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了解无锡市梁溪区2012—2019年2型糖尿病发病情况及变化趋势。方法 收集2012—2019年无锡市梁溪区2型糖尿病病例数据,利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PC)评价发病变化趋势,建立GM(1,1)灰色模型对2020—2022年2型糖尿病发病率进行预测。结果 2012—2019年梁溪区2型糖尿病年均粗发病率为157.92/10万,标化发病率为103.32/10万,粗发病率由103.99/10万上升至205.97/10万,APC为8.78%(P<0.01);标化发病率由72.64/10万上升至132.43/10万,APC为7.76%(P<0.01),历年男性发病率均高于女性(均P <0.01)。全人群各年龄段发病率均呈现上升趋势(均P <0.01),其中<40岁组上升趋势较快(APC=14.39%,P<0.01);GM(1,1)预测模型C=0.238,P=1.000,预测精度较好,2020—2022年发病率依然呈现升高趋势。结论 梁溪区2型糖尿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男性风险高于女性,低年龄段发病率快速增长趋势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北京市顺义区2005—2019年报告的戊型肝炎(戊肝)发病情况,探讨影响戊肝发病的危险因素,为戊型肝炎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模块,按发病日期导出2005—2019年戊肝报告发病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戊肝发病特征进行分析,采用1:2配对的病例对照方法对戊肝发病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19年北京市顺义区戊肝病例报告发病率整体呈下降趋势(P<0.01),报告发病率波动于1.27/10万~5.69/10万。60~69岁是发病高峰,发病例数占比最高的职业是农民,占35.98%;农村报告发病率高于城市(P<0.01),男性报告发病率高于女性(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食用海鲜类(OR=1.794)、食用河鲜类(OR=1.826)、喝生水(OR=1.798)、经常外出就餐(OR=1.774)和传染源接触史(OR=11.807)是戊肝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中老年人、男性、农民是戊肝的主要发病人群。戊肝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食用海鲜、河鲜、喝生水、经常外出就餐以及传染源接触史。  相似文献   

3.
王荣  杨晨  苗瑞芬  许可  丁松宁  李晨 《华南预防医学》2021,47(11):1470-1473
目的 分析南京市≥65岁老年人肺结核病例特征,为制定老年结核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中2011—2019年登记的现住址为南京市的≥65岁老年肺结核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19年南京市老年活动性肺结核年均报告发病率76.61/10万,报告发病率呈波动下降趋势,下降幅度30.05%,但老年病例占比总体呈上升趋势(P<0.05)。老年肺结核男女比例3.12∶1,病例数以65~69岁年龄组最多,年均报告发病率男性以80~84岁组(164.88/10万)最高,女性以85岁及以上组(40.88/10万)最高。农民(40.36%)和离退休人员(39.85%)位居老年患者职业前2位,老年病例报告无明显季节性。地区分布上,高淳区年均报告发病率最高(154.87/10万),中心城区报告发病率较低。病原学阳性率、就诊延迟率呈上升趋势(均P<0.01)。结论 南京市老年结核病防控应关注老年男性及老龄化程度高的农村地区,加强主动筛查、治疗管理和医疗保障,加大健康宣教,减少就诊延迟。  相似文献   

4.
赵玉锋  姜栋栋  井飞 《华南预防医学》2022,48(10):1227-1230
目的 探讨2017—2021年亳州市手足口病例及病原学特征。方法 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2017—2021年亳州市手足口病的流行强度、严重程度、季节性及病原学分布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 2017—2021年亳州市共报告手足口病例32 711例,男性18 952例,女性13 759例;病例年龄1 d龄至37岁。重症病例数94例,占总病例数的0.29%,不同年份手足口病重症率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呈逐年下降趋势。亳州市4个区(县)每年均有手足口病例。发病时间分布呈现明显的季节性,4—6月份为流行主高峰,报告病例14 454例,占总病例数的44.19%,10—12月为流行小高峰,报告病例9 994例,占总病例数的30.55% ,呈现拖尾现象。手足口病发病主要集中在0~4岁人群,其次为5~8岁人群,>10岁人群构成比最低(283例) 。2017—2021年Cox A16及其他肠道病毒检出率明显上升;EV 71总体检出率为27.56%,呈逐年下降趋势(P<0.01)。结论 2017—2021年亳州市手足口病呈季节性,以0~4岁儿童病例所占比例较高。手足口病的流行模式、病原谱发生明显的改变,表现为EV 71流行强度下降。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甘肃省陇南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腮)流行特征,评价疫苗接种效果,为制定流腮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5—2020年甘肃省陇南市流腮资料进行分析,描述病例三间分布特征。结果 2005—2020年陇南市共报告流腮病例12 130例,无死亡病例,年均发病率为28.81/10万(6.25/10万~105.53/10万);发病时间呈现2个高峰和2个低谷的季节性特点;病例主要集中在0~14岁儿童,占病例总数的76.88%(9 325/12 130),年均发病率113.37/10万;男性年均发病率(31.85/10万)高于女性(25.51/10万)(P<0.01);发病以学生为主,占60.87%(7 383/12 130);12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均发生在农村学校,2013年后无流腮暴发疫情报告;扩大国家免疫规划(EPI)前期(30.49/10万)与EPI后期(28.25/10万)相比陇南市流腮年均发病率有所下降(P<0.01),但<15岁人群年均发病率EPI前期(116.52/10万)与EPI后期(112.16/10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05—2020年陇南市流腮报告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发病高峰因学生开学呈双峰分布,发病年龄以0~14岁儿童为主,暴发疫情均出现在农村,EPI实施前后陇南市<15岁人群流腮发病率下降不明显,应继续落实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免疫接种策略。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2007—2018年梧州市肺结核的流行病学特征,了解梧州市肺结核疫情,为今后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全国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07—2018年梧州市肺结核报告发病资料,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07—2018年梧州市共报告肺结核病例22 868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63.58/10万,年报告发病率呈下降趋势,由2007年的89.33/10万下降到2018年的59.66/10万(P<0.01)。男女性别比为2.95∶1。各年龄组均有发病,55~64岁组报告发病例数比例最高(16.15%),≥75岁组报告发病率最高(188.18/10万);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69.18%)。万秀区、蝶山区和龙圩区年均报告发病率均高于梧州市平均水平,而2018年万秀区(包含原蝶山区)的报告发病率(52.31/10万)低于梧州市平均水平(59.66/10万)。结论 2007—2018年梧州市肺结核报告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需加强疫情高发地区和农民、中老年人和男性的结核病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上海市郊区某镇性传播疾病的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为制定更好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报告的2009—2018年现住址为上海市郊区某镇的常住居民性传播疾病病例资料,对其流行特征与趋势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8年上海市郊区某镇共报告性传播疾病1 925例,年均发病率155.34/10万,2012年发病率最高,为245.48/10万,2009—2018年总体发病率表现“∽”型周期波动。以梅毒和淋病发病率最高,年均发病率分别为82.31/10万和43.98/10万。以3、6月报告最多,共401例,占病例总数的20.8%。男性年均发病率为181.14/10万,高于女性年均发病率129.91/10万(P<0.01);年龄以30~39、40~49岁为主,共报告病例802例,占病例总数的40.7%;职业以工人、农民及家庭待业为主,分别报告为666、543、215例,分别占病例总数的34.6%、28.2%和11.2%。户籍以本县区户籍为主,共报告1 592例,占总病例数的82.7%。地区分布以农村地区为主,占56.5%,农村地区发病率(222.09/10万)高于城镇(111.70/10万)(P<0.01)。结论 上海市郊区某镇性传播疾病发病率较高,尤其是梅毒发病率较高。应确定重点人群,制定科学的干预策略,大力开展性传播疾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上海市金山区猩红热流行病学特征和流行趋势,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和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1—2019 年上海市金山区猩红热疫情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1—2019 年上海市金山区累计报告猩红热病例430 例,年均发病率为6.25/10 万;高发期集中在每年的春夏交接期的 4—6 月和冬季11月至次年1月,病例数分别占全部病例的36.98%和40.70%;人群分布特征为男女比例1.43∶1,男性年均报告发病率为7.22/10万,女性为5.25/10万,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P<0.05);全部病例中学生282例( 65.58% )、幼托儿童136例( 31.63% )、散居儿童12例( 2.79% );以4~9 岁年龄为主,占92.09%( 396/430 );病例高峰在6~7岁年龄组,占 44.19%( 190/430 )。结论 近年上海市金山区猩红热发病率呈增高趋势,小学生、幼托儿童是猩红热发病的高危人群,应加强小学和托幼机构的疫情监测和健康教育工作,做好猩红热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分析2009—2018年云浮市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流行特征,为丙肝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中国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收集云浮市2009—2018年丙肝病例疫情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丙肝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8年云浮市共报告丙肝病例4 480例,年发病率从2009年的14.78/10万逐年增至2018年的27.15/10万。各县(市、区)均有病例报告且年均发病率不同(P<0.01),最高为云城区(27.77/10万)。病例中男性3 170例,女性1 310例,男女性别比为2.42∶1,男性年均发病率(20.71/10万)高于女性(9.45/10万)。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0~59岁(3 849例,占85.92%),30~49岁有1个发病高峰(2 870例,占64.06%)。职业以农民为主(2 472例,占55.2%)。发病时间无季节特征,均为散发。结论 云浮市2009—2018年丙肝报告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地区差异较大,20~59岁、农民是重点人群,应重视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的丙肝疫情,进一步加强确诊及后续治疗和随访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隆安县2012—2020年手足口病(HFMD)流行和病原学特征,为HFMD科学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数据来源于中国传染病报告信息系统,收集2012—2020年HFMD数据,采用Excel进行数据录入和导出。结果 2012—2020年隆安县报告HFMD共24 680例,其中重症83例,死亡8例,报告年均发病率为656.89/10万,年均死亡率为0.21/10万。每年4—6月和9—10月是发病高峰期;发病率以城厢镇最高(944.68/10万),以屏山乡最低(469.46/10万)。男性年均发病率为751.32/10万,女性年均发病率为550.69/10万,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1.36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FMD病例以0~4岁儿童为主(95.28%)。在558例病例中检出EV 71病毒阳性109例(21.25%);EV 71在重症、死亡病例中比例分别为54.22%、87.50%。结论 2012—2020年隆安县HFMD总体上仍然处于高流行趋势,存在地区、性别、季节分布的差异,2012—2017年EV 71型感染是HFMD感染的优势病株,应继续推进EV 71疫苗接种对防控HFMD流行和暴发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周口市病毒性肝炎病例流行特征,为该地区的病毒性肝炎防控措施的调整提供依据。方法 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周口市病毒性肝炎病例病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河南省周口市报告的病毒性肝炎病例,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病毒性肝炎病例资料进行流行特征分析。结果 2019—2021年周口市共报告病毒性肝炎病例5 426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0.45/10万。其中甲肝8例,占0.15%,乙肝3 698例,占70.49%,丙肝1 504例,占27.73%,戊肝216例,占3.98%。不同年份乙肝、丙肝报告发病率均呈逐渐下降趋势(均P<0.01),不同年份甲肝、戊肝报告发病率下降趋势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每月均有乙肝和丙肝的病例报告。乙肝1月报告发病数最多,共计423 例,占发病总数的11.44%。丙肝6月报告发病数最多,共计168例,占发病总数的11.17%。病毒性肝炎病例中年龄最小病例为0.5岁,年龄最高97岁。乙肝和丙肝病例均以30~44岁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45~59岁。乙肝和丙肝病例中男性占比均高于女性。职业分布中乙肝、丙肝病例主要以农民为主,分别为52.46%、35.90%,其次是居家或待业者,分别为21.31%、17.82%。各县市均有病毒性肝炎病例发生,其中乙肝病例所占比例排名前3位的分别是郸城县(15.55%)、扶沟县(13.06%)、沈丘县(12.36%);丙肝报告病例数排前3位的是沈丘县(14.10%)、项城市(12.77%)、郸城县(12.43%)。结论 2019—2021年周口市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乙肝是主要发病类型,病例主要以男性、中青年、农民为主,防控措施的制定应结合以上特征进行制定,以进一步有效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广东省实施单剂含流腮成分疫苗(MuCV)免疫策略后2010—2019年广东省流行性腮腺炎(流腮)流行特征,为流腮的科学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从《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筛选出来的2010—2019年广东省流腮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9年广东省累计报告流腮病例282 444例,年均发病率为26.42/10万(15.04/10万~52.22/10万),总体呈下降趋势(P<0.01);广东省21个地(市)每年均有病例报告,深圳、广州、佛山报告病例数占48.50%;每月均有流腮病例发生,每年5—7月为发病高峰期,11月至次年1月出现小高峰;5~9岁报告病例占41.11%,5、6岁组儿童的发病率较高,分别为298.88/10万、288.41/10万。结论 2010—2019年广东省流腮发病总体呈下降趋势。流腮主要流行在珠三角地区,以5~9岁为主,季节性双峰分布时间与学生在校时间吻合,建议加强珠三角地区学校疫情防控及为4~6岁的学龄前儿童引入第2剂MuCV接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西安地区2018—2021年儿童手足口病(HFMD)病例特征,并对其病原学特征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西安地区手足口病儿童病例的病例特征,采集儿童病例的肛拭子样本,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样本的病毒类型,并分析其病原学特征。结果 2018—2021年西安地区手足口病儿童病例累计报告38 720例,年均发病率为278.94/万。其中男23 765例,女14 955例,男女比为1.589∶1;5岁以下手足口病儿童病例36 992例,占比95.54%;每年4—7月份报告病例数最多,占全年总例数的57.67%,春、夏两季是儿童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病原学检测结果显示,11 647例手足口病儿童病例样本中,阳性病例5 739例,阳性率为49.27%,以EV 71阳性(61.30%)为主,其次为Cox A16阳性(24.08%)和其他肠道病毒阳性(14.62%)。不同年份、年龄和季节的阳性检出病原菌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EV 71病毒是西安地区儿童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5岁以下儿童是易感人群,在春、夏季节尤其需要注意防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无偿献血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筛查结果并分析其感染人群特征。方法 以核酸扩增技术(NAT)及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2015—2021年邢台地区394 290名无偿献血人群进行HBV感染标志物检测。收集无偿献血者一般资料,分析无偿献血者HBV感染情况及其人口学特征。结果 394 290名无偿献血者中共检测出1 602例HBV感染者,感染率为0.41%。其中经ELISA检出HBV感染者1 452例,占90.64%;经NAT检出HBV感染者150例,占9.36%。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显示2015—2021年不同年份HBV感染率逐渐降低(P<0.01)。无偿献血者HBV感染多发生于男性、28~40岁、高中及以下学历、离异或丧偶、工人(P<0.05或P<0.01)。结论 2015—2021年邢台地区无偿献血者HBV感染率较高,感染的发生与年龄、性别、学历及职业有关,应加强对献血者的有效招募,制定符合本地区的献血招募指南,无偿献血者尽量从低风险人群中招募,以提高血液安全质量。  相似文献   

15.
梁亚琼  徐鹭  陈敏 《华南预防医学》2022,48(11):1400-1403
目的 对2016—2021年南京市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FEI)监测结果进行初步分析,评价疫苗接种的安全性及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系统运转情况。方法 通过AFEI信息管理系统搜集2016—2021年南京市报告的AFEI个案数据,使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6—2021年南京市共报告AEFI 8 433例,报告率总体呈上升趋势,2021年AEFI报告率最高为118.07/10万,各年度的AEFI报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一般反应报告率最高(66.74/10万),其次为异常反应(9.05/10万);AEFI报告总例数前5位地区为浦口区(957例)、栖霞区(886例)、建邺区(882例)、江宁区(840例)及秦淮区(774例);AEFI以0~3岁年龄段为主,共报告6 974例,占比为82.70%;AEFI以免疫规划疫苗为主,报告例数为6 928例;AEFI报告以3—10月为主,共报告例数为6 514例;AEFI主要诊断类型为一般反应,共有7 186例。结论 2016—2021南京市AEFI发生率有所增加,主要人群为3岁以内儿童,需加大宣传,对接种者监护人做好预防接种健康宣教工作,提高对疫苗不良反应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16.
陈蕾  唐秀娟  高玮  温莹  梅树江  姜虹 《华南预防医学》2021,47(10):1358-1360
目的 分析深圳市2017—2019年流行性感冒(流感)流行病学特征,为适时调整流感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7—2019年流感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深圳市2017—2019年流感年平均发病率为7.04/10万,呈逐年上升趋势(P<0.01)。3年流感在冬春季均有发病高峰。发病率最高的辖区为南山区,年均发病率为16.02/10万;除去未分型流感病毒, 3年流感病毒优势毒株均以甲型流感病毒为主,占68.93%。结论 深圳市2017—2019年流感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流感发病率高的辖区主要集中在深圳市南部;发病率高的人群主要是儿童和学生,建议加强对流动人员监测与合理管控以及加强对儿童、学生流感防控,及时接种流感疫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2005—2020年宝鸡市丙型肝炎(丙肝)的流行特征及预测发病趋势,掌握丙肝的发病情况,为科学防控丙肝提供参考依据和建议。方法 应用Excel 2007和SPSS 17.0 软件对中国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2005—2020年宝鸡市的丙肝报告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运用时间序列ARIMA模型对2021—2025年丙肝发病率进行预测。结果 2005—2020年宝鸡市共报告丙肝12 242例,去除重复报告后为10 187例,年平均发病率17.09/10万。男性5 360例,女性4 827例,男女性别比为1.11∶1。2005—2012年发病率呈上下波动,2012—2020年发病率呈下降趋势。2012年发病率最高(22.88/10万),2020年发病率最低(12.85/10万)。丙肝高发县区为金台区(26.71 /10万)、岐山县(25.58/10万)、千阳县(24.97/10万)。不同年龄组人群均有发病,0~<10岁组发病率最低(0.78/10万),70~<80岁组发病率最高(36.11/10万)。农民病例比例最高,占总发病数的56.57%。通过时间序列模型预测2025年丙肝发病率为10.33/10万。结论 2005—2020年宝鸡市丙肝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高发地区仍存在。建议加强丙肝高发地区防控,加大筛查力度,改善卫生环境,关注高危人群,通过健康宣教和干预工作提高对丙肝认知,减少丙肝的发生和死亡。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广州市2015—2019年登革热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广州市2015—2019年登革热发病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登革热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15—2019年广州市共报告登革热3 712例,死亡1例,年平均发病率为5.14/10万,总体呈上升趋势(χ2=1 570.55,P<0.01)。病例报告高峰为8—11月,流行前期4—8月报告登革热本地病例数与9—12月本地病例数呈高度正相关(r=0.930,P<0.05);20~59岁年龄组2 742例(占73.87%),就业人员1 969例(占53.04%);本地病例主要集中在荔湾、白云、海珠、天河、越秀5个中心城区,共报告2 685例(占72.33%);各区年均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18—2019年登革热本地病例中周边地区报告767例(占29.72%),高于2015—2017年周边地区报告病例(260例,占22.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67,P<0.01)。结论 广州市登革热本地病例数、发病率逐年增加,存在一定的空间、时间和人群聚集,应及时发现,及早处置,防止扩散。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2008—2017年深圳市罗湖区常住居民肺癌的发病趋势,为肺癌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深圳市肿瘤登记报告系统中2008—2017年罗湖区常住居民的肺癌发病资料计算肺癌发病率,并利用Joinpoint回归分析发病趋势,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PC)。结果 2008—2017年罗湖区肺癌平均发病率29.67/10万,中标率54.75/10万,世标率55.05/10万,0~74岁累计率6.29/10万,35~64岁截缩率67.29/10万;肺癌发病率占发病顺位第1 位。男性肺癌发病率、中标率分别为女性的1.86倍和2.14倍,Joinpoint回归分析显示,肺癌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均逐年上升,肺癌发病趋势男性(APC=10.01)高于女性(APC=8.55)(均P<0.01)。 50岁及以上年龄人群肺癌发病率以年均5.88%~14.57%的比例随年龄增长而迅速上升。结论 罗湖区肺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应积极采取综合防治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北京市海淀区传染病发病流行变化趋势,掌握其流行特征及流行规律,为有效制定传染病防控措施,调整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海淀区 2012—2016年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2—2016年海淀区法定传染病累计报告病例74 811例,年均发病率维持在 392/10万的水平。肠道传染病发病率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发病率由 2012年的68.04/10 万下降至2016年的38.85/10万;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下降趋势不明显,2014年构成比上升为第1位;血液及性传播传染病发病下降趋势不明显,2016 年发病率降至26.37/10万的低水平。甲、乙和丙类传染病主要病种是痢疾、肺结核、梅毒、乙型肝炎、猩红热、麻疹。发病地区集中在人口基数大及流动人口多的学院路和中关村街道。男女性别比为1.49∶1,各年龄段均有发病,以0~15岁发病例数所占比例最大(36.33%),职业以农民、学生为主(77.58%),4—6月(28.77%)和11—12月(21.15%)为传染病发病高峰期。结论 5年间海淀区传染病发病总体呈下降趋势,痢疾、肺结核、梅毒为乙类传染病的前3位,发病呈0~15岁低龄化,每年4—6月和11—12月为高发季,高校和流动人口集中区域病例较多。因此还应加强重点传染病、重点地区、流动人口聚居地、学校疫情、暴发疫情的传染病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