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比较O臂导航与C臂导航辅助下经皮加长骶髂螺钉内固定治疗DenisⅡ区骶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分析2021年4月—2022年10月收治的46例DenisⅡ区骶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9例采用O臂导航系统(O臂导航组)、27例采用C臂导航系统(C臂导航组)辅助下经皮植入加长骶髂螺钉。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骨盆骨折Tile分型、合并伤发生情况以及受伤至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并比较两组导航辅助系统准备时间、每枚骶髂螺钉植入时间及X线透视时间、螺钉位置准确性、骨折复位质量及愈合时间,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Majeed评分标准评定骨盆功能。结果 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与C臂导航组相比,O臂导航组术中导航辅助系统准备时间、每枚螺钉植入时间与X线透视时间均缩短(P<0.05),且螺钉位置准确性及骨盆复位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螺钉植入时均未出现神经、血管损伤。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1个月,平均12.0个月。影像学复查示,两组骨折均达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组间差...  相似文献   

2.
李明 《实用骨科杂志》2007,13(6):332-334
目的 探讨骶髂复合体损伤的后路手术方法。方法 自2002年10月至2006年1月,应用后路重建钢板、经皮空心钛合金骶髂拉力螺钉、TSRH及改良Gavelston内固定技术,分别治疗6例、27例、13例、9例,共55例骶髂复合体损伤。按Tile分型,B1型6例、B2型19例、B3型14例、C1型9例、C2型5例、C3型2例,经螺旋CT扫描证实后环骨折或脱位。结果 a)失血量比较,经皮骶髂螺钉组较少,其次是TSRH组及改良Gavelston组(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O.05),重建钢板组较多。b)术后并发症及疗效比较,经皮骶髂螺钉组并发症较少,重建钢板组并发症较多且有1例疗效是差,其余三组疗效均为优良。C)骨折愈合时间比较,经皮骶髂螺钉组骨折愈合时间较短,TSRH组及改良Gavelston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重建钢板组时间较长(P〈0.05)。结论 经皮螺钉组失血较少,并发症较少,患者恢复较快,疗效较好;其次是TSRH组及改良Gavelston组;重建钢板组失血较多,并发症较多。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比经皮重建钢板和经皮骶髂螺钉两种内固定方法 治疗Tile C型骨盆后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2年3月至2007年10月,治疗Tile C型骨盆后环骨折患者58例.采用经皮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29例,男20例,女9例;年龄(37.3±11.3)岁.采用经皮骶髂螺钉固定29例,男21例,女8例;年龄(39.3±10.4)岁.致伤原因:车祸伤38例,高处坠落伤17例,挤压伤3例.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X线暴露次数、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Majeed功能评价、术后并发症等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5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1.3个月.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X线暴露次数、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Majeed功能评价:经皮重建钢板组优9例,良16例,可4例,优良率为86.1%;经皮骶髂螺钉组优10例,良16例,可3例,优良率为88.2%.结论 经皮重建钢板和经皮骶髂螺钉两种内固定方法 治疗Tile C型骨盆后环骨折疗效相当,但经皮重建钢板较经皮骶髂螺钉固定无神经及血管损伤风险,且术中透视少.  相似文献   

4.
周唯  汪国栋  裴璇  黄亮亮  李喆君  刘曦明 《骨科》2023,14(3):222-227
目的 比较导航下经皮加长骶髂螺钉与经皮重建钢板治疗垂直不稳定型骶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21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骨科收治的52例垂直不稳定型骶骨骨折病人的临床资料,按置入内固定的不同分为加长螺钉组(25例)和钢板组(27例)。加长螺钉组采用导航辅助下经皮加长骶髂螺钉内固定治疗,钢板组采用后路经皮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时间、术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骨折复位情况以及骨盆功能恢复情况,并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52例病人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2~25个月,平均14.1个月。加长螺钉组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均少于钢板组[(79.6±18.3) min vs.(131.3±18.9) min,(34.2±24.4) mL vs. (252.9±120.3) mL,P<0.001];钢板组术中透视时间少于加长螺钉组[(41.5±23.9) s vs. (176.4±61.5) s,P<0.001];加长螺钉组术后3天、术后2周VAS评分[4(4,5)分、3(2,3)分]均少于钢板组[5(4,6)分、4(4,4)分](P<0.05),两组病人术后1个月、6个月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术后骨折复位情况Matta标准评分与骨盆Majeed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长螺钉组有2例病人术后出现螺钉松动退钉,两组病人术后均未出现内固定断裂以及骨折复位丢失并发症。结论 导航下经皮加长骶髂螺钉内固定与经皮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垂直不稳定型骶骨骨折,均可获得良好的复位与功能效果,但前者较后者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手术创伤小、疼痛减轻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微创内固定治疗不稳定骨盆后环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皮重建钢板和经皮骶髂螺钉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不稳定骨盆后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2年1月~2008年10月,对不稳定骨盆后环骨折70例分别采用经皮重建钢板内固定36例,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34例.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X线暴露次数、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Majeed功能评价、术后并发症等相关数据,进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旋转和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选择。方法 17例存在旋转和垂直不稳定的骨盆骨折患者,全部行手术治疗:骨盆前环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骨盆后环11例采用行切开复位双钢板固定,6例在CT引导下经皮置入松质骨螺钉固定骶髂关节。结果 17例全部恢复行走功能,11例行前路切开骶髂关节双钢板固定患者中骨盆外形恢复好,但1例沿髂嵴切口有不适,6例CT引导下经皮置入骶髂关节螺钉患者骨盆外形接近完全恢复,功能恢复快而满意。结论 骶髂关节骨折脱位患者非手术治疗效果差,宜首选内固定手术治疗;而CT引导下经皮置入骶髂关节螺钉手术操作简单、时间短、出血少、损伤少、固定牢靠,是固定骶髂关节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旋转和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旋转和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选择。方法:17例存在旋转和垂直不稳定的骨盆骨折患者,全部行手术治疗:骨盆前环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骨盆后环11例采用行切开复位双钢板固定,6例在CT引导下经皮置入松质骨螺钉固定骶髂关节。结果:17例全部恢复行走功能,11例行前路切开骶髂关节双钢板固定患者中骨盆外形恢复好,但1例沿髂嵴切口有不适,6例CT引导下经皮置入骶髂关节螺钉患者骨盆外形接近完全恢复,功能恢复快而满意。结论:骶髂关节骨折脱位患者非手术治疗效果差,宜首选内固定手术治疗;而CT引导下经皮置入骶髂关节螺钉手术操作简单、时间短、出血少、损伤少、固定牢靠,是固定骶髂关节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与全身麻醉下机器人辅助取出骶髂螺钉进行对比, 探讨局部麻醉下机器人辅助取出骶髂螺钉的可行性及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成都大学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39例骨盆后环骨折脱位经皮骶髂螺固定手术患者资料, 均在机器人辅助下取出骶髂螺钉, 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局麻组和全麻组。局麻组18例, 男10例, 女8例;年龄(43.3 ± 8.4)岁(25~58岁);全麻组21例, 男12例, 女9例;年龄(44.9 ± 9.0)岁(23~60岁)。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规划螺钉取出路径时间、透视次数、透视时间、手术时间、麻醉时间、麻醉费用、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下地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取钉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获随访, 切口均甲级愈合。局麻组和全麻组患者术中规划骶髂螺钉取出路径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透视时间、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局麻组患者的麻醉时间[(41.6 ± 8.3)min]、麻醉费用[(653.5 ± 102.6)元]、术后下地时间[(2.6 ± 0.6)h]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经皮骶髂螺钉与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Tile B、C型骨盆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1—2017-12诊治的52例Tile B、C型骨盆骨折,26例行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经皮组),26例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切开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骨折复位情况、术后3个月患者康复情况。结果 5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8(12~24)个月。与切开组比较,经皮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失血量更少,切口长度更短,骨折复位质量更好,术后3个月Majeed评分更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相比,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治疗Tile B、C型骨盆骨折创伤更小,骨折复位程度更优,患者功能恢复更好,符合快速康复理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骨盆骨折合并骶髂关节脱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与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 并评价其安全性和实用性。方法 2004年 3月至 2010年 10月, 收治 37例不稳定 性骨盆骨折。在野C冶型臂 X线机引导下, 20例患者接受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 17例患者接受切开复 位重建钢板内固定, 比较和分析两组的围手术期参数和术后影像学指标。结果 对全部病例随访 6~26 个月, 平均 15个月。经皮螺钉组与切开钢板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程度、术后平均发热 时间和住: 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根据术后 X线评价的复位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骨折平均愈合时间: 经皮螺钉组为 32个月, 切开钢板组为 36个月, 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皮 螺钉组无感染、弯钉及断钉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皮骶髂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骨盆骨折具有定位 准确、损伤小、出血少、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 是一种理想的微创手术方法, 前后环固定适用于骨折及 脱位不明显者;该术式对术者操作技术要求较高, 充分的术前准备及患者术后配合能减少并发症发生。 重建钢板或桡骨远端野T冶形钢板可用于固定垂直不稳定性骨盆骨折。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percutaneous reconstruction plate and percutaneous sacroiliac screws in treatment of unstable posterior pelvic ring fracture.MethodsFifty-eight patients with unstable posterior pelvic ring fracture treated with two methods from March 2002 to October 2007 were enrolled in the study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wo kinds of internal fixation: percutaneous reconstruction plate (20 males and 9 females, at mean age 37.3 ± 11.3 years) and percutaneous sacroiliac screws (21 males and 8 females, at mean age 39.3 ± 10.4 years). Causes of injury included traffic accident in 38 patients, fall from height in 17, and crush in 3. The correlative data of operation duration, number of X-ray exposures,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volume, length of incision, Majeed postoperative functional evaluation,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ere analyzed statistically.ResultsAll 58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12–36 months (mean duration 21.3 months). There wa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for operation duration, number of X-ray exposures, size of incision, and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volum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Majeed postoperative functional evaluation indicated excellent and good rates of 86.1 % for percutaneous reconstruction plate and 88.2 % for percutaneous sacroiliac screws.ConclusionsThe clinical effect of the two methods is similar in treatment of Tile C pattern posterior pelvic ring fracture. However, the percutaneous reconstruction plate has lower risk of damaging nerves and blood vessels than the percutaneous sacroiliac screws. Moreover, intraoperative fluoroscopy is rarely performed.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索盆底腹膜重建对直肠癌患者微创低位前切除手术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于武警北京市总队医院接受微创低位前切除术治疗的128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将研究对象分成两组,64例实施盆底腹膜重建手术的患者为观察组,64例未实施盆底腹膜重建的患者为对照组,随访6个月。对比分析两组的手术效果及围术期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占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二次手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 d、3 d、5 d的血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第3 d的血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水平均低于术后1 d(P<0.025)。观察组术后、术后1个月以及术后6个月的大便功能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术后1个月以及术后6个月时(P<0.05)。结论 盆底腹膜重建能够使得实施微创低位切除手术的直肠癌患者Ⅲ~Ⅳ级并发症发生风险降低,同时也减少了二次手术的发...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骶髂螺钉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骶髂螺钉治疗42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应用Tornetta复位情况评价表评估复位情况,应用Majeed骨盆骨折评分系统评价疗效。结果 4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4~34个月,平均15个月。闭合复位骶骨钉内固定骨盆骨折后环不稳术后分疗效满意。结论掌握骶骨置钉技巧,应用骶骨钉固定骨盆骨折后环不稳,手术操作简单、疗效好、适于基层医院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14.
旋转和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旋转和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特点及其急诊处理、诊断和治疗方法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存在旋转和垂直不稳定的骨盆骨折患者,10例保守治疗,8例手术治疗。8例手术患者骨盆前环骨折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2例耻骨上支骨折采用重建钢板固定,2例采用拉力螺钉固定,4例耻骨联合分离患者均采用双钢板固定;6例骨盆后环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双钢板固定,2例在CT引导下经皮置入骶髂关节松质骨拉力螺钉固定。结果18例患者全部恢复行走功能,所有保守治疗患者骨盆骨折均畸形愈合,遗留骶髂关节部位酸痛6例,遗留双小腿、双足麻木3例,行走跛行2例。8例手术治疗患者骨盆外形均恢复好,仅1例患者诉沿髂嵴切口有不适,2例CT引导下经皮置入骶髂关节螺钉患者骨盆外形接近完全恢复,功能恢复快而满意。结论旋转和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保守治疗效果差,宜首选内固定手术治疗,宜同时固定骨盆前、后环或先行前环切开复位内固定,2~3d后再次在CT引导下经皮置入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CT引导下经皮置入骶髂关节螺钉手术操作简单、时间短、出血少、固定牢靠,是固定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5.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总结不稳定骨盆骨折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入路:前环采用横切口或髂腹股沟切门,后环用骶髂前入路或后入路。固定方法:对于髂骨骨折、耻骨联合分离或耻骨上支骨折,采用钢板固定于髂骨内板、耻骨联合上方或前方和耻骨支上方;对于髂骨后部骨折、骶髂关节分离或骶骨骨折采用前路钢板、后路骶骨棒和骶髂关节螺钉固定。结果:87例病人,随访3个月~5年,97%的病人满意。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是不稳定骨盆骨折的可靠治疗方法,术前应特别重视纠正骨盆骨折内出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在老年人中采用锁定钢板固定对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2019年6月遵义医科大学第五附属(珠海)医院收治的49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2例接受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手术,17例接受保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术后疼痛程度、肿胀程度、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锁定钢板固定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0.6%),保守治疗组为(82.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锁定钢板固定组患者术后1周的VAS评分低于保守组(P<0.05),而术后肿胀程度恢复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锁定钢板固定组术后6月Neer评分、DASH评分、CMS反映的肩功能恢复均好于保守组(P<0.05)。锁定钢板固定组并发症较保守组高,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锁定钢板固定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良好,但不同患者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手术或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17.
S1椎弓根螺钉结合髂骨板间螺钉治疗骶髂关节骨折脱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索S1椎弓根螺钉结合髂骨板问螺钉治疗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评价两者结合对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的治疗价值。方法 对11例骶髂关节骨折脱位患者用脊柱内固定系统(TSRH)之S1椎弓根螺钉结合髂骨板间螺钉进行固定,该组患者涉及骶髂关节的垂直移位及旋转的骨盆环变形,归于Tile分型的B类或C类骨盆损伤。11例患者均伴有前环损伤,其中9例予以加压钢板(smith nephew)内固定,余2例患者单纯采用后路手术内固定。结果 7例患者垂直移位完全复位,9例旋转畸形纠正,未发现感染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S1椎弓根螺钉结合髂骨板问螺钉固定技术治疗骶髂关节骨折脱位,可获得即刻稳定性并良好地维持了复位的效果.这一混合技术对于涉及垂直及旋转损伤的骨盆环损伤有稳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C臂透视下股骨粗隆间骨折(IF)闭合复位空心拉力钉内固定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月我院IF患者176例,按治疗方案不同分观察组(n=88)、对照组(n=88)。对照组行传统钉板类内固定术,观察组行C臂透视下闭合复位空心拉力钉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骨性愈合用时)、术后6个月骨折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术前及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运动功能(FMA评分)。结果 观察组手术用时、骨性愈合用时较对照组短,术中失血量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Harris、FMA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骨折愈合优良率97.73%(86/88)较对照组79.55%(70/88)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27%(2/88)与对照组6.82%(6/88)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臂透视下闭合复位空心拉力钉内固定术治疗IF效果显著,能进一步促进骨折愈合,恢复髋关节功能及运动功能,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应用前环皮下内置外固定架(internal fixation,INFIX)联合后环骶髂螺钉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8月-2017年9月,采用前环皮下INFIX联合后环骶髂螺钉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19例。其中男14例,女5例;年龄17~69岁,平均40.6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1例,高处坠落伤5例,重物砸伤3例。骨折根据Tile分型,B1型2例,B2型6例,C型11例。前环损伤包括双侧耻骨坐骨支骨折12例,单侧耻骨坐骨支骨折5例,耻骨联合分离2例;后环损伤包括骶髂韧带损伤2例,单侧髂骨骨折3例,单侧骶骨骨折11例,单侧骶髂关节脱位2例,双侧骶骨骨折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11 d,平均6.1 d。记录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采用Matta评分标准评价骨折复位情况,采用Majeed评分标准评估患者术后功能。结果患者手术时间为47~123 min,平均61.4 min;术中出血量为50~115 mL,平均61.1 mL。术后1例发生植钉处切口浅表感染,1例发生单侧股外侧皮神经激惹,经相应处理后治愈或症状消失。无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及肠道等损伤。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5个月,平均18.1个月。术后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8~13周,平均9.5周;无骨折不愈合、延迟愈合,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情况发生。2例术前腰骶丛神经损伤患者中,1例功能完全恢复,1例残留轻度跛行症状。末次随访时采用Matta评分标准评价骨折复位情况,获优13例、良6例,优良率100%;采用Majeed评分标准评价功能,获优15例、良4例,优良率100%。结论应用前环皮下INFIX联合后环骶髂螺钉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临床疗效满意,并发症较少,是一种微创治疗骨盆环损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