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131I治疗后6个月行诊断性全身显像(Dx-WBS)期间周围剂量当量率的动态变化。 方法 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1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核医学科接受131I治疗的DTC患者85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67例,年龄(43.9±12.0)岁;≥55岁患者18例、<55岁患者67例。所有患者均空腹服用131I 148 MBq(4 mCi),2 d后行 Dx-WBS。治疗后效果为极好反应者,即131I治疗后刺激状态下甲状腺球蛋白<1 μg/L(甲状腺球蛋白抗体阴性)且影像学检查结果为阴性者(阴性组)48例,生化不全反应、结构不全反应及不确定性反应者(阳性组)37例。所有患者分别于服131I后2、24、48 h时测定距体部1 m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对3个时间点的1 m处周围剂量当量率进行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并采用t检验对不同性别、年龄及治疗效果组之间1 m处周围剂量当量率进行比较。 结果 (1)服131I后2、24、48 h时距患者1 m处周围剂量当量率分别为(6.55±1.42)、(1.92±0.65)、(0.58±0.22) μSv/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07.30,P=0.000);距离患者1 m处周围剂量当量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下降。(2)不同性别组在服131I后 2、4、48 h时 1 m处周围剂量当量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年龄≥55岁组在24 h时 1 m处周围剂量当量率高于年龄<55岁组(t=2.29,P=0.02),2 h和48 h时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阴性组和阳性组1 m处周围剂量当量率在各时间点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DTC患者131I治疗后服诊断剂量131I后 48 h时1 m处周围剂量当量率均小于WS533-2017《临床核医学患者防护要求》规定的1.40 μSv/h,达到国家规定的出门旅行要求,且不会对周围人群产生辐射损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筛选有利于延长 131I有效半衰期的因素,为碳酸锂辅助放射性 131I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选择更合适的患者提供依据。 方法:该前瞻性研究收集2017年7月至2019年3月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 131I治疗前进行碳酸锂辅助治疗的61例患者[男23例,女...  相似文献   

3.
甲亢131I治疗后早发甲低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131I治疗后早发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低)的相关因素。方法:240例甲亢患者行^131I治疗,观察各影响因素并记录完整,1年内随访,对可能与早发甲低有关的多个因素用向前逐步筛选变量法行Logistic回归判别分析,对各研究指标行单因素X^2检验。结果:①多因素分析结果示患者年龄、甲状腺质量、发病情况、吸碘率曲线形态、给予患者每克甲状腺组织的^131I剂等5个因素与早发甲低发生相关;单因素分析结果示甲状腺质量、最高吸碘率、甲亢患者所服^131I剂量等3个因素与早发甲低相关。②经检验,Logistic回归方程有统计学意义。③对研究对象行Logistic回归判别即回代检验,早发甲低发生与不发生的准确性分别为64.08%、78.83%,总准确性为72.50%。结论:分类估算和调整给药剂量是治愈甲亢、降低早发甲低发生率的关键;加强随访和必要时补充甲状腺激素是减少早发甲低发展成永久性甲低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131I治疗甲亢后致甲减的研究变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回顾性分析半个多世纪以来已发表的^131I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的随访资料,旨在探讨^131I治疗甲亢后甲减的发生率、影响甲减的相关因素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131I固定剂量法和计算剂量法治疗甲亢的近期疗效。方法 148例甲亢患者随机分配为固定剂量组和计算剂量组,131I治疗后6个月随访,检测患者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和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评价131I治疗效果。结果 131I治疗后6个月固定剂量组、计算剂量组甲减发生率分别为31.1%、28.4%,统计学差异无意义(χ2=0.742,P=0.528),总治愈率分别为93.3%、85.2%,统计学差异无意义(χ2=0.958,P=0.403)。不同治疗结果(甲亢、甲状腺功能正常和甲减)之间甲状腺质量的统计学差异有意义(F=13.639,P=0.000),患者年龄、24h甲状腺吸碘率(RAIU)统计学差异无意义(F=1.374,P=0.241;F=2.534,P=0.137)。结论 131I固定剂量法简化治疗步骤,节约治疗费用,是值得提倡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131I治疗甲亢后致甲减的研究变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回顾性分析半个多世纪以来已发表的131I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的随访资料,旨在探讨131I治疗甲亢后甲减的发生率、影响甲减的相关因素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131I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131I治疗剂量的确定受甲状腺吸碘率、有效半衰期、甲状腺质量、抗甲状腺药物等众多因素影响,131I治疗的预后情况是这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131I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后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是最重要的并发症,它制约着^131I治疗甲亢的广泛应用。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情况分析每一个病例的差异,运用现有的手段进行综合处理,包括^131I治疗前的病例选择,敏感性估计,联合用药和治疗后的监测复查.早发甲减的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9.
甲状腺摄131I率试验通常需要在24h内多次检查才能得出试验结果,这给患者带来不便,也增加了检测的工作量。本研究以2h、4h或2h、6h时的摄131I率推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者24h时的摄131I率,并对推算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甲状腺摄131I率试验通常需要在24 h内多次检查才能得出试验结果,这给患者带来不便,也增加了检测的工作量。本研究以2 h、4 h或2 h、6 h时的摄131I率推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者24 h时的摄131I率,并对推算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术后患者体内放射性总活度的变化及其代谢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至2022年4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核医学科接受131I治疗的218例DTC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服用131I的剂量分为低剂量组(≤3.7 GBq)171例和高剂量组(>3.7 GBq)47例,使用全身动态辐射监测系统在服用131I后24、48及72 h测定体内131I残留活度并探讨其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 服用131I后低剂量组24、48及72 h的体内131I残留活度均明显低于高剂量组(t=-7.46、-3.31、-2.01,P<0.05);低剂量组24、48 h出院达标率明显高于高剂量组(21.0%vs. 4.3%、98.2%vs. 89.4%,χ2=7.23、5.91,P<0.05),且所有患者在72 h均可达出院标准。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24及48 h体内131I残留活度与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基础代谢率(basal metabolism rate,BMR)及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有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低剂量组24 h时年龄越大、BMR越高、TSH水平越高,体内131I残留活度越大,48 h时BMI越大、TSH越高,体内131I残留活度越大;高剂量组24 h时年龄越大、BMR越高,体内131I残留活度越大。患者体内131I残留活度达到400 MBq的时间以24、36 h来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以24 h为分界时,TSH水平越低,体内131I残留活度越低;以36 h为分界时,年龄越小、TSH水平越低、131I治疗剂量越小,体内131I残留活度越低。结论 年龄、BMI、BMR及TSH水平是131I治疗DTC术后患者体内放射性总活度的影响因素,联合上述指标进行辐射剂量评估可为调整患者住院时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Graves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合并贫血患者的临床特征并评价 131I治疗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 131I治疗的164例[男性32例、女性132例,年龄(45.47±13.44)岁]Graves甲亢患...  相似文献   

13.
^131I治疗Graves病甲亢后早发甲低影响因素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中华核医学杂志》2001,21(4):238-239
目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唾液腺功能受损是头颈部肿瘤患者放化疗中常见的不良反应,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治疗效果产生严重影响,唾液腺功能受损发生率随着头颈部疾病发病率的增高而增高,亟需明确的防治手段。目前已有大量国内外研究结果揭示了唾液腺功能放射性损伤的部分机理并提供了一些防治措施予以临床参考。笔者重点综述由131I治疗引起的唾液腺功能损伤的机制、症状、诊断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术后首次行131I清甲治疗疗效的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22年3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行DTC全切或近全切术后首次行131I 治疗的15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51例、女性108例,年龄24~78(46.5±11.9)岁。将患者按首次行131I治疗的剂量(2.96 GBq、3.70 GBq和5.55~7.40 GBq)分为3组进行研究。按清甲成功的判断标准,即131I 治疗后(4±1)个月131I诊断性全身显像示甲状腺床无放射性浓聚,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方式、131I治疗前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水平及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131I治疗距离手术的时间、131I治疗剂量对清甲效果的影响。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结果 159例DTC患者首次行131I清甲的成功率为70.4%(112/159)。2.96 GBq组的首次131I清甲成功率为58.3%(21/36),3.70 GBq组为69.2%(63/91),5.55~7.40 GBq组为87.5%(28/32),3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71,P<0.05) 。手术方式为全切的DTC患者的清甲成功率为74.2%(95/128),高于近全切患者的54.8%(17/31),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2,P<0.05)。治疗前TSH水平≥30 mU/L患者清甲成功率为73.9%(99/134),高于治疗前TSH水平<30 mU/L患者的52.0%(13/25),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44,P<0.05)。患者在性别、年龄、131I治疗前血清Tg水平以及131I治疗距离手术的时间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311~3.073,均P>0.05)。 结论 131I治疗剂量、手术方式、131I治疗前TSH水平是影响DTC全切或近全切患者清甲成功率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甲状腺吸收剂量131I各组为25,59、92Gy;132I各组为7、14,29Gy。结果表明,各剂量组甲状腺滤泡长,宽乘积与对照组相比,除不给MTU的25Gy组(A1)外,其他各组均随吸收剂量增加而相应减少(P<0.01,P<0.001)。甲状腺重量/体重与吸收剂量呈幂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131I 治疗后唾液腺损伤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7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行131I治疗的107例DT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5例、女性72例,年龄(42.8±1.0)岁。比较唾液腺损伤患者与唾液腺正常患者年龄、身体质量指数、收缩压、舒张压、原发肿瘤的组织病理学分型及分期、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是否并发糖尿病、131I治疗前促甲状腺素(TSH)水平、停用左甲状腺素钠片(L-T4)时间、131I治疗剂量、131I全身显像(WBS)等临床资料的差异。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期望频数<5时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唾液腺损伤的相关因素。 结果 107例DTC患者中,37例患者发生唾液腺损伤,唾液腺损伤的发生率为34.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唾液腺损伤患者的年龄、收缩压大于唾液腺正常患者[(45.84±2.10)岁 对(41.11±0.97)岁,(127.59±3.10) mm Hg对(119.86±1.84) mm Hg],唾液腺损伤患者131I治疗前TSH水平低于唾液腺正常患者[(99.82±8.46) mIU/L对(122.59±4.03) mIU/L],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457、5.210、6.288,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131I治疗前TSH水平、收缩压是唾液腺功能损伤的非独立危险因素(OR=1.017、0.989、1.023,均P>0.05)。 结论 年龄较大、131I治疗前TSH水平较低及收缩压较高是DTC患者行131I 治疗出现唾液腺损伤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 131I治疗Graves甲亢患者的甲状腺功能的变化特点及其治疗前抗体水平与临床疗效的关系。 方法:前瞻性分析2016年3月至5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首次行 131I治疗的80例Graves甲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0例、女性60例,年龄19~70 (40.5±12...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能谱CT成像对Graves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患者骨量评估的价值,以及131I治疗对Graves甲亢患者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6月至10月期间在我科接受131I治疗的68例Graves甲亢患者[(男性13例、女性55例,年龄(40.6±10.7)岁],治疗前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定腰椎骨密度(BMD),能谱CT测定第3腰椎钙(水)密度,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及线性回归探讨二者的相关性。治疗后半年随访评价疗效,复查腰椎能谱CT,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131I治疗前后骨量变化。结果DXA的测定结果显示,68例Graves甲亢患者中有21例伴有骨量减少(30.9%),7例伴有骨质疏松(10.3%)。骨量正常组患者的第3腰椎钙(水)密度为(64.33±14.65)g/cm3,骨量减少组为(48.29±4.45)g/cm3,而骨质疏松组为(41.65±1.21)g/cm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811,P < 0.001)。骨量正常组患者的第3腰椎BMD为(1.252±0.305)g/cm2,骨量减少组为(1.103±0.254)g/cm2,而骨质疏松组为(0.539±0.066)g/cm2,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968,P < 0.001)。Graves甲亢患者的第3腰椎钙(水)密度与DXA测定的腰椎BMD呈高度正相关(r=0.794,假设检验水准α=0.01,t=10.605,P < 0.001)。由线性回归分析得到线性回归方程:第3腰椎钙(水)密度=24.485+34.529腰椎BMD。治疗后半年随访发现,甲亢治愈组患者131I治疗后腰椎钙(水)密度较治疗前增加,骨量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6,P < 0.001);而甲亢未愈组患者较治疗前变化不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29,P=0.062)。结论能谱CT测得的腰椎钙(水)密度可用于评估Graves甲亢患者的骨量。患者经131I治疗后,骨量可随着甲亢的有效缓解而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