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观察经固定正畸矫治的骨性Ⅱ类高角患者矫治后后平面及上牙轴倾斜度的变化。方法:对13例经直丝弓矫治技术,拔除4颗双尖牙矫治完成的骨性Ⅱ类高角患者矫治前后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相关项目的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后,后平面、U1-FH角及U7-FH角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5-FH角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性Ⅱ类高角患者矫治后后平面陡度减少,上颌牙牙轴由向心聚拢倾向于平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骨皮质切开术辅助正畸治疗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临床有效性。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74例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实行正畸治疗,观察组实行骨皮质切开术辅助正畸治疗,比较两组牙位置、软组织相关变量、硬组织相关变量、上牙列间隙关闭时间以及矫治总时间。结果 观察组U1I-CP、U1R-CP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U1R-HP、U1R-CP、U1-H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NA、UARA、Sd-CP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HP、A-CP、Sd-H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Ls-HP、Ls-CP、NLA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n-HP、Sn-C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上牙列间隙关闭时间以及矫治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皮质切开术辅助正畸治疗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临床效果确切,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牙位置,还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软、硬组织相关变量,且可缩短患者的矫治时间,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牙合)垫矫治器对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软硬组织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1年5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02例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儿纳入研究,给予患儿双(牙合)垫矫治器治疗。矫治周期为12个月,分别于矫治前后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由专业人员进行测量、描图。对患儿矫治前后软硬组织形态进行比较,采用Ricketts美容线对矫治合格率进行评估。结果:矫治后,SNB、U1-NA等硬组织指标大于矫治前,ANB、L1-NB、U1-NA、L1-NB均小于矫治前(P<0.05);矫治后,FHN’Pm、上唇沟深度、Sn-H线距、Pog-Pm’等软组织指标均大于矫治前,H角小于矫治前(P<0.05);其余软硬组织测量项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后,102例患儿中有97例达到合格及以上标准,矫治合格率为95.09%;95例患儿对矫治效果满意,满意度为93.14%。结论:采用双(牙合)垫矫治器矫治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儿可取得明显疗效,有效减少切牙突度及覆盖情况,在骨性Ⅱ类磨牙关系以及面部软硬组织形态方面具有较好的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颧牙种植钉与口外弓联合横腭杆治疗骨性Ⅱ类高角前突型错牙合畸形的垂直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笔者科室收治的64例骨性Ⅱ类高角前突型错牙合畸形患者,依照随机分组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2例.研究组采用颧牙种植钉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口外弓联合横腭杆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极坐标表达体系研究骨性Ⅱ类青少年错[牙合]畸形患者的面部软组织侧貌特征。方法根据Virgilio分析法(极坐标体系),对60例乌鲁木齐地区青少年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头颅侧位定位x线片,进行了32个项目的测量,分析面部软组织侧貌特征,并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性别间差异。结果(1)男性骨性Ⅱ类错胎畸形患者面部侧貌软组织标志点的极径均大于女性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在与极轴相比的比例项目中,下唇凸点(Li)、下唇凹点(Bs)、软组织颏前点(Pgs)、软组织颏顶点(Gns)、软组织颏下点(Mes)的极轴/极径比(Po—Ns/Po—Li、Po—Ns/Po—Bs、Po—Ns/Po—Pgs、Po—Ns/Po-Gns、Po—Ns/Po-Mes),男女性别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标志点鼻底点(Sn)、上唇凸点(Ls)、下唇凸点(Li)、下唇凹点(Bs)、软组织颏前点(Pgs)、软组织颏顶点(Gns)、软组织颏下点(Mes)的极角,女性大于男性,性别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乌鲁木齐地区青少年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面部软组织侧貌特征具有性别差异。极坐标表达体系是研究生长发育过程或正畸治疗前后面部软组织侧貌特征点的生长量(和生长方向)及位移量(和位移方向)的良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正畸治疗在骨牵引成骨术治疗成人骨性安氏Ⅱ类错[牙合]的方法和特点。方法:总结分析近年来经骨牵引成骨术与正畸联合治疗的骨性安氏Ⅱ类错[牙合]病例5例,着重讨论手术前后正畸治疗特点。结果:本研究5例患者经联合治疗后,颌骨关系正常,牙弓形态及曲线正常,牙排列整齐,咬合关系好,面型及功能均获明显改善,疗效满意。结论:骨牵引成骨术与正畸联合治疗是矫治成人骨性安氏Ⅱ类错[牙合]的有效方法,合理的正畸治疗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正畸治疗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畸形的经验.方法:选择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畸形8例,采用口外弓装置配合方丝弓矫治器,采用成品的口外弓颈带水平向后牵引,平均疗程为1年.结果:8例患者,X线片测量显示:SNA角平均增大1.0°,A点受到抑制,SNB角平均增大7.6°,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上颌受到抑制,下颌向前自由生长,所以ANB角减小3.4°,Y-axis角增大0.72°,⊥-T角增加16.1°,MP-FH角增大1.9°.结论:口外弓推磨牙向远中制作简单,使用方便易于被患者接受,因而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成人骨性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多表现为牙弓前突、开唇露齿的突面型,严重影响颜面美观,患者及家属要求治疗的愿望迫切.由于年龄及生长发育的关系,早期矫治的方法不适于成人,手术治疗的方法又不能被大多数患者接受,如何最大限度地内收前突的牙弓,改善突面型来达到代偿性掩饰治疗是固定矫治的关键,因此支抗的控制在矫治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9例成人骨性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的矫治中使用自攻型微钛钉种植体提供强支抗内收前牙,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正畸掩饰性治疗的效果及对外貌美观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20年11月笔者医院收治的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5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正畸掩饰治疗,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的软组织、硬组织指标,并选取普通人和正畸医生作为美观评价者对患者的侧貌美观性进行评分。结果:治疗后,患者Z角、H角、UL-Sn-Pogs均大于治疗前,Cm-Sn-UL、LL-Sn-Pogs均小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前后患者软组织面角、Si-LL-Pog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SNA、ANB、Wits、NP-FH、U1-SN、U1-NA均大于治疗前,SNB、U1-L1均小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前后患者MP-SN、OP-SN、L1-MP、L1-N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普通人及正畸医生对患者的美观性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畸掩饰治疗对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具有较好的效果,可改善软硬组织条件,增加外貌美观性。  相似文献   

10.
肖燕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6):10-11
目的:对应用矫正器对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76例患有骨性Ⅲ类错牙合的患者病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活动矫治器方法牙合垫舌簧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固定矫正器加活动矫治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骨性Ⅲ类错牙合症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上下唇和切牙位置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固定矫正器与活动矫治器联合运用对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阻生上前牙矫治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7~2009年宝鸡市口腔医院正畸科收治的上前牙阻生矫治患者30例,阻生牙44颗,采用固定矫治器牵引矫治。结果:40颗阻生前牙牵引入牙弓,成功率91%。结论:前牙阻生应尽量采取保存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股骨远端后髁冠状面骨折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3例股骨远端后髁冠状面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结果 13例均获随访,时间12~28个月。骨折均愈合,时间4~10个月。关节活动度100°~125°。功能恢复按照Letenneur et al方法进行评价:优7例,良2例,可4例。结论对于股骨远端后髁冠状面骨折积极行手术治疗,有利于恢复股骨髁的解剖结构和关节面的完整性和平整性,有利于膝关节早期功能锻炼,避免关节僵硬。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错[牙合]矫治中如何建立稳定的[牙合]关系。方法:结合典型病例介绍矫治方法。结果:建立良好的[牙合]关系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就是[牙合]位的调整与牙位的调整。结论:要实现两者的调整,取决于矫治方案的确定,矫治力系统的选择及控制牙齿移动的能力这三方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舌向集中牙合与半解剖牙合全口义齿的满意度。方法:选择22例牙槽嵴吸收严重的无牙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1例。为每位患者同期制作两付全口义齿(舌向集中牙合全口义齿与半解剖牙合全口义齿)。A组患者在第1阶段戴用舌向集中牙合全口义齿,第2阶段戴用半解剖牙合全口义齿。B组患者在第一阶段戴用半解剖牙合全口义齿,第2阶段戴用舌向集中牙合全口义齿。每付全口义齿戴用8周后,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从美观性、语言功能、咀嚼功能、固位功能、舒适性方面由患者对新义齿进行评分。结果:两种牙合型全口义齿满意度调查显示舌向集中牙合与半解剖牙合比较在固位功能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美观性、语言功能、咀嚼功能、舒适性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舌向集中牙合全口义齿初戴后,因疼痛调改的次数少于半解剖牙合全口义齿(P<0.01)。结论:对于牙槽嵴吸收严重的无牙颌患者,应用舌向集中牙合可以提高患者的固位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枢椎椎板螺钉固定术应用于上颈椎后路融合内固定术中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上颈椎后路融合固定术中采用枢椎椎板螺钉固定的19例患者资料,术中根据枢椎椎弓根是否存在缺如、细小等情况,选择置入双侧枢椎椎板螺钉或单侧枢椎椎板螺钉并对侧椎弓根螺钉,联合枕骨板螺钉和/或寰椎侧块螺钉。15例上颈椎畸形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脊髓功能损害表现,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为5~15分,平均11.5分。4例外伤性寰枢椎骨折患者有后颈部疼痛及活动障碍,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为2~7分,平均4.5分。术后复查患者影像学资料,观察内固定位置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未发生椎动脉、脊髓等损伤。术后复查CT,显示所有枢椎椎板螺钉位置良好,均未突破内侧皮质骨。随访时X线、CT示螺钉位置良好,无松动及断钉。所有患者术后12个月植骨均融合,上颈椎畸形患者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JOA评分为13~17分,平均15.3分。外伤性寰枢椎骨折患者颈部疼痛及活动障碍明显改善,VAS评分为0~2分,平均1.0分。结论枢椎椎板螺钉固定在上颈椎后路固定手术中方法简单安全、效果良好,对于无法行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的患者,枢椎椎板螺钉固定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16.
谢桂英 《中国美容医学》2011,20(11):1799-1800
目的:观察自体牙移植术联合正畸方法治疗异位牙或阻生埋伏牙的临床效果,探讨移植牙成功的影响因素。方法:临床就诊病例16例,年龄11~21岁,先行正畸治疗以拓展出合适间隙,之后用种植机制备牙槽窝,拔除异位牙或阻生牙后移植于此处,正畸片断弓固定。结果:16例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3年,移植牙稳固,牙龈形态恢复较好,成功12颗(75%),有效4颗(25%),失败0颗。结论:对于异位牙或埋伏阻生牙的正畸过程中,若联合自体牙移植术是一种较为成功的治疗方法,能达到快速纠正个别牙错位,缩短正畸疗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拔牙与非拔牙正畸治疗对牙弓宽度以及微笑美学的影响.方法 选正畸临床治疗非拔牙患者和拔除4颗第1双尖牙患者各100例,分别对其矫治前、后模型上颌尖牙间和下颌尖牙间的牙弓宽度进行测量,测量点为尖牙长轴之牙根齿槽部的最突点,测量数据经统计学分析验证结果.结果 正畸矫治前两组患者的上颌及下颌牙弓宽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后,非拔牙组下颌宽度增加了0.88 mm(P<0.001),上颌宽度增加了0.84 mm(P<0.001);而拔牙组下颌宽度增加了1.64 mm(P<0.001),上颌宽度增加了1.50 mm(P<0.001).矫治后,拔牙组比非拔牙组下颌宽度增加了0.59 mm(P>0.05),上颌宽度减少了0.10 mm(P>0.05).结论 拔牙矫治与非拔牙矫治不但均未造成上下颌牙弓宽度之降低,反而引起明显的增宽.拔牙矫治导致牙弓缩窄,从而影响微笑的美观的结论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后路与肋缘下腹横肌平面(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TAP)阻滞应用于下腹正中纵切口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行剖宫产术,ASA分级Ⅰ、Ⅱ级产妇10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50例.两组产妇均在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腔联合麻醉下行腹部正中纵切口剖宫产手术,待手术结束之后超声引导下进行双侧TAP阻滞,A组产妇采用后路TAP阻滞,B组产妇采用肋缘下TAP阻滞,两侧腹壁分别给予0.375%罗哌卡因20 ml.观察两组产妇术后2、6、12、24 h静息及运动时VAS评分及两组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术后24 h按压泵次数、布托啡诺术后24 h用量、镇痛满意度,同时观察比较两组产妇术后镇痛相关副作用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产妇术后2、6、12h运动VAS评分[(0.8±1.0)、(2.1±0.9)、(2.0±0.9)分]明显低于B组[(1.8±1.4)、(4.3±1.9)、(4.6±2.2)分](P<0.05);A组产妇PCIA术后24 h按压泵次数、布托啡诺术后24 h用量也明显少于B组(P<0.05);满意度高于B组(P<0.05).在术后镇痛相关副作用方面,A组瘙痒、呕吐发生明显少于B组(P<0.05),两组均无呼吸抑制、局部血肿及局部麻醉药中毒发生.结论 与肋缘下TAP阻滞比较,经后路TAP阻滞结合PCIA对下腹部正中纵切口剖宫产术后镇痛更为有效,术后阿片药使用剂量更小、副作用更少.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观察皮肤斜面切口联合加压敷料抑制切口疤痕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124例Ⅰ类切口择期手术,随机分为研究组(皮肤斜面切口联合加压敷料处理皮肤切口)和对照组(传统皮肤切口及缝合皮肤),分析两组不同皮肤切口处理方式对术后切口愈合的影响。结果对术后124例患者进行随访,研究组68例,对照组56例。患者切口I期愈合率研究组为99.4%,对照组为98.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个月测切口疤痕最大宽度,研究组平均值为0.7 mm,对照组平均值为1.3 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皮肤斜切口联合加压敷料可以明显抑制皮肤疤痕形成,美容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0.
非肿瘤致腹腔干狭窄或闭塞由正中弓状韧带压迫或动脉粥样硬化等所致,Park等报道发生率7.3%~([1]).由于自肠系膜上动脉(SMA)经胰十二指肠动脉弓和胰背动脉普遍的侧支循环,因此虽有明确的X线表现却无上腹部器官缺血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