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了解2015—2018年湖北省突发中毒事件特征,为增强突发中毒事件防控能力提供依据。
  方法  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5—2018年湖北省突发中毒卫生应急信息平台报告的突发中毒事件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湖北省2015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共报告突发中毒事件171起,中毒病例3 024例,死亡13例,病死率0.43%。根据事件分级,重大事件2起(占1.17%),较大事件14起(占8.19%),一般事件50起(占29.24%),未分级105起(占61.40%)。根据事件分类,食物中毒事件115起(67.25%),职业中毒事件4起(2.34%),其他中毒事件52起(30.41%),以化学品、真菌、细菌中毒为主。突发中毒事件在7月份报告数最多,8月份和10月份次之,11月份最少。报告突发中毒事件数量居前三位是恩施、武汉、荆州。病例数前三位是十堰、武汉、鄂州。突发中毒病例的职业居前三位的是农民、职员和工人。
  结论  湖北省突发中毒事件仍以食物中毒为主,需加强对突发中毒事件的监测、报告及审核,推进突发中毒卫生应急信息平台的修订完善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基于污水池气体中毒的特点,研究制定适用于预防污水池清洗作业中毒的现场检测方法。
  方法  选取某个污水池为研究对象,分析作业过程气体中毒特点。利用五合一气体检测仪的快速检测技术,结合呼吸防护用品使用,研制污水池清洗作业的有毒气体现场检测方法。
  结果  池内污水中硫酸盐浓度3 080 mg/L,硫化物浓度51.9 mg/L。现场作业时将五合一气体检测仪进气口延伸至池内液面处,低于职业接触限值一半时开始作业,高于2倍职业接触限值时撤离。作业前经强制通风4 h后,池内污泥水液面处空气的硫化氢浓度经检测为0.8 mg/m3,一氧化碳、甲烷均未检出,氧气含量正常。当作业人员开启高压水枪冲刷污泥,五合一气体检测仪的硫化氢示值不断增加,最大值接近100 mg/m3。经7次循环作业后,硫化氢示值稳定保持在0.8 mg/m3的低浓度水平,污水池污泥清洗作业安全完成。
  结论  污水池有毒气体产生有很强的不确定性,极易发生人员中毒。本法覆盖污水池作业的全过程,结合污水池中毒的规律和特征,发挥应急检测技术的动态检测优势和呼吸防护用品的防护能力,可更好地保障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安全操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职业性急性二硫化碳中毒病例特点。
  方法  基于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万方数字化期刊数据库、Pubmed、Sciencedirect等数据库,收集、筛选国内外职业性急性二硫化碳中毒病例,并将其分为二硫化碳中毒组与二硫化碳、硫化氢混合中毒组,对其临床特征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  172例职业性急性二硫化碳中毒患者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乏力,步态蹒跚等症状,检出率分别为94.8%、79.7%、69.8%、41.3%。三颤试验、共济失调阳性率较高,其检出率分别为29.1%、27.9%。辅助检查主要为脑电图异常、心电图异常(心肌缺血),其检出率分别为9.9%,9.3%。二硫化碳中毒组与混合中毒组三颤试验、脑电图检查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二硫化碳急性中毒可导致中枢神经、心血管系统及周围神经损害,职业性二硫化碳中毒诊断标准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上海市青浦区近5年急性职业中毒事故进行分析,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有效防控辖区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发生。
方法 查阅青浦区2014年以来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现场调查资料和中毒病例个案调查表等信息,对发生原因、中毒病例等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5起事故分别发生在化工合成、清洗、包装、维修和快递分拣过程中,事故主要原因为设备维护不当、缺乏有限空间作业认识、未按照有限空间作业要求规范开展工作,及未严格执行收寄验视制度邮寄不明液体。5起事故共导致28人中毒,2人死亡,死亡率为7.14%;其中男工22名,女工6名,男女比例为11:3;平均年龄为46.36(19~70)岁;引起中毒死亡人数最多的有毒有害物质是硫化氢。
结论 青浦区近5年急性职业中毒事件涉及多种行业和工种,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应重视各个环节的隐患,预防急性中毒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上海市松江区生活中毒发生情况及特征,构建松江区生活中毒谱,为制定生活中毒预防控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2017年7月1日—2019年6月30日收治的1 351例中毒病例进行分析。
  结果  1 351例中毒病例中男性占56.2%,女性占43.8%;中毒病例的年龄集中在21 ~ 40岁(共568例,占42.0%);中毒好发职业是离退休230例(占17.0%),技术工人212例(占15.7%)、商业或服务业职员205例(占15.2%);三大中毒原因是环境暴露、滥用酒精、自杀;50.4%(681例)的中毒发生在7 ~ 10月;中毒患者中共有14人经抢救无效死亡,致死率1.0%。
  结论  松江区应根据中毒谱,在高危时节,针对高危人群加强相关危害毒物的宣传教育,切实保护和促进当地居民的健康。应充分发挥中毒病例监测在掌握当地中毒谱方面的重要作用,提高中毒预防控制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泸州市急性农药中毒的情况,为采取有效的中毒防控措施,减少农药中毒事件的发生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职业病与职业卫生信息监测系统”中2008—2018年泸州市农药中毒病例报告卡相关数据,纳入生产性中毒(生产性自用、生产性受雇)和非生产性中毒(非生产性自服、非生产性误服引起的中毒)病例,对病例的中毒原因、中毒病例的特点、中毒时间和地区、农药的品种进行分析。
  结果  2008—2018年泸州市共报告农药中毒1 017例,其中生产性中毒占6.78%,非生产性中毒占93.22%,自服659例,是误服289例的2.28倍。生产性和非生产性农药中毒发病率呈逐年增加趋势(P < 0.05)。农药中毒死亡50例,病死率为4.92%,其中非生产性中毒病死率(5.17%)是生产性中毒病死率(1.45%)的3.57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男性占51.4%,女性占48.6%,但男性生产性农药中毒病例数远多于女性。各年龄组中,60岁以上的老年病例最多,占32.35%,且病死率最高(7.29%)。948例非生产性农药中毒病例中,自服死亡46例,病死率6.98%,误服死亡3例,病死率1.0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生产性中毒多发生在7—9月,非生产性中毒多在1—3月。报告中毒病例数居前三的为泸县、古蔺县、合江县。杀虫剂中毒病例最多,占65.68%。
  结论  泸州市农药中毒以非生产性中毒为主,应重点关爱留守老人,对有自杀倾向人员进行心理疏导;加强农药使用、储存等方面的管理,减少农药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上海市普陀区急性酒精中毒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和控制酒精中毒事件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2014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间普陀区某大型综合性医院收治的1 059例急性酒精中毒病例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  从该医院收治的患者分析,普陀区急性酒精中毒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P < 0.01),患者以男性为主(占病例总数的71.4%),年龄集中在20~39岁(占病例总数的66.4%),中毒病例以工人为主,占病例总数的34.8%;女性及学生群体例数呈增长趋势,且女性患者年龄较男性低(P < 0.01)。夏秋季患者占比较多。治愈组的毒物暴露时间中位数为3.0(2.0~4.0)h,高于留观组的2.3(1.0~3.0)h(P < 0.01)。
  结论  普陀区的酒精中毒现象有加重趋势。对青少年和成年人全面开展酗酒或酒精中毒危害的健康教育和干预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柳州市急性非职业性一氧化碳(CO)中毒例数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为急性非职业性CO中毒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2015—2017年柳州市四家定点医院收治的急性非职业性CO中毒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以及同期气象因子相关资料,进行中毒患者例数和气象因子的相关性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结果  3年间共收治急性非职业性CO中毒患者4 181例;12月至翌年3月这4个月共计3 410例(占81.6%)。以每年均值计算,中毒高峰期位于1月,多达309例(每百万人口130例);5—10月为低谷期,月均不超过20例。急性非职业性CO中毒均以夜间21时到次日凌晨3时为发病高峰期,共计2 278例(占54.48%)。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与急性非职业性CO中毒例数呈负相关的气象因子有当日平均气温、平均风速、24 h大气压差(r=-0.409、-0.269、-0.162,P < 0.01),发病例数与当日大气压、24 h温差、相对湿度则呈正相关(r=0.353、0.240、0.085,P < 0.01或 < 0.05)。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显示:平均气温、平均风速每增加1%,急性非职业性CO中毒例数会分别减少0.432%、0.128%;24 h温差、相对湿度每增加1%,急性非职业性CO中毒例数会分别增加0.292%、0.054%(R2=0.285,F=89.34,P < 0.05)。
  结论  急性非职业性CO中毒例数与当日气象条件密切相关。政府相关部门要结合气象因子的变化,加强宣教、预警,做好公共事件气象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氮氧化物致严重急性化学性肺水肿的临床特点及救治注意事项。
  方法  分析1例因吸入高浓度氮氧化物致严重急性化学性肺水肿死亡患者的中毒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结果、影像学结果及救治措施。
  结果  患者吸入高浓度氮氧化物,当时未引起重视。入院后行胸部CT示:两侧上中下肺野弥漫性絮状高密度影,高密度影面积占全肺90%以上,提示急性化学性肺水肿。因未及时就诊及病情进展迅速抢救无效死亡。
  结论  氮氧化物水中溶解度小,对上呼吸道和咽黏膜刺激作用小,主要损害深部呼吸道,对肺组织产生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损害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临床症状出现较晚,易被患者轻视病情,及时休息和就诊很重要,出现严重化学性肺水肿时肺替代及综合治疗是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脑脊液(cerebral spinal fluid,CSF)常规检查在急性1,2-二氯乙烷(1,2-DCE)中毒诊治中的价值。
  方法  68例急性1,2-DCE中毒患者入院后行CSF压力、常规及生化检查,并在病程中动态监测及分析CSF各项指标的变化。
  结果  急性1,2-DCE中毒患者入院时CSF外观无色透明、细胞数均正常;CSF压力增高阳性率为47.1%(32/68),其中脑水肿组为66.7%,无脑水肿组无增高;脑水肿组CSF压力均值高于无脑水肿组(P < 0.01);蛋白质浓度正常或轻微升高占16.2%,无脑水肿组总蛋白与白蛋白浓度高于脑水肿组(P < 0.05);葡萄糖和氯化物大致正常;重度中毒组CSF压力均值显著高于轻度中毒组(P < 0.05);急性1,2-DCE中毒患者入院后CSF压力持续升高,于病程(脱离接触)31~60 d最高,治疗后期患者CSF压力恢复缓慢,CSF压力的回落滞后于高颅压的临床表现及CT、MR等影像学改变。
  结论  动态监测CSF压力及各项常规指标对急性1,2-DCE中毒的临床诊治具有重大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我国2004—2021年急性职业中毒事件流行病学特征和发生规律,为我国急性职业中毒事件处置以及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2004—2021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急性职业中毒事件报告,从中提取发生年月、发生地区、中毒人数、死亡人数、职业危害因素、行业、企业规模等信息建立数据库,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4—2021年全国2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报告急性职业中毒事件528起,中毒5 426人,死亡600人,病死率为11.1%。上海市、安徽省、山东省、云南省和四川省报告事件数居前5位,共报告事件301起,占全国报告总数的57.0%。8月份报告急性职业中毒事件数和死亡人数最多,为64起(占12.1%),死亡89人(占14.8%)。窒息性气体、刺激性气体导致的急性职业中毒事件占所有急性职业中毒事件数的69.9%,这两类事件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所有事件死亡人数的82.0%。一氧化碳、硫化氢中毒占窒息性气体中毒事件数的82.9%;氯气、氨气、光气、氮氧化物和硫酸二甲酯中毒占刺激性气体中毒事件数的57.8%。发生急...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急性职业中毒的原因及相关预防方法。 方法 收集某市2011年3月至2014年9月70例急性职业中毒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引发急性职业中毒的具体原因。 结果 急性职业中毒毒物种类较多,其中砷化氢、甲苯及氯气中毒人数构成比分别为21.43%、25.71%及28.57%;硫化氢及一氧化碳各致死2例,氨气致死1例。急性职业中毒发生原因包括违反安全操作规范、缺乏安全知识、未使用个人防护用品、无通风排毒设备及意外事故等,其中因违反安全操作规范中毒患者占71.43%,明显高于其他原因。 结论 急性职业中毒原因较多,根据其发生规律,制定针对性预防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我国急性化学品中毒发生状况,为制定化学品急性中毒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收集到的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的87家监测医院的急性化学品中毒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中毒发生时间、地区、人群、毒物种类、中毒原因、接触途径与转归等进行分组,采用Excel、R 4.0.3等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2017—2021年化学品急性中毒病例为11 724例,包括住院病例5 602例,门急诊病例6 122例。一氧化碳急性中毒占总病例数的70.46%(8 261例),日用化学品占7.89%(925例),其他化学品占21.65%(2 538例)。中毒病例数男性多于女性,72.69%的中毒病例为具有劳动能力的中青年人,随文化程度增加中毒病例数下降(P <0.01)。急性化学品中毒职业排在首位的是农民(占26.34%),其次是工人(占13.37%)和自由职业者(占8.53%)。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冬春季高发,日用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无明显季节趋势。病例数居前3位的是黑龙江(占24.58%)、四川(占16.13%)、贵州(占14.96%)。意外中毒占总病例数的81.21%,职业接触为第2位的中...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云南省急性职业中毒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全省的急性职业中毒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于2019年12月,收集云南省2004至2019年报告的急性职业中毒事件信息,对事件流行病学分布、事件分级、行业特点、毒物种类和中毒原因等要素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云南省2004至2019年累计报告47起急性职业中毒事件,中毒病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纺织企业噪声作业工人的职业防护情况,为制定适宜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21年6—7月,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从存在噪声危害的227家纺织企业中抽取大、中、小型企业31家,抽取1052名噪声作业工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高密市纺织企业耳塞等防护用品的发放率为86.88%,防护用品佩戴率为91.03%。不佩戴防护用品的原因:回答佩戴防护用品不舒服占74.39%;回答戴不戴无所谓的占65.85%。获得职业防护知识的途径人数占比由高到低分别为:手机、网络(56.56%),企业组织的职业健康培训(49.52%),电视报纸(24.05%),健康宣传栏(16.44%),其他途径(6.5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大型企业(OR=1.582)、文化程度在大专及以上(OR=1.474)、工间进行监督检查(OR=1.432)是工人佩戴防护用品的促成因素(P均<0.05)。结论企业应落实主体责任,开展职业健康防护知识培训和工间监督检查,提高防护用品的使用率,保障从业人员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2006-2019年间南京市新发尘肺病主要特征及生存状况进行描述,为制定尘肺病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06-2019年全国职业病和职业卫生报告系统报告的企业归属地为南京市的尘肺病新发病例,对病例进行分析和随访.结果 共收集尘肺病新发病例195例,其中初次诊断主要为壹期(占80.0%);病种以矽肺(占...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上海市浦东新区80起急性职业中毒事件的行业、人群和时间分布特征及主要原因,为制订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该区1996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发生的80起急性职业中毒事件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80起急性职业中毒事件共造成157人中毒,其中男性129人(82.2%),女性28人(17.8%);年发生数以2003至2005年为高峰,共发生43起;致中毒化学物质中,硫化氢共造成急性职业中毒42人(26.8%),死亡15人(71.4%);发生于7—9月的急性职业中毒事件共45起(56.3%)。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有防护设施失效(35.0%)、未使用个人防护用品(28.7%)、违反安全操作规程(18.3%)等。[结论]针对该区发生急性职业中毒主要原因,应采取加强安全教育、配备防护设施及相应个人防护用品等综合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