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晶  王瑞琪  许莉莉 《华南预防医学》2021,47(10):1250-1253
目的 分析发热儿童病例热性惊厥的发生状况和影响因素,为预防发热儿童发生热性惊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前瞻性方法对上海市某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发热儿童病例的热性惊厥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29 825例发热儿童进行分析,其中男17 377例,女12 448例,男女性别比为1.4∶ 1,年龄5个月~12岁,平均(5.02± 1.64)岁,体温高峰38.5 ℃~39.6 ℃,平均(39.08± 0.21)℃。发热儿童发生252例热性惊厥,发生率为0.8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6岁(OR=0.879)、6~12岁(OR=0.326)、男童(OR=1.219)、早产(OR=1.553)、体温高峰>39 ℃(OR=5.801)、有热性惊厥家族史(OR=3.155)、特定疫苗接种后2周内(OR=1.486)、小细胞低色素贫血(OR=5.425)、低血钙(OR=4.632)、低血钠(OR=4.473)是发热儿童发生热性惊厥的影响因素。结论 发热儿童有热性惊厥发生风险,造成发热儿童发生热性惊厥的影响因素较多,应针对上述危险因素采取应对措施,以减少热性惊厥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儿童惊厥病例病因构成,以及病因与年龄、预后、死亡率关系;病因中最多见的高热惊厥与癫痫关系;探讨预防高热惊厥复发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1997年11月~2000年11月住院的200例儿童惊厥病例的随访资料。结果:该组以感染引起的高热惊厥和颅内感染多见;其次是癫痫,颅内出血和中毒,占本组病人的85.5%,其中76.0%为热性惊厥;该组惊厥多见于6岁以下小儿,尤以婴幼儿多见,病因与年龄有较明显关系;200例中痊愈164例(82.0%),好转33例(16.5%),死亡3例(1.50%);2例复杂性高热惊厥发展成为癫痫,癫痫发生率为1.7%。结论:儿童惊厥以高热惊厥最多见,高热惊厥患儿有更高的癫痫发生率,部分复杂性高热惊厥可能最终发展成为癫痫;单纯性高热惊厥,应及时退热,立即给予地西泮,在发热持续病程中,视病情给药1~2次;复杂性高热惊厥采用口服苯巴比妥或丙戊酸钠,疗程一般2年,可以预防高热惊厥复发,但能否减少癫痫的发生率,尚需临床进行大样本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3.
钱毅  程志  封其华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3):3779-3781
目的:对小儿热性惊厥复发的临床高危因素进行研究,为临床预防热性惊厥复发的发生提供可能的支持.方法:随机选取2002~ 2010年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确诊为上呼吸道感染及热性惊厥复发患儿30例作为观察组,有上呼吸道感染及高热但未发生热性惊厥的患儿30例分为对照组,两组年龄及性别无统计学差异.观察两组患儿16个指标(如:性别、年龄、日托儿童等),再将阳性结果放入Logistic回归方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发现观察组患儿中:日托儿童,一、二级亲属中热性惊厥史、围产期异常史、发育迟缓史、代谢性酸中毒、低血钠、低血锌、低钙、低血镁、缺铁性贫血、脑电图异常、头颅CT异常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05).再将上述高危因素放入Logistic回归方程进行多因素分析,发现日托儿童,一、二级亲属中热性惊厥史、围产期异常史、低血钠、低血锌、缺铁性贫血与热性惊厥复发的发生有显著相关性.结论:日托儿童、家族史、围产期异常史、低血钠、低血锌,缺铁性贫血与热性惊厥复发有显著相关性,以上结论可进一步指导临床,预防热性惊厥复发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2008 - 2017年湖北省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Japanese Encephaliti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JEV - L)接种后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的发生特征,评价JEV-L疫苗安全性。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湖北省2008 - 2017年AEFI 信息管理系统JEV-L接种后AEFI个案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湖北省2008 - 2017年共报告JEV-L接种后AEFI个案5 738例,报告发生率51.54/10万剂。一般反应占95.09%,异常反应占4.43%;男女性别比为1.23∶1, 1岁以下和2岁组儿童分别占59.41%和24.82%,夏、秋2季报告病例分别占34.47%和33.13%;83.17%的AEFI病例接种至反应发生时间间隔<1 d;所有AEFI中仅有1例(脑炎和脑膜炎病例)有后遗症。一般反应以发热、红肿、硬结为主;异常反应以过敏性皮疹为主,严重异常反应以热性惊厥为主,其他严重异常反应报告发生率均较低;近年来热性惊厥报告发生率有逐年升高趋势。结论 AEFI以一般反应为主,异常反应占比较低,严重异常反应较少见,湖北省JEV - L疫苗安全性良好,但仍需关注热性惊厥、神经系统脑病等严重异常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正高热惊厥(俗称高热抽风,简称FC),顾名思义,是指突发高热而致的惊厥称为高热惊厥,属于儿科常见急诊,多与感染有关。据统计,约2%~4%的儿童出现过发热惊厥,多发生在6个月至3岁小儿,其中半数发生在1~2岁之间。上呼吸道感染(俗称感冒,多为病毒感染)是导致高热惊厥的主要疾病(约占70%)。约有10%的高热惊厥患儿有家族遗传史,其父母年幼时有类似高热惊厥史。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小儿热性惊厥的临床特点和脑电图特征.方法 对168例热性惊厥患儿的临床特点、脑电图特征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8例热性惊厥患儿首次发病年龄6个月至3岁者128例,占76.2%,有热性惊厥家族史30例,占17.9%.脑电图异常率为61.9%(104/168),脑电图异常率与热性惊厥一次热程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发作类型有关(P<0.01或<0.05).14例患儿多次脑电图检查一直有棘波、尖波以及棘-慢波、尖-慢波发放.异常脑电图患儿随访2年,其中9例(5.4%)最后诊断为癫痫.结论 热性惊厥的发生与小儿特定年龄和遗传因素有较密切的关系;热性惊厥一次热程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发作类型是影响热性惊厥患儿脑电图的重要因素;脑电图持续异常对小儿脑功能产生一定不良影响,部分可转化为癫痫.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儿首次热性惊厥发作的临床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便预防小儿热性惊厥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6年8月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收治的298例首次热性惊厥发作患儿的临床病历资料,分析小儿首次热性惊厥发作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并分析患儿脑电图异常的影响因素。结果 298例首次热性惊厥发作患儿中男性占64.43%,6个月年龄≤1岁、1岁年龄≤3岁分别占31.54%、34.56%,38℃体温≤39℃、39℃体温≤40℃分别占44.63%、25.50%,发病季节7~9月占37.25%,单纯性热性惊厥占64.76%,有癫痫家族史占11.41%,有热性惊厥家族史占17.45%,全面性发作占64.43%,发作次数≤2次占52.68%,发作持续时间5 min占64.43%,脑电图异常占56.04%,上呼吸道感染占77.52%。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大龄、高温、复杂性热性惊厥、发作次数2次、发作持续时间越久是小儿首次热性惊厥发作脑电图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首次热性惊厥发作主要是年龄为6个月~3岁的男孩,发病季节集中在7~9月,以全面性发作为主,大龄、高温、复杂性热性惊厥、发作次数2次及发作持续时间越久是小儿首次热性惊厥发作脑电图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热性惊厥小儿预后现状,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热性惊厥患者360例,其中318例预后较好(对照组),其余42例为观察组,其中29例复发,5例智力低下发,8例出现癫痫等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平均年龄为(1.13±0.09)岁,低于对照组(2.54±0.48)岁(P0.05);观察组家族史为16.67%(7/42),高于对照组2.52%(8/318)(P0.05);观察组平均持续时间和平均体温分别为(14.52±2.31)min和(39.47±0.10)℃,均高于对照组(6.38±1.20)min和(38.24±0.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b为(101.46±9.81)g/L,低于对照组(128.67±10.26)g/L(P0.05);观察组脑电图异常和高热惊厥分别为85.71%(36/42)和38.10%(16/42),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热性惊厥小儿预后一般良好,影响热性惊厥小儿预后的主要因素有年龄、家族史、持续时间、脑电图、Hb、体温和发热类型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1例强化免疫麻疹疫苗接种后发生热性惊厥的事件进行调查,明确原因和防范措施。方法对患儿个案调查表和调查诊断报告、住院病例等进行分析。结果高热惊厥史不属于麻疹疫苗禁忌症,接种单位在接种程序上存在失误,在家长不同意接种的情况下实施了接种,确定为一起预防接种差错事件。结论差错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接种单位部分接种流程和程序缺失;其次为未重视和掌握儿童既往健康史,未开展入托接种证查验;其三是接种人员责任意识淡薄。为防范和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对热性惊厥史儿童接种麻疹疫苗,必须严格履行知情同意和告知程序;接种单位应建立健全儿童预防接种信息资料,认真做好托幼机构和学校接种证查验工作;接种人员必须强化责任意识,不得简化工作流程和程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2006-2018年泰州市水痘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水痘报告病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布特征。结果 2006-2018年泰州市共报告水痘病例29990例,平均发病率为48.67/10万,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主城区年均发病率130.49/10万,高于非主城区年均发病率40.61/10万。月发病高峰为4-6月(占比22.89%)、11月-次年1月(占比46.37%);发病年龄以15岁以下人群为主,占总病例73.57%;发病人群以学生(占比53.77%)、托幼儿童(占比20.54%)和散居儿童(占比10.62%)为主;共报告水痘引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93起,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数的57.77%,均发生在学校;2016年水痘疫苗接种率最低(18.85%),之后呈现上升趋势。结论 泰州市水痘发病率较高,儿童是发生水痘的主要人群,学校应加强水痘的疫情监测和管理,建议将2剂次水痘疫苗纳入免疫规划。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能够减低热性惊厥(febrile seures FS)病例遗传异质性的表现型特点以增加连锁分析的有效性。方法 127例父亲或/和母亲儿童期的热性惊厥史的粥儿童作为病例组,152例父亲和/或母亲儿童期没有热性惊厥病史的热性惊厥儿童作为对照组,用非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来分析病例组和对照组表型特点的相关性。结果 FS儿童中男女比例为1.46:1。复发性FS(FS发作次数≥2次)与父母粥史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病例组和对照组FS复发风险无明显差异;用性别和无热惊厥等因素修正后Fs首次发作年龄≥36月是礴复发独立危险因子。佟后出现无热惊厥也与复发性粥独立相关,而且其危险度高于有粥家族史者。结论 FS复发、FS伴无热惊厥和首次发作年龄≥36月作为遗传连锁分析中分组的筛选标准,对降低遗传研究中的异质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热性惊厥患儿呼吸道病原的检测结果,了解其病原体分布情况及其与家族史、年龄、病原分型的关系。方法 以漯河市某医院2015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接诊的热性惊厥儿童病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咽拭子采集及静脉血采集,通过病历资料收集儿童病例相关资料及相关病原体检测结果,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热性惊厥儿童病例4 105例,其中1 606例检出呼吸道疾病病原菌,检出率为39.12%。其中男童912例,女童694例,男女性别比为1.31∶1。平均年龄(5.23±1.65)岁。共检出病原体8种,依次为流感病毒B型(FluB,624株)、流感病毒A型(FluA,377株)、肺炎支原体(MP,375株)、嗜肺军团菌(LP,68株)、腺病毒(ADV,59株)、呼吸道合胞病毒(RSV,34株)(IgM抗体)、肺炎衣原体(CPN,43株)、副流感病毒(PIV,26株)。首次发作961例,再次发作645例,以首次发作儿童病例所占比例较高。首次发作的儿童病例前3位病原菌依次 Flu-B、MP、Flu-A,再次发作儿童病例则为Flu-B、Flu-A、MP,均以Flu-B所占比例最高。有家族史儿童病例中Flu-B感染最多,其次为MP;无家族史的患儿中, Flu-B最多,其次为Flu-A。婴儿期儿童病例以Flu-A感染所占比例最高,幼儿期以Flu-B比例最高;其次为Flu-A,学龄前期以Flu-B最高,其次为MP。单纯型中株数最多的是Flu-B,其次是MP。复杂型中株数最多的是Flu-B,其次是Flu-A。结论 Flu-A和Flu-B是导致热性惊厥儿童病例发病的主要病原,应加强对儿童的疫苗接种率,以降低流感发病率,从而避免热性惊厥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高热惊厥是小儿时期的常见病,又是小儿癫痫病持续状态的最常见的原因。高热惊厥并非都是良性,一部分严重高热惊厥可产生脑损伤导致癫痫和智力不全。本院儿科1998年4月~1998年10月半年时间里共收治患儿839例。其中诊断为高热惊厥者50例占总住院人数的18%,与国内资料报道5%~6%基本一致。1 临床分析1.1 高热惊厥与性别年龄的关系 本组50例患儿中,高热惊厥发病年龄最小7月,最大12岁,其中以5岁以前发病率最高,占总发病率的94%,50例患儿中,男32人占64%,女18人,占36%。1.2 发热时间与惊厥的关系 高热惊厥均先有发热,后有惊厥,最多常见于发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热性惊厥患儿脑电图异常率与热性惊厥复发、日后癫痫发作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96例热性惊厥患儿的临床表现、预后与脑电图异常的关系,并探讨影响热性惊厥患儿继发癫痫(EP)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196例患儿EEG正常118例(60.20%),异常78例(39.80%)。EEG异常率与患者年龄、惊厥家族史、发热温度、热性惊厥类型、发作类型、发作次数及惊厥持续时间有密切关系(P0.01)。196例患儿有78例(39.80%)复发,8例(4.08%)转为癫痫。脑电图异常组热性惊厥复发频率高于正常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癫痫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电图对观察热性惊厥患儿的脑功能状态、预后评估及早期发现癫痫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热性惊厥患儿血清中热休克蛋白70和饥饿素的蛋白水平,探究其与热性惊厥患儿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2014年12月-2016年12月在该院诊治的热性惊厥患儿97例为研究对象(热性惊厥组),其中轻度热性惊厥患儿56例(轻度热性惊厥组),重度热性惊厥患儿41例(重度热性惊厥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健康体检儿童5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受试者血清中热休克蛋白70、饥饿素蛋白水平,分析二者与热性惊厥患儿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结果热性惊厥组患儿血清中热休克蛋白70、饥饿素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重度热性惊厥组患儿血清中热休克蛋白70、饥饿素蛋白水平显著高于轻度热性惊厥组患儿(P0. 05)。血清热休克蛋白70水平诊断热性惊厥疾病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 727,灵敏度为57. 69%,特异度为83. 62%;血清饥饿素蛋白水平诊断热性惊厥疾病的AUC为0. 685,灵敏度为50. 81%,特异度为78. 29%。患儿血清中热休克蛋白70蛋白水平与患儿惊厥类型、体温、每次惊厥持续时间、惊厥次数、惊厥前发热时间有关(P0. 05),与患儿年龄、性别、病因类型无关(P0. 05)。热性惊厥患儿血清中热休克蛋白70、饥饿素蛋白水平显著正相关。结论热性惊厥患儿血清中热休克蛋白70、饥饿素蛋白水平显著增加,与患儿惊厥类型、体温、每次惊厥持续时间、惊厥次数、惊厥前发热时间有关,可能作为诊断热性惊厥疾病和评估严重程度的生物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阜阳市≤5岁儿童流行性感冒(流感)病例病原学特征及流感疫苗接种情况进行研究。方法 以2019年阜阳市2家医院全年确诊的≤5岁儿童流感病例为研究对象,收集儿童病例的人口学信息、临床症状、实验室资料、流感诊断结果等,并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儿童病例主要监护人进行流感疫苗接种情况调查,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儿童病例流感接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获得1 488例阜阳市≤5岁儿童流感病例,男童818例(占54.97%),女童670例(占45.03%)。甲型流感774例(52.02%),乙型流感714例(47.98%)。甲型流感病例高热(>39 ℃)及高热惊厥发生率均高于乙型流感病例(P<0.05或P<0.01),流涕鼻塞、咽喉红肿/痛发生率低于乙型流感病例(均P<0.05)。1 488例流感病例中共有297例在近6个月内接种过流感疫苗,接种率为19.96%。儿童主要监护人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OR=2.273)、家庭月收入越高(OR=2.057)、知晓流感疫苗(OR=3.537)的儿童病例6个月内接种疫苗的可能性越高,6个月前有流感疫苗接种史(OR=1.475)的儿童病例6个月内接种流感疫苗的可能性也越高。结论 阜阳市≤5岁儿童流感病例病原为甲型流感和乙型流感大致相当,流感疫苗接种率较低,影响儿童流感疫苗接种率的因素主要有主要监护人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流感疫苗知晓情况及6个月前流感疫苗接种史。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儿热性惊厥的临床特点及护理方法.方法?对该院收治的27例住院热性惊厥患儿的资料进行临床护理分析.结果?27例热性惊厥患儿经过发热期的细心观察与护理,其中25例单纯性热性惊厥预后良好,另外2例复杂性热性惊厥中有1例转为癫痫.结论?做好惊厥发作期的观察及护理,可减少热性惊厥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骨质疏松性骨折病例特征及术后预后影响因素,为促进骨质疏松性骨折康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5月31日郑州市某专科医院诊治的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基本信息及临床相关指标等进行调查,在患者出院后进行跟踪随访并在出院8个月时完成术后预后评估。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病例特征进行分析,通过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骨质疏松性骨折术后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纳入骨质疏松性骨折病例1 276例,女性患者占55.17%,男性患者占44.83%;以65~78岁年龄段占比最高,占44.98%;合并慢性病患者44.59%,分别为糖尿病207例、高血压192例、血脂异常170例;患者主要为跌倒伤、绊倒伤等低能量损伤(923例,占72.34%),四肢骨折比例最高,占48.51%,闭合性骨折为主(占69.04%),均采用手术复位治疗;血清骨钙素(OC)、β胶原特殊序列(βCTX)、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ALP)、25-羟基维生素D[25-(OH)D]异常者分别占比38.48%、39.42%、43.03%、45.61%。131例发生延迟愈合,延迟愈合率10.27%。多因素...  相似文献   

19.
《健康向导》2021,27(3)
正热性惊厥,又叫高热惊厥,以6个月龄到5岁的儿童最为多见。热性惊厥多在儿童发烧的第一个24小时内发生,发病时,儿童的体温常常超过38 ℃。病毒感染是热性惊厥最常见诱因。很多家长担心,孩子惊厥会影响智力或对神经系统造成损害。其实,单纯的热性惊厥不会引起孩子神经系统的后遗症。孩子以后的认知和行为发育跟同龄儿童比,也不会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高热惊厥是儿科常见病症之一,婴幼儿惊厥中热性惊厥约占60%左右。其预后多数是良好的,少数可转为天热惊厥,继发癫痫而影响行为和智力的发育。1994年至1997年3年间我科采用口服苯巴比妥预防高热惊厥53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整理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的选择 88例均来自儿科门诊和住院患儿,年龄6个月~5岁,均排除了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和其它器质性或代谢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