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核苷(酸)类似物已广泛应用于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治疗.随着疗程的延长而发生的由病毒基因变异导致的耐药影响了治疗效果.此文主要就核苷(酸)类似物治疗过程中如何预防和治疗耐药以提高抗病毒治疗效果的优化策略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核苷(酸)类药物治疗发生耐药后,乙型肝炎病毒(HBV)P区基因突变模式与基因型的关系。方法 2009年6月-2012年9月采用焦磷酸测序的方法,对97例核苷(酸)类药物治疗耐药后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 P区及基因分型测定,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97例患者的基因突变模式为9种,其中单个位点突变37例占38.1%,联合位点突变为60例占61.8%;B基因型22例占22.7%,C基因型74例占76.3%,B和C混合基因型有1例占1.0%,C基因以rtM204I+rtL180M突变为主,占32.4%,B基因以rtM204I突变模式为主,占54.6%;以rtM204I和rtM204I+rtL180M突变模式的B和C基因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核苷(酸)类药物治疗后引起的HBV P区基因突变,不同的基因型决定了与耐药相关变异出现模式。  相似文献   

3.
核苷(酸)类似物(NAs)已广泛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而CHB需长期抗病毒治疗,病毒的不完全控制及出现耐药导致肝脏疾病进展和多重耐药越来越受到重视。NAs治疗期间监测耐药发生并根据耐药情况调整抗病毒治疗对CHB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此文从NAs耐药发生机制、相关的耐药突变、降低耐药风险及耐药后的挽救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核苷(酸)类似物是目前HBV感染首选的抗病毒治疗药物,可以有效抑制HBV复制,但长期用药导致的耐药已成为影响药物使用的障碍。此文对近几年HBV对核苷(酸)类似物的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6.
核苷类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的耐药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苷类药物如拉米夫定(Lamivudine)、泛昔洛韦(Famciclovir)、阿德福韦(Adefovir)等对乙型肝炎病毒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且副作用少,但是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部分患者出现耐药。研究发现,耐药性的产生主要与聚合酶基因(Polymerase gene)变异有关。两种或多种药物的联合或序贯应用等方式,或更新要核苷类药物如阿德福韦等的应用,可减少耐药性的产生。本文就核苷类物的耐药机制  相似文献   

7.
《临床医学工程》2016,(8):1036-1038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肝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肝患者56例,按照患者耐药位点不同分为A组(180位点变异)和B组(204位点变异)各28例,所有患者均给予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48周,于治疗前、治疗12周、治疗24周、治疗48周测定两组的ALT水平以及HBVDNA水平,并记录两组的HBeAg/HBeAb转换率和HBV-DNA阴转率。结果治疗12周、24周、48周时,两组的ALT水平以及HBV-DNA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其中两组的ALT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的HBV-DNA水平显著低于A组(P<0.05)。B组的HBeAg/HBeAb转换率和HBV-DNA阴转率分别为28.6%和57.1%,均分别高于A组的7.1%和28.6%(P<0.05)。结论对拉米夫定耐药后的慢性乙肝患者,204位点变异者使用联合治疗效果明显,可取得较高的e抗原血清转换率、HBV-DNA阴转率,可以为抗乙肝病毒过程中发生的耐药进行较早、更有针对性的挽救治疗提供更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干扰素α-2a联合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本院诊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10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干扰素α-2a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核苷(酸)类似物拉米夫定以及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12周、24周、治疗结束时乙型肝炎病毒(HBV)DNA的转阴率情况以及治疗后乙型肝炎病毒抗原抗体检查情况.结果:观察组不同时间点HBV DNA的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BsAg、HBeAg转阴率以及抗-HBs、抗-HBe转阳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干扰素α-2a联合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从整体上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在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nucleoside and nucleotide analogs,NAs)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耐药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与未发生耐药的患者比较,耐药不仅可导致疾病进一步进展,并可增加发生肝功能失代偿和肝细胞癌(HCC)的风险;还会加大后续治疗的难度,增加长期治疗的医疗成本。因此,耐药的预防和管理是提高疗效、缩短疗程、改善预后和减少医疗成本的重要措施。近年  相似文献   

10.
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耐药及其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批准4类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NAs)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治疗。用这些药物可对CHB患者进行有效治疗,但常发生乙型肝炎病毒(HBV)对NAs的耐药,导致治疗失败和疾病进展。本文综述了HBV对NAs的耐药机制,以及专家对耐药管理和预防的共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核苷(酸)类似物(NAs)经治患者过渡期短暂联合IFN序贯治疗及NAs单药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疗效,并探索最佳治疗方案.方法 采用RevMan5.3软件对纳入的24篇国内外研究进行Meta分析,比较治疗结束时及随访时ALT复常率、HBV 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HBeAg转换率、HBsAg转阴率、HBsAg转换率,并进行不同治疗方案下各项指标的亚组分析.结果 治疗结束时序贯治疗组的ALT复常率、HBV 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HBeAg转换率、HBsAg转阴率、HBsAg转换率分别为83.9%、78.4%、47.2%、41.6%、9.1%和5.6%,均高于单药治疗组的68.6%、67.3%、26.8%、17.3%、0和0(RR=1.18、1.13、1.73、2.33、9.86和6.58,P均<0.01).治疗结束时ALT复常率、HBV 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分别为84.4%、81.9%和85.0%,均高于随访时的74.1%、63.1%和50.0%(RR=1.14、1.26和1.61,P均<0.01).根据IFN用药时间不同(≥48周和<48周)行亚组分析提示,在IFN用药<48周组,ALT复常率和HBV DNA转阴率在治疗结束时明显高于随访时(84.4% vs 73.1%,81.0% vs 63.4%,RR=1.16和1.24).结论 治疗结束时,序贯用药组各项指标均优于NAs单药治疗组.IFN治疗<48周患者考虑长期停药有导致HBV复发可能.  相似文献   

12.
蔡卫民 《健康研究》2011,(6):401-406
慢性乙型肝炎是可预防、可治疗的疾病,抗病毒治疗是慢乙肝的根本治疗方法.核苷(酸)类药物是抗病毒的一线药物,抗病毒治疗应防止耐药,临床尽量选用作用强、耐药低的药物.治疗过程中须视情况及时改变治疗方法与疗程.  相似文献   

13.
核苷(酸)类似物的应用为广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带来了福音,但药物长期应用带来的毒副作用不容忽视.此文就国内目前使用的4种核苷(酸)类似物的毒副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核苷(酸)类药物(N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后HBV聚合酶逆转录区(RT区)基因变异类型及其特点.方法 对2007年2月至2011年11月送检的142份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样本进行HBV聚合酶RT区基因序列检测,并采用SPSS 17.0软件分析统计学意义.结果 在142份血清样本中,87份(61.3%)发现9个已知耐药位点变异,有21种变异模式;43份(49.4%)表现为多位点变异,其中9份(10.3%)为多重耐药变异.单用拉米夫定(LAM)的样本中检出2份A181T变异,1份M204V+ L180M+A194T变异(替诺福韦相关变异);在单用阿德福韦酯(ADV)的样本中检出2份M204I变异.这些变异比较少见,推测LAM和ADV可能存在部分交叉耐药情况.结论 随着临床实践的不断深入,HBV聚合酶RT区的变异模式将会更加复杂,包括多位点变异和多重耐药变异等,临床医师应高度重视并认真应对.  相似文献   

15.
目的系统评价核苷(酸)类似物(NAs)序贯/序贯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检索建库至2017年3月25日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纳入NAs抗病毒治疗产生病毒学应答后,序贯/序贯联合Peg-IFN治疗CHB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比较治疗结束时HBeAg血清学转换率及HBsAg阴转率。结果最终纳入9个研究,NAs序贯Peg-IFN研究4个,NAs序贯联合Peg-IFN研究5个。治疗结束时,与单用NAs相比,NAs序贯/序贯联合Peg-IFN治疗可提高HBeAg血清学转换率(31.2%vs 11.7%,OR=3.69,95%CI为2.43~5.60,P0.01),提高HBsAg阴转率(11.5%vs 0.5%,OR=9.31,95%CI为2.72~31.89,P0.0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NAs序贯Peg-IFN治疗组的HBeAg血清学转换率高于对照组[25.3%(42/166)vs 10.0%(17/170),OR=3.1,95%CI为1.66~5.79,P0.01];NAs序贯联合Peg-IFN治疗组的HBeAg血清学转换率高于对照组[36.8%(63/171)vs 13.5%(23/171),OR=4.24,95%CI为2.41~7.46,P0.01]。序贯/序贯联合治疗组不良反应多见,大多数可耐受或对症处理后好转。结论 HBeAg阳性CHB抗病毒治疗中,应用NAs产生病毒学应答后,序贯/序贯联合Peg-IFN治疗48周可提高HBeAg血清学转换率及HBsAg阴转率。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 对样本血清进行核苷类似物的耐药突变位点检测,分析各耐药位点在人群中的发生率并以此为依据对含不同的耐药突变的患者提出相应的临床用药改进策略。方法 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对筛选出的100例符合送检要求的乙肝患者血清标本进行6种核苷类似物共21个耐药突变位点的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0例标本中21个耐药突变位点均阴性,即表现为6种核苷类似物全敏感者共36例,有1种或2种以上药物敏感性改变者共64例发生率达64%。其中,拉米夫定(LAM)、替比夫定(LdT)、恩曲他滨(FTC)耐药者均为32例,以rtM204I/V±rtL180M变异最多见。阿德福韦(ADV)耐药者29例,主要变异位点为rtN236T及rtA181T。恩替卡韦(ETV)耐药者7例,暂未发现替诺福韦(TDF)耐药病例。 结论 广东地区乙肝患者人群中对核苷类似物的耐药发生率较高,提示临床应用HBV耐药变异检测手段对患者进行核苷类似物耐药位点分析,有利于为患者设计合理的有针对性的个体化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17.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药物新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慢性乙型肝炎是我国最常见的慢性传染病之一,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关键.此文将对近年用于抗HBV治疗药物的疗效以及优缺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前一段时间,有一位乙肝患者到我门诊看病。他告诉我:几年前为了妻子生育,选择了拉米夫定治疗自己的乙肝,很快导致耐药。后来.他又因害怕阿德福韦的肾损害,改用了恩替卡韦治疗。现在,恩替卡韦也耐药了,他实在不想用核苷(酸)类药物治疗了。问我:能不能改用干扰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在肝硬化治疗中的作用和疗效.方法 将9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分别采用阿德福韦酯(阿德福韦酯组)、拉米夫定(拉米夫定组)和常规保守治疗(对照组),每组各30例,疗程1年,观察比较三组的疗效.结果 治疗1年后,拉米夫定组HBV DNA全部转为阴性,HBeAg阴转率为40%(12/30),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为30%(9/30),肝功能显著好转,疗效明显;阿德福韦酯组疗效相对缓慢,仅有4例(13%)HBV DNA转为阴性,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为O;对照组仅有2例(6%)HBV DNA转为阴性,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在肝硬化治疗中疗效较好,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甘肃省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基因型的分布,以及阿德福韦酯(ADV)等核苷类似物(NAs)治疗中耐药与HBV基因型、用药方式的关系.方法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自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87例CHB患者,根据是否应用核苷类似物治疗分为治疗组(n=75)和对照组(n=12).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的HBsAg、肝功能、HBV DNA和HBV基因型及耐药位点.结果 入组CHB患者中基因C型72例(82.76%),B型9例(10 34%),D型5例(5 75%),F型1例(1.15%).其中治疗组48例出现耐药,耐药率64.00%,对照组3例耐药,耐药率2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487,P<0.05).治疗组中,ADV单药治疗18例,耐药率为61.11%,序贯或联合治疗24例,耐药率66.67%,耐药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138,P> 0.05); ADV治疗的CHB病例中基因C型34例,耐药率70.59%,B型5例,耐药率60.00%,不同基因型的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甘肃地区HBV基因以C型为主,而ADV治疗后不同基因型对耐药影响不大,用药方式对耐药率也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