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肃产荚蒾属药用植物资源及其综合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甘肃荚莲属(Vibumum)药用植物资源,为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结合文献资料,进行多次野外实地调查,标本采集和标本鉴定。结果:甘肃分布的荚莲属药用植物有12种,4变种,1变型。结论:甘肃荚莲属植物资源较为丰富,建议进行可持续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2.
荚迷的临床应用与本草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荚迷的药用历史、属种及现代应用概况。认为荚艹迷是一种具有相当开发价值的国药,应进行深入系统的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 基于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建立一种可以准确、快速鉴别蒙古黄芪、膜荚黄芪种子的方法。方法 利用叶绿体基因组综合数据库(CGIR)及IdenDSS软件分别获取蒙古黄芪、膜荚黄芪的DNA特征片段,在此基础上筛选获得蒙古黄芪与膜荚黄芪的特异性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根据该位点设计蒙古黄芪特异性鉴别引物对MG-F/MG-R和膜荚黄芪特异性鉴别引物对MJ-F/MJ-R。分别建立蒙古黄芪和膜荚黄芪特异性PCR鉴别方法,优化PCR反应体系,并对该方法的专属性和适用性进行考察。结果 蒙古黄芪特异性PCR鉴别方法,采用引物对MG-F/MG-R、退火温度62 ℃、循环次数28次,经PCR扩增和凝胶电泳后蒙古黄芪在约220 bp处得到特异性条带,而膜荚黄芪和其他混伪品种子无条带;膜荚黄芪特异性PCR鉴别方法,采用引物对MJ-F/MJ-R、退火温度58 ℃、循环次数28次,经PCR扩增和凝胶电泳后膜荚黄芪扩增得到约150 bp的条带,而蒙古黄芪及混伪品无扩增产物。结论 该研究建立的特异性PCR鉴别方法,可以准确、快速对蒙古黄芪、膜荚黄芪进行种源鉴别,为黄芪种子的分类与准确鉴定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作者用薄层层析和氨基酸分析仪对五种黄芪属植物(即膜荚黄芪、梭果黄芪、多花黄芪、 东俄洛黄芪和无毛东俄洛黄芪)根中的19种氨基酸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五种黄芪均含有 这19种氨基酸,其中以y-氨基丁酸、天冬酰胺、天冬氨酸、丙氨酸、精氨酸和脯氨酸为主要组分;总氨基酸及降压有效成分y-氨基丁酸在膜荚黄芪根中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5.
姚萱航  刘翠晶  常晶茹  张雪薇  刘霞 《中草药》2021,52(7):2072-2081
目的以2年生2种类型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ceus(绿茎有毛膜荚黄芪、紫茎有毛膜荚黄芪)根、茎、叶为实验材料,探究其主要药效成分含量及其生物合成途径中关键酶基因表达量的差异,为药材膜荚黄芪资源合理利用及其优良品种选育选育提供科学的理论参考。方法使用HPLC检测膜荚黄芪根、茎、叶中黄芪甲苷与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的含量,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膜荚黄芪根、茎、叶中总皂苷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其根中皂苷生物合成过程中关键酶乙酰辅酶A乙酰基转移酶(AATC)、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合酶(HMGS)、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R)、异戊二烯焦磷酸异构酶(IDI)、法尼基焦磷酸合酶(FPS)、鲨烯合酶(SS)、鲨烯环氧酶(SE)、环阿尔庭烷合酶(CAS)基因的表达量。结果紫茎膜荚黄芪根中黄芪甲苷含量始终高于绿茎膜荚黄芪;在生殖生长期时,绿茎膜荚黄芪根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高于紫茎膜荚黄芪,而枯萎期二者变化浮动较大;绿茎膜荚黄芪根中总皂苷含量普遍高于紫茎膜荚黄芪。AACT、FPS、HMGS基因表达量与绿茎膜荚黄芪总皂苷含量呈显著相关(P0.05),IDI基因表达量与总皂苷含量呈极显著相关(P0.01),说明这4个基因在绿茎膜荚黄芪总皂苷合成中具有重要影响;HMGR基因与紫茎膜荚黄芪总皂苷呈显著相关(P0.05),其他基因与紫茎膜荚黄芪皂苷含量均有相关性,但未达到显著水平。结论探究了2种类型黄芪3种主要药效成分的动态变化和皂苷类化合物关键酶基因的表达,为黄芪皂苷类化合物合成生理生态机制的明晰、膜荚黄芪资源合理利用及优良品种选育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药用黄芪皂苷类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归纳整理蒙古黄芪与膜荚黄芪2种药用黄芪中已经发现的54种皂苷类成分的化学结构,其中有以环黄芪醇为母核的皂苷21种,以Cyclogalegigenin为母核的皂苷9种,以Cyclocanthogenin为母核的皂苷1种,以大豆皂苷元B为母核的皂苷3种,膜荚黄芪茎叶皂苷5种,三萜类皂苷12种,astraisoolesaponins类皂苷2种,膜荚黄芪茎叶皂苷I 1种。发现皂苷是药用黄芪的重要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改善心血管、保护器官、免疫调节、抗肿瘤等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7.
鸡树条荚Mi果实水煎液文献记载及民间用以治疗咳嗽有效。实验表明,鸡树条荚Mi果实具有对抗氨水引起小鼠咳嗽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黄芪是一种著名的传统中药材,其包括蒙古黄芪和膜荚黄芪,本研究旨在检测蒙古黄芪、膜荚黄芪的基因组大小。实验选取蒙古黄芪和膜荚黄芪的新鲜叶子为实验材料,大豆品种William 82为标准植株,用LB01裂解液处理叶子,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蒙古黄芪、膜荚黄芪、William 82样品的PI发射的荧光强度,分别比较蒙古黄芪、膜荚黄芪峰与William 82的荧光强度均值的倍数关系,进而分别计算出蒙古黄芪的基因组大小约为1.46 Gb,膜荚黄芪的基因组大小约为1.52 Gb。本研究探索了流式细胞术测定黄芪基因组大小的方法,并发现膜荚黄芪的基因组大小大于蒙古黄芪的基因组大小,从基因组的角度进一步揭示了蒙古黄芪和膜荚黄芪在生物学上的差异,该研究也将有助于黄芪属植物确定合理的全基因组测序策略。  相似文献   

9.
黄芪居群间生物学特性差异及对白粉病抗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膜荚黄芪、蒙古黄芪居群间形态、习性、生理特征、抗病性等差异并进行分类。为黄芪种质资源整理,品种培育、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形态、习性等生物学特性和同工酶、可溶性蛋白电泳等生理特点方面对黄芪不同居群进行比较研究,并以同工酶、可溶性蛋白电泳图谱为基础进行聚类分析,同时通过比较各居群感染白粉病的病情指数,研究了它们的抗白粉病能力。结果:蒙古黄芪与膜荚黄芪有很大差异;膜荚黄芪中存在一种花期晚、叶多毛的类型。结论:可以把黄芪分为3个类型:蒙古黄芪,早花型膜荚黄芪,晚花型膜荚黄芪。蒙古黄芪极抗白粉病,膜荚黄芪易感白粉病,其中早花型膜荚黄芪尤其易感白粉病。  相似文献   

10.
孙皓  刘薇  曾建国  彭旋  刘军鸽  杜方麓 《中草药》2013,44(8):955-959
目的 分析中国海南与巴布亚新几内亚所产香荚兰商品荚乙醇提取物中化学成分的差异并测定香草醛的量.方法 对不同样品处理方法进行比较,采用GC-MS分析法,利用Agilent DB-5MS弹性石英毛细管柱(30 m×0.32 mm,0.25 μm),在初始温度为60℃,保持1 min,以10℃/min升至260℃,保持6 min,再以6℃/min升至290℃,保持8 min;载气为氦气的条件下,对比两产地乙醇提取物的差异.结果 两产地所产香荧兰商品荚乙醇提取物中分别鉴定出34和32种化合物,其中共有化合物18种.香草醛在香荚兰商品荚中的相对质量分数较高,定量测定结果表明,在质量浓度0.04~1.10 mg/mL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8,n=5);回收率为100.05%,RSD为1.88%.结论 本方法能快速、简便、高效地检测出香荚兰商品荚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并且在香草醛的定量测定中具有稳定、可重复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氮、磷、钾对膜荚黄芪生长发育及有效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渭玲  王振  徐福利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5):1802-1806
目的:研究氮、磷、钾及其配比对膜荚黄芪生长发育及有效成分的影响。方法:通过田间试验,采用氮、磷、钾3因素2次D-饱和最优设计,研究氮、磷、钾及其配比对膜荚黄芪生长及有效成分的影响。结果:施肥促进了膜荚黄芪幼苗的生长,从而为生育后期膜荚黄芪根生长、产量形成及有效成分的累积提供充足的营养基础。氮、磷、钾各元素及其配比明显促进了茎叶及根干物质积累,氮、磷、钾对膜荚黄芪干物质累积总量的影响程度依次为氮>钾>磷;对膜荚黄芪茎叶干物质累积量的影响程度依次为氮>磷>钾;对根干物质累积量的影响程度依次为氮>钾>磷。施肥明显提高了膜荚黄芪根产量,氮、磷、钾对根产量影响程度依次为氮>钾>磷。氮、磷、钾各元素及其配比使黄芪多糖、黄芪甲苷含量明显增加,对总黄酮含量影响不明显。氮、磷、钾对黄芪多糖含量影响程度依次为钾>磷>氮;对黄芪甲苷含量的影响程度依次为氮>钾>磷。结论:氮、钾对膜荚黄芪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及多糖,黄芪甲苷含量有重要的影响。根类中药材黄芪的栽培过程中应该注重氮、钾肥的施用,并注意氮、磷、钾的配合施用。  相似文献   

12.
在巴黎、伦敦和纽约,最新的法国大菜推崇什锦式的菜肴,如小龙虾、鳄鱼及秋葵荚均是烹饪师的喜爱之物。以上的龙虾、鳄鱼并不新鲜,加拿大的Cajun餐馆认为美味的秋葵荚才是他们的独特得意之作。秋葵荚,是17世纪由非洲奴隶带到西方去的一种蔬菜,逐渐为东西方各阶层人士所接受。  相似文献   

13.
鸡树条荚迷果实中绿原酸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鸡树条荚迷果实中绿原酸的含量测定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周庆华,李彦冰黑龙江省五常山河药厂宋恒华鸡树条荚迷(viharntnn四四Mlqxllllergial:lrtnlllnll)是忍冬科植物,资源丰富价廉易得。果实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咳嗽痰喘疗效较好。果实...  相似文献   

14.
黄芪类品种的药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报告了六种黄芪类品种(膜荚黄芪、蒙古黄芪、多序岩黄芪、多花黄芪、梭果黄芪、东俄洛黄芪)的药理活性,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六种黄芪类品种的药理活性,只有膜荚黄芪和蒙古黄芪在镇痛、免疫功能、利尿、降压、促进微循环、抗过氧化脂质、增加血浆中环磷酸腺苷上有显著的药理作用。提示膜荚黄芪和蒙古黄芪是六种黄芪类品种中质量最佳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蒙古黄芪和膜荚黄芪都为药用黄芪,二者亲缘关系近,成分相似,药用价值尚未区分。该研究旨在建立蒙古黄芪和膜荚黄芪的水溶性蛋白表达谱,了解两种黄芪之间存在的差别。方法:样品采用水超声提取和丙酮沉淀的方法得到黄芪水溶性蛋白成分,质谱级胰酶酶解后的肽段经nano ESI-LC-MS/MS分析,采用Proteome Discoverer 1. 4软件比对豆科蛋白数据库鉴定蛋白,再使用非标记定量软件SIEVE分析蒙古黄芪与膜荚黄芪水溶性蛋白质表达的差异。最后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2种黄芪共有蛋白的分类、分子功能、参与的生物过程和信号通路。结果:蒙古黄芪鉴定特异性蛋白有920个,膜荚黄芪鉴定的特异性蛋白有717个,2种黄芪中共同表达的蛋白有472个,其中二者的差异表达蛋白有21个,如PR-10蛋白,NDK-1蛋白,谷蛋白A2,磷脂酶D等蛋白在两种黄芪中差异表达。蒙古黄芪高表达蛋白14个,膜荚黄芪高表达蛋白7个。结论:蒙古黄芪和膜荚黄芪的水溶性蛋白表达谱存在显著差异,特异性蛋白、差异表达蛋白和共同表达的蛋白可为今后两种黄芪的鉴别、药理作用机制的研究和寻找作用靶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一种膜荚黄芪凝集素的分离纯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膜荚黄芪根中分离纯化一种凝集素。方法通过硫酸铵分级沉淀和ConA-Sepharose4B亲和色谱从膜荚黄芪根浸提液中分离纯化一种凝集素。结果经过上述两步纯化得到电泳纯的凝集素,SDS-PAGE和Superdex75凝胶过滤色谱测定该凝集素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15×104和3.35×104,糖蛋白染色显示其为糖蛋白,总糖的量为10.7%。结论从膜荚黄芪根中分离纯化得到一种凝集素,该蛋白为单亚基糖蛋白,具有对兔血红细胞的凝集活性,凝集活性的比活力为391.9U/mg。  相似文献   

17.
濒危药用植物降香黄檀种子贮藏条件与萌发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研究珍稀濒危药用植物降香黄檀种子贮藏条件、种子萌发特性和幼苗叶片生长速度。方法通过室内考察,测定降香黄檀种子千粒重、发芽率,采用不同处理进行贮藏条件试验,对幼苗叶片的生长速度进行连续观测记录。结果对于保持降香黄檀种子(去果荚)活力,在冰箱冷藏(12℃)条件下比保存在室温条件下的种子能够贮藏更长时间;对降香黄檀种子不同处理可以改变其发芽率,但效果都没有带荚直播发芽率高;幼苗叶片生长速度在前期较快,达5~9片叶/月,后期速度降低并逐渐开始分枝。结论降香黄檀种子带果荚低温保存效果较其他保存方法好;降香黄檀带果荚直接播种较其他处理发芽率高;降香黄檀幼苗叶片生长速度在移栽后两个月达到最快。  相似文献   

18.
目的;鉴别膜荚黄芪与蒙古黄芪种子,为黄芪药材种植提供品种筛选依据。方法:应用扫描电镜与紫外光谱法对种子进行鉴别研究。结果:两种黄芪种子种皮纹饰有差异,紫外吸收峰的数目和位置有所不同。结论:利用扫描电镜与紫外光谱法可准确鉴别两种黄芪种子。  相似文献   

19.
HS-SPME-GC-MS分析香荚兰豆中挥发性成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香荚兰豆中挥发性成分的化学组成。 方法: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技术对香荚兰豆挥发性成分进行萃取、富集,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进行分离分析,并筛选了固相微萃取纤维头,优化了SPME的操作条件。 结果: 共分离并鉴定出28种化学成分,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98.17%。香荚兰豆挥发性成分中含量最高的是香兰素(48.28%),其次为愈创木酚(15.54%)。 结论: 采用HS-SPME-GC-MS联用技术分析香荚兰豆挥发性成分,为香荚兰豆进一步研究及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有毒壮药肥荚红豆进行显微鉴别研究,为鉴别、临床应用和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资料。方法: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结果:肥荚红豆根横切面木栓层较厚,韧皮部外测有帽状纤维柬断续排列成环。茎横切面木栓层窄,韧皮部外侧有帽状纤维柬断续排列成环,易见较大的苹酸钙方晶。叶横切面上下表皮均被角质层,栅栏组织一列,中脉维管柱呈“U”型排列,且外测有中脉维管柱鞘。粉末中可见有晶鞘纤维、石细胞、方晶、单细胞非腺毛。结论:以上特征可作为肥荚红豆的主要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