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研究复发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特征及其在脑梗死复发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65例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复发组)、63例初发性脑梗死患者(初发组)和6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颈动脉探查,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数目及部位.并测量血管壁的厚度、斑块的大小及厚度,计算粥样硬化斑块积分.结果 复发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73.8%(48,65),高于初发组的57.1%(36/63)和对照组的24.2%(16/66)(P<0.05),软斑及溃疡斑数目明显增高.复发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1.83±0.57)分,高于初发组的(1.34±0.29)分(P<0.05).结论 颈动脉不稳定性粥样硬化斑块的存在是复发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颈动脉超声检查对复发性脑梗死有极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复发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特征及其在脑梗死复发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65例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复发组)、63例初发性脑梗死患者(初发组)和6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颈动脉探查,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数目及部位.并测量血管壁的厚度、斑块的大小及厚度,计算粥样硬化斑块积分.结果 复发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73.8%(48,65),高于初发组的57.1%(36/63)和对照组的24.2%(16/66)(P<0.05),软斑及溃疡斑数目明显增高.复发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1.83±0.57)分,高于初发组的(1.34±0.29)分(P<0.05).结论 颈动脉不稳定性粥样硬化斑块的存在是复发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颈动脉超声检查对复发性脑梗死有极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复发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特征及其在脑梗死复发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65例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复发组)、63例初发性脑梗死患者(初发组)和6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颈动脉探查,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数目及部位.并测量血管壁的厚度、斑块的大小及厚度,计算粥样硬化斑块积分.结果 复发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73.8%(48,65),高于初发组的57.1%(36/63)和对照组的24.2%(16/66)(P<0.05),软斑及溃疡斑数目明显增高.复发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1.83±0.57)分,高于初发组的(1.34±0.29)分(P<0.05).结论 颈动脉不稳定性粥样硬化斑块的存在是复发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颈动脉超声检查对复发性脑梗死有极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复发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特征及其在脑梗死复发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65例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复发组)、63例初发性脑梗死患者(初发组)和6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颈动脉探查,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数目及部位.并测量血管壁的厚度、斑块的大小及厚度,计算粥样硬化斑块积分.结果 复发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73.8%(48,65),高于初发组的57.1%(36/63)和对照组的24.2%(16/66)(P<0.05),软斑及溃疡斑数目明显增高.复发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1.83±0.57)分,高于初发组的(1.34±0.29)分(P<0.05).结论 颈动脉不稳定性粥样硬化斑块的存在是复发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颈动脉超声检查对复发性脑梗死有极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复发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特征及其在脑梗死复发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65例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复发组)、63例初发性脑梗死患者(初发组)和6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颈动脉探查,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数目及部位.并测量血管壁的厚度、斑块的大小及厚度,计算粥样硬化斑块积分.结果 复发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73.8%(48,65),高于初发组的57.1%(36/63)和对照组的24.2%(16/66)(P<0.05),软斑及溃疡斑数目明显增高.复发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1.83±0.57)分,高于初发组的(1.34±0.29)分(P<0.05).结论 颈动脉不稳定性粥样硬化斑块的存在是复发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颈动脉超声检查对复发性脑梗死有极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复发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特征及其在脑梗死复发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65例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复发组)、63例初发性脑梗死患者(初发组)和6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颈动脉探查,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数目及部位.并测量血管壁的厚度、斑块的大小及厚度,计算粥样硬化斑块积分.结果 复发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73.8%(48,65),高于初发组的57.1%(36/63)和对照组的24.2%(16/66)(P<0.05),软斑及溃疡斑数目明显增高.复发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1.83±0.57)分,高于初发组的(1.34±0.29)分(P<0.05).结论 颈动脉不稳定性粥样硬化斑块的存在是复发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颈动脉超声检查对复发性脑梗死有极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复发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特征及其在脑梗死复发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65例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复发组)、63例初发性脑梗死患者(初发组)和6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颈动脉探查,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数目及部位.并测量血管壁的厚度、斑块的大小及厚度,计算粥样硬化斑块积分.结果 复发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73.8%(48,65),高于初发组的57.1%(36/63)和对照组的24.2%(16/66)(P<0.05),软斑及溃疡斑数目明显增高.复发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1.83±0.57)分,高于初发组的(1.34±0.29)分(P<0.05).结论 颈动脉不稳定性粥样硬化斑块的存在是复发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颈动脉超声检查对复发性脑梗死有极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复发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特征及其在脑梗死复发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65例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复发组)、63例初发性脑梗死患者(初发组)和6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颈动脉探查,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数目及部位.并测量血管壁的厚度、斑块的大小及厚度,计算粥样硬化斑块积分.结果 复发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73.8%(48,65),高于初发组的57.1%(36/63)和对照组的24.2%(16/66)(P<0.05),软斑及溃疡斑数目明显增高.复发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1.83±0.57)分,高于初发组的(1.34±0.29)分(P<0.05).结论 颈动脉不稳定性粥样硬化斑块的存在是复发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颈动脉超声检查对复发性脑梗死有极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复发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特征及其在脑梗死复发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65例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复发组)、63例初发性脑梗死患者(初发组)和6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颈动脉探查,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数目及部位.并测量血管壁的厚度、斑块的大小及厚度,计算粥样硬化斑块积分.结果 复发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73.8%(48,65),高于初发组的57.1%(36/63)和对照组的24.2%(16/66)(P<0.05),软斑及溃疡斑数目明显增高.复发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1.83±0.57)分,高于初发组的(1.34±0.29)分(P<0.05).结论 颈动脉不稳定性粥样硬化斑块的存在是复发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颈动脉超声检查对复发性脑梗死有极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复发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特征及其在脑梗死复发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65例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复发组)、63例初发性脑梗死患者(初发组)和6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颈动脉探查,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数目及部位.并测量血管壁的厚度、斑块的大小及厚度,计算粥样硬化斑块积分.结果 复发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73.8%(48,65),高于初发组的57.1%(36/63)和对照组的24.2%(16/66)(P<0.05),软斑及溃疡斑数目明显增高.复发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1.83±0.57)分,高于初发组的(1.34±0.29)分(P<0.05).结论 颈动脉不稳定性粥样硬化斑块的存在是复发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颈动脉超声检查对复发性脑梗死有极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彩超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关系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本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168例经过CT、MRI检查证实脑梗死患者进行彩超检查,将同期住院非脑血管疾病患者160例设为对照组,对比2组的彩超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168例患者有134例(79.76%)彩超诊断颈动脉颅外段存在不同程度的粥样硬化斑,对照组160例有6例诊断出颈动脉颅脉外段存在粥样硬化,2组彩超检出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最高的部位是颈总动脉分叉处,其次是颈总动脉。梗死灶的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明显高于健侧(P<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彩超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出率高,为了早期诊断、早期预防,临床上建议使用彩超对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狭窄筛查进行筛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点及其与缺血性脑血管病之间的关系,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58例经CT、MRI确诊的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高频超声检查并与32例健康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58例脑梗死患者中,50例有不同程度的颈动脉斑块形成,检出率为86.2%。对照组斑块检出率为19.7%(P〈0.01)。缺血侧颈动脉斑块发生率(65.49%),其中软斑发生率(32.78%),均高于非缺血侧34.51%(其中软斑19.61%,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有密切的相关性,且在各型斑块中软斑是脑梗死的主要栓子来源之一。超声检查能早期发现颈动脉硬化斑块并给予及时的治疗,可降低脑梗死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脑梗死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本科的住院病人264例,分为132例脑梗死组和132例其他病人组,均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观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及有无颈动脉斑块.结果 132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发生率为71%,CIMT增厚发生率为79%,其他病人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为30.3% CIMT增厚发生率为39 %,脑梗死组CIMT增厚及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 CIMT增厚和颈动脉斑块形成与脑梗死有密切的相关性,对45岁以上健康人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早期发现动脉粥样硬化,对预防脑梗死发生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相关性研究中的价值。方法对110例经CT、MRI检查确诊的脑梗死患者及110例相应年龄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双侧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斑块的发生部位及性质,血流充盈缺损及管腔狭窄及闭塞程度。结果脑梗死患者中,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102例(92.72%),对照组中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18例(16.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中软斑、混合斑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组颈动脉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脑梗死组颈动脉中、重度狭窄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对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斑块均多见于颈总动脉分叉处,其次为颈内动脉起始部及颈总动脉主干,两组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有密切的相关性,尤其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软斑、混合斑是造成脑梗死的重要原因;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关系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相关性研究中的价值。方法对110例经CT、MRI检查确诊的脑梗死患者及110例相应年龄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双侧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斑块的发生部位及性质,血流充盈缺损及管腔狭窄及闭塞程度。结果脑梗死患者中,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102例(92.72%),对照组中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18例(16.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中软斑、混合斑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组颈动脉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脑梗死组颈动脉中、重度狭窄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对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斑块均多见于颈总动脉分叉处,其次为颈内动脉起始部及颈总动脉主干,两组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有密切的相关性,尤其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软斑、混合斑是造成脑梗死的重要原因;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关系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内镜导航超声成像技术联合常规超声评价颈动脉硬化程度的价值。方法:选取正常颈动脉、颈动脉硬化斑块、颈动脉斑块伴50%以上狭窄患者各30例,分别行常规超声以及内镜导航超声成像技术联合常规超声检查,比较两种成像的结果。结果:内镜导航超声成像显示正常颈动脉内壁均匀、光滑,呈整齐环状结构;颈动脉斑块显示大小不等的团块向腔内突出,表面光滑、完整,管腔不规则变窄。常规超声显示颈动脉正常组30例中,内镜导航成像显示其中2例可见侧壁小斑块;颈动脉斑块组30例患者中,常规超声检出54个斑块,内镜导航超声成像技术检出68个斑块。常规超声显示颈动脉斑块伴50%以上狭窄30例,内镜导航超声成像显示其中5例狭窄不足50%。结论:内镜导航超声成像技术能够动态、直观地显示颈动脉管腔内的结构,提高前壁及侧壁的斑块显示率,更准确地确定颈动脉狭窄程度,弥补了常规超声的不足,是常规超声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和脑梗死关系。方法选择2008年10月-2010年10月英山县人民医院住院的’68例脑梗死患者及同期该院门诊查体并经检查证实无脑梗死者5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双侧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其斑块数目、性质及动脉血流参数。结果脑梗死组68例患者中57例检出有斑块形成,占83.8%;对照组50例检出9例斑块形成,共检出斑块20个,占18.0%,脑梗死组斑块形成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软斑、硬斑及混合斑分别占检出斑块的48.4%、23.9%、32.6%,而对照组软斑、硬斑及混合斑分别占检出斑块的20.0%、70.0%、10.0%,两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PSV、EDV值分别为(66.20±8.20)cm/s、(8.21±3.33)cm/s,梗死组CCA的PSV、EDV值分别为(55.80±6.71)cm/s、(4.41±1.85)crds,两组血流参数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ICA的PSV、EDV值分别为(57.30±7.22)cm/s、(8.87±3.26)cm/s,梗死组ICA的PSV、EDV值分别为(53.50±6.27)cm/s、(4.52±1.48)cm/s,两组血流参数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斑块是造成脑梗死的重要原因,不稳定斑块是引起脑梗死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讨论彩色超声多普勒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相关性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住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观察组)与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颈部超声多普勒图像进行对比分析,讨论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部位,斑块特点与斑块类型。结果:观察组斑块检出率为96.23%,对照组检出率为16%,两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仅。=67.673,P〈0.05);观察组中49.5%的斑块发生在颈动脉分叉处,对照组中50%发生在颈动脉分叉处,两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X^2=6.973,P〈0.05);观察组以软斑为主,对照组以硬斑为主,两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X^2=10.028,P〈0.05)。结论:在脑梗死检测中,超声能准确对斑块进行检测和定位,并对性质判定,可区分易损斑块和稳定斑块,为临床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胡记妹  郑定容 《职业与健康》2009,25(10):1104-1106
目的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及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的关系。方法应用VOIUSON 730彩色超声诊断仪对21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比较脑梗死组和非脑梗死组斑块发生情况,并将患者的病史、个人史及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数较非脑梗死组多,且软斑比率较非脑梗死组高(P〈0.05),分析显示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是影响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危险因素。结论劲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有着密切关系,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水平可能反映预动脉粥样硬化存在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AS)的联系.方法 对120例脑梗死患者和120例非脑血管病进行进行颈动脉彩超检查.非脑血管病痛例中存在AS斑块的病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氯吡格雷、辛伐他汀口服,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口服.结果 脑梗死组中,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的厚度、AS斑块形成以及狭窄程度与非脑血管病组相比均有明显差异(P<0.05);非脑血管病有斑块者,经过半年药物干预,斑块均有一定程度减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脑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AS是导致脑梗死发生的一个高危因素,及早进行药物干预,可以降低脑梗死的临床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