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外耳道胆脂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外耳道胆脂瘤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2005年1月期间共42例(44耳)外耳道胆脂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因外耳道骨性狭窄所致2耳,骨瘤阻塞所致2耳,其余主要与炎症、耵聍、挖耳损伤等有关。按Holt分期,Ⅰ期7耳.Ⅱ期22耳,Ⅲ期15耳。单纯外耳道胆脂瘤清除术25耳(门诊20耳)中.随访1-5年,外耳道胆脂瘤复发3耳,1耳上鼓室侵犯行改良乳突根治术;9耳伴有外耳道肉芽者,行外耳道肉芽切除术及外耳道胆脂瘤清除术后恢复良好,2耳伴有外耳道狭窄行外耳道成形术;改良乳突根治术5耳.乳突根治术2耳,随访6月~11年,无胆脂瘤复发,1耳术后外耳道口狭窄;先天性外耳道狭窄行外耳道成形术1耳,外耳道骨瘤切除及鼓膜成形术1耳,乳突骨瘤切除并外耳道成形术1耳。结论外耳道胆脂瘤多为自发性.具有破坏性,治疗原则是早期彻底清除胆脂瘤。  相似文献   

2.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0年1月—2008年2月我科收治儿童原发性外耳道胆脂瘤13例(13耳)。男8例、女5例,年龄5~14岁,病程1~6个月。按照Naim等对外耳道胆脂瘤的临床及病理分期[1],13例患童中有1期9例,2期4例。1.2临床表现13例儿童外耳道胆脂瘤未合并外耳道感染期间几乎无耳部症状,发病时主要临床症状是听力下降、耳鸣及耳闷胀、耳痛、耳液溢。1.3外耳道检查采用耳内镜数字显像及摄影记录,13例胆脂瘤均发生于骨性外耳道,胆脂瘤主体呈团块膨胀性嵌  相似文献   

3.
外耳道阻塞性疾病主要包括外耳道耵聍栓塞、外耳道异物和外耳道胆脂瘤。2008年3月~2008年9月我科门诊经耳内镜或直视下诊治外耳道耵聍栓塞256例(302耳),外耳道异物29例,外耳道胆脂瘤13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临床各期外耳道胆脂瘤的特征及治疗方法的选择,并评估其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月,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住院治疗66例外耳道胆脂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2例,女性34例;年龄3~75岁,平均(32.5±1.68)岁,均为单侧耳发病。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耳内镜检查及纯音测听,并行颞骨高分辨CT检查。根据病变范围按照Holt分期,I期10耳,Ⅱ期26耳,Ⅲ期30耳。I期行外耳道胆脂瘤摘除术;Ⅱ期行外耳道胆脂瘤摘除术+外耳道成形术,如鼓膜被侵及破坏时加行鼓室成形术(Ⅰ型);Ⅲ期行外耳道胆脂瘤摘除术+外耳道成形术及鼓室成形术(Ⅰ、Ⅱ、Ⅲ型)或乳突根治术。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2年。结果 听力下降为本组患者首要症状(61例,92.42%),其他症状包括耳闷胀感(49例,74.24%)、耳痛(45例,68.18%)、耳漏(44例,66.67%)、周围性面瘫(1例,1.52%)。66例患者中2例分别于术后11个月和14个月复发,其余患者均外耳道通畅,上皮化良好。除行乳突根治术的5例患者外,其余均鼓膜完整,听力不同程度提高。1例周围性面瘫患者,术后6个月面神经功能恢复正常(HB分级Ⅰ级)。结论 外耳道胆脂瘤易破坏外耳道骨质,并侵犯临近结构。根据临床分期选择合适手术方式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外耳道胆脂瘤并发中耳乳突炎保守治疗的疗效。方法收集10例临床诊断为Ⅲ期外耳道胆脂瘤患者,均在静脉全麻下经耳内镜取出外耳道胆脂瘤及肉芽,未行鼓室成形术。术后给予氧氟沙星地塞米松混合液耳浴,每周2次在耳内镜下清理残余胆脂瘤上皮,持续15天~1月,并发真菌感染者给予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外涂。随访2月。结果所有患者均外耳道宽大、清洁,听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复查颞骨CT提示鼓室及乳突软组织影消失。结论外耳道胆脂瘤合并中耳乳突炎患者可先清除胆脂瘤,一期不予手术治疗,给予局部对症处理并随访观察,如无治愈二期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耳内镜技术治疗外耳道胆脂瘤的手术方法。方法耳内镜直视下对41例外耳道胆脂瘤患者行手术治疗。结果术后1月每周复查1次,29例门诊耳内镜下一次性清除,12例住院局麻内镜下取出,其中儿童1例全麻耳内镜下清除,对3例Ⅲ级复发患者中1例全麻显微镜下行外耳道成形术,2例全麻显微镜下行改良乳突根治术。随访2个月~2年,均未见复发。结论颞骨薄层CT扫描对术前诊断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尤其对于I级Ⅱ级患者采用耳内镜直视下行外耳道胆脂瘤手术,术野明亮,创伤小,操作方便,并发症少,不易误诊漏诊。Ⅲ级以上侵犯范围广者宜行改良乳突根治术。术后定期耳内镜复查,便于及时发现复发,因而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外耳道胆脂瘤的临床特征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06例(108耳)外耳道胆脂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包括病因、临床症状、耳内镜及颞骨CT检查结果及治疗方法。结果患者的平均年龄34.29岁(6~86岁),男36例,女70例。单耳发病104例,其中右耳65例,左耳39例,双耳2例。临床表现主要以耳闷胀感、听力下降、反复耳痛多见,外耳道可见耵聍栓塞、肉芽、白色胆脂瘤团块。85例行耳内镜手术,11例行外耳道扩大术,10例行乳突改良根治术。术后随访6月~5年,所有病例均治愈。结论外耳道胆脂瘤主要发生在单耳,右耳多见。伴性别差异,本组病例女性﹥男性,40岁以下多见。主要病因考虑后天性阻塞为主,多合并耵聍栓塞。外耳道胆脂瘤应预防为主,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手术治疗是唯一的方法,结合颞骨CT检查及术中情况决定手术方式,大多数病例可在耳内镜下完成,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先天性外耳道狭窄合并胆脂瘤的临床特征,提高其诊治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至2006年6月间收治的伴有窦道形成的先天性外耳道狭窄合并胆脂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0例(10耳).结果 10耳均有耳后皮肤破溃流脓史,外耳道口直径约2 mm,颞骨CT显示10耳均有外耳道区域骨质吸收缺损,致骨性耳道增宽,增宽的外耳道内被软组织密度影填充.术中见10耳之外耳道内均充满胆脂瘤,且伴有耳道后上壁及下壁骨质压迫吸收.10耳均行外耳道成形术,其中8耳同时行听力重建术.术后病理报告均为胆脂瘤组织,未见腮裂囊肿及瘘管组织.10耳术后外耳道均通畅,行听力重建术的8耳,听力改善(听力级)20~35 dB.随访1~3年,未见胆脂瘤复发.结论 先天性外耳道狭窄伴发胆脂瘤者,其外耳道骨壁极易受累及,从而出现外耳道骨壁缺损及耳后或颈部窦道形成,颞骨CT检查可发现外耳道骨壁缺损及胆脂瘤密度影.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耳内镜下经外耳道入路治疗上鼓室胆脂瘤的可行性、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接受耳内镜手术的35例(35耳)中耳上鼓室胆脂瘤患者的临床资料。35例患者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22~66岁,平均年龄42.8岁;病程2~20个月,平均10个月。所有患者均在全麻耳内镜下手术,根据胆脂瘤大小决定手术范围。12例行上鼓室重建,10耳听骨链破坏或缺失者,行部分人工听骨重建(partial ossicular replacement prosthesis,PORP)。结果35耳上鼓室胆脂瘤病灶均彻底清除,未出现面瘫及脑脊液漏等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年以上,患者鼓膜愈合良好,移植物形态良好。耳内镜检查或者颞骨薄层CT检查未见胆脂瘤复发,术后听力提高22例(62.8%),听力无变化10例(28.6%),听力下降3例(8.6%),平均气导听阈与气骨导差均有改善,术后0.5、1、2、4 kHz平均气导听阈为(29.234±8.38)dB,与术前的(43.64±8.38)dB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0.5、1、2、4 kHz平均气骨导差值为(15.27±6.74)dB,与术前的(28.27±5.94)dB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内镜下经外耳道上鼓室胆脂瘤切除术是有效的手术方法,复发率低,听力改善明显,与传统显微镜手术相比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原发于外耳道的胆脂瘤称外耳道胆脂瘤,临床可见,发病率约占耳科疾病的0.1%。如不及时治疗,常压迫外耳道周围骨质,引起骨质吸收和破坏而侵犯中耳及乳突,导致面瘫、听骨链破坏以及迷路瘘管等。笔者近5年来治疗Ⅰ期外耳道胆脂瘤27例,现总结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7例患者中,男14例,女13例,年龄9~69岁,平均35.64岁,病程3个月~5年;均为单耳发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外耳道胆脂瘤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老年外耳道胆脂瘤临床表现及诊治方法。结果本组外耳道胆脂瘤自发性者27例,外耳道狭窄所致者7例。以慢性耳钝痛及耳漏为主要表现,均有不同程度骨性外耳道侵蚀扩大,其中5例侵犯中耳乳突,面神经垂直段骨管破坏2例。行外耳道胆脂瘤清除术及外耳道成形术、改良乳突根治术治愈,随访1~5年无复发。结论老年外耳道胆脂瘤具有破坏性,多为自发性,须与外耳道恶性肿瘤、坏死性外耳道炎等相鉴别,治疗原则为彻底清除胆脂瘤。  相似文献   

12.
外耳道胆脂瘤(附2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外耳道胆脂瘤的病因及骨破坏的机理。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总结分析经临床和病理确诊的29例(30耳)外耳道胆脂瘤的临床诊治情况。结果 本组除9例(9耳)为外耳道狭窄所致,其余均为自发性外耳道胆脂瘤;本组病例均有不同程度、不同方向的骨性外耳道侵蚀扩大。其中15例侵入乳突鼓窦及上鼓室,6例面神经垂直段骨管破坏,2例面神经部分裸露伴轻微面瘫,2例外耳道前壁死骨形成,2例伴有脑板破坏;18例(19耳)鼓膜完整,11耳鼓膜紧张部穿孔,3例昕骨链破坏。本组均采用了显微镜下病灶清除术,未发生并发症,术后随访半年~5年无复发。结论 外耳道胆脂瘤发病率明显低于胆脂瘤性中耳炎,两者具有相同的组织来源为鳞状上皮过度增生,具有骨质破坏等生物学行为;自介素-I(IL-I)、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多种免疫细胞等可能直接参与鳞状上皮的过度增生和骨破坏。早彻底清除病灶是根治本病、防止并发症发生的唯一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Japan Otological Society(JOS)2015年版胆脂瘤分期标准总结并分析儿童中耳胆脂瘤的临床特征及术后表现。方法 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共收治19例初次手术的中耳胆脂瘤患儿,采用JOS分期标准进行评估,并分析其临床表现、手术方式及疗效。结果 19例中男18例、女1例,3岁1个月~10岁8个月;病例均为单侧发病,其中左耳8例,右耳11例;后天原发胆脂瘤2例(10.5%),JOS分期为Ⅰ期2例;后天继发性胆脂瘤15例(79%),其中Ⅰ期1例,Ⅱ期12例,Ⅲ期2例;先天性胆脂瘤2例(10.5%),其中1期1例,Ⅱ期1例。术前气导平均听阈10~65dBHL。19例患儿均接受了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5~24个月。3例经外耳道行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2例行开放式乳突根治术+鼓室成形术;14例行完壁式乳突根治术+鼓室成形术,其中1例术后8个月复发,二次手术清理病灶后未再复发。结论儿童JOSⅡ期比例最高,后天继发性胆脂瘤出现并发症比例最高,利用JOS中耳胆脂瘤分期标准有助于理解儿童中耳胆脂瘤病,对儿童中耳胆脂瘤的手术治疗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外耳道胆脂瘤的临床特点与外科处理方法.方法 对42例(44耳)手术治疗的外耳道胆脂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病因、病史及影像学特点,并采取相应的手术治疗.结果 根据病变范围将本组病例分为4型,分别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Ⅰ型21耳,病变局限于外耳道内,采用耳内镜下胆脂瘤清除术,Ⅱ型4耳,病变侵犯上鼓室,乳突正常,采用上鼓室入路;Ⅲ型6耳,病变侵犯乳突、鼓室,采用乳突入路;Ⅳ型13耳,合并外耳道狭窄闭锁,处理原发病变加外耳道成形术.手术均能完全切除胆脂瘤.术后随访6个月~6年,1耳复发.结论 根据外耳道胆脂瘤的病变范围和分型,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耳内镜下治疗外耳道胆脂瘤,具有创伤小、暴露清晰等优点,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耳内镜手术中鼓窦桥技术在外耳道重建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6月间收治并行耳内镜手术的单侧中耳胆脂瘤病例12例,7例患者术前颞骨CT提示上鼓室及鼓窦低密度影,鼓窦口骨质破坏变宽;5例患者术前的颞骨CT显示上鼓室、鼓窦及乳突低密度影像,伴骨质破坏。术中耳内镜下及术后病理回报提示均证实胆脂瘤形成。手术均在耳内镜下完成,术中保留鼓窦桥形结构,彻底清除病变,重建听骨链,术后应用鼓窦桥技术重建外耳道。术后随诊1年,观察疗效。结果 12例术前听阈为(47.50±7.53)dB HL,气骨导差为(27.08±5.82)dB HL,术后随访期内听阈为(30.00±6.03)dB HL,气骨导差为(15.00±2.13)dB HL;术前外耳道容积为(2.41±0.45)ml,术后外耳道容积为(1.65±0.19)ml;重建材料均来自耳屏软骨和耳甲腔软骨。所有病例随访期内均无外耳道狭窄、塌陷,外耳道形态稳定。3个月内均获得干耳。结论 耳内镜下鼓窦桥技术可减轻外耳道重建的难度,有利于外耳道形态的重塑和微创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9例手术后发生耳道狭窄、闭锁患者临床资料的分析研究,探讨医源性外耳道狭窄、闭锁的发病原因,病变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2007.1~2009.1,131例(133耳)外耳道、中耳手术的病例资料,其中9例(10耳)出现术后狭窄或闭锁(7.52%)。结果 4例外耳道胆脂瘤(5耳),2例外耳道良性肿瘤,2例恶性肿瘤,1例胆脂瘤型中耳炎术后出现外耳道狭窄或闭锁,发生时间均在术后三个月以内,且在手术当中均有外耳道骨质暴露而未进行皮肤移植。狭窄病例局部药物处理后病情改善,闭锁病例半年后再次行外耳道成形术效果良好。结论对原发外耳道、中耳疾病(肿瘤、外耳道胆脂瘤等)术中处理不当,术后复诊、换药不及时均会造成医源性外耳道狭窄、闭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外耳道胆脂瘤(EACC)的临床特点,并评估其治疗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47例(47耳)EACC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接受听力学检查,耳内镜及颞骨CT检查。 结果 所有患者外耳道均可见黄白色鳞状或肉芽样物阻塞。耳闷胀感、耳痛及耳流脓是EACC常见症状。CT显示41耳有骨破坏。按Holt分期:47耳中,Ⅰ期6耳,Ⅱ期29耳,Ⅲ期12耳。对Ⅰ期6耳及Ⅱ期5例儿童患者行EACC和/或肉芽去除术;对24例Ⅱ期成人患者联合行胆脂瘤清除及外耳道成形术;12例Ⅲ期患者中,9例行乳突改良根治术和/或鼓室成型术,3例行乳突根治术。所有患者术后2周干耳,3个月内术腔完全上皮化。除3例行乳突根治术的患者术后听力无改善,其余44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所有患者术后随访3~24个月,未见EACC复发者。 结论 EACC可被误诊,骨质破坏是其最重要的特征。颞骨CT有助于EACC的分期及制定治疗方案,应根据疾病分期、患者年龄及听力水平选择手术方法。彻底清除胆脂瘤及保持外耳道宽敞是治愈该疾病及预防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儿童外耳道胆脂瘤的手术疗效。方法[HTK〗根据36例儿童外耳道胆脂瘤的临床特征及胆脂瘤对外耳道破坏的程度进行临床分型;Ⅰ型为外耳道肉芽型,耳道骨质无破坏;Ⅱ型为外耳道狭窄骨质破坏型;Ⅲ型外耳道胆脂瘤已侵蚀上鼓室或乳突形成中耳胆脂瘤。结果36耳随访半年以上33耳,30耳外耳道皮肤完整,2耳术后8周耳道出现瘢痕性狭窄,经治疗耳道上皮愈合无再狭窄。1耳行改良乳突根治术多年仍有间歇性耳溢,3耳失访。结论儿童外耳道胆脂瘤的突出表现是外耳道有肉芽。显微镜下手术有助于识别病变破坏的轮廓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恰当磨宽骨性耳道口部,磨光耳道骨质破坏区的骨壁,耳道皮肤缺损区移植皮片,可防止后期耳道瘢痕性狭窄及胆脂瘤复发。耳道填塞碘仿纱条不得少于4周,每周更换1次,直到耳道上皮愈合为止。Ⅲ型外耳道胆脂瘤应行改良乳突根治术。由于儿童外耳道胆脂瘤更具侵蚀性,手术的难度和危险性更大,应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外耳道胆脂瘤累及中耳9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外耳道胆脂瘤临床并不少见 ,但本病易与耵聍栓塞和中耳胆脂瘤相混淆。本文回顾性分析 9例外耳道胆脂瘤累及中耳的患者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1 998年 1月 2 0 0 0年 6月收治外耳道胆脂瘤 9例 ,男 4例 ,女 5例 ;年龄 1 2 60岁。病程 32 6年。临床表现 :患耳反复耳漏、耳钝痛、耳鸣、听力轻度下降 ,有多次清除“耳耵聍”史。门诊诊断 :中耳胆脂瘤 4例 ,外耳道胆脂瘤 3例 ,耳道耵聍栓塞并耳道炎 2例。入院检查 :9例均有耳道口或耳道软骨部狭窄或相对狭小 ,耳道内段明显扩大 (以下后壁为显 ) ,潴留白色上皮样物或干酪样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耳内镜下经耳道径路切除儿童中耳胆脂瘤的手术适应证及临床疗效,为该类疾病的处理提供临床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2020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耳科学研究所耳内镜下经耳道径路处理的20例中耳胆脂瘤患儿临床资料,患者年龄3~14岁,平均年龄为(7±0.5)岁。根据术前影像学评估,病变范围均在中耳范围内,手术方案为耳内镜经耳道径路中耳切除胆脂瘤,对于听骨链破坏者同期行人工听骨链重建。分析患者术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结合病史、耳内镜检查、术前CT及术中发现,20例患者中18例(90%)为先天性胆脂瘤,其中Potsic II期3例,Potsic III期15例。;2例(10%)为后天继发性局限性中耳胆脂瘤,病变主要位于上鼓室。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3个月均干耳。19例(95%)患者无复发。患者均随访1年以上,平均随访(34±8)个月,1例(5%)III期先天性胆脂瘤复发,再次行耳内镜经耳道径路手术,随访26个月未见复发。术前患者平均气导听阈(37.3±9.3)dB,术后平均气导听阈(29.8±6.3)dB,术后听力明显改善(P<0.05)。结论 儿童中耳胆脂瘤以先天性胆脂瘤常见。对于术前评估为局限性的中耳胆脂瘤患儿(Potsic分期I-III期),耳内镜下经耳道径路手术可提供清晰广角视野,在少量骨质切除的情况下,能更加微创地处理胆脂瘤并进行听骨链重建,病变残留复发率少,手术效果佳,是值得提倡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