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影响育龄妇女叶酸增补的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出生缺陷已经成为影响新生儿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神经管畸形及多种出生缺陷的发生与妇女孕早期叶酸缺乏有关,孕期前后增补叶酸可以降低胎儿多种出生缺陷的危险性。叶酸增补形式中最方便、经济而有效的是服用叶酸增补剂,但由于多种因素影响,育龄妇女叶酸增补剂服用率较低。可能影响育龄妇女叶酸增补的因素包括人口、经济及社会学特征,生理、心理事件,对叶酸的知识、态度和信念,以及行为干预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出生缺陷已经成为影响新生儿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 ,神经管畸形及多种出生缺陷的发生与妇女孕早期叶酸缺乏有关 ,孕期前后增补叶酸可以降低胎儿多种出生缺陷的危险性。叶酸增补形式中最方便、经济而有效的是服用叶酸增补剂 ,但由于多种因素影响 ,育龄妇女叶酸增补剂服用率较低。可能影响育龄妇女叶酸增补的因素包括人口、经济及社会学特征 ,生理、心理事件 ,对叶酸的知识、态度和信念 ,以及行为干预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长沙县农村育龄妇女叶酸的增补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的实施提供参考。方法于2012年4月采用二阶段完全随机抽样方法对长沙县406名育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了解育龄妇女叶酸的知晓和服用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育龄妇女叶酸孕前服用和叶酸服用依从的影响因素。结果育龄妇女叶酸知晓率为19.9%,叶酸服用率为74.8%,叶酸服用依从率为20.4%,三者均未达到叶酸增补项目的总目标(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知道叶酸需要持续补充6个月的育龄妇女更为依从(OR=2.559,P=0.001)、孕妇、一年内产妇较计划怀孕育龄妇女(孕妇OR=3.159,P=0.006;一年内产妇OR=5.535,P0.001)及曾接受过叶酸教育的育龄妇女叶酸服用依从性佳(OR=3.645,P0.001)。结论长沙县育龄妇女叶酸知晓率、服用率和依从率较低。应加强对育龄妇女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的宣传教育,并保证叶酸知识能够被育龄妇女接受。  相似文献   

4.
<正>研究表明,育龄妇女在妊娠前3个月至孕早期3个月内每天服用0.4mg叶酸可以有效预防50%~80%神经管畸形(NTDs)的发生[1,2]。围孕期服用叶酸预防NTDs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是否服用,更重要的是取决于服用的依从性状况。向育龄妇女开展的健康教育,对于提高其对NTDs及叶酸的认知水平,降低NTDs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3]。海南省于2010年1月起正式实施农村妇女免费增补叶酸预防NTDs。为了解海南省农村育龄妇女对叶酸干预的知晓情况、叶酸增补依从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于2011年5月对陵水、定安两地部分农村育龄妇女进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中国育龄女性营养知识水平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针对性的营养教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选取2004 — 2015年有完整人口学特征及膳食营养知识调查数据的15~49岁育龄女性作为研究对象,计算各轮调查对象的营养知识水平,采用多水平logistic模型分析育龄女性营养知识的影响因素。  结果  2004 — 2015年共调查中国育龄女性13752人,其中2004年2728人,2006年2597人,2009年2528人,2011年3260人,2015年2639人。中国育龄女性营养知识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P < 0.01),从2004年的0.37 %(10/2728)增长至2015年的48.09 %(1269/2639),其中2004 — 2006年,营养知识水平平均增长速度最快(963.14 %),2006 — 2015年平均增长速度趋于平缓(2.83 %)。多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初中(OR = 1.32,95 % CI = 1.12~1.56)、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OR = 1.57,95 % CI = 1.32~1.86)的育龄女性营养知识水平高于小学及以下者;高收入家庭育龄女性的营养知识水平高于低收入家庭者(OR = 1.23,95 % CI = 1.10~1.38);与西部地区育龄女性相比,中部地区(OR = 1.39,95 % CI = 1.18~1.63)和东部地区(OR = 1.90,95 % CI = 1.52~2.38)育龄女性营养知识水平更高;知道膳食宝塔或指南的育龄女性营养知识水平高于不知道者(OR = 1.35,95 % CI = 1.19~1.53)。  结论  中国育龄女性的膳食营养知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文化程度、家庭人均年收入、地理位置、膳食宝塔或指南知晓情况是育龄女性营养知识水平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育龄妇女增补叶酸项目的有效实施是预防神经管缺陷(neural tube defects,NTDs)的重要保证。文章综述了育龄妇女增补叶酸项目实施的现状、项目实施的制约因素,以及解决农村育龄妇女增补叶酸制约因素的对策。结果可为育龄妇女增补叶酸项目的有效实施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云南省农村育龄妇女围孕期及妊娠期增补叶酸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泸西县符合条件的共2538位农村孕产妇进行问卷调查。应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法寻找围孕期及妊娠期增补叶酸的影响因素。结果:51.7%的调查对象在围孕期或妊娠期补充过叶酸。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农村育龄妇女增补叶酸的因素有妻子的受教育年限(OR=0.53)、家庭去年的总收入(OR=2.222)、孕前健康检查状况(OR=3.397)、家中有无优生宣传资料(OR=1.957)、优生知识是否及格(OR=2.380)、是否知道叶酸的作用(OR=88.015)。结论:健康教育应当成为云南广大农村增补叶酸服务的先导,孕前保健服务应当是叶酸推广和其他生殖保健技术服务的结合。在叶酸的推广中,计划生育宣传员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有研究表明,育龄妇女在怀孕前3个月至孕早期3个月内每天服用叶酸0.4 mg可有效预防新生儿神经管畸形的发生,有效预防率达50%~80%〔1-3〕。但在叶酸连续6个月的服用过程中,妇女能否坚持服用叶酸将直接影响新生儿出生缺陷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9.
孕妇血液叶酸水平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孕妇血液叶酸水平及其影响因素郝玲唐仪一、孕妇血液叶酸水平血清叶酸和红细胞叶酸是衡量机体叶酸营养状况最常用的两项指标。血清叶酸反映机体叶酸水平的早期变化,受近期膳食及吸收状况的影响较大,低血清叶酸有可能只表现了机体的叶酸负平衡状态;红细胞叶酸则代表机体...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湖州地区老年女性患者用药依从性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226例年龄≥65岁的老年女性患者临床相关资料,探讨老年女性患者一般资料、用药情况及常见老年综合征对老年女性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结果226例老年女性患者中,完全遵医嘱用药164例,≥80%的时间遵医嘱用药53例,<80%的时间遵医嘱用药9例。不同年龄、婚姻状况、教育程度及居住情况老年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5种的老年女性患者用药依从性较用药6~10种及以上的老年女性患者高,药物管理能力良好的老年女性患者用药依从性较药物管理能力较差的老年女性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1次跌倒史、焦虑、抑郁、衰弱前期、日常生活能力(ADL)受损的老年女性患者用药依从性较无跌倒史、焦虑、抑郁、衰弱前期、ADL受损的老年女性患者用药依从性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抑郁、跌倒史及ADL受损与老年女性患者用药依从性密切相关(OR>1,P<0.05)。结论湖州地区老年女性患者用药依从性有待加强,应多关注多重用药、抑郁、衰弱、ADL受损的患者,加强患者用药依从性管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河南省育龄妇女孕前血清叶酸水平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为开展育龄妇女叶酸服用的保健服务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河南959名育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采用贝克曼微粒子化学发光法进行血清叶酸值测定,用卡方检验、方差分析比较不同亚组人群的叶酸水平,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血清叶酸水平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并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受调查育龄妇女血清叶酸平均水平为(10.36±6.14 ng/mL),年龄较大、文化程度较高、职业为教师公务员、怀孕次数较多的育龄妇女叶酸水平较高(χ2=12.51,P<0.05;χ2=14.63,P<0.05;χ2=27.05,P<0.05;χ2=71.96,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职业、BMI、怀孕次数、经济压力和维生素补充时间与育龄妇女叶酸水平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与正常人群相比,肥胖及有中重度经济压力人群叶酸低于正常水平的风险更高(OR=2.51, 95%CI:1.28~4.92;OR=2.30, 95%CI:1.10~4.80);与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相比,初中及以下、高中文化程度人群叶酸低于正常水平的风险更高(OR=1.83, 95%CI: 1.14~2.92;OR=1.64, 95%CI: 1.03~2.61);维生素持续补充时间超过1个月能显著降低育龄妇女发生叶酸缺乏的风险(OR=0.18,95%CI: 0.04~0.77).结论 需对年轻女性、农民职业妇女、肥胖人群和经济压力大的人群有针对性的提出叶酸增补方案并开展营养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育龄妇女孕前甲状腺功能异常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以2018年6月至2020年5月于郑州市某医院进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育龄妇女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检资料收集及甲状腺功能检测,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进行甲状腺功能异常情况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甲状腺功能异常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对3 672名育龄妇女进行调查,年龄20~46岁,平均年龄(31.15±6.47)岁;BMI为17.30~30.23 kg/m2,平均为(23.58±4.03)kg/m2。检出341名甲状腺功能异常者,异常检出率9.29%。主要为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54.84%)和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27.57%)。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越大(OR=1.265)育龄妇女的甲状腺功能异常风险升高;与BMI 18.5~23.9 kg/m2组相比,BMI<18.5 kg/m2OR=1.119)和≥24.0 kg/m2OR=1.358)的育龄妇女甲状腺功能异常风险更高;与摄入碘盐组相比,食用非碘盐的育龄妇女甲状腺功能异常风险更高(OR=1.397);有不良孕产史(OR=1.198)、吸烟(OR=1.520)、甲状腺疾病家族史(OR=3.025)、血压异常(OR=3.600)、血脂异常(OR=1.581)和血糖异常(OR=1.412)是育龄妇女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危险因素。结论 郑州市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育龄妇女孕前甲状腺功能异常检出率较高,以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和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较为常见,临床上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应重点关注高龄、体重异常、吸烟、碘摄入不足、有甲状腺疾病家族史,血压、血脂和血糖异常等育龄妇女的甲状腺功能,降低孕期相关疾病风险,为优生优育政策护航。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庆黔江地区育龄期妇女乳腺增生状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重庆市黔江中心医院行乳腺增生普查的育龄期妇女行问卷调查、乳房触诊、乳腺B超或乳腺X线钼靶,对难以诊断的情况可采用乳腺组织穿刺病理活检以明确诊断。结果参与本次普查的230例育龄期妇女中,共发现137例患有乳腺疾病的患者,患病率为59.57%。其中患乳腺增生者113例,患病率为49.13%;患乳腺纤维肿瘤者11例,患病率为4.78%;乳腺囊肿7例,患病率3.04%,乳腺炎3例,患病率1.30%,乳头内陷1例,患病率0.43%,乳腺癌者2例,患病率为0.87%。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年龄、流产史、职业、家族史、初潮年龄、情绪状态、避孕方式是乳腺增生发病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流产史、初潮年龄、家族史、情绪状态是乳腺增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重庆黔江地区育龄期妇女乳腺增生的发病率较高,应加强该地区育龄期妇女有关疾病知识的教育宣讲,加强普查次数,从而降低乳腺疾病对女性的影响,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北京西城区育龄妇女不良生育史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在西城区7个街道调查2 977例已分娩妇女的不良生育史及孕妇个人史、生活习惯、接触危险因素等情况,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探讨影响不良生育史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人群的不良生育史发生率为4.3%。经单因素卡方检验,孕前偏食、孕前患有糖尿病及孕次多者不良生育史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妇孕前偏食(OR=1.736)、孕次≥3次(OR=8.876)者发生不良生育史的风险高。结论:不良生育史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与母亲孕次、孕前不良生活习惯及孕前患有糖尿病等有关,应尽早采取综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流动已婚育龄妇女的社会支持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佛山市西樵镇一个社区的流动已婚育龄妇女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在遇到急难情况时,流动已婚育龄妇女曾得到的经济支持和精神支持中来源于配偶的支持最多,分别为76.12%和78.65%;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得分和社会支持总分平均分分别为(9.19±3.09)、(26.54±4.06)、(7.59±2.21)和(43.61±6.71)分;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和谁来打工影响客观支持得分,和丈夫、亲戚/同乡/朋友来打工的OR值分别为3.487和3.187;年龄影响主观支持得分,30岁~和40~49岁年龄组的OR值分别为2.484和2.340;职业以及和谁来打工影响社会支持总分,职业为干部/职员/专业技术人员以及和丈夫来打工的OR值分别为2.162和2.541.结论:西樵镇流动已婚育龄妇女的社会支持情况较好,但其社会支持主要来源于配偶,其他途径获取支持较少,提示相关部门和家庭外的其他社会组织应拓宽流动已婚育龄妇女获得支持的途径,并加大对她们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单独来工作、职业社会保障不完善和年龄较低的流动已婚育龄妇女.  相似文献   

16.
陈秋媛  郭超  郑晓瑛 《中国公共卫生》2015,31(11):1365-1368
目的 了解中国育龄妇女月经不调社会影响因素,为育龄妇女健康咨询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全国2009年5个省份育龄夫妇孕前健康状况及危险因素暴露调查数据,分析8691名已婚育龄妇女月经不调分布及相关的社会影响因素。结果 已婚育龄妇女月经不调比例为17.6% (1526/8691),不同教育程度与家庭经济情况的已婚育龄妇女月经不调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饮食不规律(OR=1.41,95% CI=1.17~1.70)、偏食挑食(OR=1.49,95% CI=1.13~1.95)、很少吃禽蛋类(OR=1.24,95% CI=1.00~1.54)、超重(OR=1.49,95% CI=1.24~1.79)、肥胖(OR=1.98,95% CI=1.57~2.51)、家养动物(OR=1.26,95% CI=1.07~1.48)、近6个月内房屋装修(OR=1.33,95% CI=1.04~1.70)、使用化妆品(OR=1.31,95% CI=1.12~1.54)、感到家庭成员关系过度紧张(OR=1.40,95% CI=1.13~1.74)、感到家庭经济或生活困难(OR=1.75,95% CI=1.23~2.49)与已婚育龄妇女月经不调相关。结论 膳食营养、环境因素、行为方式和心理健康情况是影响妇女月经不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流动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患病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为今后的生殖道感染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0年10月~2013年3月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乌鲁木齐市6区1县流动人口较集中的社区,对18~50岁的流动育龄妇女进行生殖道感染问卷调查、妇科检查与实验室检查。结果:共检查106 568名符合条件的流动妇女,其中细菌性阴道病的患病率为16.15%;滴虫性阴道炎的患病率为12.66%;念珠菌性阴道炎的患病率为4.52%;宫颈炎的患病率为11.7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民族、学历、职业、月收入、婚姻状况、避孕方法使用对阴道炎、宫颈炎的患病率有影响。大专和本科及以上的对象患病风险较低,农民的患病风险较高,月收入1500~1599元者患病风险较高。与使用避孕套的对象相比,未避孕和使用宫内节育器避孕的对象,其阴道炎患病风险均有所增加,OR值分别为1.19(95%CI:1.09~1.30)、1.93(95%CI:1.81~2.07),但使用避孕套的对象患宫颈炎的风险较高。结论:应根据不同民族的特点采取防治措施,降低流动育龄妇女的阴道炎和宫颈炎患病率,特别是对文化程度为文盲或小学、职业为农民、月收入在1500~1599元的对象,应加大干预力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使用IUD避孕的育龄妇女中各类不同因素对IUD下移程度的影响并分析IUD发生下移的主要危险因素和降低风险的主要措施。方法:对使用IUD避孕的108例妇女采用结构式问卷进行访谈并行妇科及B超检查,测定IUD上缘到子宫底外缘的距离以>20 mm者确定为IUD下移,记录相关因素数据。结果:B超诊断15例IUD下移,下移率为13.89%,痛经、妊娠次数、上取环次数、置环后不良反应为IUD下移的危险因素;妇科炎症经有效治疗、置环后合理用药为保护性因素;后位子宫、产后哺乳期放置IUD、基层计生站放置IUD下移发生率低。结论:放置IUD术前认真询问病史、做好妇科体检、治疗痛经及妇科炎症,术后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可使IUD下移的危险性降低;基层计生服务放置IUD质量较好,应重视和加强以便更好高效地为育龄妇女服务。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流动育龄妇女的人工流产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乌鲁木齐市六区一县流动人口较集中的社区对18~50岁的流动育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婚育史、人工流产情况。采用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共回收合格的问卷106568例,既往人工流产占16.2%。既往发生流产的次数和民族、年龄、学历、职业、月收入、婚姻状况、首次性生活年龄、目前未避孕措施和产次均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首次性生活年龄30岁及以上者人工流产的风险降低(OR=0.83,95% CI:0.80~0.86);未避孕(OR=1.21,95%CI:1.16~1.26)或再婚(OR=1.55,95%CI:1.38~1.75)者人工流产的风险升高。结论应加强对流动育龄妇女的避孕方法宣教、指导及流产后服务,特别是对未婚或再婚、未避孕的对象,应加大服务的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