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观察胃癌患者外周血、癌旁组织和癌组织中CD4~+T细胞和CD8~+T细胞表面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的表达情况及其对CD4~+T细胞和CD8~+T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抽取胃癌患者外周血,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分选获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获取的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经研磨法获取肿瘤浸润T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染色的方法检测胃癌患者外周血、癌旁组织和癌组织中CD4~+T细胞和CD8~+T细胞表面Tim3的表达情况。激活Tim3信号后,通过流式细胞术胞内染色的方法检测CD4~+T细胞和CD8~+T细胞表达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穿孔素的能力。结果与胃癌患者外周血CD4~+/8~+T细胞表面Tim3表达水平相比,胃癌患者癌旁组织和癌组织浸润CD4~+/8~+T细胞表面Tim3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且与胃癌患者癌旁组织浸润CD4~+/8~+T细胞表面Tim3表达水平相比,胃癌患者癌组织浸润CD4~+/8~+T细胞表面Tim3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激活Tim3信号后,CD4~+T细胞分泌TNF-α的能力显著降低(P0.01),同时CD8~+T细胞分泌穿孔素的能力亦显著降低(P0.01)。结论胃癌组织CD4~+T细胞和CD8~+T细胞表面Tim3表达水平的升高可能与胃癌的进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TIM)-3在老年脑出血血肿周围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因脑出血行血肿清除术老年患者40例根据手术距离发病时间分为≤6 h组、>6 h且≤24 h组、>24 h且≤72 h组和>72 h组,各10例。同时选取远离血肿的正常脑组织1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IM-3蛋白表达,采用RT-PCR法检测TIM-3 mRNA表达。结果各组TIM-3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6 h组、>6 h且≤24 h组、>24 h且≤72 h组TIM-3及mRNA水平逐渐上升,>24 h且≤72 h组、>72 h组TIM-3及mRNA水平逐渐下降,>24 h且≤72 h组TIM-3及mRNA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 TIM-3在脑出血发病后逐渐升高,至24~72 h升高至顶峰,之后逐渐下降,提示TIM-3可能和脑出血后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脑出血血肿周围组织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TIM)-3的表达,并探讨其在脑出血发病中的意义。方法行血肿清除术的脑出血患者48例按发病距手术取材时间分为≤6 h组、6~24 h组、24~72 h组和72 h组,每组12例。另选取远离血肿的脑组织12例作为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TIM-3蛋白的表达,RT-PCR法检测TIM-3 m 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6 h组血肿周围组织中TIM-3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其他各实验组血肿周围组织中TIM-3的表达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4~72 h组血肿周围组织中TIM-3的表达显著高于其他各实验组(P0.05)。RT-PCR法检测血肿周围组织TIM-3的表达表现出相同的趋势。结论脑出血血肿周围脑组织TIM-3的表达在发病6 h后增高,24~72 h达最高,72 h后降低。TIM-3参与脑出血后的病理过程,可能与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4.
研究发现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TIM)3与许多疾病的发病相关联。HBV感染机体时,TIM-3作为一个负性免疫调节分子,在CD8+T细胞上的表达明显增高,这表明它与HBV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从TIM-3的生物学特性、HBV疾病转归和治疗靶点等方面回顾总结了TIM-3与HBV感染的最新研究进展,认为TIM-3将会成为HBV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5.
肺结核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与机体抗结核免疫功能密切相关,T淋巴细胞功能耗竭是肺结核发病的重要机制。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在肺结核感染后表达升高,能够通过调控效应T淋巴细胞、调节性T淋巴细胞、辅助性T淋巴细胞、黏附蛋白样细胞及单核细胞、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免疫细胞的活化和功能,在肺结核的适应性免疫反应和固有天然性免疫反应中发挥作用。通过调节TIM-3的表达和功能,可以控制肺结核的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增强肺结核的清除能力和免疫监视能力。因此,TIM-3可能是肺结核治疗和预防的一个重要靶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肺结核(PTB)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全院各科室收治的肺结核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试验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80例作为对照组。流式细胞仪检测受试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CTLA4、TIM-3表达水平。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菌阳肺结核存在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外周血T淋巴细胞CTLA4、TIM-3表达水平对肺结核的诊断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CTLA4、TIM-3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外周血T淋巴细胞CTLA4、TIM-3表达水平偏高与菌阳PTB的存在相关(P<0.05)。ROC分析显示,外周血T淋巴细胞CTLA4诊断发生肺结核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25(95%CI:0.753~0.897),外周血T淋巴细胞TIM-3诊断发生肺结核的AUC为0.837(95%CI:0.770~0.904),联合检测诊断发生肺结核...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与预后关系的意义。方法:以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APAAP)法对79例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规律化疗后的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动态观察,并在疗程结束后随访1年,观察复发情况。结果: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外周血中,识别全T细胞(CD3^ )、识别T辅助/诱导细胞(CD4^ )值较正常人显著降低,识别T抑制/杀伤细胞(CD8^ )无明显变化,治疗前有空洞者CD3^ 1、CD4^ 值低于无空洞者,治疗后有空洞者CD3^ 、CD4^ 值较治疗前显著升高,而CD8^ 及CD4^ /CD8^ 比值较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疗程结束后12个月内有4例复发,结论: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有病情变化及预后有一定的关系,并可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膜型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flTim-3)的阳性率及外周血清中可溶性Tim-3(sTim-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以196例拟诊冠心病者为研究对象,所有入选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和冠心病诊断标准,把入选患者分为非冠心病组(n=54)、稳定型心绞痛(SAP)组(n=87)、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n=55)。记录一般资料。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单核细胞flTim-3的阳性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sTim-3、TNF-α、IL-6的浓度。结果与非冠心病组比较,SAP组、ACS组患者flTim-3阳性率、TNF-α、IL-6浓度增高,且ACS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Tim-3浓度降低,且ACS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flTim-3与TNF-α、IL-6呈正相关,sTim-3与TNF-α、IL-6呈负相关(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lTim-3、sTim-3、TNF-α、IL-6与冠心病临床表型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 flTim-3、sTim-3可能通过调节单核/巨噬细胞炎症因子的表达而影响冠心病的临床表型,flTim-3、sTim-3对冠心病临床表型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外周血干扰素(IFN)-γ、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TIM)-3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96例脑出血患者均为发病6 h内来诊,按发病距采血时间分为≤6 h组、>6 h且≤24 h组、>24 h且≤72 h组和>72 h组。另选24例正常人为对照组。检测各组IFN-γ的水平及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TIM-3 mRNA的表达。结果各实验组IFN-γ的表达与对照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4 h且≤72 h组IFN-γ的表达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P<0.05)。各实验组TIM-3 mRNA的表达与对照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4 h且≤72 h组TIM-3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发病6 h内,IFN-γ、TIM-3的表达增加,IFN-γ和TIM-3参与脑出血后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0.
《临床肝胆病杂志》2021,37(5):1059-1064
目的探讨γ链(γC)细胞因子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CD8~+T淋巴细胞中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别使用IL-7、IL-15和IL-21刺激培养,同时向培养液中加入抗γC和/或抗IL-7Rα、抗IL-2Rβ、抗IL-21R。培养96 h后,流式细胞术检测CD8~+T淋巴细胞中TIM-3表达水平以及IL-2、IL-10、IFNγ和相关磷酸化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蛋白(STAT)磷酸化水平。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均0.05),IL-2、IL-10、IFNγ水平以及STAT-5、pSTAT-1水平亦较无刺激组升高(P值均0.05)。抗IL-7Rα+抗γC联合刺激后可降低IL-7刺激组TIM-3、IL-2和IL-10表达升高(t值分别为5.537、6.224和4.500,P值均0.05)。抗IL-2Rβ单独刺激、抗IL-2Rβ+抗γC刺激均可降低IL-15刺激组的TIM-3、IL-2、pSTAT-1水平(P值均0.05)。结论 IL-7和IL-15可能主要通过γC受体介导的STAT-细胞因子信号通路上调CHB患者CD8~+T淋巴细胞中TIM-3表达。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肺结核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同时检测48例活动性肺结核及19例非活动性肺结核患者BALF及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活动性肺结核组BALF及外周血中CD4T细胞、CD4/CD8T细胞比值均明显低于非活动性肺结核组(P<0.01)。活动性肺结核患者BALF中CD8T细胞水平明显高于外周血(P<0.05)。空洞性肺结核组BALF及外周血中CD4/CD8T细胞比值明显低于非空洞组。抗结核治疗2个月末BALF及外周血中CD4T细胞、CD4/CD8T细胞比值均明显升高,而BALF中CD8T细胞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结论 BALF及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有助于判断病情、了解抗结核治疗效果及预后。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了解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状态.方法 选取我院56例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者,对两组外周血进行T细胞亚群以及NK细胞活性检测.检测两组的白介素-8(IL-8)、白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观察56例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患者中出院存活组(38例)和死亡组(18例)在出院或死亡当天的IL-6、IL-8、TNF-α的水平.结果 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患者的CD+3、CD+4T淋巴细胞绝对值、CD+4/CD+8比值和NK细胞活性明显降低,而CD+8T淋巴细胞增高,与健康对照组相比(P<0.01).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组的IL-6、IL-8、TNF-α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而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患者中存活组的IL-6、IL-8、TNF-α的水平显著低于死亡组.结论 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患者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下降,从而影响患者的病情发展和疾病转归.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初治肺结核患者血清结核抗体(TB-Ab)IgG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1 911例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血清TB-Ab IgG阳性率,并与同期涂阴患者健康人群进行对照;观察血清TB-Ab IgG阳性率与病灶范围大小,有无空洞,是否排菌及排菌量多少的关系,将所得数据作统计学处理;同时观察血清TB-Ab IgG与结核纯蛋白衍化物皮肤试验(PPD)二者之间有无相关性。结果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血清结核抗体阳性率仅53.3%,初治涂阴者为20.5%,健康人群血清结核抗体阳性率0.4%;初治涂阳患者血清TB-Ab IgG的阳性率与病灶范围大小,空洞有无及排菌量多少均有密切关系。结论血清TB-Ab IgG检测在肺结核患者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值得商榷,其临床应用和诊断价值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肺部感染患者血乳酸水平变化及与其预后的关系,以期为该病诊治及病情监测提供依据。方法以2011年10月至2013年5月在武警总医院住院的老年肺部感染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同期健康体检老年人35例为对照组,应用乳酸氧化酶法分别测定老年肺部感染组、对照组血乳酸水平。结果肺部感染组老年人血乳酸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3.68±1.43) vs (1.59±0.30)mmol/L,P<0.05];老年肺部感染组血乳酸异常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升高(85.53% vs 5.70%,P<0.05);根据年龄将肺部感染患者分为60~70岁年龄组和>70岁年龄组,两者血乳酸水平比较,>70岁年龄组明显高于60~70岁年龄组[(4.64±2.05) vs (3.06±0.87)mmol/L,P<0.05];根据预后将老年肺部感染患者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死亡组血乳酸水平明显高于生存组[(5.31±0.88) vs (3.01±1.02)mmol/L,P<0.05];结论老年重症肺部感染患者血乳酸水平显著升高,血乳酸水平随年龄的增长而显著升高,其程度可能与其预后相关,可作为患者病情监测及预后判断的综合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血行播散型肺结核(DPT)的临床特点及转归。方法入选2006年1月至2014年4月期间在北京老年医院感染疾病科进行治疗的DPT患者96例。根据年龄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老年组(n=42)和非老年组(n=54)。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转归。结果老年组患者合并症发生率显著高于非老年组(66.7%vs 24.1%;P=0.000)。与非老年组相比,老年组患者的结核菌素试验(PPD)阳性率、血红蛋白含量和白蛋白含量均显著降低,而白细胞计数显著增加(P0.05)。老年组患者的误诊率显著高于非老年组(45.2%vs 24.1%;P=0.029)。与非老年组相比,老年组患者的治愈率显著降低(52.4%vs 77.8%;P=0.009),而死亡率显著增高(11.9%vs 1.9%;P=0.044)。结论老年DPT患者治愈率低,误诊率和死亡率高,临床应予以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s

To evaluate the outcomes of bronchial artery embolization (BAE) for the treatment of massive hemoptysis in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tuberculosis and identify risk factors that influence recurrence.

Methods

A total of 81 patients with massive hemoptysis who underwent BAE between January 2014 and December 2017 wer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All of the patients had either a history of pulmonary tuberculosis or a current diagnosis of pulmonary tuberculosis. Follow-up ranged from 18 to 66 months.

Results

Hemoptysis was stopped or markedly decreased, with subsequent clinical improvement in 73 patients, while 11 patients experienced recurrence during the follow-up period. Systemic-pulmonary shunts and clinical failure showed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the recurrence rate. The cumulative non-recurrence rate was 95.3% for 3 months and 81.9% for more than 24 months. Complications were common (12.5%), but self-limiting.

Conclusions

BAE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treatment option for the control of massive hemoptysis in pulmonary tuberculosis patients. Systemic-pulmonary shunts and clinical failure are the risk factors for recurrence.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IFN-γ酶联免疫斑点(Elispot)检测技术对老年人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6例老年肺结核、85例中青年肺结核、22例老年非肺结核、97例健康对照,进行Elispot检测并分析该技术诊断老年肺结核的可靠性。结果老年和中青年肺结核Elispot检测的敏感度分别为76.19%和87.5%,特异度分别为84.47%和85.29%。中青年和老年肺结核组Elispot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其它两组(P<0.05)。结论 Elispot检测技术在诊断老年肺结核中显示出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阳性率高,可用作老年肺结核的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技术(SAT-TB)在肺结核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纳入1121例非相同患者痰标本,其中26例为非结核分枝杆菌。570例肺结核为观察组,525例其他肺部疾病患者为对照组。对治疗前的痰标本分别进行抗酸杆菌涂片、培养及鉴定和SAT法检测。阳性检出率的比较使用卡方检验。结果临床诊断肺结核570例,痰培养结核菌阳性率46.5%(265/570),SAT法检测阳性率46.7%(266/570),痰涂片阳性率34.4%(196/570),SAT与涂片法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83,P0.01)。在涂阴肺结核中,SAT阳性率达19.5%。以培养阳性作为金标准,SAT法诊断结核病的灵敏度为89.4%,特异度96.3%,阳性似然比为24.2,阴性似然比为0.11,一致率是94.6%,阳性预测值是88.4%,阴性预测值为96.6%。在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中SAT检测阳性率为零。结论 SAT-TB法在肺结核的早期诊断中是一种快速、准确、敏感的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艾滋病(AIDS)合并结核杆菌(TB)感染临床表现为肺结核、淋巴结结核时,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的差异及意义。方法 33例AIDS合并TB感染患者,临床表现分别为肺结核、淋巴结结核、肺结核与淋巴结结核并存,分别检测其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并进行两两比较。结果 不同临床表现患者CD3^+、CD8^+、CD4^+T淋巴细胞计数比较均有明显差异,肺结核患者明显高于淋巴结结核患者(P〈0.01)。结论 AIDS合并TB感染患者临床特征与其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