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高度近视眼并发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表面麻醉下对24例40眼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吸除及低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观察患者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数和手术并发症。随访6~12个月。结果: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3者共32眼(80%),其中≥0.5者共24眼(60%)。术后屈光度数偏差值〈±0.50D共32眼(80%);±0.50D〈术后屈光度数偏差值〈±1.00D共8眼(20%)。术中无一例后囊膜破裂。20例患者术后第1天角膜轻中度水肿,4例反应性高眼压,经处理后均在2~7d内消退。无视网膜和脉络膜脱离者。结论:超高度近视眼并发白内障患者采用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视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老年高度近视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的观察。方法对60只眼已行老年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眼的对侧眼即透明晶状体眼进行透明角膜切口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年龄为(62-76)岁,平均(54±4.64)岁,平均等效球镜度数为(8.23±4.83)D,平均眼轴长度(29.44±2.06)mm,植入人工晶体度数为(6.23±3.83)D,随访12-24个月。结果术后60只眼最佳矫正视力均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术后裸眼视力达到或超过0.5者24只眼(40.00%),52只眼(86.67%)予矫正屈光度±1.0 D以内,术后平均屈光度为(8.24±4.84)D,术中未发生并发症,术后12-24个月随访,其中,4只眼(6.67%)发生后发障,术后未发生角膜水肿、人工晶状体偏位、视网膜裂孔形成、视网膜脱离、黄斑出血等严重的并发症。结论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老年高度近视与目前的角膜屈光手术相比,可能更适合戴镜不能矫治高度近视眼患者,具有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术后视力好等优点,其远期效果需长期随访和观察。  相似文献   

3.
王会英  陈志敏 《河北医药》2013,(23):3567-3569
目的观察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后视觉质量。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ICL植入术后序列患者15例27眼,其中男7例(12眼),女8例(15眼);观察时间3—12个月,观察术后视力、屈光度、主观视觉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1)视力:全部患者术后裸眼视力(UCUA)≥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CVA),其中超过术前BCVA占16眼(59.3%),术后BCVA超过术前BCVA共25眼(92.6%)。术后UCVA及BCVA和术前BCVA比较分别为(t:5.13,P=0.00)、(t=6.26,P=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屈光度:术前等效球镜(sE)为(-13.37±2.12)D,术后SE(-0.59±0.39)D,散光度术前(0.93±0.42)D,术后(0.96±0.38)D,对比手术前后SE(t=32.12,P: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散光度(t=0.65,P=0.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主观视觉质量:100%的患者认为达到或超过期望视力。远中近视力及调节力调查患者均表示满意或非常满意,夜间视力情况2例3眼夜间出现光晕现象。(4)并发症:术后2h6眼(22.2%)眼压大于24mmHg,均在24h内恢复正常,未观察到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治高度近视早期观察具有良好的视觉质量,远期视觉质量需更大样本及更长时间的随访。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有晶状体眼后房型可植入接触镜植入术(ICL)矫治超高度近视的疗效.方法 对9例(18眼)高度近视眼患者行有晶状体眼后房型ICL植入术.结果 患者术后裸眼视力均高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并且患者近视力无明显下降,术后随访1年,无白内障、青光眼等眼部并发症.结论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ICL植入矫治超高度近视安全、可靠、疗效好.  相似文献   

5.
金辉  李龙标  张济明  刘高勤  陆培荣 《安徽医药》2010,14(11):1326-1327
目的观察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联合推注式折叠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合并超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81例(98只眼)白内障患者合并超高度近视行小切口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推注式折叠IOL植入术。观察术后视力、角膜散光、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术后第一天裸眼视力≥0.2共76眼(77.56%),≥0.5共37只眼(37.76%);术后1月裸眼视力≥0.2共85只眼,占86.73%,≥0.5共42只眼,占42.86%。最佳矫正视力≥0.2共90只眼,占91.84%,最佳矫正视力≥0.5共72只眼,占73.50%。随访中5眼(5.10%)晶状体后囊膜混浊,无后囊破裂,视网膜、脉络膜脱离者。结论超声乳化联合推注式折叠IOL植入是治疗白内障合并超高度近视眼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眼外伤后二期悬吊人工晶状体植入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4年3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58例(58眼)眼外伤后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行二期悬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5.3±2.6)个月,术前平均裸眼视力(0.021±0.006),术前平均最佳矫正视力为(0.29±0.04),术后平均裸眼视力为(0.36±0.05)。与术前相比,患者的术后裸眼视力有显著提高,且超过术前平均最佳矫正,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眼外伤后未能进行一期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患者,进行二期悬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明显提高患者裸眼视力,可达到甚至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  相似文献   

7.
石尧  陈月芹  黄振平 《江苏医药》2013,39(11):1340-1341
目的 评估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无囊膜支撑的无晶状体眼的疗效.方法 48例(48眼)无囊膜支撑的无晶状体眼患者植入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术前、术后观察患者的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角膜内皮细胞数、眼内压及并发症.结果 术后48眼的UCVA较术前有明显提高(P<0.05),术后UCVA与术前BC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角膜内皮细胞较术前明显减少(P<0.05),内皮细胞平均丢失率为6.2%.术前、术后眼压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无囊膜支撑的无晶状体眼是安全有效的,并且预测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屈光性前房人工晶体植入矫正超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8例(11眼)超高度近视(度数-13.50D~-22.00D),通过前房虹膜夹型人工晶体植入,密切观察术后屈光改变及视力恢复情况,随访6~9个月。结果11眼超高度近视通过此项手术后,患者全部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大部分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1~2行,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由0.2~0.5恢复到术后裸眼视力0.3~1.0。结论屈光性前房人工晶体植入矫正超高度近视,可获得满意的视觉效果,其安全性、可预测性和术后屈光度稳定,且并发症较少,是目前不宜行Lasik手术的超高度近视的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分析ICL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对患者的调节功能及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对高度近视患者43例86眼行ICL植入术,于术前和术后1周及1、3、6、12个月复查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等效球镜(SE)、调节近点、调节力和调节灵活度;波前像差及对比敏感度检查在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复查,对相关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UCVA、BCVA及SE均优于术前(P<0.01);术后各复查阶段的调节近点较术前明显远移(P<0.05)。调节力方面,术前与术后1周及1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3、6、12个月患者的调节近点较术后1周及1个月明显拉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复查阶段的调节灵活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复查阶段的总体波前像差、总体高阶像差、球差、三叶草差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慧差、四叶草差较术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各复查阶段、各空间频率的对比敏感度及眩光对比敏感度较术前均有显著提高(P<0.01)。结论 ICL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术后患者的调节功能得到一定提高,视觉质量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初步报告晶状体超声乳化吸除术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极高度近视的疗效。方法 对2002年1月-2002年3月收治的极高度近视患者3例(6只眼),施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吸除术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3~6个月。结果 术后裸眼视力均达0.3以上,矫正视力均较术前有所提高,近期观察未发现并发症。结论 晶状体超声乳化吸除术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有条件、能够熟练开展超声乳化术的单位可作为治疗极高度近视的选择性术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治疗外伤性白内障手术方式的选择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8年2月至2010年5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外伤性白内障患者86例(87眼),分别根据不同的病情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观察其手术效果.结果 手术方式,87眼手术中,行白内障囊外摘除同时Ⅰ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45眼,Ⅱ期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16眼,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4眼,单纯Ⅱ期人工晶体植入术19眼.3眼因外伤严重或眼内反应严重未植入晶体.手术前后视力对比,本组87眼术前视力光感~0.1,术后3个月矫正视力<0.05者5眼(5.75%),0.05~0.3者11眼(12.64%),0.3~0.6者48眼(55.17%),>0.6者23眼(26.43%).手术脱盲率为94.25%,脱残率81.6%.并发症及处理:术后早期角膜水肿18例、混浊3例、非感染性葡萄膜炎症反应12例、虹膜后粘连2例,积极对症治疗后,均症状消鬼中晚期后发性白内障6例,行激光后囊膜切开术后视力恢复,1例因眼内炎摘除眼球.结论 外伤性白内障虽病情复杂,并发症多,但正确的选择手术时机,合理地选择手术方式及积极预防和治疗术中、术后并发症,能够达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2.
孙根柱 《淮海医药》2014,(2):137-138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对46例(65眼),眼轴长度在25.5~32.4mm的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施行超声乳化摘除,并植入5.5mm折叠式人工晶体。其中眼轴长度25.5~28.5mm39眼(A组),眼轴长度29.0~32.4mm26眼(B组),随访8个月~2年,分别观察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A组的39眼中,视力恢复≥0.5者33眼(84.6%);B组的26眼中,视力恢复≥0.5者17眼(65.4%),其中3例患者因白内障较大、较硬,>Ⅳ级核,改为小切口摘除白内障,并植入人工晶体。2例后囊膜破裂患者均在B组,1例行前玻切后将人工晶体植入睫状沟,术后矫正视力0.5;1例行前玻切,二期行人工晶体睫状沟缝合固定术,术后矫正视力0.3。结论超声乳化摘除白内障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对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治疗安全有效。眼轴短的患者视力恢复总体优于眼轴长的患者;眼轴长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更大;对于晶状体核较大、较硬者,宜采用小切口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3.
秦华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181-182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本院2007年5月~2011年6月收治的36例高度近视并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疗效。结果:36例(56眼)高度近视并白内障术后1周裸眼和矫正视力全部恢复到0.1以上;术后1周,1、3个月裸眼和矫正视力〉0.5的眼数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并发后囊破裂1眼(1.78%),术后早期出现角膜水肿8眼(14.29%),术后出现后囊混浊2眼(3.57%)。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效果显著、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激光性角膜手术与眼内屈光手术矫治超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近年来收治的超高度近视患者行各类屈光手术患者74例共108眼,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将之分为A、B、C 3组各36眼,其中A组患者行LASIK术进行治疗;B组患者行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摘除加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C组患者行有晶状体眼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进行各项指标的统计对比。结果 3组患者在治疗之后视力均比术前有明显提高,A、B、C 3组患者的术后屈光度分别为(-2.10±2.38)D、(-1.75±1.33)D和(0.83±1.16)D。结论对于超高度近视患者而言,晶状体性屈光手术的效果要明显优于LASIK术,而且对于超高度近视患者而言应当根据患者的年龄、眼部情况等进行具体的手术计划制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ICL或TICL)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高度近视8例15眼,平均年龄(25.56±3.2)岁,经术前检查后符合入选标准,屈光状态稳定1年以上。14眼矫正视力≥0.8,1眼:0.6。11眼行ICL植入,4眼行TICL植入。术前2周行YAG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10∶30和1∶30位)或于术中在12点位行虹膜周切术。术后检查屈光度、角膜、前房、眼压、人工晶体等情况。结果 15眼中14眼术后裸眼远视力等于或大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93.33%),术后1 d裸眼远视力≥1.0者10眼(66.7%),0.5~0.8者4眼(26.7%),0.4者1眼(6.67%);随访6个月时矫正视力,12眼≥1.0,2眼为0.8,1眼为0.6。4眼TICL植入经随访6个月,散光轴偏差均<10°。本组8例未发现前囊下晶体局限性混浊。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及前房深度未见明显变化。结论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预测性好,视力恢复迅速,无回退,无严重并发症,适用屈光度范围广,特别适用于不适合LASIK手术的高度近视患者,但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高超的手术技巧及术后的密切观察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朱白蕾  钟丘 《中国基层医药》2014,(14):2081-2083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2例(82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术后6个月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及房角开放程度的变化,并观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5者54眼,0.4者12眼,0.1~0.3者10眼,<0.1者6眼,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44,P<0.01)。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期及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三组眼压术后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7.955、4.741、5.638,均P<0.01)。且三组前房深度术后分别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 =13.080、11.890、16.124,均P<0.01)。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房角开放程度明显好于术前,且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房角开放程度优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χ2=9.246,P<0.05)。术后均未出现人工晶体夹持、角膜失代偿、视网膜脱离及黄斑囊样水肿等严重并发症。结论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能有效提高视力,控制眼压,加深前房,开放房角,且不良反应发生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高垒 《淮海医药》2011,29(2):111-112
目的 观察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手术术中术后并发症和术后视力情况.方法 对85例113眼眼轴长26.89~33.62 mm的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及人工晶体植入术,随访半年,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和术后3个月矫正视力分布.结果 术中2例后囊破裂,术后发生角膜内皮水肿8例,2例术后8月出现视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白内障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44例73眼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患者,采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分析术中相关情况.术后患者视力恢复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手术时间为15~35min,术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出院时仅2眼出现术后黄斑变性,视力在0.2以上者70眼(95.9%),视力超过0.5者51眼(69.9%),术后3眼(4.1%)出现后囊膜破裂,1眼(1.4%)出现玻璃体脱出,术后角膜水肿者11眼(15.1%)。结论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白内障高度近视术后恢复快,手术效果佳,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