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制备NGF-胰岛素复合凝胶并观察其对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以卡波姆980为基质,分别加入NGF 4 000 U、胰岛素800 U,制备胰岛素凝胶、NGF凝胶、NGF-胰岛素复合凝胶。观察NGF-胰岛素复合凝胶性状,并行体外药物释放检测。75只SPF级雄性Wistar大鼠,体重200~250 g,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糖尿病对照组(B组)、局部胰岛素凝胶治疗组(C组)、局部NGF凝胶治疗组(D组)、局部NGF-胰岛素复合凝胶治疗组(E组),每组15只。B、C、D、E组大鼠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55 mg/kg)制备1型糖尿病模型,A组注射相同剂量柠檬酸钠缓冲液。造模成功后,采用恒温水浴箱法于各组大鼠背部制备深Ⅱ度烫伤模型。A、B组创面外敷空白凝胶基质,C、D、E组对应外敷胰岛素凝胶、NGF凝胶、NGF-胰岛素复合凝胶,每天换药1次。烫伤后观察各组大鼠存活情况,于3、7、11、15、21 d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并计算创面愈合率,各时间点每组处死3只大鼠取皮肤全层标本行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结果制备的NGF-胰岛素复合凝胶清亮透明,保湿性及黏附性良好,易于涂抹及清洗。体外释放检测示NGF-胰岛素复合凝胶释药时间可达24 h以上,且30 d内稳定性良好。各组大鼠均存活至实验完成。烫伤后3 d各组创面无缩小,7、11、15、21 d时E组创面愈合率最高,B组最低,与其余各组比较以及E、B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示各时间点E组肉芽组织和胶原纤维生长均优于其余各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各组CD34、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均于3 d开始表达,且随时间延长阳性细胞逐渐增多;各时间点E组微血管密度及PCNA最高,B组最低,与其余各组比较以及E、B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应用NGF-胰岛素复合凝胶可显著促进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局部应用NGF联合胰岛素对糖尿病大鼠烫伤创面血管中凋亡相关因子Bcl-2、Bax表达的影响及创面愈合的机制。方法取75只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体重200~220 g,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糖尿病对照组(B组)、胰岛素治疗组(C组)、NGF治疗组(D组)、NGF联合胰岛素治疗组(E组),每组15只。B、C、D、E组大鼠采用两步给药法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建立糖尿病模型,STZ剂量分别为第1天10 mg/kg,第3天50 mg/kg;A组给予相同剂量柠檬酸缓冲液。模型制备后1个月,采用水蒸气烫伤法于各组大鼠背部制备2个深Ⅱ度烫伤创面。烫伤模型制备后,A、B组创面外敷3层生理盐水纱布;C组创面外敷3层浸润5 U胰岛素诺和灵30R的纱布,并每日腹部皮下注射诺和灵30R 4~6 U/kg;D组创面外敷3层浸润5 mL NGF溶液(25 U/mL)的纱布;E组联合C、D组方法处理。观察大鼠一般情况,伤后7、11、15、21 d大体观察各组创面愈合情况并计算创面愈合率,伤后3、7、11、15、21 d取创面组织行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检测创面Bcl-2、Bax、CD34的表达并计算微血管密度。结果各组大鼠均存活至实验完成。随时间延长,各组创面逐渐缩小,其中E组创面愈合速度、皮肤角化、毛发生长及肉芽组织和胶原纤维生长均优于其余各组。伤后各时间点E组创面愈合率均高于其余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随时间延长,各组CD34、Bcl-2表达逐渐增强,至15 d达高峰,21 d表达减弱;E组各时间点表达均强于其他各组(P<0.05)。伤后3 d各组均未见Bax表达,7 d后开始见新生血管内皮细胞Bax表达,且随时间延长表达逐渐增强,其中E组表达强度均低于其余各组(P<0.05)。结论局部联合应用NGF和胰岛素可通过抑制创面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增加创面血管生成,促进糖尿病大鼠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3.
局部应用胰岛素对烫伤大鼠创面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9  
目的观察局部应用小剂量胰岛素对烫伤大鼠创面愈合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制作深Ⅱ度烫伤大鼠模型.部分大鼠创面下浸润注射0.1、1.0 U胰岛素,分别设为B、C组;以创面下浸润注射等渗盐水(A组)和腹部皮下注射0.1 U胰岛素(D组)的烫伤大鼠作为对照.记录各组创面愈合时间,伤后3 d起隔日计算A、B、C组的创面愈合百分率.观察各组创面愈合后的组织形态学改变,采用流式细胞仪对各组创面表皮细胞进行细胞周期分析,并测定血糖浓度的变化. 结果A、B、C、D组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24.57±5.19)、(18.36±4.12)、(21.46±2.97)、(24.50±1.05)d,B组较其他3组明显缩短(P<0.01).伤后5、9、11、13、15、17、19 d B组创面愈合率均明显高于A组,且伤后17 d时明显高于C组(P<0.05~0.01).组织形态学观察可见A组表皮层薄,钉脚数量少,真皮层内多见纤维细胞;B、C组表皮层增厚,钉脚数量多,真皮层内多见成纤维细胞.B组伤后4 d S期细胞比例明显高于A组(P<0.01);B组伤后4、5 d G2-M期细胞比例均明显高于A、C组(P<0.05~0.01).烫伤后24 h A组血糖波动在3.42~4.62 mmol/L;B组血糖变化规律与A组相似;C、D组注射后1 h血糖明显降低(P<0.01),注射后4 h逐渐恢复正常.结论局部应用小剂量胰岛素能明显地促进烫伤大鼠创面愈合,胰岛素可加速修复细胞的增殖分裂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神经生长因子对深Ⅱ度烫伤大鼠创面愈合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创面愈合的调控一直是烧伤治疗的研究重点,目前有关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对烧伤创面愈合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较少。笔者采用不同给药途径观察NGF对创面愈合间的凋控作用。寻求其最佳给药方式,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大鼠浅Ⅱ度烫伤创面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浅Ⅱ度烫伤创面愈合主要涉及表皮角质细胞迁移、增殖和分化。生长因子等多种因素调控着上皮细胞的生物学行为 ,从而完成创面修复 ,其中以表皮生长因子 (epidermalgrowthfactor ,EGF)尤为重要。EGF是表皮角质细胞的化学性趋化因子和特异性促有丝分裂原 ,必须通过与相应受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结合 ,才能在愈合过程中发挥其生物学活性。目前关于创面愈合过程中内源性EGF表达水平及其促愈作用的报道较多 ,但关于内源性EGFR表达水平的研究却鲜见报道。本文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和图像分析技术 ,从蛋白质水平上动态观察了浅Ⅱ度烫…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深Ⅱ度烧伤创面早期加深而延迟愈合的机理。方法采用大鼠深Ⅱ度烫伤模型,创面外用类肝素软膏,观察其对大鼠深Ⅱ度烫伤早期创面病理变化和创面愈合的影响,并测定了烧伤创面含水量,血浆和烧伤创面抗凝血酶Ⅲ(AT-Ⅲ)、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含量、烧伤创面羟脯氨酸含量、Ⅰ/Ⅲ型胶原比例、真皮细胞增殖周期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创面外用类肝素可以降低烧伤创面水肿程度,增加血浆AT-重活性,增加烧伤创面中FDP含量及羟脯氨酸含量,促使Ⅰ/Ⅲ型胶原比例降低,增加真皮细胞中DNA合成,减轻烧伤创面早期加深,缩短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时间。结论类肝素具有促进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类肝素对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深Ⅱ度烧伤创面早期加深而延迟愈合的机理。方法采用大鼠深Ⅱ度烫伤模型,创面外用类肝素软膏,观察其对大鼠深Ⅱ度烫伤早期创面病理变化和创面愈合的影响,并测定了烧伤创面含水量,血浆和烧伤创面抗凝血酶Ⅲ(AT-Ⅲ)、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含量、烧伤创面羟脯氨酸含量、Ⅰ/Ⅲ型胶原比例、真皮细胞增殖周期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创面外用类肝素可以降低烧伤创面水肿程度,增加血浆AT-Ⅲ活性,增加烧伤创面中FDP含量及羟脯氨酸含量,促使Ⅰ/Ⅲ型胶原比例降低,增加真皮细胞中DNA合成,减轻烧伤创面早期加深,缩短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时间。结论类肝素具有促进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Ⅰ-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Ⅰ,IGF-Ⅰ)基因转移对烫伤大鼠创面愈合的作用效果。方法利用我们成功构建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IGF-Ⅰ,通过脂质体介导转染烫伤大鼠皮肤组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IGF-Ⅰ基因在皮肤及肝脏组织的表达情况,观察烫伤大鼠体重、刨面愈合情况等指标。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脂质体介导的IGF—Ⅰ基因转移可在创面注射点周围皮肤成纤维细胞中出现阳性表达,而肝脏组织中未出现阳性表达,实验组大鼠创面注射IGF-Ⅰ重组质粒后,创面愈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大鼠体重与对照组大鼠比较未出现减轻现象(P〈0.05)。结论脂质体介导IGF-Ⅰ基因转移,可促进创面愈合,并可避免IGF-Ⅰ全身应用所带来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9.
类肝素对大鼠深II度烫伤创面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深Ⅱ度烧伤创面早期加深而延迟愈合的机理。方法 采用大鼠深Ⅱ度烫伤模型,创面外用类肝素软膏,观察其对大鼠深Ⅱ度烫伤早期创面病理变化和创面愈合的影响,并测定了烧伤创面含水量,血浆和烧伤创面抗凝血酶Ⅲ(AT-Ⅲ)、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含量、烧伤创面羟脯氨酸含量、I/Ⅲ型胶原比例、真皮细胞增殖周期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 创面外用类肝素可以降低烧伤创面水肿程度,增加血浆AT-Ⅲ活性,增加烧伤创  相似文献   

10.
表皮生长因子对大鼠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18  
目的 进一步观察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 (rhEGF)对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的促进作用。方法 采用大鼠深Ⅱ度烫伤模型 (以下称烧伤 ) ,创面分别外用rhEGF、肝素加rhEGF及等渗盐水。比较不同方式处理创面后的愈合时间 ,测定创面愈合率、创面含水量、羟脯氨酸 (OHP)含量及Ⅰ /Ⅲ型胶原比例 ,进行细胞DNA周期分析和组织学检查。 结果 外用rhEGF可使烧伤创面愈合时间缩短 2d,增加创面OHP含量 (P <0.0 5),降低Ⅰ /Ⅲ型胶原比例 (P <0.0 5),促进肉芽组织形成 ,加速细胞DNA复制 (P <0.0 5 )。加用肝素后可使创面愈合时间进一步缩短 2d,促进肉芽组织生长。伤后第 7天用药各组间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0 5)。 结论 外用rhEGF能明显促进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 ,加用肝素后效果更加显著 ,但早期使用rhEGF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β内啡肽和μ型-阿片受体(MOR)在深Ⅱ度烫伤大鼠创面愈合过程中的表达。方法将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6只)、烫伤组(30只)。烫伤组大鼠被造成5%TBSA深Ⅱ度烫伤,对照组仅模拟烫伤。于伤后即刻及伤后3、7、14、21d取创面组织,采用免疫荧光标记法检测B内啡肽和MOR的表达情况。结果对照组大鼠皮肤组织内β内啡肽和MOR主要分布于表皮、真皮交界的周围神经纤维、表皮的角质形成细胞、真皮的成纤维细胞中,强度较弱。伤后3d,烫伤组B内啡肽表达达峰值(196±16,P<0.01),在皮肤全层均有表达;MOR集中表达在基底层和基底上的角质形成细胞。伤后7、14d烫伤组B内啡肽仍大量表达。伤后7d,烫伤组MOR的表达进一步增强,胶原排列紊乱;14d时部分创面再上皮化,MOR表达达高峰(306±23,P<0.01)。伤后21d,烫伤组创面完全再上皮化,周围神经末梢接近并抵达表皮、真皮交界,胶原排列较整齐,β内啡肽的表达(31±24)与对照组(30±18)接近;但MOR的表达(56±16)仍然高于对照组(28±15)。结论烫伤后β内啡肽和MOR的表达具有一定的时效性,这种变化可能影响了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2.
0.16T恒磁片对SD大鼠深创面修复及VEGF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放损伤是骨科常见疾病,创面愈合包括创伤后早期炎症反应、肉芽组织增生及疤痕形成3个阶段。深创伤愈合的关键环节之一为血管再生,血管再生好坏直接影响肉芽的生长.影响伤口愈合的速度。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fvascular endothelial factor,VEGF)是血管再生的关键生长因子。磁场促进创面愈合的报道不少,但磁场促进创面愈合与VEGF表达的关系未见报道。本实验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创面中VEGF表达的变化.探讨磁场促进深创面愈合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3.
苯丙酸诺龙对烫伤大鼠创面愈合及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严重烧伤后发生的高分解代谢使机体蛋白储备减少。苯丙酸诺龙作为雄性激素衍生物的蛋白同化激素 ,能够调节能量代谢、改善负氮平衡 ,但其在烧伤治疗中的应用鲜有报道。本研究中 ,笔者初步探讨了苯丙酸诺龙对烧伤大鼠创面愈合及合成代谢的影响。一、材料与方法1.动物模型和分组 :健康成年Wistar大鼠 (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实验动物中心 ) 80只 ,雌雄不拘 ,体重为 (2 17±13)g,随机分成苯丙酸诺龙治疗组 (NP组 )和单纯烧伤组 (B组 ) ,每组 4 0只。致伤前 1d,大鼠背部剪毛 ,以 80g/L硫化钠脱毛 ,温水洗净。次日 ,用 10g/L戊巴比妥钠 (30mg/k…  相似文献   

14.
目的:动态观察复黄生肌愈创油膏对大鼠糖尿病创面新生肉芽组织中Ⅰ型和Ⅲ型胶原mRNA表达的动态影响。方法:36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创面对照组、模型组、复黄膏组。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观察不同时段创面新生肉芽组织中Ⅰ型和Ⅲ型胶原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创面修复第11d,Ⅰ型胶原mRNA表达复黄膏组明显低于创面对照组(P〈0.05),但和模型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Ⅲ型胶原mRNA表达复黄膏组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和创面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复黄生肌愈创油膏通过促进难愈性创面Ⅰ、Ⅲ型胶原增殖和平衡,从而起到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盐酸精氨酸颗粒剂对深二度烫伤大鼠创面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度烧伤后的组织修复过程往往涉及细胞外基质的形成,胶原的产生是细胞外基质形成最为主要的内容,而羟脯氨酸则是胶原中的主要成分。本文作为盐酸精氨酸颗粒剂临床前药效学研究,观察增加精氨酸摄人对深二度烫伤大鼠创面组织羟哺氨酸含量和创面愈合的影响,并探索其最适剂量。 材料与方法 1.实验药品 盐酸精氨酸颗粒剂由上海第九制药厂中试室提供号950801,标本量为每15克颗粒剂中含盐酸精氨酸5克。 2.实验动物、分组,给药方法和疗程  相似文献   

16.
大鼠深Ⅱ度烫伤后创面愈合过程中纤溶变化的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探讨烧伤深Ⅱ度创面早期加深及其愈合与纤溶功能变化的关系,观察了深Ⅱ度烫伤大鼠伤后10天内创面组织学和纤溶反应的变化。Masson胶原染色显示创面在伤后72小时内逐步加深,伤后10天见新生结缔组织和创缘表皮增殖匍行。对血浆和创面活检组织24小时浸出液中纤溶指标的测试表明伤后2小时创面纤溶反应激活,但在伤后24小时已呈抑制状态,并持续至伤后10天,纤溶指标动态变化和相关性分析提示纤溶抑制因素可能来自  相似文献   

17.
Zhang ZX  Liu XL  Lü L  Zhang L  Ji DL  Liu LH 《中华烧伤杂志》2011,27(6):451-455
目的 观察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创面局部注射胰岛素对全身血糖和创面肉芽组织形成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09年6月-2010年6月在笔者单位住院治疗的糖尿病足患者3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胰岛素组和对照组,每组16例.所有患者预先清创.(1)胰岛素组:将胰岛素计算剂量的1/2用生理盐水稀释成1 mL后,浸润注射于溃疡创面基底部,另1/2计算量按常规行腹部皮下注射,均为2次/d.(2)对照组:将胰岛素计算剂量的全量常规注射于腹部皮下,溃疡创面基底部浸润注射1 mL生理盐水,均为2次/d.2组患者均连续注射7d.于患者每次注射前及注射后0.5、1.0、2.0、4.0 h,分别检测其空腹血糖值.于首次注射前及注射3、5、7 d,评估创面肉芽组织生长程度;取创面组织标本观察CD34表达情况,据此计算创面微血管密度(MVD).对实验数据行t检验.结果 2组患者观察期内空腹血糖值维持在6.6~12.8(10.0±2.2)mmol/L,各时相点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为0.000~2.209,P值均大于0.05).注射第5天起,胰岛素组患者局部创面肉芽组织明显增多;第7天达生长高峰[(59.06±1.58%],与对照组[(23.61±1.5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420,P=0.0.000).CD34表达情况显示,胰岛素组注射3 d起有新生血管形成,但此时MVD与对照组接近(t=0.0247,P>0.05);注射5、7d,胰岛素组创面组织MVD每200倍视野中分别为(8.34±0.48)、(11.22±0.97)个,明显多于对照组的(4.42±0.14)、(5.44±1.13)个,t值分别为16.568、27.664,P值均小于0.01. 结论 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创面局部注射胰岛素对全身血糖有较明显影响,能加速肉芽组织生长,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有糖尿病基础的机体烫伤后,创面新生血管化程度与创面难以愈合的关系. 方法 将SD大鼠分成对照组和以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组,每组50只.2组大鼠均造成20%TBSA的深Ⅱ度烫伤,于伤后即刻及1、3、7、14和21 d取创面组织,行组织学观察评分,并计算创面愈合率;同时采用免疫荧光双标记法检测创面组织的新生血管化程度及血管内皮细胞数量. 结果 糖尿病组大鼠创面组织评分及创面愈合率均低于对照组;糖尿病组大鼠各时相点新生血管化程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伤后7 d,糖尿病组为12.00±1.40、对照组为60.00±3.00,P<0.01).2组大鼠各时相点创面血管内皮细胞数量差异不明显,但糖尿病组大部分血管内皮细胞未形成功能性微血管. 结论糖尿病深Ⅱ度烫伤难愈创面虽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活跃但仍血供不良,其机制与功能性微血管形成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大鼠深Ⅱ度烫伤模型创面愈合中血管形成与血流改变的特点。方法: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A、B两组,A组(n=42):为组织病理观察组,根据实验设计又分伤后即刻、1天、3天、7天、14天及21天及正常对照组,每组6只;B组(n=6):为血流量检测组。在实验大鼠背部制作深Ⅱ度烫伤模型,A组大鼠在各时间点活杀取材,进行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测;B组大鼠连续检测背部同一部位正常皮肤及伤后各时间点的创面血流量。结果:烫伤大鼠伤后3~7天,肉芽组织内出现单个的不成腔的血管内皮细胞,数目随肉芽组织的增多而逐渐增加,后逐渐形成管腔;伤后14天,肉芽组织内有腔毛细血管进一步增多,已出现结构较完整的成熟小血管;伤后21天血管形态和数量已接近正常皮肤。深Ⅱ度烫伤大鼠伤后即刻,皮肤血流量锐减为正常皮肤血流量的51%;伤后3天时,创面血流量仅迭正常血流量的68%;至伤后14天,创面血流量升到正常值的88%;14天后逐渐正常。结论:在皮肤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过程中,随着肉芽组织内内皮细胞数量和结构的变化,创面的血流量不断增加,前者的变化是后者变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体外震波(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ESW)可促进血管新生和组织修复,通过观察低能量ESW治疗糖尿病大鼠慢性创面的效果,探讨其促进糖尿病慢性创面愈合的机制。方法 6~8周龄雄性SD大鼠96只,体重(220±20)g,随机分为3组(糖尿病对照组、ESW治疗组及正常对照组),每组32只。取糖尿病对照组、ESW治疗组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60 mg/kg)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后,于背部制备1个直径1.8 cm的圆形皮肤全层创面,建立糖尿病大鼠慢性创面模型。正常对照组大鼠同法制备创面。创面制备后1 d ESW治疗组采用0.11 mJ/mm2、1.5 Hz的ESW对创面干预500脉冲;糖尿病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创面未行ESW治疗。观察创面愈合情况;于3、7、14 d取创面组织行HE及Masson染色,观察创面组织学变化;行CD31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创面细胞增殖及血管化程度。结果糖尿病对照组创面闭合率低于正常对照组,创面闭合时间延长(P<0.05),治疗后3、7、14 d,创面组织炎性细胞浸润明显,胶原纤维相对面积密度、创面微血管密度、PCNA阳性细胞相对密度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ESW治疗组与糖尿病对照组相比,创面愈合时间缩短,创面闭合率提高(P<0.05),各时间点炎性细胞计数减少,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创面内胶原纤维相对面积密度、微血管密度和PCNA阳性细胞相对密度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SW治疗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微血管密度和PCNA阳性细胞相对密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能量ESW治疗可以抑制糖尿病大鼠慢性创面内局部炎性反应,提高创面内修复细胞增殖能力,增加微血管形成和胶原沉积,使肉芽组织形成增加,最终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