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脾胃与肝胆作为中医的两大系统 ,二者在基础理论和辨证论治上有着密切的相关性 ,其主要表现在 :部位上同居中焦 ;功能上共主气机升降 ;病理上处于健则同健 ,损则俱损的互相影响 ,因而在立法处方及用药上有相同之处。故认为脾胃与肝胆在临床辨治中有一定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2.
脾胃湿热与肝胆湿热之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脾胃湿热与肝胆湿热均为临床常见征候。二者都有脾失健运的症状临床上较难分辨。既往的论著没有专门论述脾胃湿热与肝胆湿热的鉴别要点。仅在论述胁痛、黄疸等病时简单叙述肝胆湿热,脾胃湿热的辨证要点。我们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在鉴别脾胃湿热与肝胆湿热方面有一定的认...  相似文献   

3.
癫狂论治     
癫与狂,都属于神志失常的疾病。主要由于情志抑郁所引起,癫病多属心脾;狂病则在肝胆。癫病多由思虑太过,积久不解,损及心脾,脾不化湿,聚湿成痰,痰气上逆,蒙蔽神志,不能自主所致。狂病多由恼怒悲愤,不得宣泄,肝胆气郁,化火乘胃,津液被熬,结为痰火,上扰心神,神不守舍而发。发病后,则出现两种不同的证候。  相似文献   

4.
胆汁返流性胃炎其病机为肝胆失疏、胃失和降而致,若肝胆之气受郁不得升发疏泄,必将克伐脾胃,而脾胃不健运,则肝胆疏泄不能,相互影响,而致通降升清机能紊乱或失常脾胃不健运.和胃止痛胶囊具有疏肝利胆、和胃降气之功.临床观察优于吗丁啉、得乐组.  相似文献   

5.
健乳灵治疗乳腺增生病临床和实验研究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健乳灵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疗效和对性激素的调节机理。方法:观察健乳灵治疗前后乳腺增生病的临床变化及血清性激素变化。动物实验通过病理,电镜,放射免疫等法观察健乳灵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疗效和性激素的变化。结果:健乳灵治疗乳腺增生病,治疗组临床治愈率为725%,总有效率为90.8%,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而且有调节性激素水平的作用;雌二醇和垂体催乳素明显降低;而孕酮和睾酮则有回升;  相似文献   

6.
探讨了《伤寒论》、《金匮要略》有关胁痛、臌胀、黄疸等病症的医论方药文献,认为仲景辨治胁痛主要责之于实邪阻滞肝胆经脉以及精气虚损二端,治疗上强调固本培源,补益精气;辨治黄疸多责之于湿热、寒湿、瘀血、气血虚损、气机不利等,治疗上强调急则治标,缓则治本;辨治臌胀多责之于瘀血气滞两端,瘀血有寒凝血瘀、湿热血瘀、精枯血瘀等之别,气滞有寒凝气滞、痰浊气滞之分,治疗上强调攻补相宜。总结看,仲景辨治现代肝病相关病症,病位上多责之于肝胆脾胃,治法上强调健运肝胆脾胃,虚则补之,滞则通之,热则清之,寒则温之,总以相应脏腑真元之气充盈丰沛,通畅调达为务。  相似文献   

7.
吴寿善教授,一生精读歧黄之书,博采诸家,医理精湛,将祖国医学与现代科技相互渗透,师古而不泥古,创新不失法度。擅治内科杂病,尤对乙肝辨证论治有丰富的经验。笔者有幸随师侍诊,获益匪浅,现将吴师治疗乙肝用药经验整理成文,谬漏之处,望高识之士斧正。1见肝之病,顾护脾胃肝胆与脾胃同居中焦,且脾胃的运化有赖肝之疏泄、胆汁分泌和排泄的正常。故肝胆有病最易传脾伤胃。若木郁犯脾,脾失升清则泄泻,浊气不降则腹胀;若肝旺脾虚运化失职则纳少,便溏,神疲乏力;若肝气横逆犯胃,胃失和降则恶心呕吐或嗳气等。吴师推崇医圣张仲景…  相似文献   

8.
通过查阅文献、结合临床,从解剖位置、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三方面阐释“肝胆相照”的医学内涵。肝胆两者在解剖上互相依靠,紧密相连;在生理上相互协同,相互为用;在病理上相互影响,互为因果。治疗肝胆疾病应将肝、胆作为整体,结合天人相应思想,重视丑时对肝胆疾病转归的重要影响,预防肝病及胆、胆病及肝的疾病转变,将调节肝胆作为维持人体健康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金洪元教授1962年毕业于成都中医学院,在新疆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从事教学及临床工作,在理论及临床上均有较深造诣,对肝硬化的治疗尤有独到经验。笔者曾侍诊于侧,颇有收获,现将之介绍如下。金师认为肝硬化为慢性进行性疾病,多因湿热久羁,未得清彻,胶结缠绵,阻于中焦致运化失常,熏蒸肝胆疏泄失职,郁久入络则络脉瘀滞,病久及肾而损阴损阳,导致不同的病理转归。故除湿、化瘀应贯穿于治疗全过程,扶正则着眼于无形之阳气及有形之阴血。关键在于辨证用药,掌握祛邪与扶正的用药比例。清热除湿,重在前后分消金师认为湿热之邪为患,…  相似文献   

10.
胆汁返流性胃炎常由脾胃虚弱,升降失调,胆经虚火上逆,胃失和降所致,以脾胃为本,肝胆为标。治疗着重健运中焦,并顾及标实的一面。  相似文献   

11.
严峻 《江苏中医》1995,16(1):8-9
胆汁返性胃炎常由脾胃虚弱,升降失调,胆经虚火上逆,胃失和降所致,以脾胃为本,肝胆为标。治疗着重健运中焦,并顾及标实的一面。  相似文献   

12.
山东中医药大学张珍玉教授认为,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主纳化水谷,若脾胃运化失健,气机升降失常,水谷清浊不分,遂混杂而下,发为泄泻。然脏腑相连,五脏相关,导致泄泻的主要因素是脾失健运,而肝失疏泄、肾失温煦也是影响脾运致发泄泻的常见原因。治疗上以健脾为治泄之首务,脾健则湿除泻止;以疏肝为运脾之手段,肝畅促脾健运湿;以温肾为健脾之羽翼,火旺利脾气运化;  相似文献   

13.
脾健不在补贵在运——运脾法在儿科临床的实践意义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脾主运化”、“脾健则运”是脾的正常生理功能之一。产生脾失健运的因素很多,其临床证候的表现虽有不同,而脾失运化的病机转归则是一致的。小儿时期的体质特点为“脾常不足”,所以易患脾胃疾病。在治疗上,偏补则壅碍气机,峻消则损膊伤正。因此,必须掌握病情的实质,时时以维护脾气为主,方不致偾事。运脾一法,就是在这一基础上提出的。  相似文献   

14.
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若脾气虚弱不能升清,水谷精微不能输布脏腑官窍,则诱发一系列疾病.李东垣认为风药升脾胃、肝胆之阳,风药泻火,并提出治疗某些官窍疾病可健脾与风药联用.黄柳向医师继承古代中医名家之经验,并结合临床,将风药升阳这一学术理念运用于脾胃疾病的治疗,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慢性腹泻治肝疗胆拾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腹泻之由肝胆病证而致者临床并非鲜见。考肝胆之生发条达功能,既可助脾胃之运化,也能调肠腑之气机,无论是生理、病理都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故肝胆有疾,每可殃及脾胃肠腑而有泄泻之恙。笔者通过利胆清湿热,疏肝达气机、健肝消积瘀,煦木温气阳,柔肝滋阴血等治肝疗胆之法,分别对由肝胆疾病而致之慢性腹泻,可谓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生殖器疱疹的中医药治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生殖器疱疹系感染病毒所致 ,是常见的性病之一 ,多数由不洁性交而传播 ,它好发于包皮、龟头、冠状沟、阴茎、大小阴唇等处。其特点为水泡易破而糜烂 ,疼痛较剧 ,也有不痛或轻度瘙痒者 ,可形成浅溃疡 ,且反复发作 ,并可继发其他感染 ,本病易使孕妇流产、早产或畸胎、死胎 ,有关资料表明宫颈癌与本病也有密切关系。笔者在临床上应用中医药治疗本病 ,取得满意的疗效。此病中医谓之热疮、阴疮 ,阴部系厥阴经所布 ,急性发作多系肝胆湿热下注 ,反复发作则责之脾胃运化失健而湿阻 ,或热邪伤津 ,阴虚内热为患。在临床上按此 3证辨证施治。1 肝胆湿…  相似文献   

17.
对120例胆系感染胁痛患者进行发病规律及证治分析,结果显示:在临床分型中,以肝胆湿热型最常春次为肝气郁结型,瘀血停着型和肝阴不足型较少见;在发病季节上,以秋冬季和春季发病率较高,夏季最低;全部病例均有右侧胁痛表现;其治疗效果,肝胆湿热型疗效最佳其次为肝气郁结型,瘀血停着型和肝阴不足型疗效最差。  相似文献   

18.
临床上肝硬化与慢性肝炎病人均常会出现黄疸的表现,但在具体的表现及治疗中两者又不完全相同,现将几点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慢性肝炎的黄疸常因湿邪中阻,肝胆疏泄失常,胆液外溢,渗入血液,溢于皮肤而发。虽然肝硬化多由慢性肝炎发展而来,但其黄疸的发生则与慢性肝炎不尽相同,其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虚实错杂,不但有湿邪中阻,胆液外溢渗入血液;  相似文献   

19.
黄疸主要是由于水湿停滞阻遏、累及肝胆、肝失疏泄、胆汁不循其常道而浸淫肌肉,溢于肌肤而发黄疸。若因湿热郁滞而发则为“阳黄”;若湿从寒化则为“阴黄”。若肝胆热毒炽毒,传入营血,邪陷心包,则骤发“急黄”。  相似文献   

20.
慢性肝胆疾病在临床上经常可见,治疗上给予舒肝、养肝、利胆等法固然重要,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笔者认为应根据整体观念对五脏六腑进行综合诊治,而其中脾胃与肝胆的关系较为密切,故而肝胆病治脾胃具有一定的意义,现将几种临床应治法列举如下: 1 补益脾气健肝法 慢性肝胆疾患久治不愈,疏泄不利,累及于脾胃,表现倦怠、乏力,面色萎黄,纳呆便溏,吞淡苔薄白,脉弱等脾虚纳运失职症状者,以四君子汤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