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患者男,62岁,因“大便带血1个月余”于2009年4月6日以“下消化道出血原因待查”收入我院,患者入院前1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大便带血,量多,呈暗红色,与粪便混杂;伴交替性便秘和腹泻、里急后重、肛门坠胀及腹部隐痛。入院时查体:T36.5℃,P84次,min,R21次/min,BP131/85mmHg(1mmHg=0.133kPa),贫血貌,皮肤与巩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腹部无膨隆,腹肌软,左侧腹部有轻微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无移动浊音,肠鸣音正常。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性,60岁,因“发热伴寒战3d”于2011年5月3日入院。既往有腹部外伤史,间断便血1年。入院查体:生命体征正常。贫血貌,结膜苍白,巩膜无黄染,周身皮肤无出血倾向,表浅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胸骨无压痛,心肺听诊无明显异常。腹部查体未见异常。血常规:白细胞3.0×10^9/L,血红蛋门84g/L,血小板54×10^9/L。骨髓穿刺结果正常。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70岁。因右下腹发现肿块伴黑便1个月余人院。病人于1个月前无意中发现右下腹部肿块,轻度腹痛,但无腹胀,亦无腹泻,无恶心呕吐,不发热,小便正常,大便稍稀伴有粘液黑便,全身之力。查体:轻度贫血貌,消瘦,一般情况较好,巩膜无黄染;心肺无异常。腹部轻度膨隆,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政软,肝脾未们及。右下腹可如及scmX6cm肿块.边界尚清,质硬,压痛,活动度较小,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减弱。实验室检查:Wffe10.4X10'八一NO.72,I.0.28.Hb90g/I。,尿常规正常;粪常规示:隐血试验(卅);腹部B超显示右下腹部…  相似文献   

4.
患者 ,男 ,6 0岁。因右上腹反复疼痛 4个月 ,再次发作、巩膜黄染 1d入院。 30年前曾因胆囊结石在外院行胆囊切除术。查体 :T、P、R、BP在正常范围。营养不良、消瘦、全身皮肤、巩膜轻度黄染 ,表浅淋巴结无肿大 ,未扪及皮下结节或肿块。心肺无阳性体征。腹平坦 ,右上腹压痛明显 ,并有反跳痛。肝脾未触及。辅助检查大小便正常。血常规 :Hb10 2 .0g/L ,WBC 2 3.5× 10 9/L ,RBC 4 .9× 10 9/L ,ESR 84mm/h ;胸部X线检查无阳性 ;心电图检查正常 ;腹部CT示左肝外侧叶及胆总管多发结石伴胆管炎、脾轻度肿大 ;肝功能检查GPT 394 .0U/L ,…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39岁。因左上腹部胀痛4个月,发现包块2个月人院。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进食后左上腹部胀痛不适,无恶心、呕吐;2月前发现左上腹一鸭蛋大肿块,B超及CT检查示胶体尾部占位病变。患病来患者食欲正常,无明显消瘦、乏力,劳动或饥饿后天昏厥,也无顽固性腹泻、腹痛及消化道出血史。查体:一般情况好,浅表淋巴结不肿大,腹平软,肝脾未及,左上腹们及一约7cm大肿块,质硬,固定,腹水征阴性,肠鸣音正常。Hb132g/L,WBC7.1×109/L,N0.85,L0.15,尿糖(-),肝功、肾功及电解质均正常。以“胰体尾癌”行剖腹探查术。…  相似文献   

6.
胰腺胚细胞瘤(Pancreatorblastoma)是一儿童期罕见肿瘤,多累及8岁以下儿童,男女发病率相等。作者报道1例新病例并同时复习日本文献报道26例的资料。患者系一16岁女孩,由于近期全身乏力和黄疸经检查发现胰头部肿瘤而收治入院。入院时测总胆红素为189.8μmol/L,结合胆红素136.8μmol/L,血清AFP30μg/L(正常值0~10μg/L),其它肿瘤标志物(CEA、CA19-9)则在正常范围内。腹部摄片示无钙化灶,CT增强扫描和MRI示胰头部包裹性肿瘤。剖腹见胰头部一表面光滑的包裹性肿瘤.直径6cm大小,无肝或淋巴结转移,作全胰切除和区…  相似文献   

7.
胆囊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患者,女,39岁。因“剑突下疼痛1个月,眼睛发黄伴发热2周”于2005年1月8日入院。入院查体:体温38.3℃,脉搏84次/分,呼吸20次/min,血压120/70咄(1mmHg=0.133kda)。皮肤、巩膜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腹部平坦,触诊全腹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肝区无叩击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151.8/129.7(μmol/L),白蛋白傅蛋白40/34(g/L),凝血酶原时问10.78(参考值10—13s);CAl9—9439.50U/ml(参考值0—27U/m1),乙型肝炎标志物仅HBsAb阳性,AFP和CEA均阴性。MRI考虑胆囊癌伴肝转移,肝门区及后腹膜淋巴结肿大,门脉主干受累;B超示肝实质占位,考虑胆囊癌肝浸润可能;肝门区淋巴结肿大,肝内胆管轻度扩张。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32岁.因“中上腹部疼痛1个月”于2010年7月5日入院.既往健康.无结核等病史。查体未见特殊。血常规:白细胞9.38×10^9/L、血红蛋白108g/L,肝肾功能、血淀粉酶、尿淀粉酶、CEA、AFP及CA-199检测均正常。拍胸片正常曾在外院进行过上腹部CT检查提示:胰腺头部及颈部见多发囊状病灶.内见多发分隔影.增强后病灶边缘及分隔强化.腹膜后可见肿大的淋巴结:见图1。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48岁。上腹部疼痛1个月,于1995年1月8日入院。患者反复上腹部疼痛,饱胀不适,伴反酸20年,近3年上述症状明显加剧。1月前上腹部疼痛再次发作,伴食欲减退,在外院行X线钡餐检查诊断为胃下垂。查体:一般情况尚可,全身无浮肿,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无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性,12岁。上腹包块11年。5个月时其父发现患儿腹部膨隆,可扪及一肿块,无任何不适,未进行检查和治疗。之后包块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大。家族中无遗传病史。体检:上腹部偏左可扪及一个12cm×8cm大包块,表面光滑,质地中等,无压痛,活动欠佳,叩诊呈实音。肝、胆、脾、肾未触及肿大,脊柱、四肢无畸形。实验室检查:Hb110g/L,RBC3.9×10(12)/L,WBC7.6×109/L,E0.04,N0.55,L0.41。肝肾功能检查正常,AFP(一)。B超提示:上腹部偏左侧囊性包块。腹部平片提示:左中上腹畸胎瘤可能。临床拟诊腹膜后寄生胎。…  相似文献   

11.
李丽 《消化外科》2010,(1):47-47
患者男,58岁。因反复呕吐、腹泻8h于2008年8月21Et人院。有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史10年。入院时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精神萎靡,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脐周按压不适,全腹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未扪及肿大,肠鸣音6次/min。WBC12.03×10^9/L,Alb31.8异/L,抗-HBc阳性。肿瘤标志物无异常。大便常规镜检可见红细胞及脓细胞。上腹部B超检查可见肝右叶约4.6cm×3.2cm不均质回声区,边界清晰。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51岁。因无痛性肉眼血尿6个月,右眼逐渐突出2个月于2005年12月6日入院。查体:左眼球突出,颈部可触及多个淋巴结,心肺、腹部未见异常。血常规:白细胞29.67×10~9/L,中性粒细胞0.92。胸部X线片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13.
患者 ,男 ,75岁。因阴茎肿块 3个月 ,排尿困难1个月 ,于 2 0 0 2年 7月 2 0日入院。患者自幼包茎 ,3个月前发现阴茎头部有一花生米大小肿物 ,无明显不适 ,未行诊治 ,此后该肿块进行性增大 ,生长极快。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体检 :全身一般情况和重要脏器无特殊发现 ,包茎 ,包皮口狭小 ,阴茎头部一 4.0cm× 4.0cm肿块 ,暗褐色、质硬 ,广基 ,表面轻度糜烂 ,无明显异味 ,双侧腹股沟区未触及肿大淋巴结 ,腹部和盆腔CT扫描未见腹膜后肿大淋巴结 ,上腹部B超检查未发现肝、胆、胰等脏器有转移病灶 ,胸部X线片正常。临床初步诊断为阴茎癌…  相似文献   

14.
黏着斑激酶的高表达与人胃癌侵袭和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胃癌侵袭和转移过程中黏着斑激酶(FAK)的表达与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10例行胃癌根治术所收集的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胃黏膜组织和胃区域淋巴结标本中FAK的表达情况。结果FAK表达强阳性率在胃癌组织中(78.0%)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10.0%)及癌旁组织(20.0%),P〈0.01,正常胃黏膜组织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AK表达强阳性率在淋巴结有转移和无转移患者中分别是68.8%(22/32)和33.3%(6/18),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5);在有转移的淋巴结中和无转移的淋巴结中分别是87.2%(136/156)和40.9%(18/44),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1);FAK表达强阳性率与胃癌浸润深度和分化程度有关,浸润深度越深,细胞分化越低,表达强阳性率越高(P〈0.05);与Borrmann分型、肿瘤部位及大小无关(P〉0.05)。结论 FAK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有关,FAK表达增高是胃癌细胞浸润和转移的重要原因之一,检测癌组织中FAK表达水平,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胃癌的生物学行为,有利于治疗与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5.
中西医结合治疗腹茧症一例体会姬志伟罗连城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0岁,主因间断腹泻后伴停止排气排便腹胀6个月以不全性肠梗阻、小肠肿瘤收入院。无腹部手术史,既往患支气管哮喘30年。查体36.6℃,心率80次/分,Bp110/70mmHg,全身淋巴结无肿大,...  相似文献   

16.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24岁,2005年5月因转移性右下腹痛2d人院。既往体健。体查:T37℃,P80次/min,R21次/min,BP16.0/10.7kPa(120/80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心肺正常,腹部右侧稍隆起,无胃肠蠕动波,左腹明显空虚感,右腹可扪及巨大包块,下界平髂嵴水平,上界扪及不清。右下腹肌稍紧张,麦氏点压痛反跳痛明显,肝浊音界存在,腹部叩诊无移动性浊音,  相似文献   

17.
选择性颈胸腹三野淋巴结清扫治疗胸段食管鳞癌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研究胸段食管鳞癌的淋巴结转移规律,探讨合适的淋巴结清扫范围。方法 87例接受食管次全切除术的胸段食管鳞癌患者,根据术前食管腔内超声和颈部超声检查结果,选择性进行胸腹二野或颈胸腹三野淋巴结清扫。结果 超声发现颈部淋巴结肿大并行三野清扫35例(40.2%,三野清扫组),其中原发肿瘤位于胸上段食管者的比例(16/24例,66.7%)显著高于中、下段肿瘤者(19/63例,30.2%)(P=0.002)。三野清扫术扫除淋巴结13.7组/例,显著多于二野清扫组(52例,59.8%)的10.5组/例(P〈0.001)。术后病理检测三野清扫组转移淋巴结1.5组/例,也显著多于二野清扫组的0.8组/例(P〈0.01)。颈淋巴结转移(pM1-LN)17例(占全组19.5%,占三野清扫组48.6%),有区域淋巴结转移者的颈淋巴结转移比例(15/48例,31.3%)显著高于无区域淋巴结转移者(2/39例,5.1%)(P〈0.01)。上、中、下纵隔及上腹部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5.3%、23.O%、5.7%和24.1%,颈淋巴结转移与上纵隔(P〈0.01)及中纵隔(P〈0.01)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但与下纵隔及上腹部淋巴结转移无关。三野清扫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0.0%)显著高于二野清扫组(34.6%,P=0.020)。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喉返神经损伤者吻合口瘘发生率(7/13例,53.8%)显著高于无喉返神经损伤者(10/74例,13.5%,P=0.001)。术后死亡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对肿瘤位于胸上段食管、或上纵隔及中纵隔淋巴结已发生转移的食管癌患者在超声指导下进行选择性颈胸腹三野淋巴结清扫术,以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根治效果。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男,65岁。因吞咽困难和低热2个月于1998年4月6日入院。查体:体温37.2℃,贫血貌,表浅淋巴结不大,皮肤及口腔粘膜无色素斑,眼睛正常。胸腹四肢无特殊。上消化道X线造影示:食管中、下段管腔内有巨大不规则充盈缺损,粘膜破坏和不规则龛影,肿瘤长约18cm,直径约4.3cm。胃镜下食管左侧壁内见一巨大深蓝色息肉,几乎堵塞整个管腔,活检为腺癌。腹部B型超声波示后腹膜有2枚1.6cm的淋巴结。于1998年4月20日在全身麻醉下行食管肿瘤切除、食管胃弓上吻合术,并清扫胃周围淋巴结。病理检查:肉眼见…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性,27岁。于3天前无诱因出现左上腹隐痛不适,无低热、盗汗、乏力,无恶心呕吐。既往无结核病史。体检:体温36.8℃,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无异常。左上腹轻度压痛,左季肋部叩击痛,肝、脾均未触及。B超及CT检查均提示脾下极4.3×2.1cm大小液性占位,脾脏10.2×3.7cm大小。胸部X线片正常。血白细胞18.0×109/L。分类:淋巴0.40,中性0.60。血沉16mm/小时。临床诊断“脾脓肿”。行手术探查:肝大小、色泽正常,脾12×5cm,下绿变钝,稍隆起,囊性感,与胰尾粘连,胰尾增粗3×3cm,并有囊性感。行脾、胰尾切除,术…  相似文献   

20.
病人女性,65岁。因“腹痛伴黄疸1周”于2006年8月28日入院。入院查体:皮肤、巩膜轻度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腹部平坦,右上腹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肝脏功能检查:总胆红素160.3μmol/L,直接胆红素128.3μmol/L,总蛋白61.6g/L,白蛋白32.8g/L,谷氨酸转氨酶(ALT)155U/L,碱性磷酸酶(ALP)297U/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