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一种只用5—10uL血清样本的直接斑点杂交试验。并探讨了影响该方法效果的各种因素和临床应用意义。该法灵敏度达0.1pg,特异性好。检测322份样本中HBV-DNA( )116例。HBeAg( )组HBV-DNA( )百分率为88.9%,比抗HBe( )组(17.6%)和HBeAg(-)/抗HBe(-)组(11.0%)高(P<0.005)。本法具有敏感、特异、简便和快速等特点,可用于实验室和临床研究及抗病毒药物疗效的考核  相似文献   

2.
应用链霉亲和素和生物素系统发展成ELISA的改良法,用于检测HBeAg和HBe,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标记SA-HRP吋,两者的重量比以O.5~0.8/1为佳,浓度以7μg/ml时最为理想;SA-HRP的反应时间不同,亦会影响检测结果,其中以30min为适宜;本法、ABC法及普通法进行检测抗-HBe的灵敏度比较,本法相对灵敏度高于后两者。用Abbott试剂作为标准,检测HBeAg100人份、抗-HBe87人份,其阳性符合率、阴性符合率及总符合率均高于ABC法和普通ELISA,BSA法,提高了方法的特异性及灵敏度,在应用上有着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免疫金多元层析法快速检测乙肝五项血清学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免疫多元层析试验用于快速准确检测乙肝五项血清学指标。方法 采用柠檬酸钠还原法制备金颗粒。将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抗—HBe)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BcAg)用点膜器成线状固相在硝酸纤维薄膜上,分别用来检出血清中HBsAg、HBeAg、抗—HBs、抗—HBe,抗—HBc通过金标记单抗或抗原而显色,条带清晰,结果易于判断。结果 用本法与ELISA对比检测115份标本。其中HBsAg 、HBeAg 和抗—HBc 两法阳性符合率为96.3%。HBsAg ,抗—HBe 和抗—HBc 两法阳性符合率为97.4%,五项阴性两法的符合率为100%,重复试验、中和试验证实本法检测结果准确,特异性强,且不需任何仪器设备,整个试验过程仅需5min。最长时间为15min。结论 本法具有简便、快速、准确性、特异性强等特点。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低水平血清HBeAg在慢性乙肝患者中的分布和相关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模式特征。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CLIA)进行HBVM检测,同时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eAg、抗HBe进行比较。结果:低水平HBeAg有5种携带模式,其中以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和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模式最为多见。采用CLIA进行20次重复测定,平均值为(6.4±1.1) S/CO,对CLIA检测阳性86例HBeAg标本,同时用ELISA检测:结果阳性25例,阴性61例,漏检率70.9%。HBeAg(+)/抗HBe(-)和HBeAg(+)/抗HBe(+)组HBeAg含量明显高于HBeAg(-)/抗HBe(+)和HBeAg(-)/抗HBe (-)组。结论:CLIA检测血清HBeAg定量是目前临床上评价HBV复制较敏感、较稳定、较可靠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36例长期HBV携带者PBMC,在体外应用HBsAg和rBHcAg诱导特异体抗体的产生。结果表明:(1)长期HBV携带者中有61%的患者也可产生抗-HBs,其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明显低下(P<0.01),导致抗0-HBs低下的原因可能与过量抗原的抑制,免疫细胞水平的耐受或细胞因子网络平衡失调有关。(2)rHBcAg可以诱导PBMC产生抗-HBc,财时亦可诱导抗-HBc,同时亦可诱导抗-HBe的产生,这可能由于HBcAg和HBeAg在细胞识 水平存在交叉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在干扰素治疗过程中出现E抗原(HBeAg)/E抗体(抗.HBe)双阳性现象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17例CHB患者,观察聚乙二醇化干扰素(PEG.IFN—d)或普通干扰素(IFN—d)治疗过程中HBeAg/抗。HBe双阳性的发生率、持续时间和临床转归。结果HBeAg阳性CHB患者在干扰素治疗过程中,HBeAg/抗.HBe双阳性发生率为25.2%。HBeAg/抗一HBe双阳性时HBeAg滴度中位数(范围)为3.45(1.03~187.54)S/CO,抗.HBe滴度为0.52(0.03~0.99)S/CO,均接近于各自截断值。出现过HBeAg/抗一HBe双阳性患者的HBV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及HBeAg血清转换率分别为76.2%、62.5%、61.2%,高于未出现者的49.8%、35.9%、29.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显示,HBeAg阳性患者中,男性更易出现HBeAg/抗.HBe双阳性(OR=I.887;95%CI:1.013—3.518)。结论干扰素治疗过程中,CHB患者出现HBeAg/抗一HBe双阳性的现象并不罕见;其最终临床转归显示更易获得HBeAg血清学转换。  相似文献   

7.
乙肝患者HBVM、HBV-DNA与肝组织HBsAg、HBcAg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乙肝血清HBVM、HBV-DNA与肝组织HBsAg、HBcAg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分别应用ELASA和PCR法检测患者血清两对半及HBV-DNA含量,应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HBsAg、HBcAg。结果:血清HBsAg、HBeAg、抗-HBc均呈阳性模式,且与肝组织HBsAg、HBcAg呈正相关关系(X^2=9.154、P=0.003及X^2=8.465、P=0.004)。血清HBsAg、抗-HBe、抗-HBc均呈阳性模式,且与肝组织HBsAg无相关性(X^2=0.000,P=0.987),与肝组织HBcAg呈负相关(X^2=5.506,P=0.019)。血清HBV-DNA与肝组织HBsAg、HBcAg呈正相关(X^2=11.331,P=0.001及X^2=8.848,P=0.003)。结论:血清HBsAg、HBeAg、抗-HBc均阳性模式及HBV-DNA与肝组织HBsAg、HBcAg表达有一致性,抗-HBe阳性病人肝组织HBcAg表达就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联合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治疗组给予阿德福韦10mg/次,1糊天,疗程一年,前6个月同时给予胸腺肽胶囊15mg/次,2次/天;对照组仅给予阿德福韦10mg口服1次/天,疗程48周。两组均随访6个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HBV—DNA转阴方面疗效相近,但在血清HBeAg转阴及HBeAg/抗HBe血清学转换率方面,在治疗48周时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联合用药有助于血清HBeAg转阴及HBeAg/抗HBe血清转换,在改善肝功能方面,ALT复常率各时间段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别。  相似文献   

9.
乙肝病毒核心抗原(HBcAg)存在于乙肝病毒(HBV)颗粒内部或与乙肝核心抗体(抗HBc)以复合物的形式存在,经开壳处理可检出,它是比乙肝病毒e抗原(HBeAg)更为可靠的HBV复制和传染性的标志。我们搜集了259例HBcAg阳性资料,对其结果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HBcAg与HBV其它五项指标(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纯化、复性猪干扰素-γ基因(poIFN-γ)表达产物并分析其抗病毒活性。方法:用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sopropylthio—β—D—galactoside,IPTG)诱导原核表达载体pQE30/poIFN-γ,超声裂解包涵体,尿素溶解、Ni—NTA纯化和透析复性后,对所得的蛋白进行抗病毒活性检测。结果:经复性纯化的目的蛋白纯度达95%以上,在PK15细胞上抗滤泡性口炎病毒比活性为6.2×10^5u/mg。结论:获得PoIFN-γ活性蛋白,为进一步研究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体外缺氧损伤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凋亡情况以及分离纯化人脐带间质干细胞来源的外切体(hucMSCs-exosomes)对其干预作用。方法:将体外培养的NRK-52E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缺氧损伤模型组和hucMSCs-exosomes(0.5,1.0 mg/ml)预处理组。随后进行细胞计数,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的表达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以及凋亡率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细胞凋亡相关指标均明显升高,细胞计数下降(P<0.01),Bcl-2/bax表达下调(P<0.01),细胞周期S期阻滞以及凋亡细胞比例明显增多。而hucMSCs-exosomes预处理组可明显改善缺氧损伤时的细胞活力,上调Bcl-2/bax的表达,改善细胞周期和凋亡细胞的比例(P均<0.05)。结论:NRK-52E在缺氧损伤时有明显的细胞凋亡,而hucMSCs-exosomes预处理可能通过抗凋亡途径减轻缺氧时细胞的损伤。本实验可为进一步研究hucMSCs-exosomes在组织损伤修复中的生物学功能和相关机制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virus,HCV)E2 包膜蛋白,并对其进行初步纯化。用纯化的包膜蛋白检测HCVRNA 阳性血清中E2 抗体,研究其检测E2 抗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将HCVE2 蛋白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中,并转化大肠杆菌。用IPTG 诱导细菌表达E2 蛋白,经离子交换层析纯化蛋白。用纯化的包膜蛋白包被微孔板,经ELISA方法检测HCVRNA阳性血清中的E2 抗体。结果:在大肠杆菌表达了相对分子质量为45 000 的可溶性E2 蛋白,占细菌总蛋白量的21% ,纯化后,蛋白纯度为85% 。用其检测HCV 患者血清171 例,E2 抗体的检出率为63% 。在E2 抗体阳性的血清中,部分为抗HCV 阴性。结论:E2 蛋白的表达及初步纯化的成功,可能用于临床检测。各基因型HCVE2 包膜蛋白的抗体之间有交叉反应,在目前的抗HCV 诊断试剂中加入可溶性、非融合E2 包膜蛋白,可以改善抗HCV 诊断试剂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观察HBV感染者的HBcAg肽特异性CD8^+T细胞体外抑制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作用和探讨非溶细胞机制清除病毒的效应分子。方法以HepG2.2.15细胞为靶细胞。用HLA—A匹配的HBcAg肽特异性CD8^+T细胞克隆(效应细胞)与靶细胞(效靶比例1:50)共同培养,于24h、48h和72h收集培养上清,通过检测其中HBV产物的变化,观察CD8^+T克隆对HBV的抑制作用。用抗体中和法观察CD8^+T细胞分泌的IFN-γ被封闭后HBV抑制的变化。结果HBV特异性CD8^+T克隆与靶细胞共育后,培养上清可检出高水平IFN-γ。共育后对HBsAg、HBeAg和HBV—DNA的最高抑制率分别为54.55%、50.36%和74.55%,均在72h。IFN-γ被抗体封闭后,对HBVDNA的抑制率显著下降,24h和48h分别为6.22%和17.48%。细胞毒活性最高见于24h,15.66%。结论①病毒特异性CD8^+T细胞对靶细胞中HBV的清除既有溶细胞机制,也有非溶细胞机制参与;②IFN-γ是非溶细胞机制清除病毒的主要效应分子。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氧化苦参碱对大肠埃希菌标准株的体外药敏情况。方法:采用二倍稀释法,用0.9%氯化钠注射液将苦参碱胶囊分别稀释为8000、4000、2000、1000、500、250、125、62.5 mg/L的药液,按药液:MH琼脂=1:9的比例分别配制含药培养基,每个浓度各3个,并设空白和0.9%氯化钠注射液组为对照。大肠埃希菌复苏后,配制菌液备用,接种环取菌液一环接种于各培养基内,置36℃的培养箱内,培养24 h,观察结果。结果:各个含药培养基大肠埃希菌生长良好,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氧化苦参碱对大肠埃希菌的生长无影响。  相似文献   

15.
软肝饮对HBV转染细胞表达功能抑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软肝饮对HBV转染细胞表达功能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以乙型肝炎病毒 (HBV)转染细胞 (2 2 15细胞系 )作为筛选抗HBV药物的细胞模型 ,观察了纯草药方软肝饮对 2 2 15细胞分泌HBV表面抗原(HBsAg)和HBVe抗原 (HBeAg)的影响 ,并以抗病毒药物无环鸟甘为对照。结果 :软肝饮对 2 2 15细胞无明显毒性作用 ,同时显著抑制HBsAg成分。结论 :提示软肝软在体外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构建携带间隙连接蛋白connexin43(Cx43)cDNA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骨髓基质干细胞,观察间隙连接蛋白Cx43在骨髓基质干细胞中的过量表达.方法:目的基因Cx43 cDNA在大肠杆菌中扩增后连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0,转染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用G418筛选得到Cx43基因高表达的细胞;对照组为pcDNA3.0直接转染骨髓基质干细胞.结果:酶切电泳结果显示按设计构建的载体pcDNA3.0-Cx43,经G418筛选得到不同抗性的骨髓基质干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显示有Cx43蛋白的表达.结论:Cx43可以在骨髓基质干细胞中表达.  相似文献   

17.
18.
HBV体外感染人胎肝细胞的鉴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HBV体外感染22周龄原代培养人胎肝细胞,比较常用检测指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利用HBV阳性血清感染体外培养的原代人胎肝细胞.应用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的HBsAg和HBeAg,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核中的HBcAg,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上清和细胞中HBV DNA,巢式PCR法检测细胞中cccDNA.结果胎肝细胞核中的HBcAg于感染后第2天出现阳性,培养上清和细胞中HBVDNA定量自第4天起检出,上清中HBsAg和HBeAg于第5~6天出现阳性;细胞中HBV cccDNA自第8~9天出现阳性.结论HBV在原代培养人22周龄的胎肝细胞中能够稳定复制和表达,各种检测指标的灵敏性和特异性不一,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核中的HBcAg敏感性好,特异性可.  相似文献   

19.
丁香多总皂对HBV转染细胞表达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士奇  迟宝荣  王峰  刘晓东  金镇勋  贺红 《医学争鸣》2003,24(13):1234-1235
目的:观察丁香多总皂对HepG2.2.15细胞分泌HBeAg和HBsAg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HBeAg和HBsAg表达的变化并以抑制率来表示.结果:丁香多总皂对HBeAg和HBsAg的分泌具有抑制作用,该作用呈现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结论:丁香多总皂对HBeAg和HBsAg分泌的抑制作用提示其在体外具有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Qian S  Shi M  Zhang H  Zhang B  Xu DP  Wang FS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4):248-252
目的研究慢性乙肝合并肝细胞癌(HCC)患者外周血髓样树突状细胞(mDC)负载乙型肝炎病毒(HBV)抗原后表型和功能的变化。方法用成分血分离机采集21例肝细胞癌患者和4名健康人的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用无血清AIMV培养基加入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细胞介素(IL)4等因子诱导mDC分化、发育和成熟,同时加入HBcAg或HBsAg致敏mDC,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mDC表面分子的表达,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mDC培养上清中IL12、IL10的含量,通过自体混合淋巴细胞反应(AMLR)比较抗原致敏后mDC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在肝细胞癌患者中,(1)经HBcAg致敏的mDC表面分子CD80、CD86、CD40、HLADR的表达率(55%±26%、80%±13%、70%±13%、73%±24%)明显高于无抗原致敏组mDC(29%±25%、35%±18%、44%±26%、45%±23%,P<005);经HBsAg致敏的mDC仅HLADR的表达率(63%±15%)高于无抗原致敏组(45%±23%,P<005),其他表面分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在AMLR中经HBV抗原致敏的mDC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明显高于无抗原致敏组(P<005),而且HBcAg的致敏效果优于HBsAg的致敏效果(P<005)。(3)经HBcAg致敏的mDC分泌IL10和IL12的量(236pg/ml±95pg/ml,733pg/ml±212pg/ml)明显高于经HBsAg致敏的mDC(35pg/ml±9pg/ml,135pg/ml±63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