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腹股沟直疝修补术中缝合关闭疝缺损对预防术后血清肿的效果。 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式,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清河县中心医院收治的200例腹股沟直疝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接受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试验组患者在术中使用0号涤纶缝线缝合关闭疝环和直疝疝囊腔;对照组患者不处理疝环,2组患者术后7 d、1个月和3个月分别复查腹股沟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比腹股沟区血清肿的发生情况并评估血清肿的积液量,同时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慢性疼痛和复发情况等。 结果术后7 d、1个月复查局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照组血清肿积液量分别为(30.63±6.86)ml、(20.19±5.94)ml明显高于试验组(15.45±4.16)ml、(11.00±2.23)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3个月血清肿积液量(13.18±5.13)ml与实验组(10.00±0.00)比较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手术时间(53.21±8.21)min高于对照组(47.60±5.3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住院时间(3.09±0.55)d与对照组(3.08±0.63)d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随访期间均未出现慢性疼痛及复发。 结论腹腔镜腹股沟直疝修补术中缝合关闭缺损这一操作安全有效,可显著减少术后血清肿发生率,且不增加术后感染、疼痛及复发等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腹腔镜经腹膜前腹股沟直疝修补术关闭疝环缺损的手术流程和预防术后血清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7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合肥医院行腹腔镜经腹膜前疝修补术的80例腹股沟直疝患者资料,根据对疝环缺损的不同处理方式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研究组术中用3-0倒刺缝线5针法缝合疝环缺损,“十”字法贯穿缝合假疝囊;对照组术中旷置假疝囊。记录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术后血清肿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研究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t=5.291,P<0.001),两组间住院费用及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47、-0.493,P=0.055、0.623);研究组术后血清肿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0%vs 22.5%,χ2=5.165,P=0.023)。结论 腹腔镜经腹膜前腹股沟直疝修补术中采用倒刺线改良缝合关闭疝环缺损的方法操作简便且安全,能够有效预防血清肿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股沟直疝经全腹膜外修补术中个体化手术方式固定假性疝囊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收治106例腹股沟直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由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固定组(53例)与常规组(53例)。术后随访2年,分别观察2组手术时间、术后第1和3天疼痛评分、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血清肿、局部异物感、阴囊肿胀、伤口感染、腹股沟区慢性疼痛)发生率、术后2年疝复发率。 结果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第1和3天疼痛评分和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组血清肿及局部异物牵拉感的发生率较常规组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阴囊肿胀、伤口感染、术后腹股沟区慢性疼痛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年,2组均无疝复发。 结论腹腔镜腹股沟直疝修补术中采用固定直疝假性疝囊可有效减少术后血清肿及术区异物牵拉感,是一种安全、经济、有效的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使用透壁缝合法处理腹股沟直疝假性疝囊预防术后血清肿的效果。 方法广州市番禺区何贤纪念医院肝胆疝外科自2017年1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手术治疗的74例直疝患者,其中Ⅰ型疝12例、Ⅱ型37例、Ⅲ型25例,62例Ⅱ型及Ⅲ型患者术中行透壁缝合法处理直疝假性疝囊。 结果74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腹股沟直疝无张力修补术。Ⅰ型疝手术时间为(38.42±2.81)min,出血量为(4.42±2.31)ml,术后1 d视觉模拟评分(VAS)(2.83±1.19)分,7 d VAS(1.00±0.85)分;Ⅱ型手术时间为(44.49±3.25)min,出血量为(7.00±1.75)ml,术后1 d VAS(2.84±1.21)分,7 d VAS(1.08±0.83)分;Ⅲ型手术时间为(50.64±3.35)min,出血量为(5.92±2.60)ml,1 d VAS(2.84±1.18)分,7 d VAS(0.92±0.86)分。术后随访期无血清肿发生、无睾丸肿胀疼痛、无性生活障碍、无疝复发及腹股沟区慢性疼痛出现。 结论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透壁缝合法处理直疝假性疝囊对于预防术后血清肿是一种安全、有效、可靠的技术,不增加术后疝复发率及慢性疼痛,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腹股沟直疝修补术中应用改良套扎法处理假性疝囊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82例腹股沟直疝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改良套扎组(n=39)与缝合组(n=43)。对比分析两组假性疝囊处理时间、手术时间、疼痛评分、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血清肿、补片感染)、复发率。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患者年龄、疝环直径、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套扎组假性疝囊处理时间、手术时间短于缝合组,疼痛评分低于缝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24个月,两组均无补片感染及复发。结论:腹腔镜腹股沟直疝修补术中采用改良套扎法可有效处理直疝假性疝囊,是简单、安全、经济、有效的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TAPP)术中直疝缺损处腹横筋膜固定对预防术后血清肿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05—2021-12永泰县医院外科行TAPP术的127例男性原发性腹股沟直疝患者的临床与随访资料。固定组(72例)术中将直疝缺损处的腹横筋膜固定于腹直肌下缘或耻骨梳韧带或陷窝韧带;未固定组(55例)术中未关闭直疝缺损,未行腹横筋膜固定。观察2组术后第7 d的血清肿积液量,术后1个月、3个月血清肿发生情况。记录2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切口感染、术后慢性疼痛、疝复发情况。结果 固定组术后7 d的血清肿积液量低于未固定组,术后1个月、3个月的血清肿发生率低于未固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切口感染、术后慢性疼痛并发症及疝复发病例。进一步对固定组中按疝钉固定和缝合固定分组,疝钉固定亚组的手术时间短于缝合固定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个亚组术后第7天的血清肿积液量,以及术后1个月、3个月的血清肿发生率和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 TAPP术中三种不同方式处理直疝缺损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 2018年 6月— 2019年 12月行腹腔镜经腹腹膜前单侧腹股沟直疝修补术的 1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处理直疝缺损的不同方式分为圈套器组、缝合组及疝钉组,比较三组的直疝缺损大小、术中操作时间、术后第一天疼痛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圈套器组的直疝缺损大小与缝合组间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8),圈套器组和缝合组的直疝缺损小于疝钉组,差异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圈套器组的术中操作时间与疝钉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84),圈套器组和疝钉组的术中操作时间小于缝合组,差异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三组患者术后第一天疼痛评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23)。对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三组患者术后血清肿的发生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χ 2=0.78,P=0.89);三组患者术后复发的发生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χ 2=0.64,P=0.91),三组患者无术后慢性疼痛及补片感染病例。结论: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三种关闭直疝缺损的方式均具有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如何选择关闭直疝缺损的方式应根据患者及术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斜疝疝囊横断与完全剥离对手术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于江苏省人民医院溧阳分院行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166例男性单侧腹股沟斜疝的病例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疝囊横断组(86例)与完整剥离组(80例)。比较2组患者的术后疼痛、复发及血清肿等指标。 结果2组之间的术后急性、慢性疼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疝囊离断组术后2 d和7 d的血清肿发生率(18.6%和27.8%)高于疝囊完整剥离组(7.5%和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血清肿自行消失。术后随访6~36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复发。 结论TAPP术中,疝囊完整剥离与疝囊横断术疗效相当,医师可根据患者的术中情况选择横断或者剥离。尽管疝囊横断术后血清肿会增加,但是在3个月内会自愈。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假性疝囊套扎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中的应用。 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8月至2017年8月,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65例腹股沟直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试验组患者33例,采用TEP术中行假性疝囊套扎假性疝囊套扎;对照组患者32例,采用TEP术中行假性疝囊旷置。观察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等指标。 结果试验组血清肿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 vs 8(24.2%),χ2=9.4,P<0.01];试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分别为(50.4±10.7)min、(5.0±0.5)ml和(6.0±1.5)d,与对照组(47.0±9.6)min、(4.0±0.5)ml和(7.0±1.2)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44、0.15、0.44,P均>0.05);2组均无复发患者。 结论假性疝囊套扎的TEP操作安全易行,能减少血清肿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疝囊主动切开技术在成人腹股沟斜疝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0年7月在洪湖市人民医院行腹股沟斜疝TEP手术的2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疝囊分离方式不同分为2组。观察组患者103例,采取疝囊主动切开分离技术;对照组患者122例,采取疝囊剥离技术。对比分析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12 h疼痛评分、手术室费用、术中副损伤(输精管、精索血管、肠管)、并发症发生率(血清肿、切口感染、慢性疼痛)等临床指标。 结果2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观察组手术时间[(50.2±12.6)min]较对照组[(65.6±18.1)min]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术后12 h疼痛评分、手术室费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术中副损伤明显减少,但是血清肿发生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均随访6个月,2组患者均无肠梗阻、复发、慢性疼痛及补片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TEP术中主动切开疝囊缩短了手术时间,其操作简单、安全可行,不会影响手术空间,尤其适用于病程较长或粘连严重的疝囊分离困难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疝环缝合技术在成人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3年10月50例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采用疝环缝合技术。结果:5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平均(56±14.1)min,术中出血量平均(5.1±2.0)ml,术后平均住院(3.0±0.5)d。术后发生局部血肿6例,经穿刺抽液后好转;局部短期疼痛2例,无慢性疼痛病例。术后随访6个月,无复发。结论:腹腔镜联合疝环缝合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避免了固定补片,减少了疼痛、出血等并发症,降低了手术费用,同时对于内环缺损很大的患者也可行腹腔镜手术,扩大了腹腔镜疝手术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简化腹股沟区解剖在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可行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8年9月至2019年3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80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9例、女21例,年龄为18~80(53.8±21.5)岁,左侧21例、右侧48例、双侧11例。患者均行腔镜经腹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8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中转开腹。单侧疝患者手术时间27.8~51.4(43.2±5.6)min、双侧疝患者手术时间55.6~103.3(73.8±10.4)min,术中出血量2~6(3.6±1.1)mL,住院时间2~5(3.1±1.8)d。术后有2例患者发生术后血清肿,2例患者出现术后第1天腹股沟区疼痛,予相应处理后可缓解。术后74例获随访,随访时间2018年9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平均9个月。随访期间无一例患者复发。结论 简化的腹股沟区解剖简单易懂,可以有效缩短TAPP手术的学习曲线,有利于手术的规范化,适合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后的浆液肿发生率较高,浆液肿是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后常见的现象。关于如何预防腹腔镜疝术后浆液肿的发生,尚无一致意见。本文阐述了腹腔镜疝术后浆液肿发生的机理,易发因素及预防措施,并介绍了我们在这方面的临床经验。腹股沟直疝及大的斜疝或者阴囊疝术后浆液肿发生率较高。对于腹股沟直疝,可以在腹腔镜疝直疝修补术时将疝囊关闭(采用倒刺缝线或者endoloop)值得推荐,对于较大的腹股沟斜疝,可以尝试采用倒刺缝线悬吊远端疝囊,对于某些特殊情况,可以选择性放置引流管,早期拔出引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TEP)手术中腹膜破裂后处理对策.方法 回顾分析2015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腹股沟疝行TEP手术的所有病例,总结TEP手术中腹膜破裂的原因、裂口的大小、位置及处理对策.比较同期病例腹股沟疝修补术中腹膜破裂和完整的患者手术时间、中转术式、手术并发症、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 本...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性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复发性腹股沟疝的短期和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1年7月四川省人民医院收治的复发性腹股沟疝73例(77例次)的临床资料。其中试验组36例(39例次),行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TAPP);对照组37例(38例次),行开放式无张力修补术(OMR)。结果二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前并发症、术后尿潴留、血清肿上差异元统计学意义(t=1.735、-1.085,X2=0.377、0.097、4.118,P=0.324、0.083、0.962、0.445、0.070)。术后1周随访在切口感染、睾丸疼痛、血清肿、血肿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044、2.000、0.986、3.986,P=0.004、0.022、0.005、0.009)。在术后3个月时,二组患者在局部炎症和术区慢性疼痛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74、0.722,P=0.244、0.315)。术后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3~42个月,中位时间26个月,二组患者各复发1例。结论TAPP在治疗复发性腹股沟疝时,短期效果上,术后疼痛更轻,并发症更少;长期效果上,与OMR同样安全有效,在术后疼痛和复发率上无区别。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比较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与开放性腹股沟疝修补的优缺点。方法 对2012年5月~2013年5月中山市中医院240例成人腹股沟疝修补术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开放性疝修补术(开腹疝修补组)148例,腹腔镜疝修补术(腔镜疝修补组)92例。收集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复发、术后慢性疼痛、术后阴囊积液及术后感染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比较。 结果 开腹疝修补组患者在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费用少于腔镜疝修补(P均<0.01);开腹疝修补组术后复发(3例)、术后慢性疼痛(11例)、术后阴囊积液(2例)及术后感染(1例)等总并发症高于腔镜疝修补组(P<0.05);两组的平均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腔镜组腹股沟疝修补术具有较少的术后并发症,但在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方面没有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析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后并发血清肿的危险因素及防治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1月本院及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1676例行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有无并发血清肿分为血清肿组(n=56)和无血清肿组(n=1620),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并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腹股沟疝修补术后并发血清肿危险因素。结果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合并症(OR=1.499, 95%CI: 1.152~5.897,P=0.012)、疝分型(OR=6.599, 95%CI:1.876~14.183,P<0.001)、疝囊直径(OR=1.461,95%CI:1.088~5.811,P=0.002)、手术方式(OR=2.152,95%CI:1.166~7.801,P=0.006)及疝囊离断(OR=3.886, 95%CI: 1.361~11.129,P<0.001)为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后并发血清肿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术前合并症、疝分型、疝囊直径、手术方式及疝囊离断为腹股沟疝修补术后并发血清肿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可通过个体化治疗及精准解剖防治血清肿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