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中国中医研究院施奠邦教授从事中医临床科研工作 5 0余载 ,治学严谨 ,博采众长 ,学验俱丰 ,分层辨治脾胃病尤具匠心。笔者有幸侍诊 ,现就个人学习期间所见 ,将施老分层辨治脾胃病经验作一简介。临床上许多脾胃病病程迁延 ,病情复杂 ,症状极不典型 ,若单凭临床症状进行常规辨证施治 ,疗效往往不满意。在这种情况下 ,施老常审证求因 ,从病机演变过程中推理分析 ,将病机演变过程分为若干层次 ,如第一病机层次辨证疗效不显著 ,接着可从第二病机层次着手辨证施治 ,以此类推 ,即所谓分层辨治。1 温燥不效 ,治宜养阴脾为阴 ,胃为阳 ,脾胃之中又有… 相似文献
3.
脾胃病多与肝胆有关小议于莹黄茂△范焕芳△△(050091)脾胃有病可影响其他脏器,其他脏器功能失调亦可影响到脾胃,临床上以土不营木及肝木侮土最为常见。虽云中焦脾胃为气机之枢,但脾胃之气的升降运动亦赖于肝胆之气的疏泄,脾无肝胆不能升清,胃无肝胆不能降浊... 相似文献
4.
吕文亮教授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梅国强教授学术经验继承人,长期从事《温病学》的教学、临床及科研工作,擅长运用方证对应体系指导临床,对脾胃病的研究尤为深刻。现仅就吕师治疗脾胃病的辨证思路及用方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1健脾化痰防治中风先兆
女,58岁,体型肥胖,因劳累后突觉头痛,头晕,时感舌头僵硬,面部麻木,疲倦乏力,无口眼歪斜,无言语不利,无四肢活动不利,睡眠差,大便干,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苔白滑,脉弦。原发性高血压病史20余年,有高血压病家族史,其母患脑梗死去世。 相似文献
7.
8.
10.
清代名医王旭高在其所著《西溪书屋夜话录》中较为系统和全面地阐述了肝病证治,总结出“治肝三十法”,其对肝病的分类辨治,既体现肝病的病机演变特点,也符合一般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对后世医家临床诊疗具有深远的影响。脾胃与肝在生理和病理上均联系紧密且互相影响,肝病可传于脾胃,肝气、肝风、肝火皆能侮脾乘胃,导致脾胃气机升降失司、运化功能失常、气血生化乏源等病理状态,故在治疗脾胃病时重视“治肝”已是临床常用之法。基于“治肝三十法”理论,灵活运用疏肝、柔肝、清肝、化肝、温肝、敛肝等法治疗脾胃病,不失为治疗脾胃病之思路,验之临床,疗效显著。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1.
田玉美系湖北中医学院教授,从医五十余载,学验颇丰。尤善从肝脾辨治消化系疾病,疗效卓著。笔者有幸师从田老,受益匪浅,今撷四则验案,与同道共同学习。1 慢性结肠炎 阎某,女,58岁,1997年7月20日初诊。诉腹痛、腹泻2年余,先痛后泻,泻后痛减。泄泻每日2~3次,排泄物为不消化食物或稀水,纳食不振,口淡乏味。口服黄连素、痢特灵有效,停药即发。结肠镜检查:提示为慢性结肠炎。舌淡、苔白,脉弦细。证属脾虚肝郁,木乘脾土。治以疏肝理气,健脾化湿止泻。处方:党参、炒白术、茯苓、白芍、莲子肉、车前子、诃子肉各1…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笔者曾于 1 992年初到北京中医药大学进修呼吸内科 ,有幸聆听了呼吸内科专家武维屏教授的学术讲座及临床查房分析 ,武教授对咳喘从肝辨治的独道见解 ,使我获益非浅。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 ,凡遇顽固性咳喘 ,余在常规辨治的同时 ,加用几味调肝药 ,常取得显著疗效。现就几例典型案例介绍如下 ,以供同道参考。案例 1 伍某 ,女 ,5 8岁 ,退休职工。 1 998年 9月初诊。自述 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喘频作 ,甚则喘促 ,以咳为主 ,无痰、轻度胸闷、无潮热盗汗。摄胸片报告 :双肺纹理稍粗 ,给予多种抗生素治疗 ,疗效不佳。进一步检查 ,做“结核菌素试验… 相似文献
18.
胆心综合征的中医辨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胆心综合征的病因病机、证候分类及辨证治疗进行了系统讨论,并举典型病例二则,还对本病的因果关系、辨证要点、治疗大法及相应诊治事项加以分析探讨后提出了一些学术观点,可供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20.
正文:徐云生主任医师,暨南大学中医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师从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从医三十余年。徐主任熟读中医经典,并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对脾胃病的证治研究和临床运用有着独到的理论认识和实践经验。其认为,中焦脾胃为全身气机升降的枢纽,亦是多种疾病的病因及病机所在,中焦脾胃气机郁滞是临床内伤脾胃病的根本原因,病变基础则从脾胃气机升降失常开始,因此调理脾胃气机升降最为重要,辛开苦降法是临床治疗内伤脾胃病的主要方法[1]。在临床治疗中擅用辛开苦降法调理脾胃气机升降,并兼顾岭南湿热广泛致病特点,重视通降祛湿运脾,遣方用药立枳实消痞丸辛开苦降之意,效枳实导滞丸通降祛湿之法,每获良效,现述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