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人体肠道菌群与肠道免疫系统关系密切,两者共同进化,以维持肠道健康.肠道菌群失调可引起宿主免疫系统平衡的破坏,导致肠黏膜免疫相关疾病发生.目前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可通过代谢产物,如短链脂肪酸、胆汁酸等,影响人体免疫系统.该文就肠道菌群代谢产物对人体肠道免疫影响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人体寄生虫与人和哺乳动物肠道内的共生菌会发生一些重要的相互作用。肠道内寄生虫与肠道菌群的相互作用及产生的潜在影响已有较多报道,然而有些通常并不寄生在肠道内的寄生虫也会对肠道菌群产生影响。本文就人体肠道内和肠道外寄生虫对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寄生虫及其宿主协同进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对寄生虫及其宿主协同进化的相关概念、研究模型、研究方法、内在机制以及与免疫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胆石症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是胆囊和胆管炎症、胆管肿瘤和阻塞性黄疸的常见原因,但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明确。近年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和机体免疫在胆结石的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从肠道菌群丰度和构成,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和免疫细胞,以及肠道菌群与胆管免疫间的相互作用等方面综述其与胆结石形成的关系,以期为胆石症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6.
肠道是细菌在人体定植的重要场所。肠道菌群的数量巨大并且种类复杂多样。胆汁酸是参与食物消化和吸收的重要物质,也是调节糖脂代谢的重要成分。肠道菌群与胆汁酸的合成、代谢密切相关,互相影响,共同参与维持人体内外环境的稳态。人体正常肠道菌群概述肠道菌群约有30个属,总计超过400种。依据数量可以分为优势菌群和次要菌群。优势菌群的数量和种群密度较大,如真菌属、双歧杆菌属、类杆菌  相似文献   

7.
寄生虫及其宿主协同进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对寄生虫及其宿主协同进化的相关概念、研究模型、研究方法、内在机制以及与免疫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胃肠道寄生虫与共生菌群等其它有机体共享肠道栖息地。研究表明在脊椎动物感染的模型中,蠕虫和肠道微生物菌群之间存在大量的相互作用,对宿主免疫和代谢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将蠕虫-微生物群相互作用以及在宿主免疫中的作用进行综述,旨在为蠕虫-肠道菌群相互作用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重症肺炎(SP)患者肠道菌群变化情况,并分析其与免疫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SP患者16例为观察组,体检健康者10例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新鲜粪便,采用16S rDNA基因测序技术分析粪便中的肠道菌群丰度(Ace指数、Chao指数)和多样性(Simpson指数、Shannon指数),并比较两组在门水平和属水平上的肠道菌群丰度。比较两组的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T淋巴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分析观察组属水平上的肠道菌群相对丰度与免疫相关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Ace指数、Chao指数、Shannon指数、CD3+、CD4+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及IgA、IgG均低于对照组,Simpson指数、WBC、NEUT及IgM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厚壁菌门、变形菌门及双歧杆菌属、大肠杆菌属、瘤胃球菌属、毛螺菌属、梭菌属相对丰度均低于对照组,拟杆菌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灸干预儿童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应及对免疫功能、肠道菌群代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21年12月收治的40例原发性肝癌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20例。两组均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术后常规西药对症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辅以针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生存质量(Karnosky)评分、肠道菌群数量、免疫功能指标、肠道菌群代谢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总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症候积分均降低,Karnosky评分均升高(P<0.05);治疗后研究组中医症候积分低于对照组,Karnosky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均升高,大肠杆菌数量减少(P<0.05);治疗后研究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高于对照组,大肠杆菌数量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D3+、CD4+、CD4+  相似文献   

11.
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的免疫调节细胞因子,参与调控宿主细胞生长、迁移和免疫应答等过程。寄生虫感染宿主后,宿主可产生MIF参与同寄生虫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寄生虫也会分泌虫源性MIF,共同参与调节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作用。本文将对寄生虫感染后MIF基因的表达调控、MIF在寄生虫与宿主免疫系统相互作用中的作用,以及MIF介导免疫反应的重要信号通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寄生虫疫苗免疫剂量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迄今,寄生虫病仍是全球范围内,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随着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寄生虫疫苗已成为防治寄生虫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中疫苗免疫剂量是影响其免疫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疫苗的剂量过低,不能刺激机体产生足够强的免疫反应;剂量过高,则可能引起免疫耐受或毒性反应,因此,确定合适的免疫剂量是疫苗研究的关键.该文就血吸虫、弓形虫和旋毛虫等寄生虫疫苗免疫剂量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14.
动脉粥样硬化(As)与脂质代谢紊乱和炎症密切相关。目前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也参与As过程,是As独立的危险因素之一。人体肠道是机体最大的消化器官和"最大的免疫器官"。正常的肠道菌群参与胆汁酸代谢,菌群代谢产生的短链脂肪酸抑制炎症,从而抑制As。失衡的菌群通过影响宿主三甲胺代谢途径,扰乱机体胆固醇代谢,引发固有免疫应答和适应性免疫应答,减弱抗炎保护作用,从而促进As。因此,调节失衡的肠道菌群成为治疗As的新靶点。本文将对肠道菌群影响As的免疫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血吸虫侵入宿主后对宿主产生损害,同时宿主会设法清除感染的血吸虫,血吸虫与宿主相互作用于对方,在长期共进化中形成了复杂的相互适应机制.近年来,血吸虫-宿主相互关系中研究较多的是免疫学关系,如宿主免疫调节、血吸虫免疫逃避等.血吸虫谷胱苷肽S转移酶等分子对宿主具有免疫保护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酚氧化酶广泛存在于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植物、细菌和真菌等生物体内,它不仅参与寄生虫卵卵壳的形成,还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寄生虫的防御反应.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对寄生虫酚氧化酶的研究较多,该文就寄生虫酚氧化酶生理作用、生物学定位、调控机制等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代谢相关性脂肪性肝病(metabolic 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 MAFLD)现已成为全世界最常见的慢性肝病,发病率在逐年增加,目前无临床特效药,其发病机制复杂,主要涉及肥胖、肠道菌群、胰岛素抵抗、环境、遗传等。近年来,益生菌在预防和治疗MAFLD中被广泛研究,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 LGG)属乳杆菌属的经典益生菌菌株。大量研究证明,LGG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肠黏膜屏障及降低胆固醇改善MAFLD。本文主要阐述LGG干预MAFLD的相关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8.
机体免疫系统发生的年龄相关的结构和功能的改变称为免疫衰老.尽管调节免疫衰老的确切机制还有待于研究,但已证实免疫系统功能增龄性降低即免疫老化是进化上古老而保守的机体调节过程.该文就老化机体在细胞及分子水平的改变和病原体感染在宿主免疫系统老化进程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明确感染因素对机体免疫系统衰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寄生虫病在我国分布广泛,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是一种新的核酸扩增技术,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和简便快速等优点,可用于寄生虫的快速诊断.该文就LAMP检测寄生虫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多种疾病与肠道菌群失衡有关。肠道微生物参与宿主新陈代谢和免疫系统的调节,并与环境因子相互作用决定机体的健康和疾病状态。本文就肠道菌群与代谢综合征、炎症性肠病和结直肠癌等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进一步揭示了肠道微生物在人类健康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并通过介绍益生菌和粪菌移植等方法,为探索治疗诸多疾病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