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上海虹口区某医院近年中毒病例情况,探讨中毒病例的特征,为今后预防中毒的发生提供数据支持。
  方法  收集上海市虹口区某医院2014年1月-2019年12月急诊收治的629例中毒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各病例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探讨中毒患者的流行特征。
  结果  中毒患者以男性为主(占68.04%),中毒年龄以15~64岁为主(占91.5%),中毒原因位居前三位的依次是酒精中毒525例(占83.47%)、药物不良反应80例(占12.72%)、自杀12例(占1.91%)。男性酒精中毒占比高于女性,女性药物不良反应、自杀占比高于男性(P < 0.01)。毒物种类居前三位的分别是酒精527例(占83.78%)、药物83例(占13.20%)、农药12例(占1.91%)。各年龄组的滥用酒精、药物不良反应构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其中滥用酒精构成比15~39岁组>40~64岁组>65岁以上组(P < 0.05);65岁以上组药物不良反应构成比高于15~39岁、40~64岁组(P < 0.01)。
  结论  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中毒原因及毒物种类不同,开展健康教育时需重点关注男性和青壮年的滥用酒精以及女性的自杀、老年人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上海市松江区生活中毒发生情况及特征,构建松江区生活中毒谱,为制定生活中毒预防控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2017年7月1日—2019年6月30日收治的1 351例中毒病例进行分析。
  结果  1 351例中毒病例中男性占56.2%,女性占43.8%;中毒病例的年龄集中在21 ~ 40岁(共568例,占42.0%);中毒好发职业是离退休230例(占17.0%),技术工人212例(占15.7%)、商业或服务业职员205例(占15.2%);三大中毒原因是环境暴露、滥用酒精、自杀;50.4%(681例)的中毒发生在7 ~ 10月;中毒患者中共有14人经抢救无效死亡,致死率1.0%。
  结论  松江区应根据中毒谱,在高危时节,针对高危人群加强相关危害毒物的宣传教育,切实保护和促进当地居民的健康。应充分发挥中毒病例监测在掌握当地中毒谱方面的重要作用,提高中毒预防控制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上海市普陀区急性酒精中毒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和控制酒精中毒事件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2014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间普陀区某大型综合性医院收治的1 059例急性酒精中毒病例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  从该医院收治的患者分析,普陀区急性酒精中毒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P < 0.01),患者以男性为主(占病例总数的71.4%),年龄集中在20~39岁(占病例总数的66.4%),中毒病例以工人为主,占病例总数的34.8%;女性及学生群体例数呈增长趋势,且女性患者年龄较男性低(P < 0.01)。夏秋季患者占比较多。治愈组的毒物暴露时间中位数为3.0(2.0~4.0)h,高于留观组的2.3(1.0~3.0)h(P < 0.01)。
  结论  普陀区的酒精中毒现象有加重趋势。对青少年和成年人全面开展酗酒或酒精中毒危害的健康教育和干预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脑脊液(cerebral spinal fluid,CSF)常规检查在急性1,2-二氯乙烷(1,2-DCE)中毒诊治中的价值。
  方法  68例急性1,2-DCE中毒患者入院后行CSF压力、常规及生化检查,并在病程中动态监测及分析CSF各项指标的变化。
  结果  急性1,2-DCE中毒患者入院时CSF外观无色透明、细胞数均正常;CSF压力增高阳性率为47.1%(32/68),其中脑水肿组为66.7%,无脑水肿组无增高;脑水肿组CSF压力均值高于无脑水肿组(P < 0.01);蛋白质浓度正常或轻微升高占16.2%,无脑水肿组总蛋白与白蛋白浓度高于脑水肿组(P < 0.05);葡萄糖和氯化物大致正常;重度中毒组CSF压力均值显著高于轻度中毒组(P < 0.05);急性1,2-DCE中毒患者入院后CSF压力持续升高,于病程(脱离接触)31~60 d最高,治疗后期患者CSF压力恢复缓慢,CSF压力的回落滞后于高颅压的临床表现及CT、MR等影像学改变。
  结论  动态监测CSF压力及各项常规指标对急性1,2-DCE中毒的临床诊治具有重大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职业性急性二硫化碳中毒病例特点。
  方法  基于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万方数字化期刊数据库、Pubmed、Sciencedirect等数据库,收集、筛选国内外职业性急性二硫化碳中毒病例,并将其分为二硫化碳中毒组与二硫化碳、硫化氢混合中毒组,对其临床特征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  172例职业性急性二硫化碳中毒患者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乏力,步态蹒跚等症状,检出率分别为94.8%、79.7%、69.8%、41.3%。三颤试验、共济失调阳性率较高,其检出率分别为29.1%、27.9%。辅助检查主要为脑电图异常、心电图异常(心肌缺血),其检出率分别为9.9%,9.3%。二硫化碳中毒组与混合中毒组三颤试验、脑电图检查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二硫化碳急性中毒可导致中枢神经、心血管系统及周围神经损害,职业性二硫化碳中毒诊断标准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韶关市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资料,以期为统筹安排人民医疗服务设施,做好医院急救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方法  将2017、2018年韶关市"120"急救中心指挥系统数据库所有28 946例院前急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一般资料、疾病谱、病死率及死亡原因。
  结果  2017、2018年韶关市急救出诊量分别为13 688例(年出诊率为0.013%)、15 258例(年出诊率为0.015%);两年合计年出诊率为0.014%。死亡患者835例(病死率2.88%),平均年龄(51.22±9.54)岁。患者中男性占45.01%,女性占54.99%,60岁以上患者占50.60%。以两年计算,院前急救平均每月出诊1 141例,12月、1月两个月出诊量相对较多;城镇患者多于农村。城镇居民的年出诊率为0.013%,低于农村居民的年出诊率(0.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上午9时左右、晚上21时左右出诊量达到高峰,凌晨5时左右最少。出诊量排名前三的病因明确的疾病依次是创伤、心脑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创伤和心脑血管疾病在女性患者中分布更多,症状体征疾病和中毒在男性患者中占比更多;中毒在乡村患者中占比更多。创伤和中毒主要发生于春季,心脑血管疾病主要发生于冬季,症状体征主要发生于夏季。病死率最高的疾病为创伤、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与中毒。
  结论  韶关市院前急救患者特征与当地经济压力、人口老龄化加剧密切相关。对韶关市院前急救患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加强对创伤、心脑血管及呼吸系统疾病以及中毒的预防,对减轻院前急救患者的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2015—2018年湖北省突发中毒事件特征,为增强突发中毒事件防控能力提供依据。
  方法  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5—2018年湖北省突发中毒卫生应急信息平台报告的突发中毒事件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湖北省2015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共报告突发中毒事件171起,中毒病例3 024例,死亡13例,病死率0.43%。根据事件分级,重大事件2起(占1.17%),较大事件14起(占8.19%),一般事件50起(占29.24%),未分级105起(占61.40%)。根据事件分类,食物中毒事件115起(67.25%),职业中毒事件4起(2.34%),其他中毒事件52起(30.41%),以化学品、真菌、细菌中毒为主。突发中毒事件在7月份报告数最多,8月份和10月份次之,11月份最少。报告突发中毒事件数量居前三位是恩施、武汉、荆州。病例数前三位是十堰、武汉、鄂州。突发中毒病例的职业居前三位的是农民、职员和工人。
  结论  湖北省突发中毒事件仍以食物中毒为主,需加强对突发中毒事件的监测、报告及审核,推进突发中毒卫生应急信息平台的修订完善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饮料制造企业噪声暴露情况,探讨该行业作业工人噪声性听力损失(noise-induced hearing loss,NIHL)的影响因素。
  方法  选择广州市某饮料制造企业符合条件的182名接触噪声的作业工人为调查对象,对其进行纯音听阈测试,并对工作场所进行噪声检测,分析工人NIHL影响因素。
  结果  该饮料制造企业工作场所噪声超标率为70.59%,超标岗位主要集中在瓶装饮料线以及纯净水线。84名(46.15%)接触噪声作业工人被检出NIHL。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作业人员年龄> 35岁发生NIHL的危险度是20~30岁的2.647倍(P < 0.05);接触噪声工龄> 10年发生NIHL的危险度是接触噪声工龄 < 5年的2.853倍(P < 0.05);所在岗位为纯净水线发生NIHL的危险度是辅助设施岗位的9.000倍(P < 0.05)。
  结论  该饮料制造行业噪声水平较高,企业应采取工程控制措施控制噪声危害,加强职业卫生管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某化学制药行业的职业病危害情况,评估其职业健康风险,探讨其防控对策。
  方法  选择广州某化学制药厂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运用新加坡半定量风险评估法对其进行职业健康风险评估。
  结果  该制药厂主要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丙酮、二氯甲烷、盐酸和其他粉尘(药尘)等;离心间和蒸馏塔作业位的丙酮和二氯甲烷浓度超标,其中丙酮最高检测浓度达2 456.6 mg/m3,二氯甲烷的最高检测浓度达925.0 mg/m3;离心间作业位和蒸馏塔作业位接触的二氯甲烷风险等级为高风险,而离心间作业位和蒸馏塔作业位接触的丙酮、液体原料装卸作业位接触的二氯甲烷均为中等风险。
  结论  该制药厂存在职业健康高风险岗位,使用轴流风机的全室通风设计不能满足离心间和蒸馏塔等高风险作业位的职业病防护要求,应引起重视,并加强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体防护的管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回顾性分析1例职业性急性中毒性脑病的临床特点与诊断过程,以提高职业病诊断水平。
  方法  在患者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与临床表现不符的情况下,职业病诊断医师在卫生行政及监督部门的协助下对工作现场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多次检测,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职业接触史及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做出职业病诊断结论。
  结果  现场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为氯化氢、苯、甲苯、二甲苯、氯乙烯、三氯乙烯、二氯乙烷、四氯化碳等,认为二氯乙烷是损伤患者的重要神经毒物,职业性急性中毒性脑病的诊断结论成立。
  结论  进行职业病诊断时,职业病诊断医师应结合国家职业病诊断相关标准、劳动者临床表现、现场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资料等综合分析,谨慎做出职业病诊断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