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杜翠兰  刘喜梅李慧 《中原医刊》2005,32(4):66-66,F003
痛风是一种以血中尿酸浓度升高为特征的嘌呤代谢障碍性疾病。主要是由于体内尿酸合成增多和肾脏排泄尿酸减少。导致尿酸盐沉积于组织中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它不仅侵犯骨和关节,引起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而致剧烈疼痛,甚至致畸或致残,且易累及肾脏和心血管系统,引起一系列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  相似文献   

2.
痛风是长期嘌呤代谢紊乱,血尿酸增高引起的组织损伤,是一种终身代谢性疾病。人体尿酸主要由细胞代谢分解的核酸和其他嘌呤类化合物,以及食物中的嘌呤经酶的作用分解而来。过去认为进食高嘌呤食物可能为原发痛风的病因,但目前认为进食高嘌呤类食物只在已有痛风体质的人才会引起本病。因此高嘌呤食物不但对具有痛风体质者可成为发病的促进因素,而且可加重痛风疾病本身对患者的损伤。因此,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平衡饮食,控制含嘌呤食物摄入对于控制疾病的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是嘌呤代谢障碍,血尿酸增高而引起组织损伤的一种难治性疾病。笔者从1998年6月开始,采用“痛风口服液”治疗本病32例,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痛风为长期嘌呤代谢紊乱所致血尿酸增高引发组织损伤的异质性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本病发病率已逐年增加。发病年龄大多在中老年,多数为男性,女性多在绝经后发病,酗酒、高脂饮食易诱发。原发性痛风以关节炎表现为主,由于医者对本病认识不足,临床上把注意力集中在常见类似病、多发病以及其他疾病上,故易造成痛风病的漏、误诊。  相似文献   

5.
痛风是由遗传性或获得性病因所致嘌呤代谢障碍,血尿酸增高伴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它的主要特点是体内尿酸产出过多或肾脏排泄减少,从而引起血中尿酸增高。尿酸增高至一定程度后就会在组织内,尤其是关节及肾脏中沉积而引起关节炎的反复发作,严重者可造成关节活动障碍和畸形,并累及肾脏,导致肾结石,甚至慢性肾功能不全。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及对本病认识的加深,其发病率也逐年提高。本文对我院2003年10月以来确诊的125例原发性痛风病例进行临床分析,以提高对痛风的认识,同时对治疗也作了一些探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痛风是一组长期嘌呤代谢紊乱、血尿酸增高的异质性疾病。临床表现为高尿酸血症和尿酸盐结晶、沉积及由此所致的特征性急性关节炎、痛风石,严重者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属风湿的范畴。现代人由于生活水平和生活习惯的不断提高和改变,痛风的发病率在我国不断上升,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痛风系一种嘌呤代谢障碍所致的一组异质性疾 病,其首发症状大多数是关节炎,易与其他关节病混淆,同 时常合并肾功损害、肾结石、高血压及血脂、血糖、心电图 异常。临床上易误诊或漏诊,将我院误诊的15例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皆因关节肿痛长期就医,初诊时  相似文献   

8.
张会 《开卷有益》2006,(2):55-55
痛风是一种与饮食密切相关的疾病。现代医学证明。它是由瞟呤代谢障碍、血尿酸增高引起的疾病,它的发生率与饮食离蛋白有关。  相似文献   

9.
痛风病人的膳食指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痛风病是机体长期嘌呤代谢障碍、血尿酸增高引起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与不合理的饮食结构有着密切联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痛风又称为富贵病。有遗传史,好发年龄30岁~40岁,以男性多见。临床特点是高尿酸血症,特征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形成,严重时关节活动障碍和畸形、肾  相似文献   

10.
痛风病是机体长期嘌呤代谢障碍、血尿酸增高引起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与不合理的饮食结构有着密切联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痛风又称为富贵病。有遗传史,好发年龄30岁~40岁,以男性多见。临床特点是高尿酸血症,特征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形成,严重时关节活动障碍和畸形、肾尿酸盐结石和(或)痛风性肾病。在护理中进行合理的膳食指导,对病人的康复和预防复发起到了良好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1.
高脂血症与痛风关系的相关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和尿酸代谢障碍导致的高尿酸血症。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痛风已成为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我们为了解两个地区部队离退休老干部高脂血症与痛风的关系,选择了部队离退休老干部与寺庙的老和尚这两个具有典型代表性人群做了相关性流行病学调查,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成都市和昆明市39个部队干休所的全部男性离退休老干部共4154人。成都市28个干休所2595人,昆明市11个干休所1559人。年龄60~90岁,平均69.4岁。1.2 方法 按统一调查表随访填写姓名、年龄及诊断。我们随机对其中两组各100人(两个干休所和两个寺庙)做了血脂和血尿酸检查。高脂血症和痛风的诊断是以1998年5月军区总医院及市以上医院体检或住院诊断为准。同时以空腹血总胆固醇大于等于6.2mmol/L,甘油三酯大于等于2.3mmol/L,血  相似文献   

12.
痛风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血尿酸升高后沉积于组织器官所致的疾病。急性期临床特点主要是尿酸盐在关节组织沉积,刺激关节并引发一系列炎性反应,此病与饮食结构、情绪波动、疲劳过度、遗传等因素有关。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进食含嘌呤的食物明显增多,故痛风的发病率呈  相似文献   

13.
痛风是由于遗传性或获得性病因导致嘌呤代谢障碍和血清尿酸持续升高所引起的疾病。它的元凶是高尿酸血症,而嘌呤是合成尿酸的重要原料,长期吃高嘌呤的食物,会造成体内尿酸合或抑制酶紊乱,致使血尿酸升高,进而使尿酸沉积,形成痛风石、痛风肾和肾结石等疾病。  相似文献   

14.
痛风是因嘌呤代谢异常引起的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急性关节炎,以第1跖趾关节最常受累,常有血尿酸增高。长期发病的患者,关节周围可有痛风石沉积。痛风是高原地区的常见病,其预后与合理的饮食控制、生活习惯和正确服药密切相关。近年来,我们对痛风患者开展了大量健康教育工作,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痛风是血尿酸增高引起的组织损伤,主要表现为高尿酸血症、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形成等。采用抗痛风药治疗是缓解痛风症状的主要手段,也是减少复发的重要手段,药物的应用越早越好。抗痛风药主要有两大类:一类适用于急性期控制关节痛,代表药物是秋水仙碱,能够迅速缓解疼痛,减轻症状;一类用于缓解期控制高尿酸血症,代表药物是别嘌呤碱和丙磺舒,能够促进尿酸排泄,降低血尿酸水平,有效减少痛风复发。  相似文献   

16.
痛风是长期嘌呤代谢紊乱、血尿酸增高所致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痛风的主要临床特征是痛风性关节炎、痛风性肾病、痛风石和肾结石形成。如糖尿病一样,痛风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痛风并发症。临床观察发现,痛风病大多病程迁延,易反复发作,患者如不及时治疗或饮食不节,日久很.容易引起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对此,一定要引起高度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痛风是嘌呤代谢障碍引起的疾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多发于中老年人,但绝大多数又是男性,女性痛风患者约占5%(男性占95%)。如果脚趾关节经常红肿热痛,而且固定在一个关节上,这时就应想到可能是痛风要发作,应到医院去检查一下血尿酸或痛风结节活组织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8.
痛风是慢性嘌呤代谢障碍所致的一组异质性疾病,其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及由此引起的痛风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严重者呈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常伴有酸性尿路结石。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饮食结构的变化及相关知识的不足,痛风发病率在逐年提高,男性多于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家系和散发痛风临床特征,为痛风的分型、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对比分析85例家系痛风病人和300例散发痛风病人的临床特征及生化特点。结果家系痛风病人痛风的初发年龄明显低于散发痛风病人(t=3.94,P<0.01)。两组年龄构成、性别构成、首次发作持续时间差异有显著意义(χ2=4.5~22.0,P<0.05)。家系痛风病人由高嘌呤饮食诱发、依赖药物缓解率、反复发作时疼痛程度明显加重、并发脂代谢紊乱所占比例明显高于散发痛风病人(χ2=4.5~16.9,P<0.05)。家系痛风病人无明显诱因、踝关节受累、并高血压所占的比例明显低于散发痛风病人(χ2=3.2~16.3,P<0.05)。家系痛风病人尿酸、肌酐、尿酸排泄分数、体质量指数明显低于散发痛风病人(t=2.2~3.8,P<0.05)。结论家系痛风病人发病年龄较早,发作时尿酸阈值较低,病情较重,因此要早期预防,一旦发作要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20.
痛风属中医“痹证”的范畴,是慢性嘌呤代谢障碍所致的一组异质性疾病,临床上以高尿酸血症,反复发作的痛风性急性关节炎为主要特点,后期常出现痛风石、间质性肾炎,甚至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尿酸性尿路结石等。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时多以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或者糖皮质激素缓解症状,但易出现严重的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伤等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