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检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的FasL的表达,探讨HBV诱导外周血单核细胞凋亡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PCR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中HBV—DNA,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蛋白印迹检测FasL表达。结果:3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共检出HBV—DNA阳性24例,阴性6例。阳性组凋亡率为(38.14±5.23)%,阴性组凋亡率为(22.37±6.4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FasL表达明显高于阴性组。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FasL高表达可能参与HBV诱导外周血单核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
罗洁  许辉 《江西医药》2011,46(9):806-808
目的探讨TLR9在AS和健康人群中外周血白细胞的表达差异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60例As患者及40例健康对照人群外周血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TLR9的表达。结果 TLR9在外周血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均有表达,以单核细胞表达为主;As患者外周血3种细胞TLR9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TLR9主要表达于外周血单核细胞,As患者外周血3种细胞表达均上调,提示TLR9信号通路的异常与AS的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外周血肺癌细胞,以监测其血路转移情况。方法应用RT-PCR方法检测50例肺癌手术患者和70例肺癌化疗前患者外周血中细胞角蛋白20(CK20),并以肺癌组织和非肿瘤患者外周血为对照。结果非肿瘤患者外周血中基本上无CK20检出,肺癌等术时肺动脉血中CK20检出明显升高,阳性率达54%(26/50)。晚期肺癌患者CK20表达亦较高,阳性率达40%(20/50)。结论CK20可能作为肿瘤标志物,检测外周血中的肺癌细胞及用于预测肿瘤转移复发。  相似文献   

4.
李小君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0):174-175
目的:观察翼状胬肉单纯切除术与翼状胬肉切除加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6年3月~2010年6月78例(93眼)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为翼状胬肉单纯切除术组(对照组)及翼状胬肉切除加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组(治疗组),比较其疗效。结果:采用翼状胬肉单纯切除术后患者复发率为13.3%,上皮修复时间为(5.83±0.84)d;而采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后复发率仅为2.08%,上皮修复时间为(3.02±0.79)d,且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翼状胬肉切除加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与翼状胬肉单纯切除术相比,可以有效地降低复发率,而且缩短角膜上皮修复时间,是治疗翼状胬肉较为理想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羊膜做载体将兔口腔黏膜上皮干细胞诱导为角膜上皮样细胞,探讨口腔黏膜上皮细胞作为种子细胞体外培养构建组织工程角膜的技术方法,为眼表重建提供材料。方法用Ⅳ型胶原黏附法分离纯化口腔黏膜上皮干细胞,对体外培养的口腔黏膜干细胞进行免疫表型鉴定。将筛选后获得的口腔黏膜上皮干细胞种植在去上皮羊膜表面体外培养,待细胞融合成单层后置入插入式培养皿中进行气液界面培养,促进细胞分化形成复层。培养数日后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光镜及透射电镜检测,观察羊膜-复层上皮组织结构,免疫荧光检测干细胞特异性标志物P63以及角膜上皮细胞标志物角蛋白3(K3)并与角膜上皮组织比较。结果体外诱导培养数天后,羊膜载体的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形成复层,在组织形态及生物学特性上与角膜上皮相似。并且组织细胞P63、K3表达明显,角膜特异性生物学标志物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呈阳性。结论在本实验的培养条件下,获得的口腔黏膜上皮干细胞可在体外培养扩增,呈克隆性生长,具有很强的增殖能力。口腔黏膜上皮干细胞体外培养可构建类角膜上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和研究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44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对40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及20例正常肺组织中的CD44蛋白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并分析。结果 CD44蛋白在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5.0%(26/40),在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0.0%(4/20),在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44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存在异常表达,和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存在密切相关,能够作为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诊断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中淋巴细胞肝素酶基因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对62例NSCLC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及15例正常人外周血中淋巴细胞肝素酶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28例淋巴结转移患者肝素酶基因阳性表达率89.29%(25/28),34例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肝素酶基因阳性表达率89.29%(25/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15例正常人外周血中淋巴细胞肝素酶均呈阴性表达。25例有淋巴结转移的肝素酶基因阳性NSCLC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中淋巴细胞肝素酶基因表达水平高于10例无淋巴结转移的肝素酶基因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手术前后外周血中淋巴细胞肝素酶基因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鳞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中淋巴细胞肝素酶基因阳性表达率低于腺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SCLC患者外周血中淋巴细胞肝素酶基因表达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有关,它可能成为预测非小细胞肺癌转移与否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外周血生存素(Survivin)mRNA及细胞角蛋白19(CK19)mRNA的检测;探讨其对NSCLC诊断的临床价值和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5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0例对照组的外周血Survivin mRNA和CK19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Survivin mRNA和CK19 mRNA在NSCLC组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阳性表达率与临床TNM分期有关(P〈0.01),与性别、年龄、病理组织类型无关(P〉0.05)。Survivin mRNA和CK19 mRNA联合检测,高于任一单一指标的检测(P〈0.05)。结论外周血Survivin、CK19 mRNA可作为早期辅助诊断NSCLC及微转移的一个有价值的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有较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大鼠骨髓源性肝干细胞(BDHSC)脾内移植后的分化情况。方法利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体外诱导大鼠BDHSC,并植入60只成年SD大鼠脾内,两组(n=30)分别于术后7天和14天处死动物后取脾,RT—PCR及免疫组化检测移植细胞的AFP及白蛋白的表达。结果移植后7天,AFP mRNA、白蛋白mRNA和AFP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3%、46.7%、56.7%;移植后14天,AFP mRNA阳性表达率(23.3%)显著下降(P〈0.01),白蛋白mRNA阳性表达率(20%)显著下降(P〈0.05),AFP阳性表达率(26.7%)亦显著下降(P〈0.05九,结论体外诱导大鼠BDHSC脾内移植后,其原有的肝干细胞特性逐渐丧失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染料木黄酮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将前列腺癌细胞株LNCaP和CWR22RV1细胞分为对照组(常规培养)和实验组(50μmol/L染料木黄酮处理)。采用噻唑蓝(MTT)法分析染料木黄酮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通过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分析染料木黄酮对前列腺癌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上皮间质转化(EMT)中间质标志物E-钙黏蛋白(ECadherin)、N-钙黏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以及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44和Oct4的蛋白水平。结果MTT实验结果表明,染料木黄酮具有抑制前列腺癌细胞增殖的作用。实验组LNCaP和CWR22RV1细胞划痕闭合率较对照组下调,穿过Transwell膜的细胞数量减少(P<0.05)。Western blot实验证实,染料木黄酮能够下调前列腺癌细胞中间质的标志物N-Cadherin、Vimentin和肿瘤干细胞的标志物CD44与Oct4蛋白表达,上调上皮细胞标志物ECadherin表达(P<0.01)。结论 染料木黄酮通...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半量瑞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血流动力、循环内皮细胞(circulating endothelial cells,CEC)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于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AMI患者90例,根据治疗药物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尿激酶治疗)、研究组(半量瑞替普酶治疗),每组45例患者。研究组男27例,女18例,年龄(57.12±8.47)岁;对照组男29例,女16例,年龄(56.24±9.31)岁。检测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于干预后0.5 h、1.0 h、1.5 h、2.0 h观察血管再通率,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Perooll法分离计数CEC,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内皮素-1(endothelin-1,ET-1)水平。采用t检验、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左心房平均压(mean left atrial pressure,mLAP)、肺动脉平均圧(mean pulmonary arterial pressure,mPAP)、平均左房室瓣压力差(malignant mitral valve prolapse,mMVP)水平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过治疗后mLAP、mPAP、mMVP水平均降低(均P<0.05),且以研究组降低更为显著(均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ET-1、CEC水平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ET-1、CEC水平均降低(均P<0.05),且以研究组降低更为显著(均P<0.05)。研究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的血管再通率均高于对照组[26.67%(12/45)比6.67%(3/45),35.56%(16/45)比13.33%(6/45),60.00%(27/45)比33.33%(15/45),77.78%(35/45)比51.11%(23/45);均P<0.05]。研究组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以及并发症的产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半量瑞替普酶静脉溶栓可改善AMI患者的血流动力学,通过抑制CEC表达可改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对于AMI的治疗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甙(PNS)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对辅助性T细胞(Th)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2014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老年UAP患者70例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常规治疗组和PNS组各35例,另以30例老年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男/女为21/14,年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西妥昔单抗联合三维适形放疗在中晚期食管癌患者中的疗效及对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新生血管指标水平、生存情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106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的病历资料后,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接受三维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含西罗莫司的四联免疫抑制剂方案对肾移植术后患者肾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在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接受肾移植手术患者11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药物治疗方案分为A组(66例)和B组(49例)。A组男29例、女37例,年龄(47.6±14.3)岁,采用三联免疫抑制治疗;B...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艾司氯胺酮麻醉诱导对血流动力学、腰椎手术术后拔管期的影响,探讨艾司氯胺酮麻醉诱导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解放军第970医院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腰椎手术的患者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标准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艾司氯胺酮组(E组)和芬太尼组(F组),各30例。E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58.0±7.5)岁;F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57.4±7.2)岁。麻醉诱导时,所有患者均静脉注射依托咪酯0.3 mg/kg、苯磺酸顺阿曲库铵0.3 mg/kg,E组伍用艾司氯胺酮0.5 mg/kg,F组伍用芬太尼5 μg/kg行麻醉诱导气管插管。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气管插管前即刻(T1)、插管完成后1 min(T2)、5 min(T3)心率(heart rate,HR)和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等血流动力学变化、术后拔管时间、术后准确活动双下肢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 两组患者T0时HR、MA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T1时MAP较T0时均显著降低[E组(90.5±7.9)mmHg(1 mmHg=0.133 kPa)比(99.6±8.2)mmHg、F组(89.0±9.8)mmHg比(97.5±5.7)mmHg,均P<0.05];气管插管后,E组患者MAP快速回升,T2[(101.4±10.9)mmHg]、T3[(99.5±7.3)mmHg]时点同T0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F组患者T2[(91.5±6.9)mmHg]、T3[(92.1±7.9)mmHg]时同T0时比较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麻醉诱导后,F组患者HR波动较为明显,T1时[(61.4±7.5)次/min]较T0时[(67.7±10.7)次/min]显著降低,插管后T3时[(73.1±10.1)次/min]较T0时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E组患者各时点HR均无显著变化(均P>0.05)。E组患者术后拔管时间及拔管后准确活动双下肢时间均显著低于F组[(10.3±0.8)min比(13.5±1.5)min、(7.9±2.3)min比(9.1±2.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E组患者苏醒期躁动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F组[3.33%(1/30)比20.00%(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司氯胺酮麻醉诱导有利于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及术后认知功能恢复,降低苏醒期躁动等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马镫型多功能腿架联合斜侧卧截石位在双镜联合下处理肾输尿管结石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广东省人民医院行一体化斜侧卧位经皮肾镜碎石联合输尿管镜碎石患者65例,其中按摆放体位的不同器械分别设定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1例。对照组男20例、女14例,年龄(54.62±10.31)岁,采取常...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电磁式及液电式冲击波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情况,以求为肩周炎的治疗寻找一种安全、有效且患者依从性高的治疗方案。方法 选取于2016年6月至2020年6月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科门诊或者住院接受肩周炎相关治疗的患者88例(女性患者49例、男性患者39例,年龄45~75岁),简单随机均分成采用电磁式冲击波源(研究组)及液电式冲击波源(对照组)进行治疗,每周治疗1次,共3次,并均辅予常规功能康复。评定并记录治疗前及治疗1、2、3周后的疼痛及肩关节活动度评分。计量资料组内治疗前后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比较,组间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比较,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心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3周后的疼痛和肩关节活动度评分分别为(2.11±0.25)分、(0.89±0.43)分和(2.54±1.02)分、(1.02±0.8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3、0.007)。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3周后的疼痛和肩关节活动度评分分别为(2.03±0.29)分、(0.90±0.35)分和(2.55±1.15)分、(1.01±0.7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14)。研究组和对照组组间在治疗过程中的3个时间点(治疗1、2、3周后),其组间的疼痛评分和肩关节活动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电磁式和液电式冲击波在治疗肩周炎方面有相同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但电磁式冲击波的磁场及能量输出稳定且不产生电火花及噪声,因此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苏宁  夏薇  王维  何燕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22,28(13):1854-1858
目的 探讨不同子宫内膜准备方案对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高风险患者全胚冷冻后首次冻融胚胎移植(FET)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因OHSS高风险行全胚冷冻患者共226名。根据内膜准备方案不同分为自然周期(NC)组74名,年龄(30.65±4.80)岁,激素替代周期(HRT)组108名,年龄(29.79±4.41)岁,降调节激素替代周期(GnRHa+HRT)组44名,年龄(30.03±4.56)岁。比较3组患者年龄、不孕年限、体质量指数(BMI)、基础性激素、抗苗勒管激素(AMH)、平均移植胚胎数、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异位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多胎妊娠率,采用方差分析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3组患者年龄、不孕年限、BMI、基础性激素、AMH、平均移植胚胎数、胚胎种植率等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HRT组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为(9.80±1.61)mm,明显低于NC组[(11.07±1.71)mm]和GnRHa+HRT组[(10.23±1.6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509,P=0.001),NC组和GnRHa+HRT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RT组囊胚所占比例为47.22%(51/108),明显高于NC组的32.43%(24/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C组和GnRHa+HRT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异位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多胎妊娠率比较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OHSS高风险患者FET采用3种内膜准备方案的临床妊娠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建议医生根据不孕症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个体化方案以获得理想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TCRP)联合亮丙瑞林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对患者性激素水平及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8月在蒙阴县人民医院治疗的28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120例)和观察组(160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6~55(40.12±4.18)岁,病程4~...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标准大骨瓣减压术+额颞叶部分切除术治疗双侧瞳孔散大脑疝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8月至2021年8月罗定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双侧瞳孔散大脑疝患者60例(包括重型颅脑外伤、脑出血等患者),并经头颅CT和/或MRI确诊,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36.64±5.89)岁]和观察组[男21例,女9例,年龄(36.85±5.79)岁],各30例。对照组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术中做额颞叶部分切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72 5,P>0.05);治疗后7、14、28 d时,观察组GC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3.925 1、5.823 4、7.601 7,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Barthel指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71 8,P>0.05);治疗后7、14、28d时,观察组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5.824 6、13.716 9、15.082 6,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28 1,P>0.05),治疗后28 d时,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t=14.309 5,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28/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22/30)(χ2=4.320 0,P<0.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2/3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3%(10/30)(χ2=6.666 7,P<0.05),而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3.33%(7/30)比6.67%(2/30),χ2=3.268 0,P<0.05]。结论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额颞叶部分切除术治疗双侧瞳孔散大脑疝患者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及患者生存率,且大大改善患者GCS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有效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基层医院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