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不同位置上颌骨囊肿分型及采取鼻内镜下经鼻造袋术的疗效。方法 收集9例上颌骨囊肿病例,根据囊肿与鼻中隔、鼻腔外侧壁的关系分为鼻底型、鼻腔外侧壁型、上颌窦型。鼻内镜下根据不同分型分别采用鼻底径路、鼻腔外侧壁径路和鼻泪管前径路行造袋术。结果  9例囊肿术后均无复发,无牙痛、流涕等症状。结论 鼻内镜下造袋术是治疗上颌骨囊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内镜经眶外侧壁到达中颅窝的解剖进路,明确入路中的重要解剖标志。方法 观察10例颅骨标本,定位重要的骨性解剖标志。内镜下解剖5例(10侧)新鲜冷冻尸头标本,采用经眶进路到达颅中窝。结果 内镜下经眼眶外眦切口进路,磨除蝶骨大翼可以获得进入中颅窝的通道,清晰显露颞叶、海绵窦外侧壁、动眼神经、滑车神经、Meckel腔、三叉神经半月结及其分支神经、岩尖部、脑膜中动脉、岩浅大神经等重要结构。解剖定位标志包括眶骨缘、泪孔、眶上裂、眶下裂、颞肌、海绵窦外侧壁、颞骨岩尖等。结论 内镜经眶外侧壁进路可以进入中颅窝,显露海绵窦外侧壁、颞极、颞骨岩尖等重要结构,为处理中颅窝及颅眶沟通区域病变提供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鼻内镜下经鼻径路观察翼腭窝区的临床解剖特点, 以期为手术提供参考。方法 5例(10侧)成人尸头标本经乳胶灌注后, 在0°鼻内镜下分别经蝶腭孔和上颌窦后壁两种手术径路显露翼腭窝, 再开放蝶窦, 充分暴露视神经、颈内动脉及蝶窦外侧壁相关结构, 观察各解剖结构的三维立体关系。结果 不同手术径路显露翼腭窝的范围不同, 祛除上颌窦内侧壁后能最大程度显露翼腭窝内所有解剖结构, 开放蝶窦后能观察翼腭窝与蝶窦区域相关结构的解剖关系。结论 只要熟悉鼻内镜下翼腭窝及邻近区域的解剖结构及关系, 选择合适的病例, 鼻内镜下经鼻行翼腭窝区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导航鼻内镜下切除上颌窦良性骨性病变的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10月至2010年1月治疗的上颌窦良性骨性病变8例的临床资料,术前行64排CT并三维重建,全部病例采用导航引导下手术切除,包括鼻内镜联合柯-陆氏径路及鼻内镜下经鼻下鼻道开窗径路。结果 3例为上颌窦内骨纤维异常增生症,5例为骨瘤,均在导航引导鼻内镜下成功切除了病变,其中6例经柯-陆氏径路切除病变,2例经鼻下鼻道开窗切除病变。随访半年以上,7例术后头痛、鼻塞、流脓涕、面部不适等症状逐渐消失,1例上颌窦内骨纤维异常增生症患者术后2月再次出现面部肿胀疼痛,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再次手术,发现上颌窦内有大量死骨,考虑为第1次手术后术腔未冲洗干净,导致上颌窦口堵塞,再次手术后症状消失。患者术后均未见复发。结论 影像导航系统可以准确迅速的确定病变位置,导航鼻内镜下上颌窦良性骨性病变切除是准确、安全、微创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黄永宁  蒋立新 《耳鼻咽喉》2002,9(4):209-210
目的:探讨筛窦径路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眶骨爆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1998年10月-2001年10月收治眶壁骨折患者19全然 ,均在鼻内镜下,行眶骨骨折整复术,结果:经6-12个月随访眶骨骨折19你,术后复视消失,眼球凹陷改善。结论:经鼻内镜筛窦径路手术治疗眶骨爆折,入路简捷,操作方便,眶内侵袭少,无面部疤痕,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上颌骨内侧壁切除联合经鼻泪道置管,在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10年10月采用鼻内镜下上颌骨内侧壁切除联合经鼻泪道置管治疗32例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切除上颌骨内侧壁,彻底切除上颌窦肿瘤,经鼻泪道置入硅胶管,术后长期随访。结果 32例患者均为Krouse分期T3期,全部彻底切除肿瘤,术后随访12~72个月,平均35个月,术腔上皮化良好,2例复发,复发率为6.3%,局部清除后随访未再复发,患者均无溢泪并发症。结论 鼻内镜下上颌骨内侧壁切除是治疗Krouse分期T3期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良好术式,术中联合经鼻泪道置管可以预防泪道狭窄。  相似文献   

7.
鼻咽血管纤维瘤向前扩展可至鼻腔和筛房,向外侧经蝶腭孔进入翼腭窝,由此再向上过眶下裂,越眶尖或经眶上裂连颅中窝。本病手术进路有经腭、经筛窦、鼻侧切开及颌后间隙进路等。本文介绍当肿瘤侵犯翼腭窝时可单纯采用经上颌窦进路或结合其他进路,此径路可暴露肿瘤,结扎颌内动脉,并可轻易地经眶下裂剥出肿瘤。手术方法:在唇下从中线作一延长切口,向外连上颌结节,切开上颌骨骨膜,向上分离至眶下孔,上颌前壁用骨钳咬除,然后广泛切除窦腔后壁,直到能暴露翼腭窝肿瘤为止,可能时在切除肿瘤前结扎颌内动脉。若要进入鼻腔及鼻咽部,应除去窦腔内壁,肿瘤侵犯筛窦,应从上颌窦内打开筛房,并仔细剥离;若肿瘤进入更外侧  相似文献   

8.
鼻内镜下视神经管的局部解剖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鼻内镜下视神经管减压术的临床运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成人尸头湿性标本15例(30侧)视神经管,经鼻内镜下观察视神经管的局部解剖情况。结果:鼻内镜下测得前鼻棘到视神经管眶口内侧壁中点距离为(61.02±5.83)mm,前鼻棘到视神经管眶口内侧壁中点的角度为(45.1±4.81)°,视神经管的内侧壁最长,平均为(11.61±1.58)mm;视神经管外侧壁骨质最厚,内侧壁骨质最薄,内侧壁中又以眶口最厚。并且将观察所见应用于10例外伤性失明患者,效果满意。结论:鼻内镜下了解视神经管的局部解剖情况,对临床开展鼻内镜下视神经管减压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鼻内镜下视神经管减压术具有手术范围小,组织损伤轻,视野清晰,进路直接,术后处理简单,面部不留瘢痕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经鼻-上颌窦进路切除上颌骨囊肿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3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上颌骨囊肿患者21例,均为囊壁突入上颌窦内者,根据影像学检查明确囊肿的大小、范围以及与上颌窦各壁的位置关系,内镜下经鼻腔行扩大上颌窦自然口或联合泪前隐窝进路并下鼻道开窗引流,尽可能切除突入上颌窦腔的囊肿囊壁,使囊肿壁与上颌窦壁融合成共腔,建立囊肿-上颌窦-鼻腔相通的引流通道。 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24个月,术腔黏膜均上皮化良好,鼻面部症状消失或明显缓解,囊腔与上颌窦引流通畅,无复发病例。 结论 经鼻-上颌窦进路切除或开放上颌骨囊肿联合下鼻道开窗引流,可以彻底切除病变或建立充分的引流通道。相对于传统手术进路刮除或开放囊肿,该进路损伤轻微、恢复快、复发率低,符合微创手术的理念,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鼻内镜下经上颌骨额突-鼻丘径路的额窦手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改进鼻内镜下的额窦开放手术,提高额窦炎的治愈率。方法显微镜下观察10例解剖标本的钩突位置,并测量鼻丘的大小,结合39例(61侧)复发性慢性额窦炎患者鼻窦CT扫描结果进行分析,采用鼻内镜下经上颌骨额突-鼻丘径路额窦开放术式,对上述患者进行额窦开放术。结果10例(18侧)标本鼻丘气房的前后径、左右径和高度分别为(5.6±1.3)mm、(4.1±1.1)mm和(6.2±2.5)mm,所有钩突均附着于上颌骨额突及中鼻甲骨与额突的交界处,上端单纯附着于眶纸板14侧(70%),单纯附着于颅底3侧(15%),交叉附着于眶、颅底或中鼻甲3侧(15%)。CT扫描结果显示,慢性额窦炎复发与鼻丘气房未完全切除相关(P<0.001)。39例患者经改进的术式治疗后,治愈率为90.2%。结论额窦开口周围的钩突和鼻丘气房变异大,鼻丘气房清除不彻底可能是慢性额窦炎复发的主要原因,鼻内镜下经上颌骨额突-鼻丘径路额窦开放是治疗复发性慢性额窦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作者自1975年以来,采用经面部进路或与颅前窝联合进路术式,保留上颌骨表面-眶上-筛骨骨膜瓣,切除侵犯颅底或鼻咽部、颞下窝,蝶窦、筛窦及口咽部巨大肿瘤。本文报导19例:鼻咽纤维瘤16例:筛-额粘液囊肿1例,鼻部神经胶质细胞瘤1例,筛窦腺瘤1例。手术方法:(1)切口:鼻测切开直到鼻小柱向下延及人中至上唇皮肤-粘膜缘切开,暴露两侧鼻前庭及前磨牙牙槽突。(2)暴露并细心剥离面部骨膜瓣:对上颌骨表面、鼻腔外侧壁及眶上等处行骨膜下剥离,并保留好骨膜瓣。切断眶下神经、血管,以便在上颌骨表面获得更大的骨膜瓣。游离泪道管至关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3种摘除上颔窦囊肿进路的选择。方法本组上颌窦囊肿共32例,术前均经鼻窦CT扫描和鼻内镜检查,明确鼻腔情况、囊肿的大小及位置。其中8例伴鼻窦炎鼻息肉者,经中鼻道自然口开放术进路行Messerkling术;19例单纯上颌窦囊肿患者,鼻内镜下经改良柯-陆进路行囊肿摘除术,另5例采用下鼻道开窗进路行囊肿摘除术。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1年,鼻窦CT冠状位扫描或鼻内镜检查,19例经改良柯-陆进路者术后无复发;8例经中鼻道自然口开放术进路者,2例复发,1例术后窦口闭锁,中鼻甲与鼻腔外侧壁粘连;5例经下鼻道开窗进路者,1例复发,2例失访。结论3种术式各有优缺点,临床中应根据不同情况酌情选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特殊类型上颌窦良性病变鼻内镜手术的有效方法.方法 上颌窦良性病变29例均在鼻内镜下手术,采用扩大上颌窦自然口,扩大上颌窦自然口+下鼻道开窗,中下鼻道联合贯通径路,鼻腔外侧壁切开或切除四种径路.结果 上颌窦真菌病14例中13例患者术后头痛、涕血症状消失,1例复发;出血坏死性上颌窦炎4例,患者术后鼻腔通气畅;上颌窦囊肿5例患者术后头痛消失;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6例患者术后鼻塞、面部胀痛消退.随访至今除1例上颌窦真菌病复发再手术外其余病例均未见复发,术后未出现并发症.结论 鼻内镜下手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具有手术安全、彻底,术后反应轻,面部无瘢痕等特点,关键是选择合理的手术径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改良眉弓径路联合鼻内镜技术在侵犯眶内的哑铃形筛窦囊肿手术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方法2002年8月N2012年4月我科收治的7例侵犯眼眶的哑铃形巨大筛窦囊肿患者,全麻下采用改良眉弓切口,鼻内镜辅助下沿眶壁分离并切除眶内囊肿,然后采用鼻内镜囊肿造袋术,切除囊肿。结果7例患者术中眶内及鼻窦囊肿均能充分暴露,并在直视下全部去除。术后无脑脊液鼻漏、眶筋膜损伤和眶内、颅内感染等并发症。术后随访6-18个月,均未见复发。结论采用改良眉弓径路联合鼻内镜行侵犯眶内的哑铃形筛窦囊肿手术,增加了手术的精确性和安全性,切口短,瘢痕小,切除彻底,降低复发率,减少对面部美观的影响,是治疗侵犯眶内的巨大哑铃形筛窦囊肿的有效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眼眶爆裂性骨折和非爆裂性复杂骨折的诊断与经鼻入路手术整复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0-2009年经鼻入路手术治疗的41例眼眶骨折(爆裂性和非爆裂性复杂骨折分别有35例和6例)患者的诊断方法及手术疗效.患者主要表现为复视、眼球内陷及颌面部畸形等.手术方法主要包括:鼻内镜经鼻腔筛窦入路手术修补筛窦型,经鼻腔外侧壁入路修补上颌窦型,联合进路修复筛上颌窦型;鼻内镜与颅、颌面、鼻腔联合进路修复眶-上颌-颧弓复杂骨折.结果 35例爆裂性骨折术后29例复视消失,6例术后轻度复视,其中4例术后6个月恢复正常,另外2例仍有轻度复视.33例眼球内陷者术后即完全矫正,2例术后改善为轻度内陷.非爆裂性骨折眶-上颌-颧弓复杂骨折6例,4例术后复视和眼球内陷消失,颌面骨外形基本恢复正常,1例轻度复视和眼球轻度内陷,1例无复视有眼球轻度内陷,颌面骨外形轻度改变.结论 经鼻入路手术可有效治疗眼眶爆裂性骨折和非爆裂性复杂骨折所致的眼球内陷和复视,且该术式具有术中组织损伤小,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复发性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二次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复发性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资料,包括复发并恶变7例。鼻内镜下手术28例,泪前隐窝入路9例,上颌窦内侧壁切除入路13例,扩大上颌窦内侧壁切除入路6例,上颌骨切除术4例。总结疗效,分析其手术治疗策略。结果术后随访13~39个月,治愈29例;复发3例,其中2例经再次手术治愈;死亡1例。结论对于本病,应根据病变侵犯范围合理选择二次手术的手术入路及手术范围,以彻底切除病灶。内镜下多种手术入路可达切除肿瘤目的,可以避免鼻外辅助切口。  相似文献   

17.
上颌窦囊肿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多发病,传统的手术方法为口内切口经犬齿窝进路行上颌窦根治手术,该手术方法损伤大,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近几年来,笔者采用鼻内镜下鼻道开窗径路切除上颌窦囊肿2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经鼻内镜筛窦径路治疗眶骨爆折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筛窦径路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眶骨爆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总结 1998年 10月~ 2 0 0 1年 10月收治眶壁骨折患者 19例 ,均在鼻内镜下 ,行眶骨骨折整复术。结果 :经 6~ 12个月随访眶骨骨折 19例 ,术后复视消失 ,眼球凹陷改善。结论 :经鼻内镜筛窦径路手术治疗眶骨爆折 ,入路简捷 ,操作方便 ,眶内侵袭少 ,无面部疤痕 ,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9.
鼻内镜下额筛窦骨瘤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额筛窦骨瘤鼻内镜径路切除术的效果。方法:18例额筛窦骨瘤患者中,位于额窦者8例,筛窦者6例,起源于筛窦突入额窦者4例,骨瘤大小为1cm×1cm×1cm~1.5cm×3.0cm×4.0cm,单纯采用鼻内镜径路切除17例,鼻内镜联合鼻外径路切除1例。结果:全部患者均完整切除肿瘤,无脑脊液鼻漏和眶筋膜损伤等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3年,术前症状消失,未见复发。结论:对于额筛窦骨瘤,通过鼻内镜必要时结合眉弓切口外径路手术能够完整切除,并能够保护颅底、额窦后壁以及眶纸板等重要结构免受损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头皮冠状切口径路与经鼻内镜径路额筛眶占位性病变切除术的优缺点及适应证.方法:额筛眶占位性病变患者34例,18例行经鼻内镜额筛眶占位切除术,其中脓囊肿16例,侵袭性血管脂肪瘤1例,骨瘤1例;16例经头皮冠状切口径路手术,其中脓囊肿11例,皮样囊肿3例,表皮样囊肿1例,侵袭性血管脂肪瘤复发1例;术后随访2~4年.结果:18例行经鼻内镜径路患者术后5例仍有头昏或鼻腔胀痛症状,侵袭性血管脂肪瘤1例2年后复发.16例经头皮冠状切口径路手术患者,3例有头昏症状,12例头顶部皮肤麻木,无一例复发.结论;经头皮冠状切口径路与经鼻内镜径路额筛眶占位性病变切除各有其优缺点及适应证,不能盲目夸大其中一种术式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