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双侧同期鼓室成形术的可行性及术后听力改善情况。方法 对24例(48耳)双侧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行双侧同期鼓室成形术,将病变较重侧作为第一手术耳优先手术,对侧耳为第二手术耳。第一手术耳(24耳)完成鼓室成形术Ⅰ型13耳、鼓室成形术Ⅱ型10耳、鼓室成形术Ⅲ型1耳;第二手术耳(24耳)均施行鼓室成形术Ⅰ型。术中取用第一手术耳侧的耳屏软骨-软骨膜作为双侧鼓膜修复材料,以术后3个月鼓膜情况及纯音听阈结果评估鼓膜愈合成功率及术后听力改善程度。结果 24例(48耳)患者术后鼓膜一期完全愈合47耳,愈合率为97.9%(47/48),其中第一手术耳23耳,愈合率为95.8%(23/24),1耳遗留穿孔,门诊换药后愈合;第二手术耳24耳,愈合率为100%(24/24)。术后3个月复查纯音测听,第一手术耳平均气骨导差由术前(30.59±13.50)dB缩小至(15.39±12.40)dB,差值为-15.2 dB。第二手术耳平均气骨导差由术前(19.72±9.89)dB缩小至(8.98±10.18)dB,差值为-10.74 dB。双耳术前、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分别为6.02、4.87,P 均<0.001)。术后气骨导<20 dB的耳数为68.8%(33/48)。48耳术后均未出现医源性感音神经性聋、面瘫、味觉改变及眩晕等并发症。结论 双耳同期鼓室成形术,术后鼓膜愈合率高,术后听力明显改善,出现医源性感音神经性聋等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手术方式,并能节省住院时间及费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耳内镜下双侧同期鼓室成形术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在我科行耳内镜下双侧同期鼓室成形术的14例患者临床资料,共28耳,其中单 纯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16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伴鼓室硬化症8耳,中耳胆脂瘤4耳;共完成鼓室成形术I型20耳,鼓室成形术II型7耳,鼓室成形术III型1耳;术后观察分析鼓膜愈合及听力改善情况。结果 术后复查12~24个月,14例(28耳)患者鼓膜移植物均成活,27耳穿孔鼓膜完全愈合,愈合率96.4%;1耳遗留小穿孔,于二次局麻下手术处理后愈合。28耳术前气导听阈为(55.4±21.6)dB HL,术后气导听阈为(35.5±16.4)dB HL(t =11.234,P<0.05);术前气骨导差为(29.3±10.3)dB HL,术后气骨导差为(11.3±3.9)dB HL(t =10.752,P<0.05)。结论 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可获得较高的手术成功率,取得良好的听力改善效果,双侧同期手术可节省医患人力、物力资源。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耳内镜下双侧同期鼓室成形术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21例有双侧同期手术意愿的双侧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以主要诉求耳或病变较重耳为主要手术耳,限定对侧耳病变(鼓膜紧张部穿孔,仅需行I型鼓室成形术),分析实际完成耳内镜下双侧同期鼓室成形术例数及改二期手术的例数及原因,术后3月行耳镜及纯音听阈检查,分析疗效。结果 21例患者中,1例因主要手术耳术中出血较多,手术时间较长;1例术中发现镫骨底板固定需行镫骨撼动术,且对侧耳鼓膜穿孔直径达7 mm; 1例术中鼓室天盖破坏需行修补术,这3例对侧耳改行二期手术;余18例完成耳内镜下双侧同期鼓室成形术,其中,主要手术耳I型鼓室成形7例、II型9例以及III型2例,对侧耳均行I型鼓室成形术。术后15例主要手术耳鼓膜一期愈合,愈合率为83.3%(15/18),平均气骨导差由术前33.6±8.7 dB下降至术后13.7±9.2 dB; 18例对侧耳鼓膜均一期愈合,愈合率为100%,平均气骨导差由术前24.6±6.2 dB下降至术后15.8±7.1 dB。所有病例术后无面瘫、眩晕等症状,未出现严重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耳内镜下双侧同期鼓室成形术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在我科行耳内镜下双侧同期鼓室成形术的14例患者临床资料,共28耳,其中单纯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16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伴鼓室硬化症8耳,中耳胆脂瘤4耳;共完成鼓室成形术I型20耳,鼓室成形术II型7耳,鼓室成形术III型1耳;术后观察分析鼓膜愈合及听力改善情况。结果 术后复查12~24个月,14例(28耳)患者鼓膜移植物均成活,27耳穿孔鼓膜完全愈合,愈合率96.4%;1耳遗留小穿孔,于二次局麻下手术处理后愈合。28耳术前气导听阈为(55.4±21.6)dBHL,术后气导听阈为(35.5±16.4)dBHL(t=11.234,P<0.05);术前气骨导差为(29.3±10.3)dBHL,术后气骨导差为(11.3±3.9)dBHL(t=10.752,P<0.05)。结论 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可获得较高的手术成功率,取得良好的听力改善效果,双侧同期手术可节省医患人力、物力资源。  相似文献   

5.
目的 回顾性分析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干湿耳患者行鼓室成形术后的鼓膜穿孔愈合和听力改善情况。方法 根据患者鼓室黏膜情况,将40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分为干耳组和湿耳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病程、切口方式及移植材料,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的鼓膜穿孔愈合和听力改善情况。结果 干耳组和湿耳组在性别、年龄、病程、鼓膜穿孔大小、切口方式及移植材料的选择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耳组和湿耳组鼓室成形术后的鼓膜初期愈合良好,愈合率均为100%。中长期随访中发现干耳组术后3个月、6个月各1例患者发生鼓膜愈合后再穿孔。湿耳组术后3个月1例患者鼓膜愈合后再穿孔。余患者鼓膜形态及位置恢复良好,无明显内陷、外移情况。两组患者术后鼓膜愈合情况经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分析,P值为0.905,大于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耳组术后气导听力改善值为(10.66±5.47)d B HL,湿耳组术后气导听力改善值为(10.03±4.09)d B HL,两组听力改善值经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分析,P值为0.637,大于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湿耳组可...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乳突骨膜在鼓室成形术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以乳突骨膜用于鼓室成形术48耳(乳突骨膜组),以颞肌筋膜用于鼓室成形术28耳(颞肌筋膜组),于术后4~6个月分别观察两组移植鼓膜生长情况并行纯音听阈检查,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乳突骨膜组移植鼓膜愈合率为91.7%(44/48),鼓膜外观恢复正常,术后4~6个月0.5、1、2、4 kHz平均气骨导差较术前明显缩小(P<0.01);颞肌筋膜组移植鼓膜愈合率为92.9%(26/28),术后0.5、1、2、4 kHz平均气骨导差与乳突骨膜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突骨膜与颞筋膜同为良好的鼓膜修补材料,且耳后切口取材方便,患者移植鼓膜愈合率高,术后听力提高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耳内镜与显微镜下Ⅰ型鼓室成形术治疗鼓膜穿孔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7年1月-2020年10月因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行Ⅰ型鼓室成形术122例(122耳),其中耳内镜下Ⅰ型鼓室成形术(ETT)62例;显微镜下Ⅰ型鼓室成形术(MTT)60例。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6个月以上,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鼓索神经损伤率、手术时间、术后出院时间、住院费用,鼓膜愈合情况,对手术前与术后6个月的平均气导听阈(PTA),气骨导差(ABG)进行分析,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术后24h疼痛反应。结果 ETT组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反应轻、出院时间缩短、住院总费用少等优越性,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TT和MTT组中鼓膜愈合率分别为93.5%和90.0%,鼓索神经损伤率分别为6.5%和8.3%;ETT组术前PTA为(43.2±11.3)dB、AGB为(19.8±8.6)dB,MTT组术前PTA为(45.6±12.1)dB,AGB为(21.3±9.4)dB。术后6个月复查PTA两组均下降,ETT组为(33.7±8.3)dB,MTT组为(35.3±9.1)dB;复查ABG两组均下降,ETT组为(9.4±6.1)dB,MTT组为(10.7±6.4)dB。两组术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MTT相比,ETT能明显减轻术后疼痛、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减少总住院费。在术后穿孔修补、听力改善以及并发症等方面与传统手术MTT疗效相当,值得在中耳手术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鼓膜小穿孔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耳内镜下手术修补方式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8年10月我科诊治的90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鼓膜小穿孔患者,根据修补方式(内置法或夹层法)和手术时鼓室黏膜情况(干耳或湿耳),观察对比鼓膜愈合率及术后3个月听力改善情况。结果 90例患者干性穿孔53例,鼓膜穿孔边缘潮湿者(湿耳)37例;内植法64例,夹层法26例。术后鼓膜一期愈合87例,夹层法术后鼓膜愈合率高于内植法,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554)。湿耳组中夹层法修复鼓膜成功率高于内植法,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P =0.047)。术后3个月平均气导听阈较术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5.055,P<0.05),气骨导差明显缩小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5.351,P<0.05)。结论 耳内镜下内置法鼓膜成形术治疗中耳炎鼓膜小穿孔,有微创、便捷和疗效确切等优势。针对鼓膜穿孔边缘潮湿、耳漏反复发作及前上象限穿孔者,该术式需慎重考虑,应优先选择夹层法鼓膜成形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改良完壁式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形术同期行咽鼓管球囊扩张治疗中耳胆脂瘤并咽鼓管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中耳胆脂瘤并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共64例,所有患者术前通过正负压平衡试验、鼓室滴药、Valsalva动作难易程度评分均证实为咽鼓管功能障碍。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36例,观察组28例,对照组改良完壁式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形术,观察组行改良完壁式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形术并同期咽鼓管球囊扩张,记录两组术前及术后咽鼓管功能问卷评分(ETDQ 7)、干耳时间、纯音电测听及鼓室导抗图检查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成功接受手术,术后随访6个月至1年,术前ETDQ 7评分、Valsalva测试、正负压平衡试验及纯音电测听(4PTA)对照组和观察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个月对照组和观察组ETDQ 7评分、纯音测听(4PTA)阈值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6个月对照组和观察组ETDQ 7评分、纯音测听(4PTA)阈值、鼓室导抗图、鼓膜内陷征象及干耳时间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咽鼓管功能不良是中耳胆脂瘤的一个重要因素,小样本随访发现改良完壁式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形术同期咽鼓管球囊扩张治疗中耳胆脂瘤并咽鼓管功能障碍的短期效果良好,但其远期疗效有待对更大样本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湿耳与干耳两种条件下行Ⅰ型鼓室成形术后鼓膜愈合率的差异,以及两种状态下鼓膜残缘的病理特点。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2月就诊、需要行Ⅰ型鼓室成形术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纳入研究。术前由两名耳科医师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独立判定鼓膜的干、湿状态。最终纳入研究对象82例,其中试验组(湿耳)31例,对照组(干耳)51例。比较两组术中鼓膜残缘的病理图像及术后3个月两组的鼓膜愈合率。结果试验组鼓膜完全愈合患者29例(93.5%),对照组鼓膜完全愈合患者48例(94.1%),两组鼓膜愈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鼓膜残缘拥有更多扩张的毛细血管及炎性细胞的浸润。结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可以尝试在湿耳状态下行Ⅰ型鼓室成形术,湿耳状态下鼓膜残缘毛细血管扩张及炎性细胞浸润明显,有利于鼓膜的愈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耳内镜下岛状软骨-软骨膜复合体对干湿耳状态下的疗效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静止期患者,分为干耳组和湿耳组,均在耳内镜下用岛状软骨-软骨膜复合体以内置法行鼓室成形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鼓膜愈合率及术后6个月听力。结果 干耳组鼓膜愈合28例,湿耳组鼓膜愈合26例,愈合率没有统计 学意义(χ2=0.185,P =0.667)。术后6个月干耳组平均气导由术前(39.19±5.04)dB HL提高至(27.86±4.18)dB HL(P<0.05),平均气骨导差由术前(18.76±3.05)dB HL下降至(11.06±2.68)dB HL(P<0.05),湿耳组平均气导由术前(38.24±3.77)dB HL提高至(29.17±4.76)dB HL(P<0.05),平均气骨导差由术前(19 . 81±3 . 2 7)dBHL下降至(12.01±4.04)dB HL(P<0.05),而两组听力提高程度并无明显差异(P =0.287)。结论 耳内镜下应用岛状软骨-软骨膜复合体在干耳或湿耳状态下行I型鼓室成形术均能改善听力和修复鼓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归纳粘连性中耳炎(adhesive otitis media,AdOM)患者的临床特征,总结鼓室成形术对AdOM患者的治疗效果,为制定AdOM的外科处理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诊断为AdOM并接受鼓室成形术的患者15例(15耳),总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术后干耳情况、听力变化、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 15例患者随访时间13~49个月,至随访结束时所有患者均获得干耳,鼓膜均愈合良好。术前气导听阈为(50.1±20.5)dB,术后降低至(41.8±22.7)dB。术前气骨导差(air-bone gap,ABG)为(31.6±11.6)dB,术后ABG为(23.8±11.5)dB,其中有5耳达到ABG闭合。所有患者术后未发生手术并发症。结论 严格掌握适应证,术前精准的评估,鼓室成形术对于部分AdOM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探究耳内镜下I型鼓室成形术在干湿耳状态下手术的疗效差异。方法前瞻性纳入2017年7月~2017年9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静止期患者,术前由2名耳内镜医师和1名临床医师独立判断鼓膜及鼓室黏膜情况,将45例患者分为干耳组和湿耳组。其中干耳患者29例,湿耳患者16例。I型鼓室成形术后3个月时的鼓膜愈合率和听力改善率。结果术后3个月时干耳患者中26例(89.6%)的患者鼓膜完全愈合,湿耳患者中14例(87.5%)鼓膜完全愈合,两组气骨导差均明显下降,干耳组气骨导差由术前(23.5±7.3)dB HL下降至(8.6±6.2)dB HL,湿耳组气骨导差由术前(25.1±7.6)dB HL下降至(10.5±8.0)dB HL。两组在鼓膜愈合率和听力改善率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不伴有听骨链病变的静止期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术前湿耳状态并非手术禁忌证,其术后鼓膜愈合率以及听力改善率与干耳手术一致,且可以降低患者术前等待时间,减少抗生素使用和并发症发生,但这一结论仍需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对静止期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听力恢复不良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2017年2月-2019年11月在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治疗的静止期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131例,所有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行耳内镜鼓室成形术。根据手术后6个月行纯音测听检测结果,骨气导间距(ABG)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ABG ≤ 20 dB为听力良好组,ABG>20 dB为听力不良组。采用单因素分析术后听力改善不良的原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各因素对患者听力的综合作用。结果 术后ABG ≤ 20 dB患者81例,ABG>20 dB患者50例。两组患者因镫骨、鼓膜张肌腱、鼓室黏膜、咽鼓管、人工听骨类型及人工听骨材料的不同,导致术后听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镫骨完整并活动(OR=0.606,95%CI=0.393~0.919)、镫骨完整活动不佳(OR=0.563,95%CI=0.329~0.844)、存在鼓膜张肌腱(OR=1.913,95%CI=1.508~2.449)、咽鼓管通畅(OR=1.818,95%CI=1.417~2.328)及人工听骨材料为钛合金(OR=2.250,95%CI=1.816~2.755)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行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后影响听力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可一定程度改善静止期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听力,其听力恢复效果受镫骨状况、鼓膜张肌腱、咽鼓管功能及人工听骨材料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分期鼓室成形术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分期鼓室成形手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和胆脂瘤病中耳炎的临床特点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32耳用该方法治疗的患者(分期成形组),并与同期325耳一期成形的患者(一次成形组)做疗效比较。以术后听力提高程度(ABG值)、胆脂瘤再发率、鼓膜再穿孔率和术后不干耳率为疗效指标。结果:分期鼓室成形组ABG值28.4dB,鼓膜再穿孔率1.5%,胆脂瘤复发率0%,术后不干耳率0%;一次成形组ABG值21.3dB,鼓膜再穿孔率2.2%,胆脂瘤再发率4.0%,术后不干耳率1.2%。结论:分期成形组的术后听力提高程度、胆脂瘤复发率显著优于一次成形组。鼓膜再穿孔率和术后不干耳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以利用分期手术可有效地挽救和提高大部分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术后听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中耳炎和胆脂瘤中耳炎手术方式及适应症的选择,比较完整鼓室的乳突开放式鼓室成形术与开放式鼓室成形术二种术式治疗慢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7年5月期间97例(99耳),其中胆脂瘤中耳炎71耳,慢性中耳炎28耳,根据病灶范围选用完整鼓室的乳突开放式鼓室成形术(A组)22例(22耳)与开放式鼓室成形术(B组)75例(77耳)。对二组病例术前和术后纯音测听平均值PAT(500、1kHz、2kHz、4kHz)、气骨导差(ABG)等进行统计与比较。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34个月,总干耳率93.9%(93/99),胆脂瘤复发率为7.0%(5/71);术后气导(AC)提高值≥10dB为60.6%,气骨导差(ABG)≤20dB为29.3%;其中A组术后AC提高值≥10dB为90.9%,ABG≤20dB为54.5%;B组术后AC提高值≥10dB为51.9%,ABG≤20dB为22.1%。慢性中耳炎两组术后AC提高值及ABG经独立样本t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完整鼓室的乳突开放式鼓室成形术较开放式鼓室成形术听力提高效果满意,干耳时间相似,但要选择适合病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耳内镜下鼓室探查和鼓室成形术治疗中耳常见病变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30例耳漏伴听力下降患者,包括慢性单纯性中耳炎12例、粘连性中耳炎5例、鼓室硬化6例、中耳胆脂瘤7例。均行耳内镜下鼓室探查+鼓室成形术,根据病变情况行病变清除、外耳道重建、听骨链重建、鼓膜成形等。观察患者鼓膜愈合率、干耳率、听力效果等。结果 28例患者鼓膜修复良好,愈合率93.3%,2例遗留小穿孔,经搔刮穿孔边缘后愈合,均达到干耳。术前平均气导(52.41±19.89)dB,术后(38.11±18.36)d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9.221,P =0.000);术前平均骨导(19.93±16.31)dB,术后(20.21±16.22)d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2.623,P =0.014);术前平均气骨导差(32.49±10.74)dB,术后(17.81±9.42)d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9.730,P =0.000)。对不同疾病分组,各组间术前的平均气导、骨导及气骨导差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各组间术后平均气导、骨导及气骨导差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0例患者保留鼓索神经21例,占70%;术后面瘫0例;术后眩晕3例,均为轻度;术后骨导明显提高者0例。结论 耳内镜手术适应证广,适应于各种中耳疾病,总体效果满意。耳内镜下手术具有微创、美观等特点,去除骨质较少,易于重建修复。耳内镜下外耳道、中耳手术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初次与再次Ⅰ型鼓室成形术后鼓膜愈合率和听力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初次Ⅰ型鼓室成形术的64例(64耳)和再次手术的70例(70耳)鼓膜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时的鼓膜愈合率和听力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初次手术组鼓膜愈合率为96.9%(62/64),再次手术组为78.6%(55/70),前者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初次和再次手术组鼓膜修复成功者术后气骨导差(ABG)≤30 dB者分别为93.5%(58/62)和90.9%(50/55)(P>0.05),术后气骨导差(ABG)≤20 dB者分别为83.9%(52/62)和76.4%(42/55)(P>0.05)。结论初次手术组术后鼓膜愈合率明显高于再次手术组,但两组鼓膜修复成功者术后听力提高的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耳内镜及显微镜下行鼓膜成形术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6年6月四川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收治160例行鼓膜成形术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耳内镜组和显微镜组,各80例。比较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1个月、6个月、1年的鼓膜愈合率,术后3个月的听力改善情况。结果耳内镜组平均手术时间和平均术中出血量低于显微镜组(P0.05);耳内镜组平均住院时间和术后干耳时间1月患者比例低于显微镜组(P0.05);两组术后1个月、6个月、1年鼓膜愈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平均气导听阈、平均气骨导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平均气导听阈、平均气骨导差均低于术前(P0.05)。结论耳内镜下鼓膜成形术与传统显微镜下鼓膜成形术相比,疗效相当,但具有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微创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耳内镜下鼓室成形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我科采用耳内镜下对42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上鼓室胆脂瘤及鼓室硬化症的患者进行鼓室探查、上鼓室进路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型术,观察鼓膜愈合成功率,并比较手术前及手术后3个月平均气导听阈(PTA)及气骨导差(A-B gap)。结果42例患者术后鼓膜一期完全愈合40例(占95.2%),遗留穿孔2例(占4.8%)者均在门诊耳内镜下处理后完全愈合。术前患者平均气导听阈52.32±14.70 d B HL,术后3个月平均气导听阈30.59±12.16 d B HL,听力提高程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3例患者术后出现皮瓣部分缺血坏死,经门诊处理后恢复。未出现严重感音神经性耳聋,无面瘫及眩晕并发症。结论:耳内镜下中耳手术及鼓室成形术具有良好的可行性。部分经过选择的中耳胆脂瘤也适合耳内镜下进行。耳内镜下具有视野广阔清晰,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及听力效果良好、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未来中耳手术的一个热点及方向,但单手操作等缺点仍需术者熟练克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