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将传统针灸理论与现代注射剂相结合,通过对改变肝炎灵注射液的肌内注射部位研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新的治疗方法.方法:改既往肝炎灵注射液臀部肌内注射法为穴位肌内注射(双侧足三里穴、阳陵泉穴),比较不同部位肌内注射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症状体征、肝功能及HBV-DNA 指标的改善程度.结果:肝炎灵穴位注射可明显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ALT、AST、GGT 均有显著下降,且明显低于臀部肌内注射的对照组.但对HBV-DNA 的转阴率,2 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改变肝炎灵注射液的肌内注射部位,能达到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的目的,体现了穴位给药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肝炎灵加黄芪注射液穴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肝炎灵加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采用肝炎灵加黄芪注射液混合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肝炎灵加黄芪注射液肌肉注射。结果:2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HBV-DNA的抑制、HBeAg血的阴转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肝炎灵加黄芪注射液穴注可提高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足三里穴位注射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30例,对照组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复方当归注射液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观察肝功能、HBV-DNA、乙肝标志物定量及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水平改变情况。结果:临床疗效总应答率治疗组为83.3%,对照组为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CD4/CD8治疗后恢复正常,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复方当归注射液足三里穴位注射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炎灵和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联合苦参素口服治疗YMDD变异型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100例YMDD变异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与对照组40例。观察组在口服苦参素的基础上加用肝炎灵和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进行治疗,疗程6月;对照组口服苦参素进行治疗,疗程6月。2组在治疗前后分别观察症状、体征及肝功、乙肝病毒标记物、HBV—DNA、白介素(IL)-2、IL-6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纽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及体征,显著降低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谷氨酰转肽酶(GGT),提高HBeAg阴转率、HBV—DNA阴转率,升高IL-2及IL-6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肝炎灵和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联合苦参素口服对YMDD变异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具有改善症状、体征,促进肝功能复常,提高乙型肝炎标志物血清学转换率,诱生血清IL-2、IL-6,增加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足三里穴位注射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中途脱落1例),对照组采用干扰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通过观察肝功能、HBV—DNA、乙肝两对半定量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同时观察外周血细胞毒性T细胞(Tc)、抑制性T细胞(Ts)水平改变情况。结果:2组临床疗效总应答率治疗组为83.3%,对照组为69.O%,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结束后12月外周血Tc水平均有所提高,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且2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12月2组均能明显降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s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2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足三里穴位注射联合干扰素提高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其机制可能因足三里黄芪注射液穴位对慢乙肝Tc、Ts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小剂量地塞米松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慢性重度乙型肝炎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重度乙型肝炎黄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及普通退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小剂量地塞米松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4周后分析疗效。结果:治疗组乏力、纳差及皮肤、巩膜黄染恢复正常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TBIL及ALT下降时间少于对照组,下降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地塞米松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慢性重度乙型肝炎黄疸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足三里注射苦参素治疗重度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苦参素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重度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重度病毒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额外给予苦参素足三里穴位注射.结果:治疗组乏力、纳差及皮肤、巩膜黄染恢复正常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ALT、TBIL下降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柬后HBV-DNA转阴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苦参素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重度慢性乙型肝炎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药穴位注射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a-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使用柴胡注射液、黄芪注射液、丹参注射液分别注射曲池、足三里、三阴交穴位,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a-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2例,随机分组后,观察穴位组与对照组两组的HBV-DNA阴转率、肝功能复常率以及Zung抑郁量表评分。结果:治疗后1周、24周、48周的穴位组SDS评分均明显比对照组低,且在治疗的第1周两组评分分别是(44.1±6.9)和(63.6±3.9),P〈0.05,存在显著性差异;穴位组的肝功复常率及DNA阴转率高于单纯使用干扰素治疗的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穴位注射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a-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减少干扰素的不良反应,且疗效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9.
脾虚宁胶囊对脾虚泄泻患者T细胞亚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脾虚宁胶囊对脾虚泄患者T细胞亚群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临床采用随机单盲对照法。治疗组30例用脾虚宁胶囊,每次3粒,1d3次,饭后1h服,对照组15例参苓白术散,每次6g,1d3次,饭后1h服,均以1个月后1个疗程,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测定用单克隆抗体玫瑰花环试验直接法检测。结果:治疗前,2组CD^3 、CD^4 、CD^8 明显低于正常值(P<0.05),且CD^4 /CD^8 低于正常值(P<0.05)。治疗后,治疗组CD^3 、CD^4 、CD^8 、CD^4 /CD^8 增高,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CD^3 、CD^4 、CD^8 有增高,但治疗前后无差异(P>0.05),且CD^4 /CD^8 比治疗前低;2组治疗后比较,CD^3 、CD^4 、CD^8 、CD^4 /CD^8 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脾虚宁胶囊能调节细胞免疫功能,提高T细胞免疫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苦参素足三里穴位注射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保肝类药物治疗,治疗组加用苦参素足三里穴位注射,1d1次,3月为1疗程。结果:疗程结束时,治疗组总的有效率96.7%、对照组76.7%,两组比较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ALT复常率相似,停药后随访6个月,治疗组ALT复常率仍保持在58.3%,较对照组38.8%为优,P<0.05;两组治疗后,HBsAg未出现阴转,治疗组HBeAg、HBV-DNA阴转率分别为58.4%、43.6%,对照组HBeAg、HBV-DNA阴转率分别为12.3%、10%,P均<0.01;治疗组有8例出现HBeAb阳转,阳转率为26.7%,对照组有2例出现HBeAb阳转,阳转率为6.7%,P<0.01。结论:苦参素有抑制HBV复制作用,同时有抑制炎症反应、促进肝细胞再生、改善微循环、保护肝细胞等作用,结合足三里穴位注射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能改善乙肝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香丹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对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成三组,香丹穴位注射组(治疗组)40例,中药静滴组(对照组)40例,穴位注射加中药静滴组(结合组)40例。观察三组患者症状和肝功能指标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在减轻上腹部痞闷、缓解不良情绪、减少面部黑斑方面疗效显著,P0.05;对照组在减轻口干苦臭,改善睡眠、改善肝功能指标的改善上优于治疗组,P0.05;穴位注射加中药静滴组兼有二者的优势。结论:穴位注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在减轻上腹部痞闷、减少面部黑斑及座疮,缓解不良情绪方面明显优于常规的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2.
补肾防哮汤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2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补肾防哮汤对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口服补肾防哮汤中药治疗,每日1剂,早晚各1次;对照组吸入二丙酸倍氯米松气雾剂,每次250μg,早晚各1次。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7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CD^+4、CD^+4/CD^+8显著降低,CD^+8及免疫球蛋白水平显著升高,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其降低及升高水平较对照组治疗后更显著(P〈0.05)。结论:补肾防哮汤能调节哮喘患者T细胞亚群的紊乱,提高哮喘患者的免疫功能,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足三里穴位埋线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NK细胞及CD8~+细胞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阿德福韦酯胶囊,口服,日1次,每次10 mg,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双侧足三里穴位埋线治疗,每周1次,共24次。分别在治疗前、治疗第12周、第24周测定NK细胞及CD8~+淋巴细胞水平,统计HBV-DNA转阴率。结果:治疗12周时,治疗组NK细胞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时比较,治疗组NK细胞和CD8~+淋巴细胞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时,对照组转阴率为16.67%,治疗组转阴率为20.00%,两组转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时,对照组转阴率为36.67%,治疗组转阴率为50.00%,两组转阴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三里穴位埋线可以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NK细胞水平,降低CD8~+淋巴细胞水平,提高HBV-DNA转阴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8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予以常规保肝、降酶治疗,治疗12周;治疗组38例除给予常规保肝治疗外,另给予α-干扰素进行穴位注射治疗,治疗12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4+/CD8+比值水平均明显升高。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4+/CD8+比值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穴位注射α-干扰素能明显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从而更有效地抑制HBV DNA复制,促进肝细胞修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苦参素注射液足三里穴位注射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72例,随机分为苦参素穴位注射组(治疗组)和复方鳖甲软肝片组(对照组)各36例。2组患者均给予基本保肝治疗:维生素C 100 mg,每日3次;肌苷400 mg,每日3次。治疗组予苦参素注射液足三里穴位注射,每穴1 mL,每周3次;对照组予复方鳖甲软肝片,每次200 mg,每日3次。2组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中医症状及肝功能改善情况。结果共有72例患者入选,69例患者按要求完成治疗。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57%(31/3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59%(24/3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能显著改善患者症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能显著改善患者肝功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苦参素注射液足三里穴位注射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具有改善肝功能、减轻肝脏炎症的作用,可减轻或延缓肝纤维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淤胆型肝炎的退黄治疗。方法:采用穴位注射小剂量激素联合中西药的方法治疗慢性淤胆型肝炎20例,同时选择具有可比性的2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il)和直接胆红素(DBil)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下降。结论:穴位注射小剂量激素联合中西药是治疗慢性淤胆型肝炎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7.
利金方对COPD稳定期肺气虚证患者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利金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肺气虚证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cOPD稳定期肺气虚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给予氨茶碱治疗,治疗组40例给予中药利金方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CD^+3,、CD^+4、CD^+4/CD^+8。及IgA、IgG、IgM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利金方可显著提高COPD稳定期肺气虚证患者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增强COPD稳定期肺气虚证患者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甘草酸二铵注射液联合肝炎灵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2组均给予甘草酸二铵15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治疗4周。治疗组给予肝炎灵注射液70mg肌肉注射,1次/d,疗程12周。对照组给予护肝片4片,3次/d,疗程12周。观察用药前后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变化。结果2组ALT复常率分别为98%和96%;治疗组HBehg和HBV—DHA阴转率分别为10%和42%,明显优于对照组。蛄论甘草酸二铵注射液联合肝炎灵注射液能有效抑制HBV—DNA复制;促进HBehg阴转,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足三里穴位注射胎盘多肽注射液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化疗患者免疫功能及骨髓抑制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中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给予常规化疗方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化疗方案基础上,联合使用足三里穴位注射胎盘多肽注射液,21 d为1个治疗周期,连续治疗2个周期。治疗后比较2组患者的免疫指标、骨髓抑制、近期疗效和生存质量。结果治疗组CD~(3+)、CD~(3+)CD~(4+)比例及CD~(4+)/CD~(8+)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D~(3+)/CD~(8+)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U)、红血蛋白(HGB)、血小板(PLT)减少程度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瘤体大小近期有效率和控制率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卡氏(KPS)评分总稳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化疗期间,联合使用足三里穴位注射胎盘多肽注射液,能较好地保护机体免疫功能,减轻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及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足三里穴位注射胸腺肽治疗慢性阻塞肺疾病(COPD)稳定期的临床疗效,探讨注射方式与不同药物之间"穴-药"关系,分析主效应、交互效应和协同作用。方法将144例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穴位治疗组、肌肉治疗组、穴位对照组和肌肉对照组,每组36例。穴位治疗组:给予注射用胸腺肽(每支5 mg),溶于2 mL注射用水,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肌肉治疗组:药物同穴位治疗组,臀部肌肉注射。穴位对照组:给予维生素B1注射液(每支0.1 g:2 mL),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肌肉对照组:药物同穴位对照组,肌肉注射操作同肌肉对照组。各组均每周注射1次,1支/次,连续8周。治疗前、治疗8周后、治疗结束后8周进行2次随访,采用COPD自我评估测试问卷(CAT)、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问卷(mMR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用力肺活量(FVC)、FEV_(1)/FVC和淋巴细胞亚群CD系列作为评价指标。结果127例完成研究,其中穴位治疗组34例,肌肉治疗组31例,穴位对照组32例,肌肉对照组30例。治疗8周后、治疗结束后8周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结束后8周与治疗8周后比较,穴位治疗组CAT评分降低(P<0.05)、FEV_(1)、FVC、CD3^(+)、CD4^(+)、CD4^(+)/CD8^(+)升高(均P<0.05)。4组FVC治疗8周后、治疗结束后8周,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均肌肉对照组最低。治疗8周后,4组CD4^(+)、CD4^(+)/CD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结束后8周,4组CAT评分、FEV_(1)、CD4^(+)、CD4^(+)/CD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均穴位治疗组最优,肌肉对照组最差。mMRC等级和COPD综合评估等级治疗结束后8周,穴位治疗组和肌肉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穴位治疗组mMRC等级、COPD综合评估等级均低于肌肉对照组(均P<0.05)。结论足三里穴位注射胸腺肽治疗COPD,能够提高COPD稳定期患者的FVC预计值和改善CD4^(+)分子数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