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系统化早期康复训练在重症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取前瞻性研究,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2例重症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男25例,女21例,年龄(45.69±3.18)岁,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男24例,女22例,年龄(45.67±3.21)岁,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系统化早期康复训练;两组均干预1周。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并发症、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 两组干预前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MA)、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OL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干预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6.67±2.11)分比(9.79±2.18)分],ADL评分高于对照组[(76.89±5.36)分比(65.95±5.32)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观察组干预后FMA中上肢运动功能评分为(54.70±4.15)分、下肢运动功能评分为(29.88±3.74)分,均高于对照组的(49.84±3.92)分、(25.96±3.6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4.35%(2/46)比17.39%(8/46)](χ2=4.039,P=0.045);观察组干预后GQOLI中的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躯体功能、心理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74.48±5.21)分比(67.75±5.52)分、(83.56±5.34)分比(70.86±5.27)分、(72.53±6.15)分比(66.50±6.13)分、(72.78±7.06)分比(65.94±6.07)分],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中的操作技术、护理态度、训练指导和安全管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82.97±3.35)分比(80.63±3.21)分、(82.99±3.42)分比(80.54±3.30)分、(82.94±3.53)分比(80.57±3.36)分、(82.98±3.62)分比(80.61±3.5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重症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接受系统化早期康复训练,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改善,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生活质量改善,从而获得更高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对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耐药患儿服药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9年3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80例Hp感染耐药患儿的临床资料,依照护理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为(10.58±1.91)岁,病程(4.78±1.19)d]和干预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为(10.68±2.31)岁,病程(4.83±1.24)d],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模式干预,干预组采用集束化护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患儿服药依从性、治疗效果、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评分、儿童少年生活质量量表(QLSCA)评分、家属满意度。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 干预组服药依从性、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7.5%(35/40)、90.0%(36/40),均高于对照组的67.5%(27/40)、72.5%(29/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干预后SCARED评分(19.50±1.72)分,低于对照组的(21.48±2.01)分,QLSCA评分(61.08±3.29)分,高于对照组的(58.50±4.3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感染耐药患儿采用集束化护理模式干预可提高服药依从性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管理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COPD患者资料,依照护理方式不同将分为对照组[男21例,女17例;年龄(60.64±3.21)岁;病程(8.98±1.20)年;肺功能分级:Ⅰ级10例,Ⅱ级16例,Ⅲ级12例]和观察组[男20例,女18例;年龄(60.58±3.24)岁;病程(8.94±1.23)年;肺功能分级:Ⅰ级9例,Ⅱ级15例,Ⅲ级14例],每组3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干预,观察组实施基于微信的延续管理模式,两组均持续护理4周。比较两组自我护理能力、负性情绪、肺功能和生活质量。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中自我护理技能评分(35.59±3.24)分、自我护理知识评分(26.92±3.27)分、自我护理责任感评分(20.88±3.54)分、自我护理概念评分(24.65±4.03)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护理后美国精神病学会制定的患者健康问卷(PHQ-9)评分(10.31±2.08)分、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评分(8.79±1.53)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护理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1.79±0.27)L、用力肺活量(FVC)(2.96±0.30)L、呼气峰流速(PEF)(6.54±0.72)L/s和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48.95±5.34)L/min,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护理后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42.36±4.92)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管理模式能够增强COPD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缓解焦虑、抑郁情绪,有助于提高肺功能,从而提升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正念认知联合自我悲悯干预对胎儿畸形引产孕妇抑郁状态和创伤后成长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长沙市妇幼保健院产科收治入院的因胎儿畸形需引产的孕妇6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33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年龄23~38(29.21±7.03)岁,给予常规引产术后护理;试验组年龄22~39(28.72±7.65)岁,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正念认知联合自我悲悯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自我悲悯水平、应激反应严重程度和产后抑郁状态及创伤后成长水平。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和秩和检验。结果 干预后,试验组普遍人性、自我友善及正念评分分别为(7.87±0.56)、(4.36±0.51)、(4.18±0.62)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试验组孤立感、自我批判、过度沉溺评分分别为(2.62±0.32)、(2.83±0.23)、(2.97±0.51)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试验组应激反应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Z=3.310,P<0.05)。试验组抑郁评分(8.32±2.57)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25±2.27)分(t=4.776,P<0.05)。试验组人生感悟、个人力量、新的可能性、人际关系、自我转变评分及创伤后成长总评分分别为(19.50±4.35)、(10.01±2.25)、(15.65±3.35)、(9.87±3.67)、(16.21±2.34)、(83.35±13.25)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正念认知联合自我悲悯干预应用于胎儿畸形引产孕妇可以提升其自我悲悯水平,降低其应激反应程度,显著改善其抑郁状态并有效促进创伤后成长,值得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先天性耳前瘘管(CPF)反复感染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期间东莞市第八人民医院耳鼻喉科收治的CPF反复感染症状患者8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男17例,女26例,年龄(28.08±5.81)岁,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措施;观察组43例,男16例,女27例,年龄(28.84±5.73)岁,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临床护理效果、患者的生活质量(QOL)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运用独立样本秩和检验、χ2t检验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35%(41/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42%(32/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40 4,P=0.001 2)。干预后观察组与对照组QOL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QOL评分为(8.71±1.3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3±1.3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91 3,P=0.004 3);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为(6.13±1.28)d,明显低于对照组(11.57±1.6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57 4,P=0.001 6);观察组接受手术率为86.05%(37/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79%(27/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08 0,P=0.001 0);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67%(42/43),显著地高于对照组的74.42%(32/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84 7,P=0.001 7)。结论 对CPF反复感染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及QOL,有效提高患者接受手术率及护理满意度,显著降低创面愈合时间,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在恶性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中采取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的护理效果。方法 采取前瞻性研究,将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于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PICC置管化疗的102例恶性肿瘤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1例。对照组男26例、女25例,年龄(55.72±2.10)岁,接受常规干预;观察组男28例、女23例,年龄(55.67±2.13)岁,实施基于FMEA的护理干预,持续护理2个月。比较两组置管期间并发症、舒适度、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 两组护理前舒适状况量表(GCQ)、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置管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3.92%(2/51),低于对照组的15.69%(8/51)(χ2=3.991,P=0.046)。观察组护理后GCQ中生理[(22.59±3.61)分]、心理[(23.69±4.59)分]、精神[(19.67±4.27)分]、社会文化评分[(13.79±3.25)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648、5.254、3.462、4.790,均P<0.001)。观察组护理后SF-36中躯体功能[(86.39±3.72)分]、生理职能[(83.37±3.59)分]、躯体疼痛[(85.45±3.70)分]、情感职能[(85.70±4.12)分]、生命活力[(85.57±3.80)分]、社会功能[(82.22±3.66)分]、心理健康[(83.40±3.68)分]、总体健康评分[(83.41±3.69)分]均高于对照组(t=15.252、9.320、9.026、9.346、13.559、7.717、8.968、6.082,均P<0.00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中健康教育[(82.86±3.28)分]、并发症预防[(83.95±3.42)分]、操作技能[(82.87±3.38)分]、沟通方式[(82.96±3.73)分]、导管维护效果评分[(82.89±3.84)分]均高于对照组(t=2.928、3.297、2.905、3.303、3.157,均P<0.01)。结论 恶性肿瘤PICC置管化疗患者接受基于FMEA的护理干预,能够减少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提高患者带管舒适度,有助于生活质量的改善,促进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4R危机管理在发热门诊护理应急中的效果体现。方法 以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自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抽取的65例在发热门诊就医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危机管理,将2021年2月至2022年1月在发热门诊就医的6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4R危机管理干预。对照组男34例、女31例,年龄(45.15±5.16)岁;观察组男33例、女32例,年龄(45.09±5.05)岁。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满意度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质量。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 观察组服务态度、诊室环境、温馨提示、护患沟通评分分别为(3.35±1.10)分、(3.64±1.48)分、(3.27±1.14)分、(3.21±1.05)分,均高于对照组[(2.79±1.24)分、(2.95±1.00)分、(2.68±1.05)分、(2.82±1.0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15%(4/65),低于对照组[20.0%(13/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482,P=0.019)。观察组护理安全性、消毒隔离、药物管理、特色护理评分分别为(80.21±6.80)分、(77.62±2.53)分、(92.62±2.83)分、(88.62±5.93)分,均高于对照组[(77.80±3.51)分、(76.21±3.12)分、(91.03±3.42)分、(86.33±4.2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针对在发热门诊就诊的患者采取4R危机管理护理,可有效提升患者满意度,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改善护理质量,值得各个科室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味治疗不寐(肝郁痰凝证)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6月在揭阳市人民医院中医科门诊诊断为不寐(肝郁痰凝证)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男10例,女20例,年龄(50.40±16.30)岁。对照组男8例,女22例,年龄(50.17±14.80)岁。观察组采用中药汤剂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味治疗,对照组给予催眠药酒石酸唑吡坦片治疗,疗程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阿森斯失眠量表(AIS)、中医证候评分和疗效及安全性。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 对照组治疗前AIS评分(11.77±1.83)分,治疗后(6.63±1.30)分;观察组治疗前AIS评分(10.90±1.88)分,治疗后(4.80±1.50)分;两组治疗后AIS评分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AI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为(9.50±1.61)分,治疗后(9.27±2.32)分;观察组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9.60±1.81)分,治疗后(4.17±1.86)分;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与治疗前对比,分值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有效率为73.33%(22/30),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3.33%(28/30),两组疗效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3%(10/30),观察组为10.00%(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味治疗不寐(肝郁痰凝证)疗效确切,能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减轻患者伴随的不适症状,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基于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的护理干预对脑胶质瘤患者术后康复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5月至2021年8月于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脑胶质瘤患者82例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男18例,女23例,年龄(50.93±4.89)岁;观察组男19例,女22例,年龄(51.24±5.37)岁。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ERAS理念的护理,干预至患者出院。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情况、健康状况、日常生活能力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排便时间、首次下床时间、拔尿管时间、疼痛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2.36±0.65)d比(3.44±1.03)d、(1.32±0.55)d比(2.09±0.73)d、(7.47±1.05)h比(24.88±2.19)h、(1.97±0.30)d比(3.09±1.14)d、(5.65±0.73)d比(7.76±1.22)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678、5.394、45.900、6.084、9.503,均P<0.001)。术前,两组Karn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周,两组KPS、MBI评分均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术后1周,观察组KPS评分、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62.31±7.56)分比(53.82±6.45)分、(71.65±10.39)分比(60.78±7.2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470、5.506,均P<0.001)。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4.88%(2/41)比19.51%(8/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00,P=0.043)。结论 基于ERAS理念的护理干预利于减少脑胶质瘤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探讨肺康复训练联合药物治疗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肺功能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以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从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出院的稳定期COPD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干预组男女比例30∶20,年龄(64.38±5.86)岁,病程(7.61±2.12)年;对照组男女比例31∶19,年龄(65.12±5.75)岁,病程(7.74±2.06)年。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干预组接受常规治疗+肺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肺功能及生存质量指标。采用SPSS 25.0软件比较各观察指标的差异,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 治疗6个月后,两组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比率(FEV1/FVC)、6分钟步行距离(6MWD)均高于治疗前,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62.79±9.10)%比(57.90±9.74)%、(67.07±8.29)%比(61.70±8.97)%,(456.24±37.91)m比(415.17±29.27)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改良版呼吸困难量表(mMRC)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干预组低于对照组[(0.92±0.60)分比(1.51±0.4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呼吸症状、活动能力、疾病影响3个维度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干预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肺康复治疗可显著提高稳定期COPD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水平,值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小儿先天性尿道下裂尿道成形术后最佳护理方式。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3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先天性尿道下裂行手术治疗的患儿85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信封法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3例),其中对照组患儿年龄(6.34±1.34)岁,观察组患儿年龄(6.76±1.41)岁。给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同侧游离腕横纹穿支复合组织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复合缺损的手术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4月至2021年6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东莞第一医院收治的同侧游离腕横纹穿支复合组织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复合缺损的手术患者6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男24例,女7例,年龄(32.98±6.02)岁,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男25例,女6例,年龄(33.97±5.83)岁,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皮瓣成活及手部功能恢复情况及护理满意度。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 观察组术后干预1、2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5.549 2、8.678 1,均P<0.05);观察组治愈率80.65%(25/31),对照组64.52%(20/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26 1,P=0.085 7);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77%(30/31),对照组74.19%(23/31)(χ2=6.369 0,P<0.01)。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同侧游离腕横纹穿支复合组织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复合缺损的手术患者VAS疼痛评分,有效预防血管危象的发生,促进皮瓣迅速愈合,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新生儿黄疸患儿采用改良鸟巢式护理的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接受蓝光治疗的新生儿黄疸患儿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0例。观察组:男21例,女19例;胎龄30~41周;采用改良鸟巢式护理干预。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胎龄31~41周;采用常规鸟巢式护理干预。统计两组患儿的基线资料,记录两组相关指标(日睡眠时间、日哭闹时间、住院时间、体温波动),比较两组护理前、护理1 d、护理3 d及护理5 d时的胆红素[间接胆红素(IBIL)及总胆红素(TBIL)]水平,统计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情况,并评估两组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 观察组体温波动比对照组小[(0.35±0.10)℃比(0.83±0.12)℃],日哭闹时间和住院时间[(45.37±4.09)min、(4.83±0.82)d]均比对照组[(56.73±5.82)min、(6.08±0.78)d]短,日睡眠时间比对照组长[(21.12±0.79)h比(17.26±2.93)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9.435、10.100、6.986、8.045,均P<0.001);护理1 d、3 d、5 d时,两组血清IBIL、TBIL水平均依次较护理前降低,且观察组比对照组低(均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低[5.00%(2/40)比20.00%(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4,P=0.043);观察组家属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5.00%(38/40)比77.50%(3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65,P=0.023)。结论 新生儿黄疸患儿采用改良鸟巢式护理干预可改善睡眠质量,减少哭闹时间及并发症,调节患儿的胆红素水平,将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基于扎根理论的干预措施应用于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男34例、女26例,年龄(68.79±4.36)岁;观察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69.17±4.29)岁。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4R危机管理理论在脓毒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预防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广东省第二中医院收治的82例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男23例、女18例,年龄(76.17±9.27)岁,实施脓毒症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男22例、女19例,年龄(77.22±9.03)岁,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4R危机管理理论的胃肠功能障碍预防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胃肠功能损伤评分、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计量资料行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APACHEⅡ评分、胃肠功能损伤评分[(19.41±3.15)分、(24.85±4.49)分]均低于对照组[(23.27±3.41)分、(29.07±5.1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315、3.969,均P<0.001)。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为7.32%(3/41),明显低于对照组24.39%(1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79,P=0.034)。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97.6%(40/41),高于对照组85.4%(35/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05,P=0.048)。结论 运用4R危机管理理论可改善脓毒症患者病情和胃肠功能,降低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加强院前急救护理管理在院前救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深圳市急救中心2020年10月至2021年5月304例院前急救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2例。观察组男80例、女72例,年龄(38.49±2.47)岁;对照组男78例、女74例,年龄(39.28±2.64)岁。对照组采取常规院前急救护理管理,观察组采取加强院前急救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急救所需时间、病死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结果 观察组转移回院时间、达到患者处时间、出车反应时间均低于对照组[(6.28±2.12)min比(12.26±2.84)min、(7.64±2.18)min比(13.51±3.51)min、(2.12±0.57)min比(3.20±0.68)min],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201、4.632、5.102,P=0.016、0.013、0.024);观察组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5.92%(9/152)比27.63%(42/152)](χ2=25.657,P<0.00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8.68%(150/152)比75.66%(115/152)](χ2=36.033,P<0.001)。结论 通过加强院前急救护理管理可有效缩短急救所需时间,降低病死率,提升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