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 研究应用低剂量(1.11 GBq)和高剂量(3.70 GBq)放射性131I清除非高危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残留甲状腺组织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131I清甲治疗的63例非高危DTC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首次手术距清甲的时间间隔、甲状腺24 h摄碘率、血清TSH水平和清甲剂量对清甲疗效的影响;27例患者给予低剂量、36例患者给予高剂量的131I清甲治疗,采用Pearsonχ2检验分析低剂量和高剂量131I清甲疗效的差异,P <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63例非高危DTC患者中,清甲成功者46例(73.02%,46/63)、未成功者17例(26.98%,17/63);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131I清甲剂量是清甲成功与否的主要影响因素(Wald=6.42,P=0.011);27例给予低剂量131I清甲患者中有15例清甲成功,36例给予高剂量131I清甲者中31例清甲成功,Pearsonχ2检验结果表明,高剂量131I清甲成功率(86.11%,31/36)明显高于低剂量(55.56%,15/27)(χ2=7.311,P=0.007)。 结论 在临床实践中,当残余甲状腺组织较少时,对于非高危DTC患者可考虑采用高剂量131I清甲治疗,提高一次清甲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利用131I清除甲状腺癌术后残留甲状腺组织(清甲)是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治疗中的重要步骤.清甲效果受诸多因素影响,包括口服131I的剂量、DTC的手术方式、术后甲状腺组织残留量、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与甲状腺球蛋白(Tg)水平、有无淋巴结及远处转移、手术距13I治疗时间的长短等.使用较大剂量131I进行清甲、采取甲状腺全切或近全切除术方式、131I治疗前较高水平的TSH,以及术后及时开始131I治疗等有助于提高清甲成功率.131I治疗前患者血清Tg水平偏高或存在转移灶,应适当加大131I治疗剂量.患者性别、年龄、病理类型等对清甲成功与否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无转移的中高危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术后给予较高剂量131I治疗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行DTC全切术后的378例中高危DT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03例、女性275例,中位年龄45(13~85)岁。所有患者均在术后给予首次131I清甲和(或)辅助治疗,剂量3.70~5.55 GBq。同时131I治疗前行术后残留甲状腺99TcmO4?显像,治疗后2~7 d行131I治疗后全身显像(Rx-WBS)。所有患者在131I治疗后至少6个月进行随访,中位随访时间16.3个月。依据2015年美国甲状腺协会(ATA)指南的疗效反应评估体系进行术后131I治疗疗效反应评估并分析影响因素。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评估术后残留甲状腺99TcmO4?显像靶/非靶比值(T/NT)与Rx-WBS评分的相关性;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所有观察指标在疗效满意(ER)组与疗效欠佳(nER)组间的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ER的独立危险因素,并绘制ROC曲线,获得最佳诊断临界值。 结果 ER组与nER组间在肿瘤最大径、术后刺激性甲状腺球蛋白(psTg)水平、N分期、术后与首次131I治疗间隔时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7.127、?2.702,Fisher确切概率法, χ2=6.783,均P<0.05);年龄、性别、被膜受累、肿瘤多灶性、T分期、复发风险分层、首次131I治疗剂量、TSH水平、尿碘水平、甲状腺99TcmO4?显像半定量指标T/NT、131I Rx-WBS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505~?0.664, χ2=0.064~5.501,Fisher确切概率法,均P>0.05)。Spearman 秩相关检验分析结果显示,99TcmO4?显像T/NT与Rx-WBS显像评分呈中度相关(r=0.530,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sTg水平是预后ER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sTg水平预测ER的最佳临界值为5.90 ng/ml、灵敏度为83.76%、特异度为59.81%。 结论 给予较高剂量131I治疗的中高危DTC患者,不论甲状腺99TcmO4?显像提示残留甲状腺多少均可以得到同样的ER比率;且术后2个月内行首次131I治疗,可能获得更好的治疗疗效。另外,psTg是预测无转移中高危DTC患者临床ER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疗效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影响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术后首次131I清除残留甲状腺组织(简称清甲)疗效和多次131I治疗转移灶(清灶)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首次接受大剂量清甲治疗的患者46例(分为成功组与未成功组)资料、多次清灶治疗的患者40例(分为临床缓解组和未缓解组)资料,对数据进行t检验、t’检验、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筛选影响因素,并做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用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手术方式、残余甲状腺质量、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手术至清甲治疗时间和存在转移灶是影响清甲效果的因素(X2=5.804、t’=-5.258、t=7.376、X^2=8.867、X2=8.615,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的清甲成功的拟合方程为Y=3.766—0.947x,(残余甲状腺质量)-3.149x:(淋巴结转移)-3.373x,(远处转移)。对临床缓解率行单因素分析显示:甲状腺乳头状癌显著高于甲状腺滤泡状癌,仅有淋巴转移灶显著高于有远处转移灶,甲状腺全切显著高于其他手术方式(Fisher确切概率法,X。=7.278,P〈0.05);首次131I治疗前,临床缓解组的TSH水平明显高于未缓解组,甲状腺球蛋白(Tg)水平明显低于未缓解组(t=4.489、t=-4.906,P均〈0.01)。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清灶成功拟合方程为:Y=-0.363+0.065x4(TSH水平)-0.250x5(Tg水平)。结论DTC患者首次清甲疗效的影响因素有手术方式、残余甲状腺质量、TSH、手术至清甲治疗时间和有无转移灶;其中残留甲状腺组织少、无淋巴结转移和无远处转移是提高成功率的关键因素。DTC患者清灶疗效的影响因素包括病理类型、手术方式、转移灶的部位、TSH和Tg;其中首次131I治疗前有较高水平的TSH和较低水平的强是提搞缓解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重组人TSH (rhTSH)介导DTC 131I清除甲状腺残余组织(简称清甲)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44例甲状腺全切或次全切术后接受131I清甲治疗的DTC患者.rhTSH替代组(Ⅰ组)72例使用rhTSH 0.9mg,1次/d,连续2d肌内注射;甲状腺激素撤退组(Ⅱ组)72例停用甲状腺素药物4~6周,2组均给予3.7 GBq 131I进行清甲.观察2组FT3、FT4、TSH和Tg的变化,同时观察患者怕冷、体质量增加、腹胀、便秘、动作迟缓、皮肤干燥、眶周水肿、骨痛等反应;根据131I全身显像结果,评价2组患者的131I清甲治疗效果,显像示甲状腺床区无放射性摄取或摄取率<1%为一次清甲完全.数据比较行x2检验或t检验.结果 2组131I治疗前血清TSH水平均升高,Ⅰ组TSH明显高于Ⅱ组[(141.26±27.30)与(70.57±51.13) mU/L,t=2.435,P<0.05],且Ⅰ组患者血清FT3、FT4水平无明显变化;2组131I治疗前血清Tg均升高.Ⅱ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统计:怕冷80.56%(58/72),体质量增加86.11%(62/72),便秘15.28% (11/72),动作迟缓22.22%(16/72),皮肤干燥56.94%(41/72),骨痛2.78% (2/72),无眼眶周围水肿者.Ⅰ组治疗安全性高,主要不良反应为:头晕恶心(2.78%,2/72),骨骼疼痛(2.78%,2/72),短暂性心动过速(1.39%,1/72).131I全身显像评价患者一次清甲完全率,Ⅰ组达70.83% (51/72),Ⅱ组达66.67%(48/72),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58,P >0.05).结论 使用rhTSH能有效完成DTC131I治疗前准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利于残余甲状腺组织的清除.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经手术+131I清甲治疗后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阳性且合并桥本甲状腺炎(HT)的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的预后,并观察TgAb水平的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 对2013年5月至2016年10月本院收治的141例经手术+131I治疗后血清TgAb阳性(>115 IU/mL)的DT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14例、女性127例,年龄15~74(40.86±11.21)岁。根据DTC患者是否合并HT分为DTC合并HT组(G1组,n=49)和DTC不合并HT组(G2组,n=92)。比较2组在疾病持续或复发率方面有无差异,同时分析TgAb水平变化及其与疾病预后的关系。DTC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22(12~56)个月。2组间预后评估及TgAb趋势分析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不同组间TgAb水平及其变化差异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 结果 G1组患者年龄比G2组小,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75,P=0.026),其他临床及病理资料均无统计学意义。G1组患者疾病持续或复发率(3/49,6.12%)明显低于G2组(20/92,21.74%),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12,P=0.017)。G1组患者手术+131I治疗前后TgAb水平呈下降趋势的比例(46/49,93.88%)明显高于G2组(60/92,65.22%),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073,P<0.001)。G1组患者中TgAb水平下降的疾病持续或复发率(1/46,2.17%)低于TgAb水平持续或上升(2/3,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检验无检验值,P=0.008);G2组患者中TgAb水平下降的疾病持续或复发率(4/60,6.67%)低于TgAb水平持续或上升(16/32,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034,P=0.000)。G1组术前TgAb水平、手术+131I治疗前后TgAb下降水平及下降率均大于G2组(558.70 IU/mL vs. 352.35 IU/mL,398.09 IU/mL vs. 124.84 IU/mL,85.15% vs. 41.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1581.00、1210.00、1113.00,均P<0.05)。 结论 手术+131I清甲治疗后血清TgAb阳性且合并HT的DTC患者的预后较好,TgAb水平的变化趋势可作为DTC患者疾病预后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在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后首次131I清甲治疗对唾液腺功能的慢性损伤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9月在攀枝花市中心医院核医学科首次行131I(4200.24±604.21)MBq清甲治疗的DTC患者52例,所有患者均在131I清甲治疗后立即采取综合干预措施(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物理护理、口腔卫生护理、健康宣教及药物治疗等),并分别于131I清甲前和治疗后6个月行99TcmO4-唾液腺动态显像,计算其摄取峰值和排泌分数,所得数据采用自身配对t检验分析,同时联合口干评分法评估唾液腺功能的损伤情况。结果(1)左侧腮腺摄取峰值在131I清甲前为45.157±19.421,治疗后6个月为52.600±21.7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70,P=0.018)。(2)右侧腮腺、双侧颌下腺的摄取峰值及双侧腮腺、双侧颌下腺的排泌分数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784、0.524、0.514、0.362、0.731、0.596、0.507,均P>0.05)。(3)对52例患者行问卷调查和口干评分法分析,其中,50例(96.2%)患者无口干症状,仅有2例(3.8%)出现轻度口干症状。结论(1)首次131I清甲治疗可引起DTC患者唾液腺功能受损,损伤主要以单侧腮腺摄取功能为主,呈非对称性损伤。双侧颌下腺的摄取和排泌功能则未受到明显影响。(2)症状上,在综合干预保护措施下,绝大部分患者在接受首次131I清甲治疗后6个月无明显口干情况,生活质量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131I治疗生存率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总结和分析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131I治疗的生存率变化.方法 ①1991~2003年收治DTC术后患者566例,按转移部位分组为颈淋巴结转移356例,肺转移128例和骨转移82例.②本院外科1991~2003年DTC术后随访患者198例,均未行^131I清除术后剩余甲状腺(简称清甲)或治疗转移灶,仅接受术后TSH抑制(T4)治疗.③本科1991~2003年收治DTC术后即行^131I清甲者194例,术后2~6周即行131I清甲及后续转移灶^131I治疗,并辅以TSH抑制(T4)治疗.④根据寿命表法,分别计算各组(无死亡)生存率、无疾病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分析其变化.结果 ①所有患者^131I治疗后10年(无死亡)生存率为92.38%.②颈淋巴结转移组10年(无死亡)生存率为98.09%,肺转移组87.50%,骨转移组80.41%;近端(颈淋巴结)转移组(无死亡)生存率明显高于远端(肺或骨)转移组(x^2=4.074,P<0.05).③手术+^131I+T4治疗组无复发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和无疾病生存率明显高于手术+T4组(χ^2均>3.84,P<0.05).结论 ^131I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无复发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和无疾病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肺转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131I治疗疗效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3年1月至2021年3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08例肺转移性DT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2例、女性66例,中位年龄54.3(17~77)岁,中位随访时间4.19(1.13~23.45)年。对患者行131I治疗,治疗前后进行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球蛋白(Tg)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水平等血清学检测及胸部CT、131I全身显像、颈部超声等影像学检查,动态评估肺转移灶的进展情况。根据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1.1及131I治疗前血清刺激性甲状腺球蛋白(sTg)水平变化评估131I治疗疗效,根据疗效将患者分为疾病控制组和疾病进展组。计算第2次131I治疗前较首次131I治疗前sTg与TSH水平比值的变化率(ΔsTg/TSH)。采用χ2检验、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对2组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对上述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分析;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最佳临界值评估ΔsTg/TSH对疾病进展的预测价值。 结果 108例患者中,术后经131I治疗达到疾病控制的患者86例(79.6%),即为疾病控制组;疾病进展的患者22例(20.4%),即为疾病进展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组患者在年龄、病理学类型、DTC原发灶的长径、首次131I治疗前的血清sTg水平、ΔsTg/TSH、肺转移灶的长径、肺转移灶是否摄碘、肺转移确诊时间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3.194,χ2=19.142,H=?2.888、?2.499、?4.140,χ2=15.380、4.069、10.362,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组患者在病理学类型、ΔsTg/TSH、肺转移灶的长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3.059、0.048、4.140,OR=21.314、1.050、62.798,95%CI:1.112~408.369、1.009~1.092、1.528~2 581.064,均P<0.05)。ΔsTg/TSH预测疾病进展的最佳临界值为?0.785%,ROC曲线下面积为0.809(95%CI:0.701~0.917,P<0.001)。 结论 病理学类型、ΔsTg/TSH和肺转移灶的长径是影响肺转移性DTC术后 131I治疗疗效及预测进展的独立风险因子。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安庆地区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的131I规范化治疗过程及现状,评价DTC在基层医院的治疗效果。 方法 收集2015年7月至2018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安庆医院收治的219例DTC患者[男性48例、女性171例,年龄22~68(44.6±5.4)岁],观察131I治疗(所有患者行131I治疗前均停服左旋甲状腺素3~4周,无碘饮食,经过检查排除131I治疗禁忌后给予DTC个体化剂量口服131I治疗)后不同病理类型和是否出现转移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在治疗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规范现象;同时根据“皖西南地区核医学规范化治疗与诊断”学习班发放问卷调查表调查基层医院核医学科建设和规范化治疗开展现状,以及基层医师对DTC规范化治疗知识的掌握程度;结合门诊随访患者甲状腺球蛋白(Tg)的水平,以及甲状腺功能、甲状腺摄碘率、影像学检查的结果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 219例DTC患者131I治疗后的平均有效率为98.6%(216/219)。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了57例患者不规范治疗现象,其中38例患者经二次手术再行131I治疗,7例转移患者经放疗或放疗后再行手术+131I治疗,8例患者“清甲”后颈部发现淋巴结转移,2例患者因促甲状腺激素(TSH)抑制不到位出现转移,2例患者(外院)未行Tg及 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的定期监测而发生转移。DTC规范化诊疗知识调查结果显示,安庆地区成立核医学的医院有2家,可以开展核素治疗的只有1家。在基层医院的医务人员中能掌握 DTC的规范化治疗知识者仅有30%(62/128) 。 随访患者Tg水平阴性187例、阳性32例,患者TSH水平控制均较理想。门诊患者甲状腺摄碘率检查结果均<1%,影像学检查结果多数为阴性。 结论 131I规范化治疗效果明显,虽然在治疗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规范现象,但通过严格执行治疗制度,加强规范化诊疗意识,可以避免或减少不规范治疗现象的出现。  相似文献   

11.
Radioiodine ablation of thyroid tissue after subtotal thyroidectomy has been shown to decrease recurrence in certain subsets of patients with well-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 In a substantial percentage of cases (20-30%), initial ablation of the thyroid remnant fails, necessitating a second treatment. The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ablation failure are not fully understood. In particular, it is not certain whether the use of doses higher than 3.70 GBq would result in any additional benefit, or whether there is a 'stunning' effect of the diagnostic dose of 131I on the subsequent ablation rate.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of all patients (n=389) with well-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 treated at our institution between 1992 and 2001. Remnant ablation success was determined by a whole-body radioiodine scan. The following factors, thought to be associated with thyroid remnant ablation, were studied by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age, gender, tumour histology, stage, pre-therapy neck uptake of 131I, diagnostic dose, ablation dose, time between 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 dose (T1), time between therapeutic administration and the first follow-up whole-body scan (T2) and the 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 (TSH) level measured at the time of therapy. Follow-up whole-body scans were available in 214 patients. We found no association with age, gender, histology, TSH level, neck uptake, diagnostic dose and successful ablation. The therapeutic dose was the only variable found to be associated with success (odds ratio, 1.96 per 1.85 GBq increment; 95% confidence interval, 1.11-3.46). Our results confirm the presence of a significant percentage of ablation failures (24.4%) despite the use of high ablative doses (3.70-7.40 GBq). Higher therapeutic doses are associated with higher rates of successful ablation, even when administered to patients with more advanced stages. Using our protocol, higher diagnostic doses were not associated with higher rates of ablation failure.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灶治疗中131I-全身显像(131I-WBS)和甲状腺球蛋白(Tg)测定的意义。方法39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4~6周用131I行首次清除残余甲状腺治疗,3~6个月后重复治疗,治疗中131I-WBS和Tg测定同期完成。结果在首次清除残余甲状腺治疗时显像发现淋巴、肺及骨转移灶有11例,其余转移灶于重复治疗时发现。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灶,以淋巴转移效果最好,肺转移次之,骨转移最差。有8例患者(20.5%)Tg测定与131I-WBS不符。结论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灶效果好,患者存活率高;131I-WBS和Tg测定在分化型甲状腺癌随访中应联合应用,互相补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手术联合131I对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6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根据术后是否接受131I治疗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给予手术+放射性131I治疗,对照组给予手术+优甲乐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首次"清甲"成功率为71.3%,甲状腺全切者首次"清甲"成功率显著高于次全切者(P<0.01)。术后131I治疗对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总有效率为95.3%,肺转移患者为82.6%,骨转移患者为64.3%。服用131I后1周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8%(31/80),其中甲状腺全切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次全切者(P<0.05)。随访至今,观察组复发转移发生率与患者存活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131I治疗DTC可在术后有效清除残留甲状腺组织及残留的微小癌,同时可对颈部淋巴结转移及肺转移灶进行治疗,可降低复发及转移率,远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131I全身显像联合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测定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131I治疗随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153例经手术病理确诊为DTC的患者,均在术后接受了1次以上的131I治疗,每次剂量为1.85~9.25 GBq,131I治疗前测定血清Tg,治疗5 d后进行131I全身显像。 结果 153例行131I治疗的DTC患者共行血清Tg和131I全身显像检查各为262次,其中55.6%(85/153)的患者的血清Tg水平与131I全身显像均异常,13.7%(21/153)的患者两者均为正常,30.7%(47/153)的患者两者结果不一致,不一致的47例患者经其他影像学检查证实19例131I全身显像异常的患者中有13例异常,28例血清Tg异常的患者中有25例异常。血清Tg诊断DTC转移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9%(110/123)和90%(27/30),而131I全身显像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9.6%(98/123)和80%(24/30)。 结论 DTC手术及131I治疗后,常规进行血清Tg测定和131I全身显像检查,对术后判定复发转移灶及制定最佳131I诊疗计划、评价131I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治疗活度131I SPECT/CT显像对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的诊断增益价值和其对临床诊疗决策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5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接受131I治疗的404例DT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89例、女性315例,年龄21~69(46.3 ± 5.9)岁。所有患者均首次行131I治疗,剂量为1.11~9.25 GBq,治疗后第5天行全身前、后位131I平面显像,同时对其探测到的摄碘灶加做SPECT/CT显像,单独依据131I平面显像和SPECT/CT显像将摄碘灶定性为残甲、颈部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不确定性病灶。依据CT的解剖定位信息,计算SPECT/CT显像对131I平面显像显示的摄碘灶的原始诊断的修正比例,从而评估SPECT/CT显像对DTC患者临床诊疗决策的影响。131I平面显像与SPECT/CT显像之间的分布差异采用McNemar和McNemar-Bowker检验进行评估。 结果 404例DTC患者的131I平面显像共检测出927个摄碘灶。SPECT/CT显像对131I平面显像显示的927个摄碘灶中的179个摄碘灶具有诊断增益价值,准确解释了131I平面显像不能定性的118个摄碘灶。SPECT/CT显像对11.9%(48/404)的DTC患者具有诊断增益价值,1.7%(7/404)患者的诊疗决策发生了改变。131I平面显像与SPECT/CT显像结果在摄碘灶定性诊断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69,P<0.001),SPECT/CT显像对颈部淋巴结转移灶的显示明显优于131I平面显像(McNemar检验,P<0.05)。 结论 治疗活度131I SPECT/CT显像对DTC患者具有诊断增益价值,并对其临床诊疗决策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不同剂量首次131I去除甲状腺术后残留组织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回顾分析343例DTC病例,比较不同剂量首次131I去除甲状腺术后残留组织(RRA)疗效,并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 343例DTC患者行甲状腺全切术或近全切术,术后经影像学检查无局部或远处转移.以首次131I剂量将343例患者分为3组:A组101例,剂量为1850 ~2220 MBq;B组103例,剂量为2590~2960 MBq;C组139例,剂量为3330~3700 MBq.RRA后随访6~12个月.判断RRA成功标准:(1)131I全身扫描甲状腺床未见放射性摄取;(2) TSH刺激状态的Tg<10 μg/L.应用SPSS 15.0软件对数据进行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343例患者RRA成功率63%( 215/343);(2)A、B和C组成功率分别为59%( 60/101)、64%( 66/103)和64%(89/139),3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57,P=0.720);(3)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性别(P=0.030)、手术方式(P<0.01)、手术次数(P=0.004)、治疗前TSH(P =0.019)、治疗前Tg水平(P<0.01)为有关因素,剔除年龄(P=0.420)、病理类型(P =0.585)、淋巴结转移(P =0.858)、多灶(P=0.365)、TNM分期(P =0.388)和剂量(P=0.733)等无关因素,将有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手术方式(P<0.01)和治疗前Tg水平(P<0.O1)是影响RRA疗效的因素.结论 DTC患者甲状腺全切或近全切术后,小剂量1850 ~ 2220 MBq RRA与大剂量3330~ 3700 MBq RRA疗效相同.术式和治疗前Tg水平是影响RRA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