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针对新会区3家食品生产企业接噪工人开展噪声危害和防护的认知情况及获得认知途径进行调查,为制定更有效的职业卫生宣传教育方针提供基础依据,更好地促进接害工人的职业健康。方法随机抽取江门新会区3家食品生产企业300名接噪工人进行问卷调查和现场防护用品使用情况调查,分析不同途径获得职业病危害防控知识的工人对噪声危害和防护的认知情况,探讨工人普遍接受的有实际保护意义的职业卫生宣传教育途径。结果得到有效调查问卷298份,接噪工人对噪声危害的知晓率均达90.0%以上;正确佩戴防噪声耳塞、接触噪声作业期间需要全程佩戴耳部防护用品的知晓率均在75.0%以上;工作岗接触噪声强度知晓率63.4%;所使用的耳部防护用品的降噪防护效果知晓率为56.4%;判断耳部防护用品的防护性能是否合适知晓率44.6%;主动更换耳部防护用品知晓率为32.9%。从合同告知、企业培训、宣传公告栏获得职业卫生知识的工人对防护用品的认知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文化程度对认知途径的关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本次调查的食品生产企业接噪工人对噪声危害认知率较高,但对耳部防护用品的性能、岗位接噪水平、主动更换防护用品等认知率较低。不同途径获得职业病防控知识影响工人对职业病危害防护的认知,合同告知、宣传公告栏、企业培训途径获得职业病危害防控知识的工人对噪声防护的认知更好,自我保护意识更强。  相似文献   

2.
荆青山  臧静  王春玲 《职业与健康》2012,28(10):1189-1191
目的通过对钻井作业工人防护用品管理和使用情况的调查,为劳动保护措施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钻井作业环境进行现场调查和噪声监测,并对钻井作业工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钻井作业工人护耳器(耳塞和耳罩)佩戴率为82.7%;护耳器佩戴率与噪声接触强度有关(P0.01),随噪声强度的增加,护耳器佩戴率有增加的趋势(Z=138.681,P0.01);而与工龄和自觉听力的变化无关(均P0.05);结论钻井作业工人主动防护意识不足,企业应加强教育培训与监督管理,使防护用品得到正确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福鼎市噪声作业工人高频听力损失原因,为制定职业性噪声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从福建省职业病防治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导出并整理2021年1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福鼎市接噪作业在岗期间工人的职业健康检查个案卡数据,共调查接噪作业工人7 316人,分析其双耳高频听力损失的影响因素。结果 微型企业(OR=2.79)、小型企业(OR=1.51)、皮革及人造革制造加工业(OR=3.48)、金属制造加工业(OR=4.21)、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OR=3.10)、男性(OR=2.81)、年龄增加、接噪工龄增长、未佩戴个人防护用品(OR=1.28)均为双耳高频听阈损失的危险性因素。结论 应加强小微型企业管理者的监管和培训,关注重点行业(制造加工业)和重点人群,定期做好职业健康检查工作,降低职业性噪声对工人的危害。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杭州市拱墅区苯企业作业工人调查,了解个人防护用品使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相关企业加强个人防护提供可行性的建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现况调查方法,对杭州市拱墅区15类行业99家苯企业的作业工人开展问卷调查,了解个人防护用品使用情况、企业管理现状及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苯作业工人中经常或总是佩戴防毒面具的占45.3%,从未或偶尔佩戴的占36.1%;62.9%的人经常或总是佩戴防护手套,20.4%的人从未或偶尔佩戴;不同性别、年龄、工龄、文化程度的工人防护用品使用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知晓苯作业防护知识的占7.3%;企业规定、领导赞成、天气闷热、自费、工龄等是影响个人防护用品使用的主要因素。结论苯作业工人个人防护用品使用率低,苯企业应加强监督管理,以切实保护苯作业工人的健康权益。  相似文献   

5.
了解化工厂外协单位工人职业卫生相关知识知晓及防护情况,为职业卫生管理、监督工作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对某地区11家化工厂的650名外协单位工人开展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外协单位工人职业卫生知识总知晓率为52.8%。不同工龄及文化程度工人在岗作业时佩戴防护用品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工龄工人在是否会使用应急防护用品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外协单位工人职业卫生知识知晓率低,用人单位应重视作业人员防护用品的佩戴和应急防护用品使用情况,加强教育和培训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当前苯暴露工人职业卫生知识及相关情况,评估其职业健康及卫生服务水平。方法对杭州市127家企业的1 511名苯暴露工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的1 511名苯暴露工人中,知道单位配备有防护用品的占94.57%,经常使用或佩戴个体防护用品的占78.36%。上岗前和近两年有过职业卫生和安全防护培训的分别占88.68%和90.73%。不同性别、文化程度、个人月收入、是否签订劳动合同和是否有工伤保险的工人对单位配备防护用品的认知及防护用品使用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暴露工人职业卫生知识掌握良好,企业防护用品配备率高,但使用率较低,单位组织安全卫生知识培训少,且工人参与度较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深圳市龙岗区噪声作业工人个人防护用品使用情况,探讨影响个人防护用品使用效果的各种因素,提出防治职业性噪声危害的建议和对策。方法以本地区长期接触噪声作业的560名作业工人为调查对象,采用现场自填问卷的方法对其进行调查。结果该地区噪声作业工人个人防护用品经常使用率不高,仅为52.5%。管理制度、培训、文化程度是影响防护用品使用的重要因素,其噪声作业工人间的防护用品使用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企业应建立并完善防护用品的使用管理制度,同时应重视工人认知方面的干预,定期加强噪声作业工人防护知识培训,使其自觉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确保工人健康。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了解北京市海淀区重金属企业的职业人员个体防护知识认知及防护用品使用管理情况,为预防职业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对海淀区所有重金属职业人员开展问卷调查。结果对"我国就个体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是否有相关标准"的正确回答率为55.3%(176/318),对"个体防护用品的防护级别是越高越好吗"的正确回答率仅为23.6%(75/318),对"舒适度是否为防尘口罩的选用原则"的正确回答率为32.7%(104/318),对"接触汞、铬、铅等有毒有害作业人员应佩戴哪些防护用品"的正确回答率为46.5%(148/318)。重金属职业人员配备有劳动防护用品的有283人,占89.0%。在个体防护用品中,职业人员回答具有安全鉴定证书的有169人,占53.1%;回答有使用说明书的170人,占53.5%;认为所使用防护用品超过使用期限的有169人,占53.1%。结论应加强企业个体防护用品的监管力度,提高职业人员对相关职业病危害和防护的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纺织企业噪声对作业工人健康的影响,为企业开展噪声危害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按照GBZ 188-2014《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的要求,对高密市某纺织厂的400名纺织作业工人进行健康检查,检查数据录入Excel数据库,用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不同工龄组听力损失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工龄的延长而呈上升趋势;不同年龄组听力损失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防护用品听力损失的发生率以及严重程度明显低于未使用防护用品者(P0.05);男、女间听力损失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听力损失的发生率以及严重程度与工龄有关,使用耳塞等防护用品有助于降低职业危害。该企业应改善工作条件,加强工人的个人防护和职业卫生教育,保障工人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0.
上海市宝山区工业企业苯系物职业病危害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秦景香  刘武忠  周敏 《职业与健康》2010,26(15):1688-1690
目的为了掌握宝山区工业企业苯系物职业危害现况及作业人员的健康状况,以便预防苯系物对工人健康产生损害。方法对区内46家工厂企业作业场所空气中苯、甲苯、二甲苯浓度进行采样和检测,收集92家工厂企业1018名接触苯系物工人的职业健康检查结果,使用专用的调查表对作业场所的职业卫生工程防护设施和作业人员使用的个人防护用品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甲苯浓度点合格率最低,为89%;苯和二甲苯浓度合格率均在90%以上。1018名工人中,体检结果正常者占74.3%,白细胞偏低者检出率为5.4%,检出有他疾患者占20.3%。男性其他疾患检出率高于女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53,P0.01)。接触混苯的作业人员体检正常率最低(60.2%),而白细胞偏低检出率最高(14.3%)。结论有关企业应做好职业卫生工程防护,为工人配备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对职工加强职业卫生培训,做好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及时发现禁忌症和敏感人群,避免职业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珠三角某市中型汽车零件制造企业生产岗位噪声危害分级及听力损失(noise induced hearing loss,NIHL)现状。
  方法  随机选择3家在珠三角某市的中型汽车零件制造企业的全部生产岗位及608名噪声接触人员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噪声危害情况及工人NIHL检出情况。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NIHL的影响因素。
  结果  3家汽车零件制造企业噪声作业岗位LEX,W值超标率为39.6%(89/225),NIHL的总检出率为26.3%(160/608)。冲压和钻孔岗位的中度和重度危害级别岗位占比及岗位工人NIHL的检出率高于其他岗位(P < 0.05)。中度危害和重度危害噪声作业岗位防护设施的配备率和生产工人佩戴护耳器的比例高于其他危害级别岗位(P < 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分别相比年龄 < 40岁、工龄 < 3年、噪声危害在轻度以下,年龄≥ 40岁、工龄≥ 3年、噪声危害在轻度及以上是NIHL的独立影响因素(OR = 1.75、2.03、1.99,P < 0.05);分别相比无防护设施、未佩戴护耳器,有防护设施、佩戴护耳器则是对抗噪声危害的保护因素(OR = 0.68、0.59,P < 0.05)。
  结论  珠三角某市中型汽车零件制造企业生产岗位噪声危害较重,作业工人NIHL患病率较高。工艺流程的改进是降低噪声水平的关键。应对工人进行全面的培训,使其了解噪声危害,正确使用护耳器。对接触噪声时间较长的工人应给予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英德市水泥行业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伤现状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 为采取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对该市水泥行业461名男性噪声作业工人进行健康问卷调查及职业健康检查, 对噪声作业现场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 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听力损伤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有194名(42%)工人日接触噪声声级大于85 dB (A), 有343名(占74.7%)噪声作业工人未按要求佩戴防护用品(耳塞); 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伤检出率为58.8%。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比16~25岁, 26~35岁、36~45岁、≥ 46岁工人发生听力损伤的OR值分别为3.101、10.625、24.000(P < 0.01或0.05);相比1~5年工龄工人, 6~10年、11~15年、≥ 16年工龄工人发生听力损伤的OR值分别为2.853、3.424、3.659(P < 0.01);与环润工相比, 巡检工、机修工、管理人员、电工发生听力损伤的OR值分别为3.227、4.840、5.417、5.556(P < 0.01);相比不吸烟、不饮酒者, 吸烟、饮酒者发生听力损伤的OR值分别1.666、1.845(P < 0.01)。
结论 水泥行业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伤情况较为严峻。听力损伤与工龄、年龄、噪声作业和个人吸烟与饮酒习惯均有关, 应当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贺州市碳酸钙加工行业粉尘危害情况,为制定职业病防治策略、保障从业工人健康、促进行业清洁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按照《2019年广西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工作方案》的要求,开展贺州市碳酸钙加工企业粉尘现场调查及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进行粉尘危害作业分级,并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2019年贺州市共监测碳酸钙加工企业73家,小微企业共占95.9%;企业职业健康检查开展率为68.5%、人员体检率为70.5%;企业检测超标率为47.9%,岗位超标率为26.7%。粉尘危害作业0级占52.1%、Ⅰ级占34.2%、Ⅱ级占13.7%,岗石生产、有限责任公司、防护设施不完善企业存在Ⅱ级中度危害作业的比例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贺州市碳酸钙加工行业粉尘检测结果超标率较高,总体危害控制水平一般,需注意矽尘危害,并应完善防尘设施设备,降低作业工人实际接触粉尘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饮料制造企业噪声暴露情况,探讨该行业作业工人噪声性听力损失(noise-induced hearing loss,NIHL)的影响因素。
  方法  选择广州市某饮料制造企业符合条件的182名接触噪声的作业工人为调查对象,对其进行纯音听阈测试,并对工作场所进行噪声检测,分析工人NIHL影响因素。
  结果  该饮料制造企业工作场所噪声超标率为70.59%,超标岗位主要集中在瓶装饮料线以及纯净水线。84名(46.15%)接触噪声作业工人被检出NIHL。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作业人员年龄> 35岁发生NIHL的危险度是20~30岁的2.647倍(P < 0.05);接触噪声工龄> 10年发生NIHL的危险度是接触噪声工龄 < 5年的2.853倍(P < 0.05);所在岗位为纯净水线发生NIHL的危险度是辅助设施岗位的9.000倍(P < 0.05)。
  结论  该饮料制造行业噪声水平较高,企业应采取工程控制措施控制噪声危害,加强职业卫生管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597名作业人员口腔颊黏膜病变特点,更好地掌握职业人群口腔健康情况。
  方法  参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 188—2014),于2018年对108家企业一线员工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在口腔科检查时,记录受检者既往史、生活习惯,检查口腔双侧颊黏膜。以接触各类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一线生产工人5 559为接触组,行政、后勤、管理人员873人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人员的口腔颊黏膜病变检出情况,分析不同因素对口腔颊黏膜健康的影响。
  结果  108家企业历年工作场所粉尘、化学物、电离辐射、紫外辐射的检测值均低于职业接触限值,噪声声级合格率为27.3% ~ 92.3%。两组人员共检出口腔颊黏膜病变597例,检出率7.23%。检出的颊黏膜病变主要均是颊黏膜水肿、皮脂腺囊肿、皮脂腺囊肿并水肿三大类。接触组检出率9.70%,高于对照组的6.64%(P < 0.01);男性检出率高于女性(P < 0.01)。接触组中,粉尘组、化学物组、物理因素组、特殊作业组颊黏膜病变检出率亦均高于对照组(P < 0.05),其中接触噪声、酸碱的人员检出率较高。
  结论  各种职业因素和环境因素能以不同方式影响职业人群颊黏膜健康。在工作中,应做好个人防护,同时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减轻不良因素的刺激,控制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某市木质家具制造企业木粉尘危害现状及其对工人肺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择某市职业健康监管平台中3家木质家具制造企业产生木粉尘的岗位及其生产工人作为研究对象,测定粉尘接触岗位中木粉尘的浓度。调查所有工人的基本情况,并用SinBo肺通气功能仪测定其肺通气功能。
  结果  共检测56个接尘岗位,其中21个岗位(占37.50%)的木粉尘浓度超标。56个接尘岗位木粉尘的平均浓度为(1.76 ± 0.32)mg/m3,其中锣机、车床、开料岗位的木粉尘浓度较高。本次研究共调查接触木粉尘工人411名,肺通气功能正常370名(占90.02%),有肺通气功能障碍41名(占9.98%)。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接尘浓度、工龄每增加一个等级,工人肺通气功能障碍发生风险分别增加3.52、3.42倍(P < 0.05)。吸烟、年龄对工人肺通气功能也有重要影响。
  结论  某市木质家具制造企业木粉尘浓度较高,对工人肺通气功能造成了影响。应加强生产工艺的改革和对木粉尘危害的工程控制,加强对接触较高浓度木粉尘、工龄较长工人的职业健康检查,预防肺部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上海市宝山区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发生情况及特征。
  方法  收集整理2000-2021年上海市宝山区急性职业中毒事件资料,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其流行特征。
  结果  宝山区2000-2021年共发生急性职业中毒事件63起, 急性职业中毒病例171例, 死亡36例(病死率21.05%), 事件发生的起数总体呈下降趋势。事件涉及14种行业, 7类26种化学物质, 其中发病前三位的行业分别为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11起, 占17.46%), 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10起, 占15.87%), 装卸搬运和仓储业(7起, 占11.11%); 导致急性中毒死亡人数居前三的化学物质依次为氨(18例, 占50.00%)、硫化氢(6例, 占16.67%)、一氧化碳(3例, 占8.33%)。未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和未配备有效的个人防护设备为引起中毒事件的主要原因。有限空间作业中毒病例病死率(36.96%), 明显高于非有限空间作业(15.20%)(P < 0.05)。
  结论  近年来宝山区急性职业中毒情况有所好转, 但仍存在中毒风险, 一氧化碳和硫化氢为该区预防急性职业中毒的重点。相关部门应继续做好急性职业中毒预防工作, 应重点监管用人单位个人防护设备的配备和佩戴情况, 重视有限空间的职业中毒风险, 切实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健康和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中国工业企业接触噪声劳动者听力损失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从“职业病与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信息系统中提取2020年采矿业、制造业和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三大门类行业噪声作业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档案,从行业、地区、性别、年龄、工龄和企业规模等维度对听力障碍和双耳高频平均听阈损失两个听力损失指标进行分析。  结果  本研究共收集噪声作业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个案303.45万人,听力障碍检出人数为81.57万人,检出率为26.88%,高频听力损失检出人数为26.55万人,检出率为8.75%。采矿业企业中劳动者的听力障碍和高频听损检出率分别为29.96%和10.11%,均高于其他行业工业企业。听力障碍检出率较高地区为西南、中南和华东地区,分别为30.21%、29.99%和29.90%;高频听损检出率较高地区为中南和西南地区,分别为11.12%和9.78%。男性听力障碍和高频听损检出率均高于女性,分别为28.60%和9.98%,且听力障碍和高频听损检出率均呈现随年龄和工龄增长而递增的趋势。小微型企业听力障碍和高频听损检出率分别为37.56%和12.36%,均高于大型和中型企业。  结论  中国工业企业噪声作业劳动者听力障碍和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较高, 应加强对工作场所噪声的控制和接触噪声劳动者的个体防护,以保护劳动者健康。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某轮胎制造厂953名噪声作业人员的高频听力损失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2017年天津市某轮胎制造厂953名噪声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该企业工作场所噪声检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该轮胎制造厂噪声声级82.0~91.2 d B(A)。作业人员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10.49%。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相比男性、噪声低暴露程度员工,女性、高暴露程度员工发生高频听力损失的OR估计值分别为0.304(95%CI:0.108~0.854)、2.175(95%CI:1.220~3.878),年龄、接噪工龄每增加一个等级,发生高频听力损失的OR估计值分别为1.963(95%CI:1.388~2.775)、1.549(95%CI:1.043~2.300)。[结论]该厂噪声危害较严重。噪声暴露是接触噪声作业人员高频听力损失的主要影响因素,应当引起重视;应采取综合预防措施,预防职业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电子厂接触噪声工人职业紧张和精神卫生状况。
方法 采用麦克林职业紧张问卷和一般健康问卷, 采取整群抽样调查法对某电子厂183名工人进行调查, 回收有效问卷172份, 其中95份问卷来自接触噪声工人, 为接噪组; 77份来自非接噪工人, 为对照组。
结果 噪声岗位噪声声级为85.0~89.5 dB (A)。接噪组工人精神卫生得分异常率为67.3%, 对照组为18.2%。接噪组在职业紧张问卷中的职业紧张程度、应付能力、工作满意感和普通健康问卷中的精神卫生等方面的得分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接噪组精神卫生状况总得分为(28.9 ±3.7)分, 高于对照组的(25.9 ±3.8)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 工人精神卫生的可能影响因素为是否接触噪声和应付能力的大小(F=10.45, R2=0.362, P < 0.05)。
结论 噪声可致工人职业紧张, 同时引发工人精神卫生方面的负面影响, 应该引起企业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