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听力学小词典从开栏到现在.介绍了许多关于听力学学科的重要知识,从听力数字技术到听觉科学的前沿研究,从心理声学到聋儿阅读……在本期听力学小词典里,笔者将系统阐述听力图的技术定义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2.
助听器领域的最新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十年来,助听器技术不断发展进步,尤其是随着数字技术的采用,实现了助听器技术的飞速发展。在方向性技术.压缩与放大.降噪以及数字反馈抑制方面都取得了不断的进步,为诸多听障人士的听力康复做出了贡献。尽管如此,调查表明,美国只有30%助听器使用者对助听器在噪声环境中的表现是非常满意的,  相似文献   

3.
随着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助听器由一个简单放大器,越来越演变成一台智能化的数字终端。日新月异的声音采集方式、语音增强技术、降噪算法、反馈抑制环路、环境噪声的自适应策略以及与现代通讯工具的日益融合,使得不少的助听器验配师在进行康复咨询指导时更像是在推销一款新式手机,而忽视了助听器作为听力康复重要工具所需要的专业化服务过程。  相似文献   

4.
引言 助听器的发展日新月异.数字助听器更是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助听器已由起初简单的声音放大器,发展为现在的多功能与人工智能一体的高端数字助听器。但是.在助听器的发展过程中.助听器的反馈声处理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厂商及听力学者.尤其是近来被助听器行业所推崇的开放耳(openfit)技术,虽然解决了耳朵的闭塞感.使得配戴非常的舒适.但是在开放耳道的同时.必然会提高引起反馈啸叫的可能.因此如何抑制反馈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就助听器反馈问题进行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5.
人们生活中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处于多个声音和大量声反射面的复杂声学环境中,人的听觉系统需要不断地接受和处理声源与噪音或回声问的信息.目的是为了准确地定位.提高噪声环境下的言语清晰度以及抑制回声,双耳聆听系统在这些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听力损失患者常常抱怨在复杂环境中无法听清语言从而导致交流困难.选配具有降噪技术的全数字助听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噪声环境下的言语清晰度,  相似文献   

6.
最近,在教授助听器验配时,常常有学生对如何使用助听器验配软件附带的各种声音信号库深感困惑。在临床工作中,许多验配师也不了解声音库的作用和使用方法及验配软件对声音库信号的校准。在临床中遇见的最大问题是如何设置、校准声场的扬声器及使用这些音响设备。从技术发展上看,数字助听器已经广泛使用一些非常有效的先进技术,如自适应指向性技术、降噪、声反馈技术和多通道压缩技术等。[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听觉多频稳态诱发反应(ASsR)技术对无法配合听力测试或行为测试结果不可靠的听障儿童进行助听听阂评估的可行性。方法在隔声室内,12名感音神经性聋患儿,依序先后配戴数字助听器和模拟线性助听器,分别进行自由声场(FF)和(ASSR)声场测试,分析比较其助听听阈评估效果。结果分别采用不同测试方法评估佩带不同类型助听器的助听听阈结果,其相关性不一致。模拟线性助听器的助听听阈具有较高的相关性,而数字助听器助听听阈的相关性较差。载波频率为2kHz时,两类助听器所得的助听听阈相关性均极为显著,但当载波频率为4kHz时,助听听阈的相关性均较差。结论ASSR技术不能为配戴压缩性助听器的听障人群提供精确的助听听阈评估效果。  相似文献   

8.
头面部疾病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及栓塞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对41例头面部不同疾病的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表现及23例动脉栓塞术结果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不同疾病的造影特征,就动脉栓塞的方法、作用、效果及注意事项进行了讨论,初步认为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及动脉栓塞术应用于头面部肿瘤性或血管性疾病是安全而可靠的,对该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作者对41例头面部不同疾病的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表现及23例动脉栓塞术结果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不同疾病的造影特征,就动脉拴塞的方法、作用、效果及注意事项进行了讨论。初步认为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及动脉栓塞术应用于头面部肿瘤性或血管性疾病是安全而可靠的,对该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治愈2例血管搏动怀耳鸣,并就发病原因、机理、治疗措施、临床特征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1.
1阿拉伯数字的用法 凡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且很得体的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公历世纪、年、月、日和时刻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如20世纪90年代不能写成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日期可采用全数字式写法,如20]1-07—21,  相似文献   

12.
目的验证数字推理训练对人工耳蜗植入儿童的有效性。方法对1例人工耳蜗植入儿童进行数字推理训练,以其五项认知能力前后评估数据为参考标准,分析训练效果。结果通过系统的数字认知训练,该儿童的数字推理能力显著提高。结论数字推理训练对于提高人工耳蜗植入儿童的认知能力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高龄老年人配戴全数字助听器和模拟助听器的效果。方法在声场测听的条件下,本文对10名患感音神经性耳聋的高龄老年人(年龄80—90岁,平均84岁,男6人,女4人共11耳),在裸耳情况下分别选配模拟耳背式助听器.全数字耳背式助听器并进行声场测听和问卷调查。结果高龄老年人配戴全数字助听器的效果优于模拟助听器。结论全数字助听器适用于患感音神经性耳聋的高龄老年人。  相似文献   

14.
数字容积CT扫描(digital volume tomography,DVT)是依赖计算机技术的进步新近发展起来的CT扫描技术,具有快速、高质、三维重建特点,在诊断上半规管裂综合征(superior semicircular canal dehiscence syndrome,SSCDS)及颅底微小病变方面具有较大价值,可以有效避免此类疾病误诊、漏诊,提高疾病检出率。本文就DVT特点、国内外应用及其在诊断SSCDS及颅底微小病变的价值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15.
岩斜坡区及其手术入路的显微解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岩斜坡区的位置深在,结构复杂,功能重要,手术中常因暴露欠佳或由于对其实体解剖不够熟悉而误伤重要的组织结构。鉴于此,作者模拟手术入路对20例经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头颅进行详细的观测,分析讨论了各种入路的适应症,提出术前应根据CT、MRI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等影像学表现,仔细制订手术方案,分别选用不同的入路,或是在一次手术中把单一入路向某一方向扩大,目的在于力求全切除肿瘤,提高疗效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支撑喉内窥镜下喉吸引旋切技术在功能性喉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提供一种安全、精确、有效和快速的喉功能微创手术方法。方法对42例喉常见疾病的住院患者,在支撑喉内窥镜数字摄像系统的监视下,用动力系统驱动喉吸引旋切刀切除喉部病灶,并对手术前后的电子纤维喉镜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良性病变一次完整切除,2例儿童复发性喉乳头状瘤患者需2次手术,早期喉癌患者近期随访,喉发声功能良好,全部手术过程中视野始终清晰无明显出血,切割范围比较精确,随访所有患者发声功能恢复良好或者保留了发声功能。结论在支撑喉内窥镜数字摄像系统监视下,喉吸引旋切技术为一种新的有效微创手术方法.安全、实用.可以应用于功能件喉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17.
1多传声器技术助听器佩戴者均期望他们所戴的助听器在各种不同类型的聆听环境(包括噪声环境)中听到并理解语声.这需要助听器必须具有有效的噪声压缩系统.通常应用模拟方式或数字方式的信号处理技术都能压缩静态声源的噪声(如机械噪声、车辆噪声).但是,没有一种信号处理技术能把某一个语声信号从多个语声源(如集会噪声、多人谈话等)中分离出来.多传声器技术在压缩噪声方面获得成功,它利用多个传声器限制了进入信号处理通道的噪声量,其重要的一个优点是,它不必去区分“有用的”信号和“无用的”信号,而这正是各种信号处理技术(模拟技术或数字技术)难于逾越的障碍.峰力公司投入了大量的科研经费来开发独特的传声器技术,这就是大家平常所说的“音频变焦”(Audio-zoom)技术.音频变焦技术使佩戴者能自行控制传声  相似文献   

18.
[英]/TakeuchiY…AnnotolRhlnolLaryn-gol.-1995,104(8).-633~638颈部搏动性肿块(PNM)相对罕见,作出诊断时需进行仔细的判断,重要的是在最初检查时就应对其血流情况有所了解,然而尽管已发现肿块有震颤及杂音,但仅靠~般的体检很难对PNM作出准确定论。该作者对9例PNM患者在诊断中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图(DCI)检查,旨在证明该项技术在PNM鉴别诊断中的实用性。部分患者同时加做了静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IVDSA)、动脉血管造影(IAA)、CT及磁共振(MRI)检查。DCI检查结果显示其中7例为血管性肿块(包括3例颈…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面向听力补偿应用的新一代多媒体无线音频系统。方法基于全数字2.4GHz开放平台,采用高品质的专业音频组件,将宽频高保真声音传入助听器和人工耳蜗中;另外,集成媒体播放器和存储器,内置专业语言教学软件,并且增加实时动态记录功能。结果新一代多媒体无线音频系统能够将频宽做到12kHz,接近CD音质的采样率,弥补了传统无线调频系统只保证7kHz以内的采样率(被称之为“收音机音质”)的不足;信噪比从40dB提高到65dB,并增加了教学及娱乐功能。结论新一代多媒体无线音频系统突破性地应用多项技术组合,有效地将高品质的音频信号传输给助听器和人工耳蜗的使用者,并为他们提供了更好的学习条件和多样化的生活、娱乐工具,显示出新技术在听力补偿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在噪音中聆听言语效果不佳一直是助听器使用者抱怨的严重问题,同时,在环境噪音中获得的言语测试结果也不能准确地预测助听器的成功使用。目前有不同的硬件技术解决因此造成的各种实际问题,如降噪技术、方向性麦克风和声反馈抑制技术等。这些新技术的使用无疑有效地解决了部分背景噪音问题,但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这些技术手段均处于被动的模式,即依赖数字技术抵消或抑制噪音所造成的问题,换言之,助听器技术主要提供在现实环境中,噪音一旦出现时可利用的技术手段.更多地从技术层面来考虑,较少关注助听器使用者的能动作用,比如对背景噪音的感觉、喜好和习惯等。其实,人们的生活环境本身就是一个极其喧嚣的噪音世界,听力正常与否都须面对无处不在的噪音。为了真正让先进技术充分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