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应用共焦显微镜检查探讨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其继发性青光眼的手术治疗。方法 8例(8眼)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行共焦显微镜下双眼检查;描述角膜内皮的病变结构特点,分析双眼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内皮细胞平均面积、六角形细胞比例及中央角膜厚度,并对6例继发性青光眼中的5例施行手术治疗。结果患眼角膜内皮细胞呈风筝样或上皮细胞样改变;细胞排列紊乱,大小不均;细胞内可见高反光的细胞核,部分可见双核。患眼和对侧眼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内皮细胞平均面积、六角形细胞比例分别为:789.7±75.8个/mm^2、2223.7±80.6个/mm^2;1106.9±89.4μm^2、379.8±20.6μm^2;17.2±1.2%、56.3±1.7%,下降明显。二者的中央角膜厚度相当。4例继发性青光眼手术后眼压控制正常,另1例手术无效。结论共焦显微镜能够发现ICE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的特征性改变;对该病的诊断具有很高的临床意义。并发继发性青光眼要及时手术治疗控制眼压。  相似文献   

2.
1病例报告 女,2岁。以双眼角膜雾状混浊、视力差1年就诊。1年前,患者母亲发现患儿双眼角膜混浊,视物不清,随后病情逐渐加重,不能独自行走,故来我院就诊。查体:患儿智力发育低下,身材似侏儒,头颅大,脊柱侧突,肝大,双眼角膜呈雾状混浊,眼压双眼均为:35.76mmHg(1mmHg=0.133 kPa)。实  相似文献   

3.
赵骏  赵华  强军  刘敏  刘丽 《国际眼科杂志》2010,10(6):1118-1120
目的:观察角膜内皮炎的共焦显微镜下形态学特征。方法:应用Confoscan 4.0共焦显微镜对24例24眼角膜内皮炎患者的角膜进行扫描检查,记录并分析各层角膜图像。结果:所有患者前部基质混浊,角膜深基质层可见基质细胞排列紊乱及条索状高反光结构,深基质层中还可见低反光带为后弹力层皱褶,角膜内皮细胞前可见斑片状大小不等的高反光结构,病变区角膜内皮细胞水肿、变性呈无结构暗区,内皮细胞呈多形性改变。4眼角膜上皮细胞边界不清,排列疏松,细胞较大,细胞核呈高反光结构,其中可见泡状暗区。结论:共焦显微镜可活体检查角膜内皮炎患者角膜组织各层结构,起到类似病理组织切片的作用;角膜内皮炎以深基质层及内皮细胞层损害为特征;共焦显微镜检查对角膜内皮炎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色素性青光眼是一种罕见的青光眼,其特点是常发生于男性青年近视眼患者。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有些病例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情可得到改善。这种青光眼可能是由于色素对滤帘的阻塞及损伤所致。色素来源于虹膜的神经上皮层,在虹膜周边部形成裂隙呈放射状色素脱失。色素播散遍及晶体的前部,聚集于晶体后表面的周边部、虹膜的前表面、角膜内皮及滤帘中。Sugar(1966)曾称该色素扩散为色素播散综合征,本命名用于色素不足以引起青光眼者。  相似文献   

5.
不同染色剂对兔眼角膜内皮细胞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并比较荧光素钠、吲哚靛青绿,台盼蓝,亚甲蓝,龙胆紫5种不同的前囊膜染色剂对兔眼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 新鲜离体兔眼角膜内皮滴入各实验试剂,0.25%台盼蓝,0.2%茜素红双重染色,光镜下观察角膜内皮细胞的活性,计数内皮细胞的死亡数,透射电镜检查,观察角膜内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1%亚甲蓝组角膜内皮细胞失去正常的六边形结构,可见较多着色死亡细胞,细胞的死亡率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电镜下,1%亚甲蓝组可观察到内皮细胞的胞膜不完整,胞浆内有空泡形成等变化。结论 1%亚甲蓝溶液对兔眼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6.
钻取方法对角膜切缘内皮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阎亦农  刘远光 《眼科研究》1991,9(3):176-178
光镜下观察比较了从上皮侧钻剪和内皮侧冲切兔及人眼角膜切缘内皮细胞损失的情况。从上皮侧钻剪兔眼角膜,植片切缘内皮细胞损失均值为10.59±2.48行,从内皮侧冲切,植片切缘内皮细胞损失均值为6.86±2.80行。后者切缘内皮细胞损失明显少于前者。讨论了从内皮侧冲切角膜植片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体外培养中牛角膜内皮细胞和虹膜色素上皮细胞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毅斌  孙葆忱 《眼科》2001,10(2):100-102
目的明确FasL在体外培养的角膜内皮细胞和虹膜色素上皮细胞(IPE)中FasL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材料和方法采用酶辅助的显微分离法分离新生牛眼IPE细胞,酶消化法分离角膜内皮细胞,进行体外细胞培养。抗FasL抗体、S-P试剂盒(DAB显色)对传一代IPE细胞和角膜内皮细胞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角膜内皮细胞FasL染色呈阳性;IPE细胞及对照组均为阴性。结论在前房免疫赦免的形成中,角膜内皮细胞主要通过表达和分泌FasL发挥作用,而IPE细胞则主要通过表达和分泌有免疫抑制作用的细胞因子以及通过一种非Fas-FasL诱导细胞凋亡的通路来阻止T细胞活化、增殖。  相似文献   

8.
色素上皮细胞衍生因子 (pigm ent epithelium- derived factor,PEDF)是最先在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培养液中发现的细胞因子 ,属于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家族 ,但不具备抗蛋白酶活性。 PEDF有营养神经效果 ,保护神经元免受快速神经毒性侵害 (如谷氨酸毒性 )作用及“胶质细胞静息”特性。PEDF还能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移行 ,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凋亡 ,正常角膜、玻璃体中PEDF含量较高 ,在低氧环境中降低。PEDF具有抗新生血管诱导因子的作用 ,目前 PEDF被视为最有效的细胞内新生血管抑制因子之一。可能对治疗神经元损伤和抑制血管生成特别有效。  相似文献   

9.
人各种角膜病变内皮细胞核变化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Xie L  Li S  Dong X  Yuan F 《中华眼科杂志》1998,34(1):19-20,I001
目的 观察不同角膜病变对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 对91片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时取下的病变角膜片,用1%茜素红和0.25%锥蓝对角膜内皮细胞联合染色,生物显微镜观察其内皮细胞的形态及细胞核的变化。结果 全部病变角膜片均发现有不同数量的双核和多核内皮细胞。结论 在特定的条件下,人眼角膜内上细胞可能存在较强的分裂能力和生理功能代偿能力。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性,60岁.因双眼视物不清9年余,于2010年10月13日来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就诊.眼部检查:裸眼视力右眼为0.25,左眼为0.1,均无法矫正,角膜混浊,共聚焦显微镜检查提示双眼角膜基质层可见瘢痕组织,部分内皮细胞形态无法辨认;内皮细胞密度右眼为1184个/mm2,左眼为406个/mm2.  相似文献   

11.
钟一声   《眼科新进展》1999,19(2):81-84,I000
目的建立从同一角膜片上分离培养角膜上皮、基质和内皮细胞的方法,为研究角膜细胞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消化法分离培养猴眼角膜内皮细胞、上皮细胞和兔眼角膜上皮细胞.组织块培养法培养基质成纤维细胞和兔角膜内皮细胞。细胞接种于12孔培养板,并于培养不同时间行Wright染色检查细胞生长情况。结果采用消化法和组织块培养法能成功地培养猴、兔角膜上皮、基质和内皮细胞。猴、兔角膜内皮细胞培养1wk后,均能形成内皮细胞单层,细胞类似天然的六角形态.且以猴内皮细胞明显;猴角膜上皮细胞培养3~4d生长旺盛、但难以形成细胞单层,兔上皮细胞生长旺盛,1wk后已达融合状态,细胞呈膜状伸出板层伪足;猴、兔基质成纤维细胞易培养,1wk后已融合成单层细胞,细胞排列整齐,类似纤维走行样外观。结论从同一角膜材料中能分别培养出角膜3种细胞成份,消化法和组织块培养法相结合既能节省材料,又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12.
张婧 《眼科学报》2021,(3):244-249
报告1例因电路短路产生电弧光烧伤患者双眼角膜的病例.专科检查:双眼角膜缘颞侧球结膜缺血区小于1/3,角膜上皮呈白色混浊,上皮部分脱落.入院给予清除角膜表面白色坏死组织、抗炎、扩瞳对症治疗,2周后角膜恢复透明,随访3个月患者晶状体及眼底未见明显异常;探讨电弧光在眼球不同部位的致病机制.  相似文献   

13.
Schmitt(1922)首次描述虹膜实质劈裂,以后相继有报导。作者报告1例外伤后虹膜色素上皮分离,是由于色素上皮前层充分回缩致与后层分离。患者女性36岁,面部外伤。视力右眼光感,右角膜缘7∶30点钟处呈三角形撕裂,有虹膜脱出。前房浅,有细胞、色素及纤维蛋白渗出。小而不规则的瞳孔全被厚纤维蛋白膜覆盖,晶体及眼底后极部隐约可见。手术切除脱出之虹膜。术后见色素上皮分离,其范围自虹膜切除处向两侧延伸300°。瞳孔缘处的色素上皮后层与晶体囊紧密粘连,而此后层则紧紧地伸展于晶体囊上。虹  相似文献   

14.
本文应用接触式和非接触式角膜内皮照相机对4例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包括2例 Chandler's 综合征、1例 Cogan-Reese 综合征和1例进行性实质性虹膜萎缩)作角膜内皮细胞观察照相研究。可见病眼角膜内皮细胞均有相同的病理性形态学改变,结合临床表现和病理学检查所见,提示这几种不同表现的病变有可能是具有相同发病学基础的同一种疾病,亦支持这一类病变的基本病因是角膜内皮细胞的异常增殖所致,而且健眼角膜内皮细胞亦可见有改变,说明双眼可受影响。本文对内皮细胞密度的变化、角膜内皮细胞异常增殖和神经嵴细胞分化学说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移植片的转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移植片的转归,分析移植片混浊的原因,为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450例(456只眼)穿透性角膜移植术,追踪观察半年-10年,分析角膜移植片混浊原因。结果发现在456只眼中,角膜移植片透明412只眼,透明成功率90.4%。发生角膜混浊44只眼,其中继发性青光眼3只眼,占0.65%;排斥反应28只眼,占6.2%;病灶复发9只眼,占1.96%;供眼角膜内皮细胞损伤4只眼,占0.8%。结论 早期角膜移植片混浊的主要原因为供眼角膜内皮细胞损伤及继发性青光眼;中晚期混浊的主要原因为排斥反应和病灶复发。认为术中预防供眼角膜内皮损伤,术后尽早发现和治疗排斥反应及病灶复发是预防移植片混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吴志鸿  徐艳春  解聪  张振华  张宝艳 《中华眼科杂志》2001,37(2):90-93,W004,W005
目的 探讨去除角膜上皮对兔眼角膜内皮层和后弹力层的影响,并与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手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后兔眼角膜进行比较研究。方法 制作去除角膜上皮及PRK术后动物模型,以正常兔眼角膜做对照,分别于术后24h、7d、14d及30d时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检测标本。结果 (1)去除角膜上皮兔眼的角膜内皮细胞线粒体明显增大,并出现纤维颗粒性电子致密带,该带在后弹力层中向前移行,这些改变与PRK术后兔眼角膜情况相似;(2)去除角膜上皮兔眼的角膜内皮细胞水肿程度和病理变化过程和PRK术后兔眼角膜变化相似。结论 PRK术后兔眼角膜后弹力层出现纤维颗粒性电子致密物突起,提示角膜上皮的完整性遭到破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扭动模式超声乳化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眼角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01/2014-12眼科住院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61例196眼,按随机化原则分为扭动模式组(A组)和传统模式组(B组),晶状体核硬度按照Emery标准进行分级.记录术中所使用的有效超声时间(ultrasound time,UST)、有效累积释放能量(cumulative dissipated energy,CDE),并比较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眼角膜水肿程度(corneal edema degree,CED)、眼角膜中央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CCT)和眼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结果:两组患者各级核硬度手术中所使用的UST和CDE比较,A组较B组低.术后的平均最佳矫正视力比较,术后1、7d时A组较B组高,而术后30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眼角膜水肿和CCT比较,术后1、7d时A组较B组眼角膜水肿轻,平均CCT厚,术后30d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30d平均眼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比较,A组较B组高,丢失率低.结论:由于缩短了术中UST和减少了CDE,扭动模式超声乳化减轻了对眼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使得患者术后恢复周期缩短,但并未根本解决超声乳化对眼角膜造成的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深低温长期保存角膜移植术后植片内皮细胞的情况。方法 :应用深低温长期保存 3 0天~ 5 0个月 (平均 2 5 0± 11 9个月 )青壮年供体眼角膜完成穿透性角膜移植 2 4例 (2 4眼 )。供眼角膜深低温保存采用Kaufman Capella冷冻保存及复温技术。全部患者角膜植片一直保持透明 ,术后未曾出现移植免疫排斥反应 ,手术操作均由同一医生完成。术后 2~ 13 (平均 5 5± 2 2 )个月 ,应用接触式角膜内皮显微镜及与其同步显示的角膜内皮细胞分析仪对角膜植片中央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 :角膜植片平均内皮细胞密度达 1769 6± 493 7个 /mm ,变异系数为 3 1 3± 11 4% ,六角形细胞出现率为 5 9 0± 6 9% ;植片内皮细胞密度与供体年龄、细胞面积变异系数呈负相关 ,与深低温保存时间以及受体年龄无关 ;六角形细胞出现率与植片内皮细胞密度呈正相关 ,与面积变异系数呈负相关 ,与术后随访时间无相关性。结论 :深低温长期保存角膜可满足穿透性角膜移植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硝酸银爆炸致双眼角膜银沉着一例何守志患者,男,18岁,1991年9月12日因硝酸银贮瓶爆炸,损伤面部及双眼,曾在当地医院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结膜囊。因自觉无明显视力障碍,故未再行任何处理。2个月后双眼角膜逐渐混浊呈灰褐色,于同年11月来我院就诊。眼部检...  相似文献   

20.
作为实验性自体免疫性色素膜炎的抗原,历来使用色素膜组织。自从Wacker等报告在实验性色素膜炎中发现视网膜抗原比色素膜抗原具有更强的抗原性以来,不少学者一直在探求视网膜抗原的意义和进行抗原的分析、提纯。据报告,目前用适当的视细胞外节抗原可造成实验性自体免疫性色素膜炎。进一步研究色素膜炎患者视细胞外节的免疫原性,在Behcet综合征等原因不明的色素膜炎取得阳性结果,在原田氏病则结果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