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过敏1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急性粒细胞缺乏症的疗效。方法:应用国产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11例急性粒细胞缺乏症,观察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本组11例急性粒细胞缺乏症均合并严重感染,经治疗后均显效,有效率100%,感染治愈率90.9%,仅1例因故中途放弃治疗,无1例死亡。结论: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能有效提高急性粒细胞缺乏症病人的粒细胞水平,对及时控制感染有较好的疗效,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钟秋红 《全科护理》2011,(36):3352-3352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是一种多肽链的细胞生长因子,可特异地调节粒系祖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并能增强成熟中性粒细胞的功能,对机体应激防御系统有重要意义。乳腺癌病人使用骨髓抑制性化疗药物,皮下注射rhG-CSF有助于预防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减轻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程度,缩短粒细胞缺乏症的持续时间,加速粒细胞数的恢复,从而减少合并感染发热的危险性。骨关节疼痛是rhG-CSF不良反应之一,  相似文献   

4.
王玉卿 《护理与康复》2010,9(8):734-734
<正>注射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for injection,rhGM-CSF)又称健白针,  相似文献   

5.
1病例介绍患者,女,55岁,于2012年6月11日收入院,诊断为"非霍奇金淋巴瘤Ⅳ期"。既往无药物过敏史。查体:双颈部可触及数个约黄豆至蚕豆大小肿大淋巴结,质中、无压痛、移动度好,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粘连。入院查血常规示:WBC 1.5×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rhGCSF)致不良反应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应用rhG-CSF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32例及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筛选出的rhG-CSF相关不良反应的文献35篇(44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一般情况、用药剂量、注射部位及方式、不良反应出现时间及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我院32例均采用传统的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法(26例)或腹部皮下注射法(6例),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一般在用药后24 h内,不良反应症状较轻,停药或应用抗过敏药物数天后自行消失。而数据库检索出的44例药物储存方式不详,采用皮下注射方法 31例,静脉给药4例,9例不详;发生急性全身药物不良反应8例(死亡2例,休克1例),不同器官或系统严重损害19例,局部反应17例。结论 rhG-CSF为生物制剂,易发生不良反应,不同的注射方式和注射部位以及储运方式与不良反应程度相关,应引起临床警惕。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的使用对健康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比例及其细胞黏附分子和趋化因子受体的影响。方法给健康人注射rhG-CSF前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结果注射rhG-CSF前中性粒细胞在外周血白细胞中所占比例的中位数为60%,注射后为85%,注射前后有显著差异(P<0.01)。注射rhG-CSF前中性粒细胞CD62L、CD49d的表达率中位数分别为82.84%和23.03%,注射后分别为18.30%和43.70%。注射后分别降低和升高(P<0.01)。注射rhG-CSF前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44、整合素CD11 a表达率无显著变化(P>0.10)。结论注射rhG-CSF可使健康人中性粒细胞的比例升高,CD49d表达率升高,CD62L表达率下降。  相似文献   

8.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急性脑梗死74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7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两组均按急性脑梗死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rhG-CSF。两组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时分别进行中国卒中量表(CSS)评定,并观察rhG-CSF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CSS评分均改善(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rhG-CSF治疗期间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rhG-CSF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构建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乳酸链球菌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乳链菌的表达及其治疗价值奠定基础。方法:实验于2005-04/2006-03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消化病研究所完成。①载体pNCSF的构建:将质粒集落刺激因子及含有P59启动子、USP45蛋白信号肽的pNBC1000质粒分别加入BamH Ⅰ和Pst Ⅰ进行双酶切,并用Apa Ⅰ、Sac Ⅰ进行双酶切鉴定,重组质粒命名为pNCSF。②SDGFP的TA克隆及载体pNCSFGFP的构建:将经过优化适合在乳链菌表达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基因克隆于含有P59启动子、USP45蛋白信号肽的pNBC1000载体,得到重组质粒pNCSF;同时设计上下游引物经PCR扩增增强荧光表达蛋白(EGFP),TA克隆后经测序验证,再连接于pNCSF获得重组质粒pNCSFGFP。③载体pTRCSF、pTRCSFGFP的建立:将获得的pNCSF和pNCSFGFP进一步克隆于穿梭载体pTR1001c,以获得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乳链菌表达载体pTRCSF及pTRCSFGFP。结果:①载体pNCSF构建结果:酶切鉴定产物经1.0%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后,发现有(含启动子P59、信号肽USP45、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720bp的目的片段。②SDGFP的TA克隆及载体pNCSFEGFP的构建结果:SDGFP阳性克隆产物经EcoRⅠ酶切鉴定得到775bp目的片段。pNCSFEGFP酶切鉴定产物经1.0%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后,发现有(含启动子P59、信号肽USP45、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SDGFP)1495bp的目的片段。③穿梭质粒pTRCSF、pTRCSFGFP酶切鉴定结果:经Xba Ⅰ、Sac Ⅰ进行双酶切鉴定,分别得到约717bp、1492bp大小目的片段。结论:获得了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乳链菌表达载体pTRCSF及pTRCSFGFP,并经酶切鉴定和测序证实。  相似文献   

10.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humangranulococyte—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hGM—CSF)是刺激造血前体细胞分化及增殖的细胞因子,同时在机体免疫调节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所具有的低成本、高产量等优点则是其他体系无法比拟的,因此仍是目前最常用的外源基因表达系统。目的:观察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性实验,于2007—02/06在三峡大学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质粒pBR322hGM—CSF购自美国ATCC菌种保藏中心。hGM—CSF抗体购自Sigma公司,IPTG、X—ga1和载体pMGT-18,购自上海生物工程技术公司。方法:根据hGM—CSF基因序列设计出引物,以克隆载体质粒pBR322-hGM—CSF为模板,得到hGM.CSF基因并重组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中,将经酶切和测序鉴定正确的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DH5a,用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SDS—PAGE鉴定并用Western bloting检测。主要观察指标:hGM.CSF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结果:SDS,PAGE显示,得到相对分子量为40500的目的蛋白,表达量可达菌体总蛋白的17.9%。Western bloting检测表明,抗hGM—CSF单抗可与相对分子量为40500大小的电泳条带发生特异性反应。结论:实验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GEX—hGM—CSF,并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得到hGM—CSF融合蛋白。  相似文献   

11.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致类白血病反应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类白血病反应是指某种因素强烈地刺激机体使末梢血象出现幼稚细胞,发生了白血病样改变。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是一种对粒细胞的增殖、分化、成熟具有调节功能的细胞因子,现已广泛用于骨髓增生低下所致的粒细胞减少。但也偶有发现可引起“类白”现象。现报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对6例甲巯咪唑所致粒细胞缺乏症用rhG-CSF和抗生素等治疗,并与另6例非rhG-CSF治疗组比较,结果发现:rhG-CSF组未出现阶血症,粒细胞恢复时间平均为6.8±3.9天,明显短于非rhG-CSF组(12.2±5.8天)。提示rhG-CSF治疗可促进粒细胞恢复,缩短病程,从而减少机体合并感染的机会,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hG -CSF)是调节骨髓中粒系造血的主要细胞因子之一 ,可选择性作用于粒系造血祖细胞 ,具有刺激造血干细胞向粒细胞分化 ,促使发育为成熟的粒细胞 ,并增强成熟粒细胞的功能[1 ] ,故对肿瘤患者放射及化学治疗所致的骨髓抑制有治疗作用[2 ] ,是肿瘤化疗的有力辅助药物[3] 。 1 999年 1 0月~ 2 0 0 0年 9月作者应用山东济南齐鲁制药厂生产的rhG -CSF( 1 0 0 μg/支 ,批号S1 9990 0 5 0号 ,商品名瑞白 )治疗放射及化学治疗所致的骨髓抑制 5 0例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本组 5 0例骨髓抑制患…  相似文献   

14.
背景:研究表明人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可动员内皮前体细胞,增加脑缺血区域新生血管生成。目的:观察人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大鼠脑出血周围区新生血管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分组设计的动物对照实验,于2006-03/11在泸州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健康雄性SD大鼠72只,人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凼子。方法:72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假手术组、脑出血组、治疗组,每组24只。断尾取自体血通过鼠脑立体定向仪注入鼠脑内制备脑出血模型,似于术组用生理盐水代替自体血。治疗组于制模后1h腹腔注射人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60μg/kg。假于术组、脑出血组不做任何处理。主要观察指标:于6,12,24,48,72h,7d6个时间点检测血肿周围区CD34^+血管的表达,母个时间点检测4只。利用内皮细胞的标志性抗原CD34变化了解微血管的生成情况,CD34抗原也越多,新生血管越多。结果:脑出血组CD34^+血管数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治疗组CD34^+血管数明显高于脑出血组(P〈0.05),且在72h增多明湿,与7d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与6,12,24,48h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人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能够促进脑出血后血肿周围新生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rhG-CSF)在老年急性白血病化疗中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 老年急性白血病患者30例分为A,B组,A组12例于化疗同时给予rhG-CSF,B组18例于化疗结束后第1天开始给予rhG-CSF 150μg/次,1次/d,皮下注射,7d后改为150 μg/次,隔日1次,皮下注射,用药至中性粒细胞绝对值≥2.0×109/L或应用14d后停药.治疗过程中体温>38℃持续48h、有明确体征或影像学证实为深部感染者,给予抗生素治疗.比较2组化疗后发热持续时间、粒细胞缺乏症持续时间以及深部感染发生率.结果 A,B组化疗后发热和中性粒细胞恢复时间及深部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化疗同时和化疗后使用rhG-CSF均可降低老年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发热和粒细胞缺乏症的持续时间;对化疗前伴有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或上次化疗出现严重感染者,于化疗同时给予rhG-CSF治疗,有缩短化疗后发热和粒细胞减少症持续时间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17.
背景:有研究显示大鼠皮下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后,外周血CD34 细胞明显增高。并发现运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不仅动员了骨髓干细胞,而且加速损伤血管段的再内皮化,抑制了新生内膜增生。目的:观察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大鼠损伤动脉的再内皮化及抑制新生内膜增生作用。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材料:实验于2005-12/2006-04于南京市第一医院完成。选用40只雄性SD大鼠,8~12周龄SPF级,体质量200~250g,购于国家啮齿类实验动物种子中心上海分中心。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购于山东齐鲁制药有限公司,2F动脉取栓导管购于Edwards Lifesciences公司,CD34单克隆抗体、CD45单克隆抗体购于联科生物有限公司。方法:用Excel软件随机将大鼠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20只。治疗组给予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00μg/kg),1次/d,共8d。对照组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1次/d,共8d。治疗5d后,腹腔注射麻醉大鼠,颈外动脉做一切口,将2F动脉取栓导管插入至左颈总动脉分叉处,注入200μL空气使球囊扩张,然后回拉球囊至肩胛舌骨肌处,回抽空气后重新送回导管,反复3次后拔出导管,结扎颈外动脉。①治疗前和治疗5d后,所有大鼠均取1mL静脉血进行白细胞和CD34 细胞计数。②球囊损伤后14和28d,每组分别麻醉后处死大鼠10只,取左颈总动脉。每组各5只用于暴露动脉内膜腔,应用图形分析软件计算再内皮化面积,再内皮化面积=未被伊文氏蓝着色区域/损伤总面积;每组另有5只,取左颈总动脉,取血管横切面,经HE染色后用图像分析软件计算新生内膜与中膜比(I/M),评估新生内膜增生程度。③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血管内膜CD31 与vWF (Ⅷ因子)细胞,推测损伤后内皮修复程度。主要观察指标:①大鼠外周血白细胞及CD34 细胞表达。②球囊损伤后血管再内皮化程度。③新生内膜增生程度(新生内膜与中膜比)。④血管内膜CD31 与vWF (Ⅷ因子)细胞检测结果。结果:纳入SD大鼠4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外周血白细胞及CD34 细胞表达:治疗5d后,治疗组大鼠白细胞总数高于对照组[(27.60±2.45)×109L-1,(10.11±1.81)×109L-1,P<0.01],CD34 细胞数量高于对照组(38.31×107L-1,3.14×107L-1,P<0.01)。②血管再内皮化程度:球囊损伤后14和28d,治疗组再内皮化面积分别为(68.3±8.3)%,(97.6±4.1)%,高于对照组[(33.8±6.3)%,(76.1±5.2)%,P<0.01]。③新生内膜增生程度:球囊损伤后14,28d,治疗组新生内膜与中膜比分别为0.39±0.11,0.45±0.09,均低于对照组(0.87±0.15,1.26±0.16,P<0.01),治疗组血管新生内膜增生程度被显著抑制。④血管内膜CD31 与vWF (Ⅷ因子)细胞检测:球囊损伤后28d,治疗组血管内膜被接近于连续完整的CD31 与vWF 细胞覆盖,对照组血管内膜仅见零星、分散的CD31 与vWF 细胞。结论: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可促进大鼠血管损伤后外周血中CD34 细胞表达及血管内膜再内皮化,抑制新生内膜增生。  相似文献   

18.
胡国亮  翁建平 《新医学》1996,27(4):180-181
对6例甲巯咪唑所致粒细胞缺乏应用rhG-CSF和抗生素等治疗,并与另6例排rhG-CSF治疗组比较,结果发现:rhG-CSF组未出现败血症,粒细胞恢复时间平均为6.8±3.9天,明显短于非rhG-CSF组。提示rhG-CSF治疗可促进粒细胞恢复,缩短病程,从而减少机体合并感染的机会,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由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与20 KD的直链聚乙二醇交联反应并经纯化得到.它适用于非髓性恶性肿瘤患者接受抗肿瘤药治疗时,能降低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引起的感染发生率.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骨痛、关节痛及肌肉酸痛,其他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乏力、头晕、发热等,严重变态反应多数发生在首次给药时.近...  相似文献   

20.
张瑛  杨英  单小红 《护理学报》2009,16(12):63-64
目的 探讨采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局部换药治疗肿瘤患者压疮的效果.方法 将2004年9月-2006年8月人院的25例(32处)压疮患者作为对照组,2006年9月-2008年8月入院的25例(36处)压疮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常规清创清毒的基础上,观察组采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稀释液涂抹局部,对照组将龙血竭胶囊打开取其粉0.3~0.6 g,用75%乙醇2~3ml调匀,用无菌棉签涂于疮面.治疗2周后观察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经秩和检验,u=5.2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肿瘤患者压疮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