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徐彤 《河北医药》2014,(6):959-960
患者,女,40岁,查体发现肝占位5 d入院。超声提示肝脏右叶强回声光团,边界清楚,范围约13.3 cm ×9.8 cm,考虑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CT 结果提示:肝右叶内较大不均匀脂性低密度团块,边界较清楚,病变内有不均匀稍高密度网纹状结构;增强后肝右叶病变脂性部分无明显强化,病变内稍高密度网纹状结构有略不均匀强化,最大直径13.9 cm ×8.4 cm,考虑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AMI )可能性大(图1、2)。肿瘤标记物:AFP,CA19-9,CA72-4,CEA 均在正常范围内。患者于入院后5d接受手术治疗,术中发现肿瘤大小直径约15 cm,质软,无明显包膜,部分突出肝表面,边界较清楚(图3)。遂术中决定行肝脏部分切除术,距离肿瘤边界约1 cm打开肝包膜,将肿瘤及部分正常肝组织一并切除。术后病理检查:符合肝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巨检:肿块大小15 cm ×12 cm ×8 cm,质软,切面呈均匀黄色,含有血管成分。镜检:镜下多见条索状的上皮样细胞,其间散在脂肪细胞区域和部分血管成分,大部分血管呈薄壁血窦状,少数呈厚壁血管。免疫组化:S-100(+), Actin (+), CD34(+),HMB45(+),CD68(+),EMA(-)(图4、5)。患者术后恢复良好,于术后第9天顺利出院。  相似文献   

2.
李德昌  岳颖  任力 《中国医药》2012,7(5):598-600
目的 探讨肾恶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MRAML)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组化特点及鉴别诊断,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对1例MRAML患者的肿瘤组织进行组织学观察,免疫组化染色,并复习文献.结果 巨检:肿瘤大,灰黄色,质软,边界欠清,伴显著出血坏死.镜检:肿瘤组织示上皮样细胞、平滑肌样细胞以不同比例出现,可见厚壁血管,核分裂象明显,并可见病理性核分裂象及灶状坏死区域.肿瘤细胞特征性表达抗黑素瘤特异性单抗、黑色素-A、兔抗人波形蛋白、肌动蛋白,不表达广谱细胞角蛋白、鼠抗人上皮膜抗原、S-100;Ki67增殖指数<10%.诊断为(肝脏、右肾后)恶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结论 MRAMC相当罕见,无特异的临床表现,需要根据其组织学及免疫组化特点做出正确诊断.上皮样RAML生物学行为难以预料,患者术后须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3.
李慧芳  巢云鹏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4):3689-3690
目的:探讨胰腺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AML)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复习1例胰腺EAML的临床、影像学资料,并进行组织病理、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及相关文献的复习.结果:切片镜下,肿瘤细胞为上皮样或梭形,胞浆丰富,透明或颗粒状,嗜酸性,呈片状或巢状分布,围绕间质中丰富的薄壁窦性血管形成器官样结构,可见少量厚壁血管,部分区域脂肪组织散在分布,背景中可见大量炎细胞浸润.免疫表型:肿瘤细胞HMB45阳性、Vimentin阳性,SMA及CD68散在阳性,CD34血管阳性,CD117、Desmin、S-100、CgA及AE1/AE3均阴性.结论:胰腺EAML是一种少见的间叶性肿瘤,容易误诊,需于胰腺内分泌肿瘤、副节瘤等肿瘤相鉴别,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是诊断及鉴别诊断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4.
张文  徐利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8):1196-1197
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pitheliolid agiomyolipomaEAML)亦称单形性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monotypic epitheliolid agiomyolipoma,MEAML)[1]和不典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typical angiomyolipoma,AAML)[2]。WHO(2004)泌尿系统和男性生殖器官肿瘤分类中将EAML单独分类,定义为一种具有  相似文献   

5.
6.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又名肾错构瘤,是一种少见的肾脏良性肿瘤。我们收治11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11例,男4例,女7例。年龄29~60岁,平均46.8岁。左侧7例,右侧4例。无明显症状经B超检查发现肾占位性病变4例,感患侧腰腹部胀痛不适6例,突发左侧腰腹剧痛急症手术探查发现肿瘤破裂出血1例。全组均行B超及CT检查,B超显示  相似文献   

7.
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方小三  黄强  刘臣海 《安徽医药》2010,14(4):448-448
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是一种少见的肝脏肿瘤,国内外报道不多,现对我院收治过的一例该病例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8.
封扬  夏燕  吴玲玲  王小双 《安徽医药》2022,26(7):1374-1377
目的探讨肾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EAML)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及鉴别诊断。方法对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 2017年 3月至 2020年 8月病理科诊断的 6例肾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及免疫组化研究,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6例 EAML均为女性,年龄范围 35~87岁,平均年龄 58.3岁。影像学术前 2例考虑为错构瘤, 4例为肾脏占位,肾癌待排。显微镜下肿瘤由不同比例的上皮样细胞,血管,平滑肌,脂肪组织和慢性炎细胞构成,上皮样细胞占肿瘤成分的 60%以上,部分细胞异型明显,灶区伴坏死。免疫组化梭形细胞抗体黑色素瘤( HMB-45)(5/6)、黑色素 A(Melan-A)(5/6),波形蛋白( Vimentin)(6/6)转录因子 E3(TFE-3)(1/6)S-100蛋白( S-100)、内皮细胞标志物( CD34)、共同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抗原( CD10)、细胞角蛋白(,CKpan)均( .)Ki-67增殖指,数 1%~10%。结论 EAML是具有恶性潜能的间叶性肿瘤,以增生的上皮样细胞为主,兼具 AML的三种成分。临床,易误诊,生物学行为有复发及转移倾向,需临床密切随诊。  相似文献   

9.
10.
柳兴明  林则馨 《江苏医药》1996,22(12):840-841
收集肾血管平滑肌脂瘤9例,其中行肾切除1个,肾部分切除2个,肿瘤剜除8个。认为B超,CT扫描在术前可以常规对肾血管平滑肌脂和出诊断。对肿瘤的病理生理,诊断和外科治疗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1.
王雪芬  芦小珊  王海琳 《安徽医药》2023,27(6):1204-1207
目的 总结1例无症状子宫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Coma)的相关诊疗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甘肃省人民医院妇科收治的1例输卵管妊娠合并子宫PEComa病人的临床资料,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 该例因异位妊娠入院,经彩超检查发现合并子宫前壁肿物,入院诊断:异位妊娠;子宫平滑肌瘤。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结果为子宫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术后未行进一步治疗,随访至今未见复发及转移,预后良好。结论 子宫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病例少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影像学检查容易误诊,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手术是主要治疗方式,术后严密随访是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子宫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Coma)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征、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对3例子宫 PEComa 进行临床、光镜及免疫组化的研究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子宫PEComa发病年龄从33至43岁,1例剖宫产偶然发现,2例表现为阴道异常出血,肿瘤大小从1.5cm ×1.2cm ×0.8cm至4cm ×3.5cm ×3cm。镜检:肿瘤内广泛分布分支状毛细血管网至透明变性的厚壁大血管,上皮样瘤细胞围绕血管周围呈放射状排列,未见核分裂象及坏死灶,其中1例可见脉管浸润。免疫组化:HMB-45、Melan-A、SMA、Actin及 Desmin胞浆阳性。3例均手术切除,随访5~8年不等均无复发或转移。结论子宫PEComa是具有独特的病理学特征的罕见肿瘤,免疫组化黑色素和肌源性标记物双向表达阳性有助于诊断,良性肿瘤手术切除预后好。  相似文献   

13.
子宫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临床病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星星  胡勇  徐军  王健 《安徽医药》2011,15(11):1377-1379
目的探讨子宫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 tumor,PEComa)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子宫PEComa进行组织学观察和免疫组化标记,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51岁,肿瘤位于子宫浆膜下,直径24 cm。肿瘤由圆形和多角形的上皮样细胞围血管排列,呈巢状和片状,细胞无异型,未见核分裂象,胞浆透明或淡嗜酸性。部分区域肿瘤细胞为梭形,呈束状排列。间质内可见不同程度的透明变性。免疫表型:上皮样细胞Vimentin和HMB45阳性。梭形细胞SMA、Actin(HHF35)和desmin阳性。肿瘤细胞不表达CK(AE1/AE3)、EMA、CD10、CD34、CD117和S-100。术后随访26个月未见转移和复发。结论子宫PEComa是PEComa家族中的一个成员,属于恶性潜能未定的肿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奴卡菌感染的临床表现、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 报道本院2015年收治的1例皮肤奴卡菌感染,同时检索、温习了同期国内文献报道的29例,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全部30例(16例来源于中平能化医疗集团总医院检验科何理,王棪等在201 1年发表于中华医学感染学杂志的《奴卡菌感染16例诊治分析》[1],13例来源于广西人民医院检验科陈杏春等在2012年发表于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的《13例患者奴卡菌感染临床资料分析》[2])奴卡菌感染病例中,有22例肺部感染病例,均合并有基础疾病史(矽肺8例、矽肺合并COPD1例、糖尿病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5例);8例皮肤感染病例;另外还有5例合并有基础疾病(糖尿病3例、类风湿性关节炎2例),3例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病例.结论 奴卡菌感染是外源性、机会性感染.奴卡菌不仅是免疫抑制患者的条件致病菌,也可发生在有免疫力的健康患者.由于奴卡菌感染病例症状常不典型,奴卡菌病易漏诊.病理检查是确诊奴卡菌病的唯一方法.一旦确诊,应及早使用磺胺类药物或其他敏感药物治疗,而皮下软组织感染予外科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宫颈绒毛管状腺癌的临床特征、病理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确诊的宫颈绒毛管状腺癌病例资料并汇总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女,36岁,因接触性出血就诊,妇检宫颈后唇增生,质脆,易出血,辅助检查3种高危型HPV-DNA阳性,细胞学检查阴性,肿瘤标志物检查阴性,阴道镜检查考虑宫颈癌?,行筋膜外子宫切除术,术后随访1年无异常.结论 宫颈绒毛管状腺癌好发于年轻女性,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诊断依靠病理检查,采取相对保守的治疗方案,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6.
徐佳贝  皮洁  赵玉字  闫文杰  杨菁 《安徽医药》2023,27(5):1003-1006
目的 结合文献报告1例原发性阴道绒毛管状腺癌病例。方法 对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妇一科2018年11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1例原发性阴道绒毛管状腺癌进行报道并文献复习。结果 女,40岁,以同房后出血1年收入院,妇科检查及阴道镜检查示阴道壁肿物,予行阴道壁肿物活检,病理示阴道绒毛管状腺癌,FIGO分期为ⅡB期,影像学检查排除转移性肿瘤可能。免疫组化结果细胞角蛋白(CK)20(+)、CK7(+)、P16(+)、绒毛蛋白(Villin)(+)、p53(野生型)、Ki-67(+,约90%),特异AT序列结合蛋白2(SATB2)(-)。予以TC方案新辅助化疗2周期,效果可,建议病人行广泛全子宫切除术+全阴道切除术+盆腔淋巴结及腹股沟淋巴结切除术,病人拒绝,遂行盆腔外照射、腔内放疗联合组织间插值放疗,复查结果可,定期随访。结论 原发性阴道绒毛管状腺癌罕见,易于混淆,需仔细排除其他来源肿瘤转移可能,诊断的金标准是病理学检查,治疗方案应根据临床FIGO分期、肿瘤部位及病理类型合理选择,遵循个体化原则,以手术、放疗为主,化疗为辅,建议在其初次治疗后进行密切随访以获得最佳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7.
彭影  彭程  姚伶俐  蒋来  胡卫平 《安徽医药》2022,26(1):143-146
目的 探讨女性外阴颗粒细胞瘤(granular cell tumor,GCT)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妇科收治的3例女性外阴GCT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病人年龄分别为31岁、49岁、39岁,外阴包块均无症状,其中病例1为妊娠期发现外阴包块,产后无明显缩小就诊,另2例为无意中发现外阴包块且随访期间进行性增大就诊.病例1术前未行活检,因包块与周围正常组织无明显边界,同时切除包块外正常组织0.5~1.0 cm;病例2先于门诊行单纯外阴包块切除术,术后病理提示切缘阳性入院再次扩大手术范围,达原切缘外1~2 cm;病例3术前外阴活检提示GCT,行外阴包块局部扩大切除术,达病灶外1~2 cm.3例病人均顺利出院,术后分别随访20个月、14个月、2个月未复发.结论 女性外阴GCT发病率低,多无临床症状,易被忽视.虽多为良性病变,但有少数有复发或恶变可能,一旦发现外阴部包块应重视,必要时外阴活检确诊,一旦诊断,及时手术治疗,并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18.
<正>左西替利嗪(levocetirizine)是第二代抗组胺药,主要用于荨麻疹、过敏性鼻炎、湿疹、皮炎、皮肤瘙痒等。在左西替利嗪治疗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有嗜睡、口干、头痛、乏力等,一般可耐受。左西替利嗪致肝损伤的不良反应在其说明书中未记载。本文报道1例左西替利嗪相关  相似文献   

19.
<正>肺真菌感染常发生于器官移植受者、恶性肿瘤患者、恶性血液病患者等免疫功能低下者,其主要由隐球菌、念珠菌、曲霉菌等真菌侵入肺部导致。但随着城市化发展与人群流动的日益频繁,免疫健全者肺部自然感染隐球菌的可能性也大幅度提高~([1])。伏立康唑(voriconazole)是第2代三唑类广谱抗真菌药物,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真菌中由CYP450介导的14α-甾醇去甲基化,使真菌细胞膜重要成分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受阻,而产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SCNEC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108例SCNECC患者的临床资料、生存及复发情况,探讨其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随访截止时间为2021年6月30日,中位随访时间30个月(1~123个月),随访期内死亡65例。SCNECC患者3年和5年累积总生存率分别为46.5%和31.2%,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为33个月。随访期内71例患者出现复发或转移,3年和5年累积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35.3%和30.9%,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14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SCNECC患者的预后与分期、根治性手术/放疗+系统性化疗以及≥4个疗程的化疗明显相关(P<0.05),而与年龄、肿瘤大小、肿瘤成分及化疗方案无明显相关性(P>0.05)。其中,分期越早的患者预后越好;实行根治性手术/放疗+联合化疗患者的预后明显好于姑息性放疗或化疗者;化疗疗程≥4的患者预后明显较好,且当化疗疗程提高到6个疗程时,预后可进一步改善。紫杉醇+顺铂/卡铂化疗组与顺铂+依托泊苷化疗组患者的预后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 SCNECC患者预后较差,分期越早,则预后越好;早期SCNECC主要行手术+系统性化疗,晚期SCNECC以同步放化疗+系统性化疗为主;给予≥4个疗程的化疗对于患者的预后较有意义,若患者可耐受,建议给予6个疗程化疗;可考虑以紫杉醇+顺铂/卡铂方案替代顺铂+依托泊苷方案化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