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蛋白质的可逆磷酸化修饰是生物体内普遍存在的信息转导调节方式,几乎参与生命活动的所有过程。现分析磷酸化蛋白质的各种方法及其进展,尤其是近年来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磷酸化蛋白质的定性、定量和功能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技术,使大规模和系统性进行磷酸化蛋白质的研究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筛查与分析急性白血病特异性的磷酸化蛋白质或多肽.方法 对16例初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20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行蛋白多肽抽提及纯化,采用免疫沉淀及结合高效液相质谱-串联质谱分析,筛查特异性分子标志物.结果 ①非受体型酪氨酸蛋白激酶家族的Fyn、Yes和Src等在急性白血病中广泛表达;②非受体型酪氨酸蛋白激酶家族的Abl/iso1、Abl,非受体型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家族的Bcr、JNK2、JNK2 iso2,结合器/支架类的Cas-L、Cbl、CrkL CENTD1( Centaurin deha1) ZO2,转录调节因子GFR-1及磷酸酯酶SHIP-2,这些磷酸化的蛋白见于Ph染色体阳性ALL,基本不表达于其他ALL;③Hck、Lyn和Fgr选择性地与AML相关(M3除外).结论 ALL和AML存在相对特异的磷酸化多肽,为急性白血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了潜在的分子靶位.  相似文献   

3.
蛋白质磷酸化和去磷酸化是蛋白质翻译后修饰中最普遍、最重要的形式。它参与了生物细胞信号转导、细胞分化和细胞生长等重要过程,并与许多疾病发生密切相关。随着蛋白质组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磷酸化蛋白质的分析成为可能。现就磷酸化蛋白质的研究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蛋白质芯片技术在蛋白质组研究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蛋白质芯片具有高通量、微型化、集成化、平行性检测等特点 ,逐渐应用于疾病检测、新药筛选等诸多领域。近几年 ,与色谱、质谱、凝胶电泳等联合应用于蛋白质组研究领域 ,成为检测蛋白质存在和变化的高效工具 ,为蛋白质组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有力手段。现简要综述了蛋白质组、蛋白质组学及蛋白质芯片技术的概况、基本原理及其在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应用 ,提出了该技术存在的问题 ,并对该技术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使用蛋白质质谱技术发现可以早期确诊组织癌变的新肿瘤标记物是近年来癌症蛋白质组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高通量的蛋白质质谱技术的发展不仅为人们在蛋白质水平上全面了解组织癌变的分子机理提供了物质基础,也加速了组织特异的血清肿瘤标记物的发现。最近出现的基于蛋白芯片(ProteinChip)的SELDI-TOF质谱巧妙地将色谱分离和蛋白质谱两技术结合为一体,使其可以快速地分析各种生物样品中蛋白质组的组成。基于器官组织的生理状态变化会引起血清蛋白质组的改变的理论,人们试图使用SELDI-TOF质谱来检测组织特异的血清蛋白质组图谱,进而实现癌症的早期诊断。该技术已在前列腺癌、卵巢癌和乳腺癌的诊断研究中取得令人侧目的进展。作为一项引人关注的新型技术,它同时也引发了热烈的学术辩论。本文围绕SELDI-TOF技术原理、其在肿瘤标记物发现研究中的应用,使用血清蛋白质组图谱诊断癌症的研究进展和与其有关的学术辩论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蛋白质组学技术方面的方法学进展及其在心血管疾病研究中的应用作系统总结.资料来源:检索Medline 1975-01/2005-04与蛋白质组技术在心血管疾病研究中应用相关的文章,检索词为“proteomics,cardiovascular disease”,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文.同时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01/2005-02与蛋白质组技术在心血管疾病研究中应用相关的文章,检索词为“蛋白质组、心血管”,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排除重复性研究和综述类文章.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包括蛋白质组技术进展和/或心血管疾病蛋白质组研究方向的相关文献,筛除明显不随机或无对照组的试验研究,对剩余文献查找全文.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资料提炼:收集到81篇关于蛋白质组技术在心血管疾病研究的文章,共收集到26篇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排除的55篇为重复性研究.资料综合:对基因组和蛋白质组关系、蛋白质样品制备、双向电泳、图像分析、质谱鉴定和生物信息学技术的进展,以及蛋白质组技术在心血管疾病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合整述.扩张性心脏病是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的最为深入的一类心血管疾病.蛋白质组学为探明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病机制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手段.蛋白质组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必将为医学和相关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结论:尽管目前蛋白质组学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是蛋白质组学以其深入揭示疾病状态下机体内所有蛋白质表达规律的优势在阐明人类心脏疾病的细胞和分子机制方面表现出极大的潜力.不久的将来,随着蛋白质组研究技术日趋完善,现行的结构蛋白质组学必然向功能蛋白质组学过渡,为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新药研发以及心脏康复开辟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检测异染色质蛋白1α(HP1α)在DNA损伤后的磷酸化状况,介绍一种用磷酸化标签(phos-tag)试剂检测磷酸化蛋白质的新方法。方法取雄雌C57小鼠交配后孕13.5 d胚胎,分离并原代培养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对照组及实验组(6个损伤时间点)各取2个100 mm培养皿的细胞进行实验,实验组细胞用喜树碱进行DNA损伤;对照组用等量的二甲基亚砜处理。用掺入phos-tag的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蛋白并转印,将膜用抗HP1α的抗体孵育,用偶联辣根过氧化物酶的抗体做二抗,通过成像系统检测蛋白。结果实验组存在一条与HP1α有明显不同迁移率的磷酸化HP1α条带,与对照组相比DNA损伤后磷酸化HP1α含量一过性增多。结论 HP1α被DNA损伤诱导为磷酸化状态,提示其可能在DNA修复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Phos-tag蛋白质印迹法可采用普通抗体检测磷酸化的蛋白,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检测未知磷酸化蛋白质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电磁辐射对大鼠小脑蛋白激酶c(PKC)活性和谷氨酸受体2(GluR2)蛋白质磷酸化的影响,探讨电磁辐射对小脑运动性学习记忆的神经信号传导通路的损伤特点。方法将60只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10只和辐射组50只,辐射组又根据观察时间点分为辐射后0,3,12,24和72h等5个亚组,每亚组10只。各辐射组给予90mW/cm。的电磁辐射20min。测定电磁辐射后即刻大鼠的肛温。并计算比吸收率(SAR)值;采用改良的TaKai法检测PKC的活性,采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小脑GluR2蛋白质及其磷酸化水平。结果电磁辐射后即刻,大鼠肛温升高2.99℃,SAR值为8.66W/kg。大鼠小脑PKC的活性在电磁辐射后即刻显著降低;GluR2的表达水平在各观察时间点均无显著变化,但GluR2的磷酸化水平在电磁辐射后即刻显著降低,其他观察时间点无显著变化。结论电磁辐射能够显著降低大鼠小脑PKC的活性和GluR2的磷酸化水平,从而对运动性学习记忆的神经信号传导通路产生损伤效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蛋白质组学技术方面的方法学进展及其在心血管疾病研究中的应用作系统总结。资料来源:检索Medline1975-01/2005-04与蛋白质组技术在心血管疾病研究中应用相关的文章,检索词为“proteomics,cardiovasculardis-ease”,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文。同时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01/2005-02与蛋白质组技术在心血管疾病研究中应用相关的文章,检索词为“蛋白质组、心血管”,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排除重复性研究和综述类文章。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包括蛋白质组技术进展和/或心血管疾病蛋白质组研究方向的相关文献,筛除明显不随机或无对照组的试验研究,对剩余文献查找全文。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资料提炼:收集到81篇关于蛋白质组技术在心血管疾病研究的文章,共收集到26篇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排除的55篇为重复性研究。资料综合:对基因组和蛋白质组关系、蛋白质样品制备、双向电泳、图像分析、质谱鉴定和生物信息学技术的进展,以及蛋白质组技术在心血管疾病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合整述。扩张性心脏病是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的最为深入的一类心血管疾病。蛋白质组学为探明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病机制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手段。蛋白质组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必将为医学和相关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结论:尽管目前蛋白质组学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是蛋白质组学以其深入揭示疾病状态下机体内所有蛋白质表达规律的优势在阐明人类心脏疾病的细胞和分子机制方面表现出极大的潜力。不久的将来,随着蛋白质组研究技术日趋完善,现行的结构蛋白质组学必然向功能蛋白质组学过渡,为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新药研发以及心脏康复开辟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蛋白指纹技术及其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蛋白质组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蛋白质研究技术广泛应用于各领域。近两年,SELDI技术的发明,进一步推动了蛋白质分析技术的快速发展,该技术操作简便,可多样本、快速测定,灵敏度和特异性高,高通量,便于自动化,广泛应用于药学、生物技术、基因学、临床诊断、生物信息和农业等行业,尤其是在医学中的肿瘤、感染、老年性痴呆(AD)、心脑血管等疾病的诊断、病理学研究、疗效检测、药物研究等方面得到深入广泛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随着生物医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抗核抗体(ANA)检测的临床推广应用,ANA的实验室检测新技术不断涌现,如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ANA的自动化技术、其他免疫学技术检测ANA及其特异性自身抗体等。上述进展对ANA的实验室检测及其规范应用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2.
随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发病机制的研究不断取得进展、治疗手段的不断创新和新技术的运用,细胞遗传学检测在MDS临床中的地位越来越凸显。近来MDS细胞遗传学检测的研究进展十分显著,基于间期细胞遗传学(MC)法的细胞遗传学特征对于MDS的预后意义逐步得到阐明,某些少见类型的细胞遗传学异常如12p-、11q-、+21、t(11(q23))等的预后意义也得以明确。而随着SNP及CGH法运用于MDS的细胞遗传学检测,MDS遗传学的异常检出率进一步得到提高,最高可达78%。同时对于MC法检测为"正常核型"的MDS患者,经SNP或CGH法检出有隐性异常者较没有隐性异常的患者的预后更差。本文就基于MC法的MDS细胞遗传学研究进展和基于SNP-A和aCGH法的MDS遗传学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李崇珍 《护理研究》2004,18(20):1799-1801
介绍了内窥镜灭菌技术进展 ,阐述了甲醛氧化熏蒸灭菌、环氧乙烷 (EO)灭菌、2 %戊二醛浸泡灭菌、邻苯二甲醛 (OPA)浸泡灭菌、低温蒸汽甲醛灭菌器 (LTSF)灭菌、过氧乙酸内窥镜灭菌仪灭菌、臭氧灭菌仪灭菌、快速压力蒸汽灭菌、汇日WAYWIN— 2 0 0 0内镜灭菌器灭菌等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从分子水平探讨肌醇5'磷酸酶(SHIP)基因突变对人白血病细胞系K562细胞周期及其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携带野生型和突变型SHIP及绿色荧光蛋白的慢病毒及空载体慢病毒质粒转染K562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K562/SHIP细胞转染效率、细胞增殖指数及细胞周期变化;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改变,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SHIP mRNA水平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各组K562细胞SHIP、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p21WAF1/CIPI、P27KIP1蛋白表达水平及Akt磷酸化变化.结果 野生型SHIP基因能明显抑制K562细胞增殖,并产生明显的G0/G1期阻滞[G0/G1期细胞分别为(34.2±7.8)%和(0.7±8.3)%,P<0.01];但SHIP基因点突变并未影响K562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改变[G0/G1期细胞分别为(33.4±4.2)%和(36.3±6.7)%,P>0.05].Western blot结果发现转染野生型SHIP基因后K562细胞Akt磷酸化和cyclin D1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1),p21WAF1/CIPI、p27KIP1表达增高,而突变型SHIP基因对Akt磷酸化水平和细胞周期蛋白表达几乎没有影响(P>0.05).结论 ①野生型SHIP基因通过下调K562细胞Akt磷酸化水平,进而抑制其下游cyclin D1表达,上调p21WAF1/CIPI和p27KIP1基因表达,导致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抑制K562细胞增殖;②SHIP基因突变体(TTC→CTC,Phe→Leu)丧失了对K56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提示SHIP基因对K562细胞增殖的负调控作用有赖于其基因结构和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15.
布鲁氏菌外膜蛋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布鲁氏菌的外膜包括脂多糖、外膜蛋白和磷脂层。其中外膜蛋白是布鲁氏菌的主要免疫原和保护性抗原。根据分子质量的大小,将外膜蛋白分为3组。第一组有外膜蛋白10 k、18 k、19 k,其中Omp10、Omp16和Omp19为一种脂蛋白。第2组包括36 k~38 k外膜蛋白。第3组包括31 k~34 k外膜蛋白和25 k~27 k外膜蛋白,Omp25和Omp31与布鲁氏菌的毒力和免疫原性有密切关系。本文就这3组外膜蛋白的研究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6.
A primary pathologic component of Alzheimer's disease (AD) is the formation of neurofibrillary tangles composed of hyperphosphorylated tau (p-tau). Expediting the removal of these p-tau species may be a relevant therapeutic strategy. Here we report that inhibition of Hsp90 led to decreases in p-tau levels independent of heat shock factor 1 (HSF1) activation. A critical mediator of this mechanism was carboxy terminus of Hsp70-interacting protein (CHIP), a tau ubiquitin ligase. Cochaperones were also involved in Hsp90-mediated removal of p-tau, while those of the mature Hsp90 refolding complex prevented this effect. This is the first demonstration to our knowledge that blockade of the refolding pathway promotes p-tau turnover through degradation. We also show that peripheral administration of a novel Hsp90 inhibitor promoted selective decreases in p-tau species in a mouse model of tauopathy, further suggesting a central role for the Hsp90 complex in the pathogenesis of tauopathies. When taken in the context of known high-affinity Hsp90 complexes in affected regions of the AD brain, these data implicate a central role for Hsp90 in the development of AD and other tauopathies and may provide a rationa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ovel Hsp90-based therapeutic strategies.  相似文献   

17.
周潜  尹跃平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1,25(16):125-128,132
人乳头瘤病毒(HPV)是一种仅感染人类的双链DNA病毒,口咽部HPV感染可引起口腔潜在恶性疾病与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等不良后果,口咽部HPV感染的检测是早期诊断与治疗的关键。近年来,以核酸检测与免疫组化(IHC)作为检测HPV的主流方法,其他多种替代方法也得到了迅速发展。本文综述了口咽部HPV感染的不良后果与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霍乱毒素检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宋  阚飙 《疾病监测》2008,23(7):447-451
霍乱毒素是霍乱弧菌分泌的一种不耐热肠毒素,是霍乱弧菌的主要致病因子。本文介绍了霍乱毒素和霍乱弧菌产毒株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20.
N-homocysteinylation of epsilon-amino group of protein lysine residues by homocysteine (Hcy) thiolactone has been implicated in vascular disease in humans. We have previously generated polyclonal rabbit anti-N-Hcy-protein IgG antibodies that specifically recognize the Nepsilon-Hcy-Lys epitope on N-homocysteinylated proteins. The present work was undertaken to examine the utility of these antibodies for the immunohistochemical detection of N-homocysteinylated proteins in biological samples. We found that the rabbit antibody specifically detected N-Hcy-protein in a dot-blot assay, that the signal resulting from the reaction of the antibody with N-Hcy-protein depended on the amount of the antigen, and that the sensitivity of the assay was protein-dependent. The rabbit anti-N-Hcy-protein IgG also specifically detected Nepsilon-Hcy-Lys epitopes in human tissues, as shown by positive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of myocardium and aorta samples from cardiac surgery patients, and a lack of staining when the antibody was pre-adsorbed with N-Hcy-albumin. We also observed increased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for N-Hcy-proteins in aortic lesions from ApoE-/- mice with hyperhomocysteinemia induced by a high methionine diet, relative to ApoE-/- mice fed a control chow diet. In conclusion, polyclonal rabbit anti-N-Hcy-protein antibody can detect and monitor N-homocysteinylated proteins in human and mouse tissues with good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