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了解北京市6~12岁儿童口腔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有效开展儿童口腔卫生保健工作提供信息依据。方法 于2022年4—5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北京市3个区(石景山区、门头沟区、海淀区)6~12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第4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诊断标准对研究对象的口腔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本研究共调查11 844名6~12岁儿童,其中男童6 151人(51.93%),女童5 693人(48.07%)。存在口腔健康问题儿童6 091例,占51.43%,其中患龋检出率40.16%,龋齿充填率15.75%,窝沟封闭检出率4.29%,牙龈出血检出率47.14%,牙石检出率40.1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0.209)、刷牙次数越少(OR=7.396)、定期检查口腔(OR=1.499)、进食甜食频率越高(OR=1.319)、饭后清洁牙齿(OR=0.267)、父母监督刷牙检出率(OR=0.230)、父母文化程度越高(OR=0.305)为6~12岁儿童口腔健康问题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北京市6~12岁儿童患龋率较高但充填率低,牙龈出血与牙石检出率均较高,口...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四川农村12岁儿童恒牙患龋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相关部门开展儿童龋病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22年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在四川省随机抽取9个地级市,再从每个市抽取1个县,每个县中抽取3~4所乡镇小学,对12岁农村儿童进行口腔检查及问卷调查,并采用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农村12岁儿童恒牙患龋影响因素。结果 共调查2 307名四川农村儿童,患龋率为32.90%,龋均为0.73,龋补充填比为2.8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OR=1.517,95%CI:1.266~1.817)、是否每天刷牙(OR=0.663,95%CI:0.496~0.886)、蛋白质摄入(OR=0.729,95%CI:0.606~0.878)、零食(OR=1.383,95%CI:1.116~1.714)、口腔健康状况自我评价(OR一般=1.261,95%CI:1.037~1.534,OR较差=2.486,95%CI:1.762~3.508)、乳牙患龋(OR=1.350,95%CI:1.047~1.740)和牙齿发育状况(OR=2.486,95%CI:1.7...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哈尔滨市香坊区学龄儿童口腔卫生服务需要及利用现状,为下一步开展学龄儿童口腔预防保健工作提供参考。  方法  2019年9月16日—10月31日,普查哈尔滨市香坊区6~11岁7 944名儿童的口腔健康状况并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χ2检验、非参数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学龄儿童口腔卫生服务需要及利用情况。  结果  学龄儿童患龋率为89.7%,龋齿未充填率为60.7%,错牙合畸形率为59.3%,牙外伤率为12.5%。过去12个月中53.8%的儿童有牙痛经历。近12个月内口腔科就医率为31.6%,就医主要原因为治疗(47.6%),预防性口腔就医率为15.6%。多因素Logistic分析表明,女生、父亲学历为高中或中专、父亲学历为大专及以上、口腔健康评价差、口腔知识得分高、口腔态度得分高、每天刷牙1次、每天刷牙≥2次、上过口腔保健课程、有牙痛经历、有牙外伤经历、患龋者更可能到口腔科就诊(OR值分别1.11,1.17,1.50,0.80,1.07,1.21,1.60,2.27,1.28,1.49,1.54,1.67,P值均<0.05)。  结论  哈尔滨市香坊区学龄儿童口腔卫生服务需要量大、但利用率低、预防性就医率低,多因素影响儿童口腔卫生服务利用,相关部门应通过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学龄儿童卫生资源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4.
了解蚌埠市5岁儿童龋患现状及相关危险因素,为开展儿童口腔防治提供基线资料.方法 参照第四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标准和方法,选取蚌埠市6所幼儿园861名5岁儿童进行口腔检查,并对其中的774名儿童家长进行口腔健康知识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龋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5岁儿童乳牙患龋率、龋均、龋面均分别为37.17%,(3.36±3.56)和(7.07±9.22),其中男童分别为67.73%,(3.33±3.53)和(6.49±9.31),女童分别为77.18%,(4.00±3.47)和(7.75±9.07),不同性别儿童患龋率、龋均、龋面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t值分别为176.8,8 044.2,8 286.5,P值均<0.05),女生均高于男生.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1.53,95%CI=1.10~2.14)、吃甜食频率≥1次/d(OR=2.88,95%CI=1.26~6.60)、母乳喂养时间6~<12个月(OR=1.88,95%CI=1.13~3.14)、母乳喂养时间12~<18个月(OR=1.75,95%CI=1.04~2.93)、母乳喂养时间18~24个月(OR=3.34,95%CI=1.25~ 8.96)、有看牙医经历(OR=2.80,95%CI=1.80~4.34)与5岁儿童龋病发生呈正性相关(P值均<0.05).结论 蚌埠市5岁儿童患龋状况严峻,儿童的口腔卫生行为习惯有待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宁波市小学高年级学生恒牙患龋率及影响因素,为预防小学生龋齿提供依据。方法于2017年4—6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宁波市小学五、六年级小学生为调查对象,参考2015年全国第四次口腔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开展口腔健康检查和口腔健康危险因素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小学生患龋的影响因素。结果有效调查8 701人,恒牙患龋率为37.79%,龋均为0.86;其中12岁学生恒牙患龋率为37.49%,龋均为0.8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生(OR=1.582,95%CI:1.427~1.754)、农村(OR=1.232,95%CI:1.100~1.380)、刷牙后睡前吃甜食频率≥1次/周(OR:1.297~1.476,95%CI:1.149~1.819)是五、六年级小学生恒牙患龋的危险因素;父亲学历大专及以上(OR=0.826,95%CI:0.703~0.971)、接受过窝沟封闭(OR=0.742,95%CI:0.665~0.859)是保护因素。结论宁波市小学高年级学生恒牙患龋率较高,性别、地区、父亲学历、刷牙后睡前吃甜食频率和是否接受过窝沟封闭对恒牙患龋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分析二、三年级小学生龋齿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抽取广州市4所小学二、三年级学生1 116名为研究对象,检查其患龋情况,并对学生及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小学生患龋率为72.3%(807/1116),其中广州户籍儿童患龋率为52.2%(239/458),非广州户籍儿童为86.3%(568/6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7.19,P<0.01);二年级学生患龋率(77.0%)高于三年级(67.7%)(x2=12.21,P<0.01).单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户籍、年级、喝碳酸饮料、食用甜点巧克力、开始刷牙年龄、刷牙次数、刷牙方法、是否使用含氟牙膏、照顾孩子的人、居住环境、医疗来源、父母学历、父母职业、家庭经济收入14个因素均入选方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户籍、喝碳酸饮料、是否使用含氟牙膏及父母学历等均为龋齿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值均<0.01).结论 二、三年级小学生是龋病发生的高危群体,龋齿发生与社会生活环境、饮食习惯、口腔卫生习惯等因素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长兴县学龄前儿童患龋现状及相关因素,为幼儿龋病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长兴县5所幼儿园的578名3~5岁儿童进行口腔龋齿检查,采用问卷调查记录患龋情况、龋蚀程度及填充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长兴县学龄前儿童患龋率为63.15%,龋蚀程度为(8.74±3.26)分,龋齿充填率为15.89%。单因素分析显示睡前喝牛奶(70.98%vs.42.86%,χ2=39.485,P0.001)、经常吃零食或甜食(78.53%vs.41.18%,χ2=83.983,P0.001)、2岁以后开始刷牙(69.14%vs.60.05%,χ2=4.295,P=0.038)、日刷牙次数1次以下(66.26%vs.55.42%,χ2=5.975,P=0.015)、无饭后漱口习惯(42.86%vs.70.98%,χ2=8.743,P=0.003)、自己刷牙(66.27%vs.54.55%,χ2=6.677,P=0.009)及父母不注意儿童牙齿健康(70.35%vs.54.41%,χ2=15.631,P0.001)的儿童患龋率更高。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睡前喝牛奶(OR=4.785,P=0.013)、喜欢吃零食/甜食(OR=2.547,P=0.025)、日刷牙次数≤1次(OR=3.226,P=0.017)及父母对儿童牙齿健康关注不够(OR=0.856,P=0.030)是儿童患龋的危险因素。结论长兴县学龄前儿童患龋率较高,但充填率低,应针对儿童患龋的危险因素加强儿童口腔健康宣教力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吉林省12岁儿童恒牙龋病状况,并探讨其在口腔健康知识、行为等相关影响因素,为吉林地区儿童龋病的防治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依据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吉林省9个地区2 324名12岁儿童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和问卷调查,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2岁儿童患龋率为56.10%,龋均为1.53,龋补充填比为17.49%。与2005年吉林省调查相比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父母学历高低,进食甜食或进食碳酸型饮料次数与儿童患龋相关(P0.05)。结论吉林省12岁儿童患龋率、龋均、龋补充填比远高于2007年吉林省的调查结果和2017年全国的调查结果。但充填率仍较低,应加强口腔卫生服务,以促进该人群口腔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遵义地区3~6岁留守儿童重症龋患病情况及发病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对遵义地区城乡幼儿园206例留守儿童龋齿情况进行调查,统计重症龋患病情况,比较重症龋儿童和非重症龋儿童家庭状况、饮食习惯和口腔行为,对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06例留守儿童中重症龋患病率为49.03%(101/206)。重症龋组儿童和非重症龋组儿童的父母文化程度、居住区域、饮水来源、兄弟姐妹、家庭收入、父母龋齿情况、长辈嚼食喂养、使用奶瓶时间、含奶瓶睡觉、糖果甜食摄入、补钙、偏食挑食、开始刷牙时间、刷牙频率、家长监督刷牙、家长口腔保健知识及过去12个月牙疼等17个因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补钙、开始刷牙时间、刷牙频率及家长监督刷牙是留守儿童重症龋的保护因素,糖果甜食摄入频率、偏食挑食是危险因素。结论遵义地区留守儿童患龋率高,重症龋患儿较多,在预防方面除要加强控制糖果甜食摄入频率、矫正刷牙习惯、提高家长监督外,还要注意补钙和防止儿童偏食挑食。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城乡12岁儿童口腔健康及龋患率的影响因素,为制定口腔健康干预措施提供建议。方法于2015年4-6月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在校的12岁儿童进行问卷调查与口腔健康检查,口腔健康检查由经统一培训的牙科医生采用一次性的社区牙周指数(CPI)探针进行,数据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比较龋均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第一恒磨牙龋患率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城市与农村分别调查了12岁儿童1 022人与1 003人,正确刷牙率城市学生(36.99%)高于农村学生(12.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8.48,P0.05)。城市儿童第一恒磨牙的龋患率(10.27%)远低于农村学生(3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9.44,P0.01),恒牙龋患率城市与农村分别是11.06%与53.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06,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1.69,95%CI:1.37~2.09)、平时进食糖果、巧克力的频率(OR=1.29,95%CI:1.04~1.60)、每天刷牙次数(OR=1.49,95%CI:1.15~1.93)、是否在早餐前与睡觉前刷2次牙(OR=0.76,95%CI:0.58~0.99)、自我口腔健康状况评价(OR=1.27,95%CI:1.12~1.44)是第一恒磨牙龋患率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重庆市农村儿童口腔健康状况差,应加强儿童口腔疾病预防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影响新疆兵团第四师汉族、维吾尔族及哈萨克族6~12岁儿童龋齿患病率的相关因素,为学龄儿童龋病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典型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新疆兵团第四师2个团场2所小学的1 181名6~12岁儿童进行口腔龋齿检查,并对儿童及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儿童基本信息、基本情况、基本知识及基本行为。结果 1 181名儿童乳、恒牙患龋率分别为83.23%、14.65%,6~9岁乳牙患龋率和龋均分别为79.69%(3.63)、84.81%(3.96)、84.97%(3.93)、85.67%(3.26),恒牙患龋率和龋均分别为5.47%(0.08)、9.54%(0.16)、16.76%(0.28)、20.20%(0.36),随年龄增加而增高(P0.05);不同年龄、不同民族儿童患龋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中,族别、是否独生子女、父亲文化程度、刷牙时间、刷牙方法、吃糖果/巧克力频率、喝糖水频率、喝果汁饮料频率等因素对儿童患龋率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是否独生子女(P=0.024)、父亲学历(P=0.01)及吃糖果/巧克力频率(P=0.001)是6~12岁儿童患龋的影响因素。结论本地区6~12岁儿童患龋率较高,家庭环境及饮食习惯对儿童口腔健康影响较大,应加强口腔健康宣传教育力度,降低儿童患龋率,提高口腔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重庆市12岁儿童恒牙龋患率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加强儿童口腔疾病综合防治工作提供建议。方法2015年4—6月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在校12岁儿童口腔健康行为与健康状况,恒牙龋患率及影响因素情况采用χ2检验与逐步后退法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调查12岁儿童4 346人,恒牙龋患率为29.84%(1 297/4 346),龋均为0.7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地区(OR=3.51,95%CI为3.02~4.07),性别(OR=1.31,95%CI为1.14~1.51),平时进食糖果、巧克力的频率(OR=1.20,95%CI为1.09~1.33),在睡前吃甜点或(和)甜饮料的频率(OR=0.88,95%CI为0.78~0.99),自我口腔健康状况评价(OR=1.31,95%CI为1.20~1.42),牙龈出血(OR=2.79,95%CI为2.26~3.44),窝沟封闭项目(OR=0.70,95%CI为0.61~0.80)是儿童恒牙患龋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重庆市12岁儿童恒牙龋患率高,窝沟封闭项目可以有效地预防龋患,应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珠海市12岁儿童恒牙龋病状况,分析儿童患龋的相关因素,为儿童龋病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以及有针对性的口腔健康教育提供建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珠海市3个区3所小学633名12岁儿童为调查对象,对儿童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和问卷调查。结果 633名受检儿童中,恒牙的患龋率为37.3%,龋均0.87。男、女患龋率分别为34.0%、42.0%。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是否独生子女、母亲的文化程度、刷牙的频率、刷牙的时间与儿童龋病密切相关;定期口腔检查非常必要、学校开展口腔健康宣教是龋病的保护因素;睡前吃东西、吃糖果/巧克力、喝碳酸饮料是龋病的危险因素。结论珠海市12岁儿童存在不良口腔卫生行为和饮食习惯,加强儿童口腔健康教育,将口腔健康宣教落实到学校,提高在校儿童口腔保健知识水平,促进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行为和饮食习惯,提高口腔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情况,了解学龄前儿童口腔卫生行为习惯的现状和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3月深圳市福田区幼儿园18 146名儿童家长进行线上问卷调查,分析儿童口腔卫生行为习惯及影响定期口腔检查的影响因素。结果 超50%的儿童具有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超60%的家长对口腔健康都持有积极的态度,家长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较高。儿童定期进行口腔健康检查者9 519人,检查率为52.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非深圳户籍、父母学历高中及以下、父母职业与医学无关、家庭年收入低于30万、孩子日常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照顾、偶尔帮助孩子刷牙、偶尔或从未检查过孩子的刷牙效果、觉得乳牙龋齿没有必要治疗、不知道龋齿是怎么形成的、不知道保护孩子“六龄齿”很重要均是影响儿童进行定期口腔检查的危险因素(OR值介于1.120~3.254之间,P<0.05)。结论 家庭经济水平、父母学历、儿童主要照顾者、家长口腔保健的知识和态度是影响儿童定期口腔检查的重要因素,有必要开展口腔健康促进活动,以改善学龄前儿童及其家长对口腔健康的不良态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南昌市6岁儿童乳牙患龋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南昌市6岁儿童850例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当地6岁儿童乳牙龋病的患病率,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儿童的生活习惯分析乳牙龋病与家庭因素、口腔卫生习惯、饮食习惯、儿童家长学历与口腔保健意识之间的关系。同时应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法分析乳牙龋病的影响因素。结果当地6岁儿童乳牙龋病的患病率为52.59%,男女患病率分别为53.10%和52.05%(P0.05)。单因素研究显示,家庭孩子个数、刷牙次数、开始刷牙年龄、喜好甜食和碳酸饮料、儿童家长是否检查孩子的刷牙情况、儿童家长对孩子口腔健康评价、儿童家长对含氟牙膏的知晓情况、家长学历是儿童乳牙龋病的影响因素。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法分析发现,儿童乳牙龋病患病的影响因素主要为家长的学历、儿童家长对孩子口腔健康评价及儿童喝糖水的频率。结论南昌市6岁儿童乳牙龋病的患病率较高,需要引起当地卫生部门的重视,加强对儿童乳牙龋病的筛查,并针对乳牙龋病患病的影响因素进行有效预防。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东丰县3~5岁儿童乳牙患龋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按照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要求,随机抽取东丰县3~5岁儿童947名进行患龋状况调查,并从中抽取371名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应用SPSS 12.0软件包对影响乳牙龋的相关因素进行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东丰县3~5岁儿童乳牙患龋率为66.42%,龋均为3.18,充填率为0.365%。患龋率和龋均在性别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父母对氟化物防龋的认识(P<0.001)、开始刷牙年龄(P=0.008)、孩子进食甜食零食的频率(P<0.001)及睡前吃喝(P=0.022)对乳牙龋有显著影响。结论:加强东丰县儿童家长的口腔健康教育和口腔卫生指导,控制儿童日间及睡前进食甜零食的频率,是防治乳牙龋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丽水市莲都区儿童口腔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今后开展儿童口腔保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多阶段、分层、等容量、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2016年丽水市莲都区9岁儿童共5 200例,检查儿童的牙齿健康情况,并通过现场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其相关生活习惯及家长的口腔健康知识,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相关因素。结果 5 200例受检儿童总体牙齿患龋率为66.06%,其中男童患龋率为66.32%,女童患龋率为65.74%;总体龋均为(2.62±0.05)颗,其中男童龋均为(2.63±0.02)颗,女童龋均为(2.61±0.03)颗,不同性别该地区儿童龋均、患龋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儿童患龋率与开始刷牙年龄、每天刷牙次数、吃甜食、喝碳酸饮料、睡前进食、家长文化程度、监督儿童刷牙、牙膏类型、家长对口腔健康知识获取、定期带儿童就医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每天监督儿童刷牙、使用含氟牙膏、家长对口腔健康知识获取多、定期带儿童就医、开始刷牙年龄≤3岁是儿童龋齿的保护性因素,经常吃甜食、经常喝碳酸饮料、经常睡前进食是儿童龋齿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加强家长的口腔健康知识和观念,教导儿童保持良好的饮食及口腔卫生习惯,有利于减少儿童龋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余姚市凤山街道2~6岁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学龄前儿童口腔卫生保健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2016年1-12月余姚市凤山街道3所幼儿园2~6岁儿童262名,检查其口腔健康状况,并对幼儿园老师及家长进行相关的问卷调查。了解幼儿园的口腔健康环境、家长的知识层面以及对口腔保健的认知和态度。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影响儿童口腔健康的干预因素。结果余姚市凤山街道2~6岁学龄前儿童龋均为(2.61±0.02)颗,患龋率为60.82%,其中男童龋均为(2.62±0.01)颗,患龋率为62.60%(82/131);女童龋均为(2.60±0.02)颗,患龋率为58.77%(67/114),该地区不同性别儿童龋均、患龋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儿童患龋率与家长学历、家长对口腔健康的态度、定期带儿童就医、每天刷牙次数、使用含氟牙膏、喝碳酸饮料、睡前吃甜食等行为有关(P0.05),与牙刷更换时间、咬玩具和衣物、啃手指、口呼吸无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长大专及以上学历、家长对口腔健康的态度积极、定期带儿童就医、每天刷牙次数2次、使用含氟牙膏是2~6岁学龄前儿童龋齿的保护因素,经常喝碳酸饮料、睡前经常吃甜食行为是儿童龋齿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幼儿园对儿童口腔环境的认识有待提高,加强教师和家长对口腔知识的认知,有助于保护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学龄前儿童口腔不良习惯状况及其相关因素,为改善儿童口腔卫生并促进其健康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武汉市和鄂州市12所幼儿园3 094名幼儿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基本人口学信息、儿童口腔不良习惯等信息。采用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  33.5%的儿童检出口腔不良习惯,在各项不良习惯中,儿童喜欢咬指甲、玩具(4.4%),吮吸手指(3.8%),喜欢用嘴呼吸(3.7%)等不良习惯的检出率较高。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独生子女(OR=1.26)、挑食(OR=1.30)和暴露二手烟(OR=1.69)的儿童更可能有口腔不良习惯,而家庭居住在城市(OR=0.58)、经济条件好(OR=0.66)、健康状况良好(OR=0.37)、饮食荤素比例适宜(OR=0.71)、母亲学历为高中/中专(OR=0.72)的儿童口腔习惯较好(P值均 < 0.05)。  结论  学龄前儿童口腔习惯与多种因素相关。干预时应综合考虑各因素,重点关注独生子女、居住在农村、爱挑食和有二手烟暴露风险的儿童。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儿童早期恒牙列患龋状况和影响因素,为临床早期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该院口腔科接收的326例行口腔常规检查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儿童均进行常规口腔检查,并依据《口腔科学》中龋齿相关诊断标准,将其分为患龋组及对照组,详细记录儿童恒牙列龋齿发生情况及其临床特征,并将影响因素纳入,经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找出患龋的影响因素。结果入选326例儿童中,有98例儿童患有龋齿,患龋率为30.06%。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探痛或者自发性痛等症状;有龋洞且牙齿表面白垩色斑块;牙齿窝沟或者光滑面的病损有底部发软。将影响因素纳入,经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结果显示,刷牙次数、睡前吃甜食或喝饮料、父母文化程度、父母口腔健康知识了解程度及刷牙时间均可能是诱发儿童早期恒牙列患龋的影响因素(OR1,P0.05);经常食用蔬菜水果是儿童早期恒牙列患龋的保护性因素(OR1,P0.05)。结论刷牙次数、睡前吃甜食或喝饮料、父母文化程度、父母口腔健康知识了解程度及刷牙时间均可能为诱发儿童早期恒牙列患龋的影响因素,而经常食用蔬菜水果是儿童早期恒牙列患龋的保护性因素,临床需重点关注并给予相应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