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吸入性损伤在烧伤患者中较为常见,是烧伤患者三大死亡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烧伤休克和烧伤脓毒症的治疗均取得了巨大进步,烧伤患者死亡率明显下降,但吸入性损伤所致的烧伤患者死亡率却无明显变化,且众多研究学者认为吸入性损伤诊断标准的缺乏以及预后评价手段的不足是造成此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本研究主要针对近年来吸入性损伤诊断及预后评价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旨在为探寻更有效的吸入性损伤诊断标准及提高吸入性损伤预后效果提供思路与帮助。  相似文献   

2.
喉部烧伤多数是吸入热气体烟雾所致,同时伴面颈部烧伤者居多。它又和吸入性损伤紧密相连,即吸入性损伤愈重。喉部损伤也愈重。我科1995~2003年,共收治吸入性喉损伤123例,治疗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李建芳  朱新英  杨丽 《武警医学》1998,9(8):486-487
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行气管切开术护理体会武警天津总队医院烧伤科李建芳朱新英杨丽(天津300162)关键词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护理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行气管切开术后,由于创面细菌的污染和空气直接通过气管套管进入下呼吸道,失去了上呼吸道加温湿化及屏障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高海拔地区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治疗经验。方法对本院1993年1月—2005年1月收治的38例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总结分析。结果治愈37例,死亡1例(败血症),平均住院时间28 d。结论在高海拔地区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治疗中正确氧疗,参考Park land公式补液,早期抗感染和营养支持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严重火焰,蒸气和化学等烧伤,常不同程度地会引起吸入性损伤。有关资料表明,体表烧伤并伴有吸入性损伤,面积虽小,但伤情重,死亡率高。本文对三例大面积烧伤病人,仅就吸入性损伤,从其护理和应急的处置上提出讨论。一、临床资料三例病人男性、年龄28~50岁,烧伤面积70~96%,Ⅲ度烧伤分别为10%,14%及  相似文献   

6.
朱思翔  彭本刚  王欣  苗旭涛  李文军 《武警医学》2009,20(12):1073-1074
 目的 探讨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行气管切开术的时机及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对96例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病患行气管切开观察其预后.结果 96例气管切开成功抢救91例,死亡5例,发生并发症18例(18.75%).烧伤后6 h内气管切开并发症发生率(14.3%)明显低于其他时间段,按照烧伤程度由重到轻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5.0%、17.3%、15.0%.结论 头颈部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尽早行气管切开是抢救生命的重要而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治疗体会。方法:总结90例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死因及治疗效果。结果:治愈85例,死亡5例,死亡原因为创面脓毒症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及时气管切开、湿化气道(雾化、滴入)、合理氧疗及其它综合治疗,对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治疗方法。方法总结92例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死因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治愈87例,死亡5例;死亡主因:ARDS肺炎、MODF、败血症。结论及时气管切开、湿化气道(雾化、滴入、气道灌洗)、支气管镜应用及其他综合治疗,对吸入性损伤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张志华  陈存富 《人民军医》2000,43(12):693-694
吸入性损伤是指热力和 (或 )化学物质被吸入所致的呼吸道、肺部损伤及全身中毒 ,是导致烧伤病人死亡的三大主要原因之一[1] ,是烧伤治疗的难题。 1 994~1 999年 ,我科收治烧伤 1 4 0 7例 ,其中吸入性损伤 93例 ,治愈率 89 9%。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93例中 ,男 61例 ,女 32例 ;年龄 2~67岁 ,平均 2 3 6岁。体表烧伤面积最大为 98%。依据吸入性损伤临床分度标准[2 ] ,诊断为轻度吸入性损伤 2 5例 ,中度 57例 ,重度 1 1例。1 2 救治措施1 2 1 抗休克治疗 液体复苏量 :以每 1 %体表烧伤补 1 5ml/kg ,加生理需要量计算的液…  相似文献   

10.
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尤其在高海拔地区独特的气候环境和人群特点下,救治难度较大,我科自1990年至2003年间共收治258例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吸入性损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回顾我科1996年—2001年6年中收治1058例烧伤患者,分析吸入性损伤病例,总结临床治疗的经验。方法:采用统计学的方法,将病例按烧伤面积分成五个组别,对吸入性损伤的发生率、病死率与烧伤面积的关系分别进行分析。结果:吸入性损伤的发生率随烧伤面积的增大而上升,吸入性损伤的病死率改变与烧伤面积的变化不明显,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病死率明显高于单纯皮肤烧伤患者的病死率,各烧伤面积组病死率随烧伤面积的增加而上升。结论:近年来我科吸入性损伤的救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通过伤后吸入高浓度的氧甚至纯氧;预防性气管切死伤后早期进行小量反复的气道灌洗;早期应用带湿化的PEEP机械性通气;调整休克期补液量和防治感染等治疗,使吸入性损伤的病死率大幅度降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成批收治吸入性损伤的临床救治经验。方法我科一次性收治13例烧伤伴吸入性损伤患者,入院后立即行抗休克、气管切开,对于呼吸功能障碍或衰竭患者行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常规抗感染,维护重要脏器功能及早期创面切痂自、异体皮移植等治疗。结果 13例患者中,除1例因烧伤后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外,其余12例均救治成功。结论大面积烧伤特别是颜面部烧伤,常伴有吸入性损伤,早期确诊并行气管切开及相应的综合治疗能最大程度挽救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13.
船员大面积烧伤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吸入性损伤。由于交通不便,烧伤船员得不到及时救治,处于延迟复苏状态,并发症多,以肺部并发症为主,救治难度大[1]。我院自2004年3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特重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26例,经综合治疗取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高原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38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时有明显的低氧血症。高原地区具有低氧、低温、低湿度、高气流、强紫外线辐射等特点,伤者更易发生高原肺水肿、脑水肿,其治疗难度明显高于内地。1993年1月~2005年1月,我们共收治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38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吸入一氧化氮对犬烟雾吸入性损伤右心功能的影响050082石家庄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齐顺贞杨宗城①何保斌①刘志远①黎鳌①杨建民关健词一氧化氮;烧伤,吸入性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644吸入性损伤常伴不同程度的心功能不全,为评价吸入NO在吸入性损伤后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无皮肤烧伤的严重烟雾吸入性损伤的救治经验;方法:共收集4例(2批)病例.第一批入院诊断为重度吸入性损伤,吸纯氧后气管切开;第二批人院诊断为中度吸入性损伤,人院4小时后呼吸困难加重被迫气管切开.两批患者均配合药物治疗.结果:第一批病人伤后14天拔除气管套管:28天治愈;第二批伤后9天拔除套管,23天治愈.结论:即使尤皮肤烧伤,只要有密闭环境内烟雾吸入史,也要首先警惕吸入性损伤.一旦诊断为中重度吸入性损伤,尽早气管切开,采取综合治疗措施,使此类病人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相似文献   

17.
治愈氢氟酸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中毒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愈氢氟酸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中毒1例075000张家口解放军第251医院雷芝瑞胡安军刘新民李建华李正平卢青军关键词烧伤,吸入性;烧伤,化学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644患者,男性,44岁,因设备故障氢氟酸气体喷出致面、颈、右前臂、双手烧伤。伤后局部剧痛伴...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高原烧伤并吸入性损伤患者的心理障碍,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方法应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与我院自行设计的心理调查表对32例烧伤并吸入性患者进行心理测试。结果32例烧伤并吸入性患者的SCL-90的9个因子分均高于全国常模,经t检验,P<0.01,差别有显著性。结论及时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可以减轻患者的心理障碍,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9.
吸入性损伤病死率与菌血症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60~1995年,我院共收治烧伤15907例,合并吸入性损伤1539例,占9.7%。吸入性损伤后易致全身感染而致菌血症,甚至死亡。为此,我们对吸入性损伤病死率与菌血症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吸入性损伤菌血症的治疗提供参考。1对象和方法1.1对象1539例中,男1152例,女387例;年龄14~83岁,平均251岁。烧伤总面积38.6士25.3%,Ⅲ度烧伤面积174士21.2%。根据解剖位置分度法,诊断为轻度吸入性损伤1080例(70.2%),中度33O例(21.4%),重度129例(8.4%)。1.2方法(1)计算吸入性与非吸入性损伤菌血症的发生率,并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20.
小儿吸入性损伤的临床特征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小儿吸入性损伤的临床特征,探讨其临床防治途径、方法和措施。方法:统计333例小儿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分析吸入性损伤、休克、感染及其预后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小儿吸入性损伤的休克和感染发生率分别为47.64%和18.92%;合并中、重吸入性损伤者休克和感染发生率分别高达65.85%和31.96%;有休克组感染发生率为24.82%;死亡率20.12%,直接死于感染者占34.33%,58.21%有感染参与,结论:全身感染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吸入性损伤、休克是感染发生的重要诱因,是确立高危感染病人的重要条件。有效地防治吸入性损伤和休克,对高危感染病人早期应用高效抗生素,可降低感染发生率和死亡率,提高吸入性损伤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