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NK细胞的免疫应答是由细胞表面受体分子介导的激活性信号和抑制性信号调控的。抑制性受体胞浆区内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基序(ITIM)的磷酸化募集酪氨酸或脂类磷酸酶,调控细胞内经Syk、ZAP70或PI-3激酶途径激活的信号分子。最近对一些基因缺失动物如Syk和ZAP70缺失小鼠的研究表明NK细胞拥有广泛及强大的受体系统来保证其正常发育和发挥效应。本文拟对NK细胞信号传导研究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NK细胞的免疫应答是由细胞表面受体分子介导的激活性信号和抑制性信号调控的。抑制性受体胞浆区内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基序 (ITIM)的磷酸化募集酪氨酸或脂类磷酸酶 ,调控细胞内经Syk、ZAP70或PI 3激酶途径激活的信号分子。最近对一些基因缺失动物如Syk和ZAP70缺失小鼠的研究表明NK细胞拥有广泛及强大的受体系统来保证其正常发育和发挥效应。本文拟对NK细胞信号传导研究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杀伤细胞抑制性受体P58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5 8分子是存在于自然杀伤细胞 (NK)和部分 T细胞的跨膜受体 ,属免疫球蛋白 (Ig)样杀伤细胞抑制性受体 (KIR)家族成员 ,具有复杂的结构多态性和精细的配体特异性。P5 8的配体为靶细胞膜上的 HL A- C分子 ,两者结合后启动 P5 8细胞内段的免疫抑制基序 (ITIM)中的酪氨酸磷酸化 ,磷酸化的 ITIM可与激活信号传导所必须的含 SH2结构的磷酸酶偶联 ,从而抑制免疫激活信号的细胞内传导 ,抑制杀伤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活性。P5 8介导信号是杀伤细胞区分“异己”和外周免疫耐受形成的重要机制 ,与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自然杀伤(NK)细胞是参与固有免疫的主要成分,其表面可表达多种受体.识别和杀伤靶细胞与其表面受体特性密切相关.根据所介导的功能不同,将NK细胞受体分为抑制性受体和活化性受体.前者识别一定型别的MHC I类分子后,通过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基序(ITIM)传递抑制信号,阻抑对相应靶细胞的杀伤.后者识别靶细胞表面的相应配体后,通过免疫受体酪氨酸活化基序(ITAM)传递活化信号,产生细胞毒活性和分泌细胞因子/趋化因子,从而发挥抗感染作用.细胞毒作用可能主要依赖于ERK途径,而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的分泌可能主要依赖于NF-κB和(或)p38MAPK或JUK/AP-1途径.  相似文献   

5.
FcγRⅡB是相对分子质量为40 000的IgG低亲和力受体,FcγRⅡB的胞浆区含有以酪氨酸为基础的抑制小体ITIM(Immunoreceptor Tyrosinesed Inhibition Motif),有抑制淋巴细胞活化的作用。FcγRⅡB表达下降时产生免疫复合物的清除功能障碍,FcγRⅡB表达缺陷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重要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6.
FcγRIIB作为一种抑制性受体,可介导对多种免疫细胞的负反馈调节反应,其可通过依赖或不依赖胞浆区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基序ITIM的方式起到抑制细胞激活的作用。FcγRIIB在多种细胞上的异常表达可引发各种疾病,如自身免疫疾病、感染性疾病和肿瘤等。阐明FcγRIIB的生物学功能及与疾病间的联系,将有助于人们在治疗这些疾病方面找到新的靶点,进而提供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ITIM与抗原提呈细胞功能调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负反馈系统的调节使机体对外界环境的免疫应答过程能保持适当的强度,而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基序(ITIM)在负向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它是构成免疫抑制性受体最基本的结构基础。专职抗原提呈细胞(APC)对非己抗原的递呈启动了特异性免疫应答,而表达于APC表面的抑制性受体可抑制APC引起的T细胞活化。通过调节抑制性受体的表达,为自身免疫病和肿瘤或者病毒感染的临床治疗提供了另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8.
SHP-1基因是近年来发现的抑癌基因,通过对下游信号蛋白分子磷酸酪氨酸脱磷酸化而终止、消弱细胞生长信号或激活凋亡信号负调控造血细胞的分化、发育和增殖。启动子甲基化是SHP-1基因沉默的主要机制,SHP-1表达降低及缺如与造血细胞的恶性转化及增殖优势表型有密切的关系,并与白血病/淋巴瘤的形成、侵袭性及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9.
B细胞表面的抑制性受体及其作用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已发现B细胞表面存在3种抑制性受体,介导对B细胞功能的负反馈性调节。它们是FerRⅡB(CD32)、CD22和P^IR-B,均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羊链结构。它们的胞内区都含有与抑制性功能相关的ITIM结构域,以此活化胞内磷酸酶,进而抑制TAM结构域相关的信号活化途径,以保持B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的平衡。如果这些受体或其信号分子缺陷则导致自身免疫反应等。  相似文献   

10.
背景:在皮肤中受体蛋白酪氨酸磷酸酶kappa的调控至关重要,而转化生长因子β似乎是其调控的上游因子,既然Notch信号和转化生长因子β信号通道如此相关,那么Notch是不是也参加了转化生长因子β信号对受体蛋白酪氨酸磷酸酶kappa的调控呢? 目的:探讨Notch信号通道在人角质形成细胞中对转化生长因子β调控受体蛋白酪氨酸磷酸酶kappa的作用的影响。 方法:在分别用Jagged-1激活和用Γ-分泌酶抑制剂抑制Notch信号通道后,加入转化生长因子β,同时设立对照组,用Real-time PCR测试人角质形成细胞中受体蛋白酪氨酸磷酸酶kappa mRNA表达量。 结果与结论:覆盖率为40%的角质形成细胞在加入了转化生长因子β后,受体蛋白酪氨酸磷酸酶kappa mRNA量在各时间点均高于对照组。在用Jagged-1激活Notch通道的角质形成细胞中,单独加入Jagged-1、转化生长因子β及两者都加入时均高于对照组(P < 0.05,P < 0.01)。在用γ-分泌酶抑制剂抑制Notch通道的角质形成细胞中,只加入转化生长因子β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1),只加入γ-分泌酶抑制剂和两者均加入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说明加入转化生长因子β导致角质形成细胞中受体蛋白酪氨酸磷酸酶kappa表达增加,而分别对Notch信号进行激活和抑制后发现,受体蛋白酪氨酸磷酸酶kappa信号分别显著增加和显著被抑制。所以在转化生长因子β升高受体蛋白酪氨酸磷酸酶kappa表达过程中Notch信号通道是非常重要且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11.
B细胞表面的抑制性受体及其作用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已发现B细胞表面存在 3种抑制性受体 ,介导对B细胞功能的负反馈性调节。它们是FcγRⅡB(CD32 )、CD2 2和PIR B ,均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 ,单链结构。它们的胞内区都含有与抑制性功能相关的ITIM结构域 ,以此活化胞内磷酸酶 ,进而抑制ITAM结构域相关的信号活化途径 ,以保持B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的平衡。如果这些受体或其信号分子缺陷则导致自身免疫反应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母胎界面中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及酪氨酸磷酸酶-1/2(SHP-1,SHP-2)的表达及其相关性,以探索母胎免疫耐受的新机制。方法:30 例正常早孕6 ~8 周妇女行人工流产获取绒毛及蜕膜组织,用Western blot 方法检测绒毛、蜕膜组织中的酪氨酸磷酸酶-1/2(SHP-1、SHP-2)与IDO 的蛋白表达,分析IDO 与SHP-1、SHP-2 的相关性。结果:人早孕绒毛及蜕膜组织中均有SHP-1、SHP-2 的表达,与IDO 的表达呈正相关;SHP-1、SHP-2 和IDO 在蜕膜组织中的表达均高于绒毛;结论:在正常生理妊娠状态下,母胎界面中SHP-1、SHP-2可能参与调节IDO 的表达,在维持母胎界面的免疫耐受状态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SHP-2通过ERK和JNK通路调节PC12细胞应对NGF的细胞生存和凋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蛋白酪氨酸磷酸酶SHP-2在神经生长因子(NGF)作用下大鼠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生存及NGF撤除后细胞凋亡的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SHP-2 抑制剂NSC87877作用于PC12细胞, MTT测定PC12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将pIRES-GFP空载体、pIRES-GFP-SHP-2野生型和pIRES-GFP-SHP-2C459S突变体通过脂质体方法转染PC12细胞;加入NGF作用1h和撤除NGF 5 h后分别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磷酸化ERK(p-ERK)、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及磷酸化JNK (p-JNK)表达变化。结果:MTT和流式细胞仪检测表明SHP-2 可以促进PC12细胞生存,抑制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无SHP-2抑制剂组和转染pIRES-SHP-2野生型组p-ERK表达在加入NGF的过程中升高;撤除NGF后,各组p-ERK表达均降低,pIRES-GFP-SHP-2C459S突变体组和pIRES-GFP组p-ERK表达明显低于pIRES-GFP-SHP-2野生型组, NGF去除+ SHP-2抑制剂组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NGF去除对照组; NGF去除+SHP-2抑制剂组p-JNK表达高于NGF去除对照组;pIRES-GFP-SHP-2C459S突变体组高于pIRES-GFP空载体组,pIRES-GFP-SHP-2野生型组低于pIRES-GFP空载体组。结论:SHP-2可能通过对ERK的正向激活,抑制JNK的激活,增强NGF作用下PC12细胞生存及抑制NGF撤除后所致细胞凋亡,从而在NGF的信号转导中起到一个中心环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血管紧张素I(AngI)受体虽然缺乏内源性蛋白酪氨酸激酶活性,但它却细胞内信号转导的磷脂酶C磷酸肌醇途径、酶蛋白受体Ras途径和JAK/STAT途径中多种信号分子,及其受体本身和粘着斑激酶等分子的酪氨酸磷酸化密切相关。蛋白酪氨酸磷酸化是细胞转导生长与分化信号的重要机制。本文叙述血管平滑肌细胞和心脏细胞在AngI受体各信号转导途径中的蛋白酪氨酸磷酸化现象。  相似文献   

15.
TAM (Tyro3/Axl/Mer)受体酪氨酸激酶属于受体酪氨酸激酶亚家族成员,是免疫系统中必不可少的调节因子。TAM信号涉及多种免疫细胞和信号通路的参与,主要表达于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NK细胞等固有免疫细胞,参与维持免疫系统的稳态。TAM受体酪氨酸激酶作为炎症负调控因子,在许多炎症性疾病中发挥保护作用,但其具体机...  相似文献   

16.
髓样细胞表达的激发受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邱敏蕾  田野苹 《现代免疫学》2005,25(2):171-173,176
髓样细胞表达的激发受体(TREM),是主要表达在单核/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树突状细胞、破骨细胞上的含有激活受体和抑制受体的受体家族。人类TREM的激活受体至少包括:TREM-1、TREM-2。在小鼠体内除发现Trem-1、Trem-2外,还有Trem-3。TREM-1和Trem-3与加强炎症反应有关,参与炎症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TREM-2影响树突状细胞和破骨细胞等细胞的成熟;而至今被证实的抑制受体只有TLT-1,它通过胞内段的ITIM介导抑制作用,调节激活受体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含有Src同源结构域2的蛋白酪氨酸磷酸酶2 (Src homology 2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2, SHP-2) 对血管紧张素Ⅱ (angiotensin Ⅱ, Ang Ⅱ) 刺激的心肌成纤维细胞(cardiac fibroblasts,CFs)增殖的作用。方法: 差速贴壁法体外培养心肌成纤维细胞,以波形蛋白(vimentin)鉴定CFs纯度; MTT法检测Ang Ⅱ作用下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率,采用重组腺病毒过表达SHP-2和SHP-2抑制剂NSC-87877分别对Ang Ⅱ作用下的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Ang Ⅱ 对CFs增殖的促进作用有剂量依赖性,其促进细胞增殖的最高浓度为10-7 mol/L;在AngⅡ 的刺激下,SHP-2可以促进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并且突变体组比野生型组增殖更明显(P<0.01)。 SHP-2抑制剂NSC-87877达到50 μmol/L时可以明显抑制Ang Ⅱ刺激下的CFs增殖。结论: Ang Ⅱ的促CFs增殖作用是通过SHP-2调控的。  相似文献   

18.
Bruton酪氨酸激酶(BTK)是非受体酪氨酸激酶肝脏肿瘤中表达的酪氨酸激酶家族的一员,是B细胞受体信号通路中的关键蛋白分子,在正常B淋巴细胞的成熟以及B细胞肿瘤中发挥重要的作用。Ibrutinib是BTK的小分子抑制剂,它能不可逆地与BTK结合,有效抑制包括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非霍奇金淋巴瘤和多发性骨髓瘤等血液系统B细胞恶性肿瘤细胞的生存和发展。Ibrutinib的作用已经在体内实验以及临床试验中获得肯定。现就BTK的分子结构、作用机制,以及Ibrutinib临床前和临床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通路异常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异性抑制该通路的小分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肿瘤治疗上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是该药在临床上已经出现耐药现象,现将有关EGFR基因突变、EGFR旁路信号通路的激活、下游信号分子的结构性活化3个方面对EGFR抑制剂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AXL是酪氨酸激酶受体之一,在恶性肿瘤细胞中高表达,并通过多种信号传导途径,尤其是与EMT形成正向反馈循环,促进肿瘤转移和耐药,成为肿瘤治疗的一个新靶点。通过抑制AXL的表达可有效逆转EMT和肿瘤转移与耐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