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对广州市黄埔区≥40岁常住居民进行筛查,了解脑卒中危险因素暴露情况,识别脑卒中高危人群,为脑卒中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9年6—12月采取方便抽样方法抽取广州市黄埔区5个街道,对符合要求的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利用心血管病综合危险度简易评估工具,计算识别出的脑卒中高危人群缺血性心脑血管病事件10年发病绝对危险。结果 共有效调查802人,其中男性371人,女性431人。年龄为40~92岁,平均(55.20±11.10)岁;多为已婚,占比90.15%,受教育程度分布均衡,职业占比最高的是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48.88%)。筛查出脑卒中高危人群195例(检出率24.31%),男性检出率(34.50%)高于女性(15.55%)(P<0.01)。高危人群缺血性心脑血管病事件10年发病绝对危险为4.76%。195例脑卒中高危人群中,暴露率最高的前5项危险因素是高血压(76.92%)、血脂异常(64.10%)、缺乏运动(61.54%)、吸烟(43.08%)、糖尿病(33.33%)。结论 广州市黄埔区≥40岁常住居民脑卒中高危人群检出率较高,应普及筛查工作,并通过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等综合干预措施,降低脑卒中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郝爱丽  董斌  崔薇 《华南预防医学》2021,47(10):1319-1321
目的 研究分析大连地区≥ 40岁人群心血管疾病发病及影响因素。方法 以2019年10月至2020年9月大连市某医院参加健康体检的≥ 40岁者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血生化指标检测,根据《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2017)》对该人群心血管疾病10年发病风险进行评估,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心血管疾病高危情况进行描述,并采用单、多因素方法分析心血管疾病高危影响因素。结果 纳入研究2 580名≥ 40岁大连市健康体检者,评估结果显示极高危者145例,高危464例,中危913人,低危1 058人,分别占5.62%、17.98%、35.39%、41.01%,极高危和高危发生率为23.6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 24.0(OR=7.199)、腹型肥胖(OR=7.622)、经常吸烟(OR=2.368)、糖尿病(OR=7.584)、高血脂(OR=7.308)、高Hcy(OR=5.366)及心血管疾病家族史(OR=6.462)是大连市≥ 40岁体检人群心血管疾病高危的危险因素,运动锻炼充足(OR=0.451)是该人群心血管疾病高危的保护因素。结论 大连地区40岁及以上中老年人群心血管疾病高危发生率较高,且其危险因素涉及个人基本情况、生活运动习惯及疾病情况,应重视对上述因素的干预与防控。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初步确定宁夏回族自治区人群心血管疾病高危率,了解高危类型及聚集情况,分析相关危险因素,为宁夏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早诊早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 选择8个县、区开展筛查。对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测量和实验室检查。计数资料用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共调查65249人,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占比18.85%(12298例)。男性高危率(20.21%)高于女性(17.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9.97,P <0.05)。回族高危率(18.40%)低于汉族(19.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03,P>0.05)。城乡(χ2=55.73)、教育程度(χ2=200.27)、职业(χ2=232.01)、家庭年收入(χ2=152.36)、婚姻状况(χ2=70.49)、BMI(χ2=1412.11)、吸烟(χ2=12.51)和饮酒(χ2=19.02)等因素的心血管疾病高危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高型是心血管病高危的主要类型,为12.73%(8309例)。随着年龄、BMI值的增加,成为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的风险性越大;吸烟、饮酒、不在婚、文盲及小学文化、从事行政及专业技术人员均为心血管病高危因素,呈现正相关性;而女性是其保护因素,呈现负相关性。结论 宁夏回族自治区心血管病高危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血压高型是其主要高危类型。建议重点关注低学历、低收入、农村和高龄人群。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北京市朝阳区职业人群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聚集性特征,从职业角度探索心血管疾病的高风险人群。方法 以2020年北京市朝阳区成人慢性病及行为危险因素监测数据为基础,以30~60岁职业人群为研究对象,描述各类职业人群7种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流行水平和聚集特征,采用Poisson回归模型分析职业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数量的关系。结果 有效样本4 986人。农业生产人员的高血压(59.11%)、糖尿病(29.61%)、血脂异常(48.22%)、超重肥胖(76.61%)、饮酒(47.24%)标化患病率均高于其他职业人群。农业生产人员(RR=1.120,95%CI:1.033~1.214)和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RR=1.099,95%CI:1.028~1.175)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性均高于管理及专业技术人员,而服务业人员(RR=0.941,95%CI:0.906~0.979)则低于管理及专业技术人员。结论 职业会造成人群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聚集性差异,应特别关注农业生产人群多重危险因素的预防。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40岁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CA)患病现状,并探讨CA影响因素。方法 以西安市某医院2018年5月至2019年4月进行健康体检的≥40岁人群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检资料收集及颈动脉超声检查,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该人群CA检出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CA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获得有效体检者1 897人,年龄40~76岁,平均(56.39±8.34)岁,男性997人,占52.56%,女性900人,占47.44%。共630例被诊断为CA,总体检出率33.2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年龄(OR=3.569)、糖尿病(OR=2.115)、高血压(OR=1.713)、饮酒(OR=2.656)、超重或肥胖(OR=2.018)和缺乏锻炼(OR=1.874)是≥40岁西安市体检者CA检出的影响因素。结论 西安市≥40岁体检健康人群CA患病率相对较高,受到多种并发症和生活习惯影响,应加强对≥40岁体检人群的健康宣教。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北京市石景山区40~79岁居民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检出情况及高危特征,为防治心血管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21年3—7月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随机抽取北京市石景山区3个社区,对抽中社区的所有40~79岁常住居民进行调查,内容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血生化指标检测,按照《中国心血管病风险评估和管理指南》中相关标准对居民进行高危人群判定,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居民心血管病高危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获得有效人数4172人,男性2168人,女性2004人,以60~69岁居民所占比例最高(38.11%)。筛查出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429例,检出率为10.28%。男性高危率(13.19%)高于女性(7.14%),年龄越大、BMI≥28.0 kg/m^(2)、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健康行为越差的居民高危率越高。429例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中,血压高型高危186例(43.36%),血脂异常型高危141例(32.87%),心血管病史型高危93例(21.68%),患病风险≥20%型高危125例(29.14%);1种高危344例(80.19%),2种高危54例(12.59%),3种高危31例(7.23%)。性别、年龄、BMI、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健康行为情况不同的石景山区居民心血管疾病高危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北京市石景山区40~79岁居民心血管疾病高危检出率较高。性别、年龄、BMI、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健康行为的检出率存在显著相关性,且高危型分布情况不同,应针对具体情况加强高危筛查与预防干预,降低心血管病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健康体检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发病率,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心血管疾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择本科2013年5月由某事业单位组织的21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调查对象;自行设计问卷对其进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发病率及生活习惯与疾病认知情况调查。结果 210例体检者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发病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高血压(46.67%)、肥胖(45.24%)、高血脂(32.86%)、高血糖(18.10%);体检者对生活习惯及疾病知识不了解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戒烟限酒(64.76%)、健康膳食(62.38%)、自我锻炼(61.43%)、心血管病知识(53.81%)。结论不良生活习惯是体检者发生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重要原因,护理人员应加强健康教育,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并提高其疾病认知水平与自我保健能力,以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从而保障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掌握江西省脑卒中高危人群及其危险因素流行现状。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40岁及以上常住居民33 044人,通过询问调查、身体测量、实验室检测等方式收集信息。结果 江西省40岁及以上常住居民脑卒中高危人群检出率20.46%(标化率18.85%),城市高于乡镇(20.86% vs 19.96%,Wald χ2 = 8.160);男性高于女性(26.58% vs 16.23%,Wald χ2 = 475.506);随着年龄增加而上升(χ2趋势 = 415.703);在不同婚烟状态、文化程度、职业和人均收入间均存在差异。高危人群危险因素暴露率前五位依次为高血压(81.14%)、血脂异常(70.07%)、缺乏运动(43.89%)、吸烟(33.40%)和脑卒中家族史(31.89%);男性较女性吸烟暴露率高,而女性高血压、糖尿病、房颤或瓣膜性心脏病、肥胖、缺乏运动、既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等检出率则高于男性;城市高危人群中血脂异常、糖尿病、房颤或瓣膜性心脏病、肥胖等暴露率较乡镇高;而吸烟、缺乏运动则乡镇高于城市。结论 江西省40岁及以上常住居民脑卒中高危人群比重大、危险因素暴露水平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郑州市健康体检者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特征,为心血管疾病防治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以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在郑州市某医院进行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基本信息及体检相关结果,按《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和综合干预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和《中国心血管病风险评估和管理指南》中心血管疾病高危判定标准对心...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山中青年僧尼人群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流行现状及特点。方法对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山僧尼人群进行常规体格检查和心血管疾病相关实验室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次实际调查僧尼679人,应答率为84.98%(679/799),排除60岁以上(62名)僧尼以及个别缺失的资料,最终纳入581名中青年僧尼为本研究实际研究对象,男性448名,平均年龄为(37.5±9.5)岁,女性133名,平均年龄为(34.3±9.0)岁。男性血压水平、体质指数(BMI)、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空腹血糖水平明显高于女性(P<0.05或<0.01),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低于女性(P<0.01)。男性高血压、高TC血症、高TG血症、糖尿病、肥胖患病率分别为24.33%、12.28%、25.22%、3.79%、20.09%,女性分别为11.32%、3.76%、9.77%、0.75%、9.77%。随着年龄的升高,高血压、高TC血症、高TG血症、糖尿病(男性)、超重(女性)、肥胖(女性)及超重+肥胖患病率均呈显著增加趋势。不论男性女性人群,低TC发生情况有随年龄增长而降低的趋势。结论普陀山中青年僧尼人群中,主要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男性高于女性,且随年龄增加,危险因素水平呈上升趋势。应对这类人群开展更为有针对性的危险因素干预和管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江苏省心血管病(CVD)高危人群检出类型和聚集情况以及相关影响因素,为CVD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纳入筛查的120 211名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生化检测收集相关资料信息。统计学分析采用 χ 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研究对象CVD高危检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西藏地区城乡居民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西藏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2016年5月-2019年10月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西藏7个项目市(区)抽取41 476名35~75岁城乡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测量和实验室检测。 结果  在符合条件的41 476名城乡居民中筛出高危者9 185人,高危率为22.15%,其中有1个危险因素者7 882人(85.81%),2个危险因素者1 457人(15.86%),≥3个危险因素146人(1.59%)。心血管病史型检出率为0.89%,血压高型检出率为18.62%,血脂异常型检出率为3.74%,WHO评估10年患病风险≥20%的检出率为2.17%。≥40岁、职业为农民和居住在农村的居民更易成为心血管病高危人群(均有P<0.05),女性和婚姻状况为在婚的西藏城乡居民更不易成为心血管病高危人群。 结论  西藏35~75岁心血管病高危人群中男性高危率高于女性,高危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升高,西藏城乡居民心血管病高危因素以血压高为主,男性、非在婚、年龄较大者、农民等是该地区心血管病综合防治的关键人群。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吉林省居民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流行病学特征,对心血管病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全省心血管病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本研究于2017―2018年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定吉林省6个项目地区,以社区或村为单位开展筛查。心血管病相关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回归方法采用进入法,效应值用OR值及其95% CI值来表示。 结果  2017―2018年吉林省心血管病高危检出率为24.3%,标化后高危检出率为21.6%。其中,城市居民较农村居民具有较高的心血管病高危检出风险(OR=1.16, 95% CI:1.029~1.306, P=0.015);55~岁年龄组高危检出风险是35~岁年龄组的3.237倍(95% CI: 2.760~3.797, P < 0.001);高中和中专、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者更易成为心血管病高危人群(OR=1.499, 95% CI:1.283~1.753, P < 0.001; OR=1.539, 95% CI:1.240~1.910, P < 0.001);职业为行政人员者较农民更不易发展为心血管病高危人群(OR=0.656, 95% CI:0.502~0.858, P=0.002);10 000~、25 000~元家庭年收入水平者较 < 10 000元收入水平者易成为心血管病的高危人群;吸烟者、饮酒者心血管病高危检出风险是非吸烟者、非饮酒者的1.822、1.303倍(OR=1.822, 95% CI:1.617~2.053, P < 0.001; OR=1.303, 95% CI:1.090~1.559, P=0.004);随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分级指数升高,心血管病的高危检出风险随之升高。 结论  应重点关注城市居民、高年龄组、文化程度较高者、中低等水平收入者、吸烟者、饮酒者、超重者、肥胖者,应重点加强对心血管病的一级预防及二级预防,降低心血管病发病率和所带来的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青岛市≥40岁吸烟人群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病现状,并分析COPD发病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2021年8—12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有吸烟习惯居民的家庭户中年龄≥40岁的吸烟者作为调查对象开展问卷调查、体格检查以及肺功能检查,分析吸烟人群中COPD患病现状,并对COPD发生相关影响因素开展研究。结果 共纳入吸烟者1 516人,男性占81.06%,吸烟包年≥21者占70.25%,吸烟年数≥31年者占71.17%;发生COPD 297例,发生率为19.59%。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3.706)、50~59岁(OR=1.567)、60~69岁(OR=2.585)、≥70岁(OR=4.926)、城镇居民(OR=1.568)、BMI<18.5(OR=3.848)、被动吸烟(OR=2.516)、吸烟包年11~20(OR=1.903)、吸烟包年21~30(OR=2.472)、吸烟包年≥31(OR=3.792)、吸烟年数31~40(OR=2.400)、吸烟年数≥41(OR=4.227)为吸烟人群COPD发生的危险因素。趋势χ2分析显示:随着吸烟包年、吸烟年数不断增加,吸烟者COPD发生率逐渐升高(均P<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COPD病情程度与吸烟包年、吸烟年数呈显著正相关,COPD病情程度会随着吸烟包年、吸烟年数增加而不断加深(均P<0.01)。结论 青岛市≥40岁吸烟人群以男性为主,COPD发生率较高。男性、高龄、城镇居民、低BMI、被动吸烟为吸烟者COPD发生的危险因素,吸烟包年与吸烟年数越高可增加COPD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河南省中牟县35~75岁居民心血管病高危情况及影响因素,为防治心血管病提供借鉴资料。方法 以国家心血管病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为依托,将2016年1—12月河南省中牟县辖区内心血管病项目初筛数据中35~75岁居民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血生化指标检测,根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并应用China-PAR风险评估模型进行心血管病风险评估,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该人群心血管病高危现状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心血管高危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对2 104名35~75岁居民进行研究,男性1 122人,女性982人;年龄35~75岁,平均(59.3±6.4)岁;BMI 17.1~27.4 kg/m2 ,平均(22.6±3.1)kg/m2。检出心血管病高危228例,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检出率为10.84%。其中血压高型高危所占比例最高(36.84%),其次为心血管病史型高危(26.32%)、患病风险≥20%型高危(20.18%)、血脂异常型高危(16.6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2.499)、年龄越大(OR=2.795)、BMI≥24.0 kg/m2OR=2.255)、居住地为农村(OR=2.044)、学历为初中及以下和高中或中专(OR=1.866、1.383)、饮酒超量(OR=1.994)、体育锻炼1~2次/周、≥3次/周(OR=0.581、0.489)是35~75岁居民心血管病高危的影响因素。结论 河南省中牟县35~75岁居民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检出率较高,其受到性别、年龄、BMI、居住地、学历、职业、饮酒、体育锻炼多种因素影响,需针对具有以上影响因素的人群加强宣教工作并重点筛查,做好心血管病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降低心血管病危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湖南省35~75岁居民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流行病学特征,为心血管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湖南省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数据分析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流行病学特征,通过拟合多变量混合效应模型来评估个体特征与心血管病高危风险之间的关联。结果  共纳入99 001名调查对象,平均年龄(56.6±9.7)岁,62.2%为女性。心血管病高危人群占比12.1%,高危人群中有96.4%患有高血压。生活在农村(r=0.036)、民族为汉族(r=0.012)、饮酒(r=0.041)、超重(r=0.110)和肥胖(r=0.086)都与心血管病高危风险呈正相关,而高学历(r=-0.040)、高家庭收入(r=-0.032)和已婚(r=-0.027)与心血管病高危风险呈负相关(均有P < 0.001)。结论  湖南省筛查出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的比例较高,应重点针对其采取健康教育和综合干预措施,以减少全省居民心血管病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四川省不同地域居民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主要危险因素的分布及高危类型聚集情况。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四川省10个县(区),于2015—2019年开展CVD高危人群筛查,共29 300名35~75岁常住居民纳入本次研究。采用多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对四川省不同地域CVD高危类型聚集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本调查人群中共检出CVD高危人群29 300例,标化检出率为17.64%,其中男性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文化程度为高中教育及以上、家庭年收入≥5万元标化检出率较高,高危人群检出率川西地区最高,川南地区最低;标化检出率随年龄增长呈递增趋势。高危人群平均年龄(58.45±12.47)岁,分地域的基本特征、自报疾病史、危险因素情况及健康测量指标均有统计学差异(均有P<0.001)。不同地域对高危类型聚集风险的影响可忽略不计;男性≥2种高危类型聚集程度高于女性(P<0.001),CVD高危类型聚集个数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城市(OR=0.770, 95% CI: 0.717~0.828, P<0.001)为2种高危类型聚集程度的保护因素;高中程度及以下(OR=1.125, 95% CI: 1.011~1.252, P=0.030)、家庭年收入<5万元(OR=1.121, 95% CI: 1.008~1.247, P=0.036)为2种高危类型聚集程度的危险因素。结论  四川省不同地域对高危类型聚集风险的影响可忽略不计,CVD高危类型聚集风险的防控应重点应关注和干预男性、高龄、文化程度高中以下、农村居民和家庭年收入<5万元人群,并针对不同地域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以取得更好的防控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吉林省中老年人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及其聚集。方法 2012年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吉林省9个市(州)共32个县(市、区)35~79岁常住居民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及体格检查,利用复杂加权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吉林省中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超重/肥胖5种主要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暴露率分别是41.3%、11.5%、42.8%、31.5%、53.5%;仅16.2%的中老年人不具有上述5种危险因素,83.8%和29.9%的中老年人分别具有≥1和≥3种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聚集。男性具有≥1、≥2和≥3种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聚集分别是女性的3.18、4.28和5.58倍;农村人群具有≥1、≥2种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聚集分别是城镇人群的1.22和1.20倍;具有≥1、≥2和≥3种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聚集的风险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大。结论 吉林省中老年人群心血管危险因素及其聚集暴露率较高,应重点关注和干预农村男性高龄群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