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鼻腔结构异常致头痛的病因、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分析62例结构性异常头痛患者的临床资料,经鼻窦CT扫描及鼻内镜检查评估鼻腔解剖结构异常的特点,局部麻醉试验而制定个性化方案,通过鼻内镜手术矫正,随访6~12个月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62例患者中,治愈5 2例,好转10例,有效率100%,未见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鼻腔结构异常产生黏膜挤压是疼痛的主要原因,通过鼻窦CT扫描,鼻内镜检查,局部麻醉试验明确诊断,并经鼻内镜手术达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鼻内镜治疗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及与鼻腔解剖异常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学确诊的31例真菌性鼻窦炎(fungal Sinustis,FS)的鼻内镜检查和CT扫描的病变特征、临床表现以及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术式治疗真菌性鼻窦炎的效果。结果 CT扫描或鼻内镜检查显示31例患者鼻腔均有不同程度的解剖异常或病变及窦腔内病灶;全部病例病理学检查均发现真菌孢子、菌丝和黏膜炎症,临床分型均属非侵袭性FS,其中5例为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allergic fungal sinusitis,AFS)。术后随访2-4年,治愈27例(87.1%),显效2例(6.5%),无效2例(6.5%)。结论 鼻腔解剖异常及局部病变与FS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对鼻腔鼻窦病变的显示能力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健康志愿者10例及临床疑为鼻部病变者20例共56侧行鼻腔螺旋CT扫描后,经软件处理,进行多平面重建成像(MPR)和仿真内镜成像(CTVE),与鼻内镜检查和手术所见进行对比研究,利用Wilcoxon等级资料两样本秩和检验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螺旋CT MPR可从不同角度、各种层面、多方位地显示鼻腔、鼻窦及鼻咽部的解剖结构、病变部位和范围及气道、前中颅底的情况。CTVE可显示鼻腔正常解剖结构、病变位置和范围,与鼻内镜检查和手术所见类似,并可进入鼻内镜无法到达的腔道,如鼻窦内、狭窄的鼻道内以及梗阻病变的远端。结论:CT图像后处理技术对鼻腔鼻窦解剖和病变的显示提供了一种无创、全新、经济、安全的影像学方法,能弥补常规CT和鼻内镜的不足,合理使用CTVE、MPR等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同时与水平位CT相互结合,可以增加诊断信息量,提高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4.
鼻腔接触性头痛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目的研究鼻中隔与鼻腔外侧壁接触导致头痛患者的鼻腔解剖异常情况及鼻内镜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鼻腔接触性头痛患者,经鼻窦CT及鼻内镜检查评估鼻腔解剖异常情况,并通过鼻内镜手术纠正鼻腔解剖异常。术后3个月进行疗效评估。结果鼻腔解剖异常以鼻中隔高位偏曲、中鼻甲变异及其邻近结构的病变最明显。鼻内镜术后随访3~18个月,平均6个月。治愈32例,好转23例,无效3例。结论鼻中隔高位偏曲及其邻近结构病变产生的黏膜挤压是鼻腔接触性头痛的主要原因,鼻窦CT扫描和鼻内镜检查能较准确地发现引起鼻源性头痛病灶的确切部位,及时行鼻内镜手术治疗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伴有嗅觉障碍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鼻腔鼻窦形态及其影像学表现,探讨嗅觉障碍与鼻腔鼻窦形态和影像改变的相关性。方法:对176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测试嗅觉功能,同时行鼻窦CT和鼻内镜检查,进行Lund-Mackey鼻窦CT评分及Kennedy鼻内镜评分,并观察嗅裂区阻塞情况,对检查及评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30例患者嗅觉正常(17.1%),109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嗅觉减退(61.9%),37例患者嗅觉丧失(21%);②Lund-Mackey鼻窦CT评分与嗅觉障碍的程度存在正相关(P<0.01);③Kennedy鼻内镜评分的变化与嗅觉障碍程度正相关(P<0.05)。结论:①嗅觉功能障碍与慢性鼻-鼻窦炎相关;②Lund-Mackey鼻窦CT评分系统对于嗅觉障碍的初步判断有一定临床意义;③Kennedy鼻内镜评分系统更侧重于评价鼻腔总体形态的改变。  相似文献   

6.
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CT影像特征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回顾性总结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CT影像表现,并与手术中所见比较,探讨其CT影像特征及其在诊断中的参考作用。方法收集21例确诊为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的CT影像资料。男17例,女4例;年龄15岁~50岁。鼻窦CT扫描采用骨窗和软组织窗扫描。术前行鼻内镜检查、皮肤点刺变态反应皮试、总IgE及鼻分泌物嗜酸粒细胞涂片检查。手术中记录鼻窦和鼻腔病变且与CT影像对照。术后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和真菌涂片+培养。结果鼻内镜检查见所有病例鼻腔单发或多发半透明粉白色息肉,周围稀薄黄色或黏白色分泌物。9例11侧鼻腔可见果酱样黄褐色黏着分泌物。鼻窦CT扫描提示单侧鼻窦发病10例(10侧),双侧病变为11例(22侧);单侧或双侧病变全组鼻窦均受累;鼻窦腔散在均匀高密度影,呈毛玻璃样特征,周边为软组织影,3例4侧颅底骨质吸收,1例颅内侵犯。20例行鼻内镜手术,1例行双冠经路+鼻内镜手术。术中见17例窦腔有果酱样黄褐色黏着分泌物(黏蛋白),4例窦腔为褐绿色泥样分泌物。随访6个月至7年,治愈14例,好转7例,其中3例术后2年再手术。结论鼻窦CT扫描显示鼻窦腔内片状毛玻璃样高密度影,可伴骨质吸收或侵袭性生长,为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具有诊断意义的影像检查特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性分析鼻内镜下切除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50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内镜下切除鼻腔鼻窦肿物及肿物基底部黏骨膜,对侵及上颌窦,尤其是内下角者,辅助柯陆氏入路彻底切除肿瘤。结果术后随访2~8年,50例患者中治愈42例(84%),局部复发5例(10%)、恶变3例。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疗效确切,对侵及上颌窦者辅已柯陆氏径路下内镜治疗。  相似文献   

8.
软骨肉瘤是起源于向软骨细胞分化的间叶细胞的一种软组织恶性肿瘤。主要发生于下肢、上肢、躯干等部位,原发于鼻腔、鼻窦的软骨肉瘤仅占鼻腔鼻窦及鼻咽部非上皮性肿瘤的4%[1]。临床上多采用鼻外径路广泛切除。我科1999~2004年经鼻内镜切除鼻腔鼻窦软骨肉瘤6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临床和病理诊断为鼻腔鼻窦软骨肉瘤6例,男5例,女1例;年龄13~46岁,主要症状有鼻塞,头痛。均行CT和内镜检查。鼻腔冠状位CT扫描显示肿瘤主要侵及上颌窦和部分或全部筛窦,同时侵及蝶窦1例,侵犯鼻中隔4例。病理学分级[2]:Ⅰ级4例,Ⅱ级1例,Ⅲ…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单侧鼻腔鼻窦良恶性病变并发鼻息肉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5例单侧鼻腔鼻窦良恶性病变并发鼻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5例中,霉菌性鼻窦炎9例.出血坏死性息肉4例.内翻性乳头状瘤8例,血管瘤2例.鳞状细胞癌2例。15例行鼻内镜手术.4例行上颁窦根治结合鼻内镜手术.5例行鼻侧切开术.1例行上颁骨部分切除术。术前误诊4例,术后2例复发再次手术治疗。结论单侧鼻腔息肉患者.要警防是否合并其它鼻腔鼻窦病变。鼻内镜、CT检查和活检有助于术前明确诊断,以彻底清除病变为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异位脑膜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对我科1990-01-2011-10有完整随访资料的8例鼻腔鼻窦异位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5例采用鼻侧切开术,2例采用鼻内镜下肿瘤切除术,1例为鼻内镜下联合柯陆进路手术,并对所有患者术后情况进行随访。结果:全部患者术后无并发症,随访6个月~22年,其中2例复发,分别在术后18个月和1年,经再次手术,未再复发。结论:鼻腔鼻窦异位脑膜瘤罕见,临床症状和体征无特异性,诊断困难。最终诊断需依赖组织学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有助于进一步明确诊断。手术完整切除后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在鼻内镜下行单纯切除或经柯-陆径路于骨膜下分离切除肿瘤,创面用电刀烧灼处理,术后使用抗生素1周预防感染。结果70例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其中Ⅰ级、Ⅱ级患者治愈64例(90%);Ⅲ级患者复发6例(10%),经再次鼻内镜下手术彻底清除病灶后治愈。结论鼻内镜下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创伤小,疗效好,有效预防术后复发;可作为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首选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治疗结构性鼻炎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对128例结构性鼻炎患者,结合其症状、鼻内镜检查和鼻窦CT分析结果制定个性化手术方案,在鼻内镜下进行鼻腔结构的功能性重塑手术治疗,主要包括:①鼻中隔鼻成形术;②功能性下鼻甲手术;③中鼻甲成形术;④窦口鼻道复合体功能性切除术。结果 术后随访10~20个月,平均15个月。痊愈90例(70.31%),有效35例(27.34%),无效3例(2.34%),总有效率97.65%。结论 结构性鼻炎是由于鼻腔结构异常所致功能异常的疾病,鼻内镜下鼻腔结构的功能性重塑手术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重建鼻内结构手术治疗鼻源性头痛的疗效。方法:对183例鼻源性头痛患者术前行鼻内镜检查和CT扫描,发现鼻腔解剖结构异常,鼻内镜下重建鼻内结构。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治愈156例(85.2%),显效18例(9.8%),无效9例(5.0%),临床总有效率95.0%。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由鼻腔、鼻窦的解剖异常或疾病引起的鼻源性头痛,视野清晰明亮,操作准确,切除病灶彻底,并能使鼻内结构恢复正常,治疗效果良好,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非侵袭性真菌性鼻及鼻窦炎(noninvasive fungal rhino-sinusitis,NIFRS)的临床特点和疗效,加深对这一疾病的认识,提高临床诊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NIFRS患者的临床表现、鼻内镜检查和CT扫描的病变特征、以及鼻内镜下手术治疗的效果。结果 47例中大部分为真菌球性真菌性鼻及鼻窦炎(40/47),7例为变应性真菌性鼻及鼻窦炎,7例鼻窦内均发现典型的变应性黏蛋白蓄积。CT显示NIFRS影像学有特殊表现。47例患者均治愈,随访1~10年,复发率6.4%(3/47),3例伴糖尿病,经再次治疗后痊愈。结论 NIFRS临床症状不具特异性,鼻内镜检查和CT扫描对诊断有特殊价值,鼻内镜手术疗效确切,术后鼻内镜复查、鼻腔冲洗及药物治疗可有效预防疾病复发。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疗效。方法:病理和临床诊断为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16例,术前做鼻内镜检查及鼻窦CT扫描,全身麻醉鼻内镜下行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结果:术后随访1~2年,16例患者术后复发2例。结论:鼻内镜手术是治疗Krouse Ⅰ~Ⅱ级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一种较好的方法,此方法的优点为视野清楚、创伤少、出血量少、复发率低、避免了面部切口。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鼻腔黏膜接触点性头痛的诊断及鼻内镜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2008年12月至2012年12月对65例头痛患者行鼻内镜检查,鼻窦CT扫描及丁卡因实验诊断为鼻腔黏膜接触性头痛者行鼻内镜手术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随诊6个月以上,治愈52例(80.0%),显效10例(15.3%),无效3例(4.0%),临床总有效率为95.3%。结论 鼻内镜手术治疗鼻黏膜接触点性头痛,治疗效果良好,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鼻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额外的异位牙很常见 ,据估计在正常人口中发病率可达到 1%。但是 ,牙生长在鼻腔内部很罕见。该作者报告了一例鼻牙 :男性患者 ,71岁 ,病史为左鼻塞 ,间歇性左鼻流涕 ,涕中带血 ,同时反复发生鼻窦感染。鼻内检查发现一长于左鼻腔底部的坚硬的白色物质 ,大小为 1.0× 0 .5cm。该物质被红色的易碎的软组织包绕 ,临床活组织检查证实为肉芽组织。冠状位 CT扫描可见左鼻腔底壁有不规则的高衰减物 ,其密度均匀且与邻近的骨密度相近。内窥镜下行该物质切除术 ,术中发现此物为一正常形态的牙齿 ,组织学检查证实为牙齿。术后 ,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异位牙及多生牙并发上颌骨囊肿的病因、症状、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近5年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例异位牙及多生牙合并上颌骨囊肿的临床质料,并总结其诊治特点。结果 6例患者共有7颗异位牙和多生牙,均并发上颌骨囊肿,1颗左上尖牙异位至左鼻腔,1颗左上前磨牙异位至左眶底,1颗左上尖牙异位至左上颌窦泪前隐窝区域,1颗为左侧上颌窦底异位多生牙,3颗为右上颌骨前部多生牙。5例患者1次手术成功,1例患者初次手术仅处理囊肿,未处理异位牙,2个月后出现口腔瘘,8个月后再次手术去除异位牙。3例患者鼻内镜下经鼻入路手术,2例患者采取Caldwell-Luc入路手术,1例鼻内镜结合Caldwell-Luc入路手术;2例患者Caldwell-Luc入路术后出现面部麻木感3个月后缓解。6例患者均无复发及其他并发症。结论 异位牙及多生牙并发上颌骨囊肿常表现为面部隆起,可首诊于耳鼻咽喉科,耳鼻咽喉科医生需重视,避免漏诊。术者需结合手术经验,根据牙齿的位置及囊肿累及范围,选择合理的手术入路;鼻内镜下经鼻入路较Caldwell-Luc入路损伤小,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鼻腔黏膜接触性头痛患者鼻内镜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0例经鼻内镜、鼻窦CT检查明确鼻腔解剖结构异常并经临床确诊的鼻腔黏膜接触性头痛患者行鼻内镜手术治疗,术后进行疗效评估。结果鼻内黏膜接触性头痛患者鼻腔解剖异常主要位于鼻腔中部,以鼻中隔高位偏曲多见,窦口鼻道复合体异常次之。鼻内镜手术矫正鼻腔解剖异常,术后随访6~16个月,平均8个月。痊愈32例,有效8例,有效率100%。5例伴有焦虑症的患者术后5 d焦虑症减轻,给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口服1个月症状消失。5例伴有颈背部肌紧张感的患者在术后7 d内颈背部不适减轻,经理疗后症状消失。结论鼻腔中部解剖异常为鼻腔黏膜接触性头痛的病因之一,鼻内镜手术矫正鼻腔解剖异常可使大部分头痛患者获得缓解,合并精神症状及颈部肌肉异常者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harlin综合征的临床特征,以提高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对32例患者应用鼻内镜和CT进行检查,找出病因,然后根据不同的病因在鼻内镜下处理鼻腔解剖异常。结果:手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治愈27例(84.4%),好转5例(15.6%)。结论:鼻内镜和CT检查可提高Charlin综合征的诊断,鼻内镜下手术是治疗Charlin综合征的一种可行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