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臂丛由C5、C6、C7、C8、T1神经前支组成,臂丛的根、干、股、束及分支皆可存在变异[1]。肱深动脉伴神经臂丛变异较为少见,作者在解剖一具经10%甲醛固定的成年男性尸体标本时发现,其右上肢血管发生了变异,仔细解剖、观察其腋动脉、肱动脉及其分支、走行和毗邻,测量其主要分支的管径并拍照,以便为积累解剖学资料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1材料与方法10%甲醛固定的老年男性尸体1具,解剖其腋腔和前臂前区,充分显露腋动脉、肱动脉及其主要分支,观察其行经和毗邻,  相似文献   

2.
3.
作者在解剖一具中年男性保留肩胛骨的右侧上肢标本时见其动脉及肌皮神经变异,现报道如下:在喙突以下5 cm,腋动脉分两支主干动脉,其中一条为其直接延续,沿肱二头肌内侧沟伴随正中神经下行为传统意义肱动脉,直径4.68 mm。此支在肱骨内上  相似文献   

4.
笔者在局部解剖学实验操作中观察到腋动脉分支和正中神经的位置均出现走行异常,为积累解剖学资料以及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我们仔细解剖了腋腔内的结构,观察其内血管神经的走行及毗邻关系,并测量了有关数据,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双肱动脉合并肌皮神经变异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者在解剖1例男尸时发现其右侧肱动脉和肌皮神经异常,现报道如下:①变异肱动脉为2支,自大圆肌下缘约2.3cm处分出,第1支肱动脉起点外径为2.9 mm,沿肱二头肌内侧沟下行至肘窝。  相似文献   

6.
笔者在标本解剖操作观察腋窝结构时发现1例左侧腋动脉与臂丛神经位置及走行出现变异,既往文献报道的变异多为腋动脉发出的分支与臂丛神经之间的位置与走行之间变异[1-3],本次解剖观察发现腋动脉与臂丛神经的内侧束、外侧束和后束之间的位置关系出现变异,与既往报道有所不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8.
笔者在一成年男性右侧上肢标本上,发现其腋动脉分支变异并有正中神经位置(行程变异)异常,较少见,报道如下: 腋动脉第1段发出胸上动脉,第2段发出胸肩峰动脉、胸外侧动脉,这些分支起止、走行、分布基本正常。该例变异主要见于腋动脉的第3段: (1) 腋动脉经胸小肌下缘穿出后,距胸小肌下缘1.0cm处向后发出一粗大分支,该分支为肩胛下动脉、旋  相似文献   

9.
10.
变异的正中动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正中动脉一般描述是由骨间掌侧动脉发出、伴正中神经下行的一个细支。我们在80具成年尸体160侧上肢中观察到四例变异的正中动脉,其口经较大、行于正中神经浅面至手掌,成为行于前臂正中的前臂第三条动脉干。观察结果例一成年男性,右测上肢。在肱深动脉起点下方4.65mm处,肱动脉发一浅肱动  相似文献   

11.
我们在局部解剖标本中,发现两例上肢动脉变异,特报导如下。一例中年男尸,左侧挠动脉由胸小肌覆盖的腋动脉第二段发出。桡动脉发出处外口直径0329cm,内口直径队233cm,主干在臂部沿肱动脉血管神经束下行,在前臂行于桡侧诸肌中发出肌支,直至大鱼际肌表面分两大终支,一支行于掌深面形成掌深弓;另一支则绕掌背再穿过第一、二骨间至掌面浅出,形成掌洗干挠动脉由腋动脉第二段至大鱼际肌表面主干长52cm;大鱼际肌处桡动脉外回直径0237cm,内回直径几163cm。另一例中年男尸,右侧,路深动脉由腋动脉第三段发出。腋动脉的第三段即胸小肌下缘至大圆肌下线长3.45cm,在距胸小肌下缘2.053cm发出胸外侧动脉起点直径队312cm;在距胸小肌下缘2.773cm发出路深动脉。起点直径0.328cm,主干伴桡神经没脑三头肌下行。在路深动脉起点稍下方有肩肿下动脉发出,起点直径0.317cm;在距脑深动脉起点2.18cm有旋肱前、后动脉发出起点直径分别为0.147cm、0.521cm。同时在大圆肌下缘与腋动脉续连肱路动脉起点直径0.95cm.  相似文献   

12.
成年男尸1具.解剖其左下肢时发现左侧腓动脉自小腿骨间膜下方的裂孔穿出后,发出一交通支,自胫神经形成的裂隙中间穿过,并与胫后动脉相交通,其降支直接移行为足背动脉(图1).  相似文献   

13.
正笔者在解剖一具成年男性上肢时,发现其双侧肌皮神经及正中神经在臂部存在多处变异。经查阅有关文献,双侧变异同时存在未见报道,为积累解剖学资料并为临床工作提供形态学依据,现报道如下:左侧臂丛三干合成正常,但臂丛的内侧束既夹持腋动脉也夹持腋静脉,由内侧向外侧依次为内侧束,腋静脉,腋动脉,外侧束;内侧束发出的各神经正  相似文献   

14.
我们在解剖一具成年男性标本时,发现其左上肢同时存在肱动脉高位分支及Ⅲ型肌皮神经两种变异[1-2],此类变异较少见,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教学中发现 1例成年女性尸体标本双侧上肢动脉、神经、血管的变异。双侧上肢均见两条桡浅动脉 ,分别起自肱动脉和腋动脉。右上肢腋窝处见一发自臂丛的尺神经有一侧根 ,左前臂见一额外的肌腹入指浅屈肌肌腹。从上肢的胚胎发育角度对这些变异的形成进行了讨论 ,并阐明了其临床意义。1例尸体标本双上肢动脉、神经、血管的变异@谭海燕  相似文献   

16.
张勇  张富兴 《解剖学杂志》2018,41(2):245-134
正臂部的动脉主要是由肱动脉及其分支构成。肱动脉是腋动脉的延续,常起自大圆肌下缘,沿肱二头肌内侧下行至肘窝,平桡骨颈高度分为桡动脉和尺动脉。肱动脉变异发生率9%左右,主要类型有双肱动脉(即肱动脉分为深、浅2个动脉干)、桡动脉高位分出(即桡动脉从肘窝以上的位置分出)等。在正常人体形  相似文献   

17.
面动脉变异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在对一成年男尸的面部解剖过程中,发现面动脉终止于口角以下,口角以上部位由增粗的面横动脉代偿。此类变异罕见,具体描述如下。面动脉变异:面动脉于颈动脉三角内起自颈外动脉起始部,经二腹肌浅面与茎突舌骨肌深面进入下颌下三角,穿下颌下腺实质并于其内发颏下动脉后,在咬肌  相似文献   

18.
男尸,约60岁,身高约1.70 m,发育正常,在教学解剖过程中,发现同时存在以下多处变异.  相似文献   

19.
颈横动脉是甲状颈干的重要分支,我们在解剖一正常青年男尸时,发现其起点位于前斜角肌外侧缘,穿臂丛上、中干深方进入枕三角.此类变异较为罕见[1,2],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国人足背动脉主干及其起源的变异并非罕见,4.04%的国人足背动脉被胫后动脉的分支-腓动脉穿支所代替。最近,我们在解剖一具成年女尸时发现了一种新的变异类型,现报道如下:腘动脉在腘窝分出一些小支至膝关节和邻近肌肉后,于腘肌下缘分出一支细小的胫前动脉和较为粗大的腓动脉,胫后动脉缺如。胫前动脉穿骨间膜于小腿前面下行,全长约20cm,外径约0.1cm,未形成足背动脉。腓动脉在?长屈肌和胫骨后肌之间下行,沿途发出一些小支穿骨间膜或绕过腓骨营养胫前肌群和小腿外侧肌群,其主干在距外踝5cm处穿骨间膜行于足背,直接延续为足背动脉,在穿骨间膜之前,腓动脉发一小支经内踝与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