计)总和(ΣST)中取最大者,作为最初心肌缺血性损伤的指标.33例AMI患者每4~8小时采血测定肌  相似文献   

17.
作者根据急性心肌梗塞后存活10天以上的533例患者24(平均18±8)个月的随访资料,分析猝死和QT间期、左室喷血分数、室性早搏之间的关系.本组患者来源于"限制心肌梗塞范围多中心(5个)协作研究组",急性心肌梗塞后18小时内随机单盲法开始透明质酸酶和普萘洛尔治疗,或给予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血栓形成的几个关键因子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imer)作为观察指标,探索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凝血强度的特点及其术后动态变化. 方法:入选我院择期行PCI手术的低危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35例,PCI治疗前抽取基线静脉血,然后于PCI术后1 h、4 h、24 h和48 h抽取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检测试剂盒以及免疫比浊法进行检测. 结果: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凝血酶一抗凝血酶复合物、D二聚体在术后1小时即有升高,术后24小时到达高峰,48小时出现下降趋势.术后24小时凝血酶一抗凝血酶复合物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纤维蛋白原于术后呈进行性下降,至术后48小时恢复至接近术前水平. 结论:PCI术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凝血酶呈高度聚集与激活.PCI术后高危血栓形成患者,强化抗凝、抗血小板治疗可能需要持续到至少术后48小时.  相似文献   

19.
研究发现,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入院后头24~48小时常存在低镁血症,梗塞后2~5天这种改变可恢复正常。有人发现急性冠心病患者血镁浓度低于正常人和非心源性胸痛患者。本研究评价了在急诊室的胸痛患者血清总镁(MgT)和超滤镁(MgUF)浓度降低的发生率,以确定在心脏监护中,低镁血症与其他临床重要诊断和预后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心率变异性与病死率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80例急性心肌梗塞、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和20例无心脏病的对照组进行了24小时动态心电图记录。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自入院后立即测肌酸磷酸激酶(CPK),3天后进行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果提示:急性心肌梗塞患者24小时平均心率高于心绞痛组和正常对照组,而心率变异性明显低于以上两组。心率变异性同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梗塞面积大小及左心室舒张末内径是负相关。本文8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死亡9例。其死亡患者的心率变异性为33.6±6ms,均<50ms,明显低于急性心肌梗塞的幸存者。说明心率变异性可以作为观察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病情的一个指标,尤其是心率变异性<50ms可以作为判定预后不良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