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客观评价西妥昔在头颈鳞状细胞癌治疗中的作用和临床价值,明确其应用的有效性和适用范围,为临床应用提供指导。方法:按照Cochrane协作组要求,检索中国内外权威数据库中的随机对照试验,按照系统评价要求进行Meta分析。主要提取指标为总体生存时间(OS)、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总体反应率(ORR)。次要提取指标为严重不良反应,包括3~4级的黏膜炎、皮肤反应、吞咽困难、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低钾血症、呕吐、乏力、低镁血症、呼吸困难和脓毒症等。结果采用危险比(RR)、比值比(OR)、平均差(MD)及其95%CI。结果:最终该系统评价纳入英文文献4篇,包括局部晚期头颈鳞状细胞癌和复发转移头颈鳞状细胞癌各2篇。其中,晚期头颈鳞状细胞癌共纳入1 319例患者,2年无进展生存率和总体生存率在加用西妥昔组与未使用西妥昔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FS固定效应模型:RR=1.02,95%CI为0.92~1.12;P>0.05;OS固定效应模型:RR=1.06,95%CI为1.00~1.13,P>0.05);3~4级吞咽困难在2组中无明显差别;3~4级黏膜炎和皮肤反应在使用西妥昔组明显高于未使用西妥昔组。复发和转移头颈鳞状细胞癌共纳入559例患者,使用西妥昔组OS、PFS和ORR均优于未使用西妥昔组(OS固定效应模型:MD=2.41,95%CI为0.96~3.86,P<0.01;PFS固定效应模型:MD=2.06,95%CI为1.34~2.77,P<0.01;ORR:OR=2.38,95%CI为1.60~3.54,P<0.01)。而1年生存率未显示明显提高(OR=1.39,95%CI为0.98~1.97,P>0.05)。各种不良反应中,总体不良反应率使用西妥昔组较未使用西妥昔组升高;使用西妥昔组皮肤反应和厌食发生率高于未使用西妥昔组,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结论:在局部晚期头颈鳞状细胞癌中,使用西妥昔不能提高2年无进展生存率和总体生存率,而皮肤反应和黏膜炎发生率高;在复发转移头颈鳞状细胞癌中,使用西妥昔可以延长OS、PFS,提高ORR,使用西妥昔增加了总体不良反应、皮肤反应和厌食的发生率。该研究结论基于有限的RCT研究文献,有关西妥昔在头颈鳞状细胞癌治疗中作用的最终结论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术前外周血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对喉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58例行初次手术治疗的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前的FIB,绘制诊断总体生存期(OS)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最佳截断值,从而分为低危组和高危组;并采用卡方检验、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Cox风险比例模型多因素分析FIB以及其他临床病理参数与喉癌患者总体生存期的关系。结果 FIB诊断喉癌患者OS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7。较高纤维蛋白原水平(>3.12 g/L)与肿瘤分期、甲状软骨板侵袭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FIB、分型、分期、病理分化程度、甲状软骨板累及、淋巴结转移、年龄与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OS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FIB、分期与年龄是影响喉鳞状细胞癌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外周血高FIB水平的喉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后OS较短,该指标可作为评估喉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系统评价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与喉咽鳞状细胞癌的相关性并探索该疾病预后的潜在指标。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0-11-30。由2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Stata15.1及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从GEO数据库获取HPV相关头颈癌的芯片数据进行差异基因分析,并对这些基因进行功能注释。利用GEPIA数据库得到生存相关的关键 基因。结果 共纳入11篇文献,包含喉咽鳞状细胞癌患者1245例,合并后HPV总阳性率为12%(95%CI : 6%~19%)。亚组分析结果,国内喉咽鳞状细胞癌患者HPV阳性率为19%(95%CI : 12%~26%),较国外患者HPV阳性率为10%(95%CI : 2%~18%)高(P <0.05);不同检测技术,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原位杂交(ISH)的HPV阳性率为18%,较单纯ISH及PCR检测HPV阳性率高(P <0.05);男女喉咽鳞状细胞癌患者HPV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 >0.05);合并预后HR=0.33(95%CI : 0.14~0.79)(P<0.05)。对HPV阴性及阳性的头颈癌患者差异基因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表明,这些差异基因与多种重要通路有关。GEPIA对Top10显著差异基因进行生存分析得到关键基因ZNF541、WNK3、TCP11及CCNA1。结论 国内喉咽鳞状细胞癌患者HPV阳性率高于国外,PCR+ISH组的HPV阳性率较PCR与ISH组阳性率高,HPV阳性患者预后好于HPV阴性患者。生存相关基因可与HPV共同参与头颈癌的预后评价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使用Meta分析的方法,比较手术综合疗法[surgery plus radio(chemo)therapy,SRT]与非手术综合疗法(non-surgery chemoradiotherapy,CRT)在治疗晚期下咽癌患者中的远期疗效及喉功能保存率。方法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公开发表的关于手术综合疗法与非手术综合疗法治疗晚期下咽癌病例对照研究的文献。检索语言限定为中文和英文,时间段为1990年至2018年,通过制定的纳入与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严格筛选,提取本研究所需要的数据,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整体文献质量相对较高,未提示明显发表偏倚。共1994例受试者,其中SRT组720例,CRT组1274例。SRT组与CRT组的平均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2.9%与4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14,95%CI:0.62~2.06,P=0.68)。SRT组的平均5年总生存率(OR=1.42,95%CI:1.10~1.84,P<0.01)、5年局部无复发生存率(OR=1.68,95%CI:1.11~2.55,P=0.01)及5年局部控制率(OR=2.17,95%CI:1.52~3.12,P<0.01)分别为46.4%、47.4%及71.2%均高于CRT组(分别为37.9%、32.0%及52.2%),平均喉功能保存率为19.8%低于CRT组的8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03,95%CI:0.01~0.07,P<0.01)。结论本研究发现SRT远期疗效更好,CRT的喉功能保存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与声门型喉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115例有明确病理诊断的声门型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通过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确定术前外周血NLR及PLR预测术后生存的最佳截点,以此将患者分为低NLR和高NLR组以及低PLR和高PLR组,分析NLR及PLR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评估术前外周血NLR及PLR对患者术后生存的影响。结果 115例患者中获得随访107例,失访8例,随访率为93.0%。随访患者中27例死于喉鳞状细胞癌,80例生存。根据ROC曲线计算出PLR、NLR的临界值分别为139.79和2.83。107例声门型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74.8%,其中低PLR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82.7%;高PLR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5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低NLR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81.8%;高NLR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5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单因素分析显示,声门型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预后与患者的T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NLR水平和PLR水平有关(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PLR水平以及NLR水平为影响声门型喉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均<0.05)。结论 PLR和NLR可能是影响声门型喉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诱导化疗筛选的综合治疗对于中晚期下咽癌患者生存率、喉功能保留的意义。方法:前瞻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符合入组标准的中晚期下咽癌的患者,均接受2~3周期TPF方案(紫杉醇+顺铂+5氟尿嘧啶)诱导化疗,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患者接受根治性放疗,本研究初步将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影像学评估肿瘤体积缩小达到70%及以上称大PR,行同期放化疗,小于此标准PR患者称小PR。(CR+大PR)组为TPF诱导化疗有效组,未达CR及大PR患者行根治性手术治疗,即为TPF诱导化疗无效组,术后视情况接受辅助放疗。研究终点为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喉器官功能保全生存时间(larynx dysfunction-free survival,LDFS)。χ^2检验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Cox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者进一步行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本研究最终共纳入260例患者,随访时间为24.7(5~83)个月,诱导化疗有效组和诱导化疗无效组患者的3年和5年生存率为46.0%、32.6%;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41.0%、26.6%;喉器官功能保全生存率分别为37.9%、24.8%。诱导化疗疗效差、N分期高、Ki-67免疫组化强阳性是预后不良因素(P值均<0.001)。临床分期越高,诱导化疗疗效越差(P=0.015)。大、小PR患者间OS及P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对于中晚期下咽癌患者进行TPF诱导化疗筛选综合治疗,可在获得较高生存率情况下尽可能保留患者有效喉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对鼻咽癌(NPC)调强放疗患者的预后价值。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2年6月至2014年1月期间就诊的120例调强放疗鼻咽癌患者的一般临床信息及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计数和生存资料。选择相关性分析、K-M生存分析和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NLR、PLR与患者总生存时间(OS)、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无远处转移生存时间(DMFS)、局部无复发生存时间(LRF)的关系。 结果 患者5年OS、PFS、LRF和DFS分别为86.8%、78.3%、94.2%和85.3%,NLR与T期、N期、肿瘤期相关,PLR与T期、肿瘤期相关。NLR是OS、PFS、DMF的独立预后指标。 结论 NLR是调强放疗鼻咽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气管切开是否影响喉癌并发喉梗阻患者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和无病生存率(disease free survival,DFS),并探索潜在的原因。方法 本研究纳入2005年1月~2010年12月共695例T3~T4级喉癌患者,喉梗阻需先行气管切开再予喉癌根治性治疗。回顾性分析临床和随访数据,倾向性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去除混杂偏移因素,按照1∶1选择气管切开组(简称气切组)患者和对照组。Logistic模型分析与喉梗阻气管切开相关的变量,Cox模型分析影响喉癌OS和DFS的变量。结果 本组男性674例(97.0%),女性21例(3.0%),平均年龄60.9岁。142例(20.4%)患者因喉梗阻行气管切开,T3级气管切开比例为12.9%,低于T4级的45.1%。PSM校正数据后,气切组5年、10年的OS分别为47.5%和36.4%,5年、10年的DFS分别为43.4%和34.4%。对照组5年、10年的OS分别为59.7%和45.8%,5年、10年的DFS分别为52.4%和42.6%。气切组OS和DFS较对照组降低。气切组肿瘤直径和肿瘤面积大于对照组(直径:3.6 cm vs 2.8 cm;面积:10.4 cm2 vs 6.9 cm2)。较晚T分级、较大肿瘤直径和肿瘤面积三个变量和喉梗阻存在相关性,是需要气管切开的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发现喉梗阻行气管切开是影响OS的因素,但多因素分析无统计学意义,此外局部区域复发、T分级、肿瘤直径、肿瘤面积四个变量均是影响喉癌患者OS和DF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因喉梗阻行气管切开的喉癌患者生存率下降,较晚的T分级与较大的实体肿瘤均和喉梗阻相关,是影响生存率的危险因素,而气管切开仅作为解除喉梗阻的治疗方案,不是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喉鳞状细胞癌中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蛋白表达与肿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60例喉鳞状细胞癌组织及21例正常喉黏膜上皮组织中PDCD4和Ki-67的表达,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以细胞增殖指数(PI)和细胞凋亡指数(AI)表示增殖与凋亡。结果: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DCD4蛋白阳性表达率低于癌旁正常喉黏膜组织(P<0.01),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DCD4蛋白阳性表达和喉鳞状细胞癌临床分型(肿瘤部位)、TNM分期无关,与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喉鳞状细胞癌组织细胞PI明显高于癌旁正常喉黏膜组织(P<0.01),细胞PI与喉鳞状细胞癌临床分型(肿瘤部位)、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无关,与TNM分期有关(P<0.05);喉鳞状细胞癌组织细胞AI明显高于癌旁正常喉黏膜组织(P<0.01),细胞AI与喉鳞状细胞癌临床分型(肿瘤部位)、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无关,与病理分级有关(P<0.01);喉鳞状细胞癌PDCD4阳性表达的细胞PI低于阴性组(P<0.05),细胞AI高于阴性组(P<0.05)。结论:PDCD4在喉鳞状细胞癌中低表达,可能与喉鳞状细胞癌细胞的增殖和凋亡均有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术前外周血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衍生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dNLR)对喉鳞状细胞癌患者复发的影响和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采用Meta分析方法综合评价喉癌患者治疗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s-to-lymphocytes ratio,NLR)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中公开发表治疗前NLR与喉癌预后相关性的研究,检索时限从建库开始至2021年2月20日。制定严格的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和数据提取,随后行Meta分析。结果  共计纳入14篇文献,包括3544名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NLR水平低的患者有较高的5年总生存率[HR=2.23,95%CI =1.74~2.89,P<0.05]和5年无进展存活率[HR=2.49,95%CI =1.89~3.29,P<0.05]。且随截断值的增高,喉癌患者预后明显降低。结论 高水平NLR与喉癌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其可以作为一种简便有效的喉癌早期预后的关键性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术前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 ratio,PLR)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在预测喉癌恶性肿瘤程度的价值并构建列线图模型进行验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2年6月在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接受喉部手术的339例患者临床、组织病理学和实验室资料,分为喉部良性病变组(n=113)、喉部癌前病变组(n=105)和喉恶性肿瘤(n=121)组,研究三组患者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喉部恶性病变的相关影响因素,采用R软件构建预测喉癌恶性肿瘤进展风险的列线图模型并进行内部验证。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吸烟、高PLR及高NLR与喉部病变程度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吸烟、高PLR及高NLR是喉部恶性病变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列线图模型C-index=0.809,95%CI=0.733、0.885,P<0.05,该列线图模型具有很强的预测能力。结论术前NLR、PLR、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是影响喉部恶性病变的因素,其中NLR高水平、PLR高水平在用于构建预测喉恶性肿瘤进展的列线图模型上准确性较强,有效的运用此模型可助于临床医师通过预测喉恶性肿瘤趋势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用于早期筛查和疾病诊断的个性化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Meta分析客观评价诱导化疗联合同步放化疗与单纯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头颈鳞状细胞癌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等数据库中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17年2月,选择治疗组为诱导化疗联合同步放化疗,对照组为单纯同步放化疗。主要提取指标为总生存期(OS)、无进展生存期(PFS)、总体反应率(ORR)等,次要提取指标为3~4级不良反应,如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口腔黏膜炎、皮肤反应、恶心及呕吐和吞咽困难等。结果使用Cochrane 协作组提供的RevMan5.3 软件和Stata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6篇随机对照研究,其中英文5篇,中文1篇,共计1141例患者,诱导化疗联合同步放化疗组659例,同步放化疗组48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肿瘤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进展(SD)、疾病进展(PD)、ORR及OS、PFS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对于3~4级不良反应,诱导化疗联合同步放化疗组较同步放化疗组有较明显的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及口腔炎/口腔黏膜炎发生率(OR=6.99,95%CI :2.43~20.12;OR=1.92,95%CI :1.43~2.58),其他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率两组未见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 目前对于局部晚期头颈鳞癌患者,诱导化疗联合同步放化疗较单纯同步放化疗,并不能有效提高患者总体反应率,不能有效延长总体生存时间及无进展生存时间;并且其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及口腔炎/口腔黏膜炎发生率增加,其他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率两组未见显著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p16基因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PCNA)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抑癌基因p16蛋白及PCNA在40例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并与癌旁组织和正常喉组织对比,结合喉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在喉鳞状细胞癌中p16阳性率(50.0%)明显低于癌旁组织(76.0%)和正常组织(100.0%,P<0.05);Ⅰ、Ⅱ期喉癌中p16阳性率明显高于Ⅲ、Ⅳ期。喉鳞状细胞癌中PCNA阳性率为55.0%,明显高于癌旁组织(32.0%)和正常组织(10.0%,P<0.05);Ⅰ、Ⅱ期喉鳞状细胞癌中PCNA表达明显低于Ⅲ、Ⅳ期(P<0.05)。p16阳性与阴性患者生存期≥5年的比率分别为66.7%和33.3%,P<0.05;PCNA阳性与阴性患者生存期≥5年的比率分别为37.5%和62.5%,P<0.05。结论p16和PCNA分别是喉鳞状细胞癌进展及预后判断的独立指标;p16和PCNA联合检测对喉鳞状细胞癌的预后评估可能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FoxM1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9例喉鳞状细胞癌组织、89例癌旁组织及20例喉乳头状瘤组织中FoxM1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喉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20例喉鳞状细胞癌、20例喉乳头状瘤组织以及20例癌旁组织中FoxM1mRNA表达情况。结果:FoxM1mRNA和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在喉鳞状细胞癌、喉乳头状瘤及癌旁组织中逐渐降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oxM1蛋白的表达随组织分化程度增高而降低(P<0.05);随T分期增高而增加(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随临床分期的增加而表达增加(P<0.05)。FoxM1表达率与患者年龄、性别、癌原发部位无相关性(P>0.05)。结论:FoxM1蛋白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表达的上调可能与喉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及浸润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DK4、p16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0例喉鳞状细胞癌组织和20例癌旁组织中CDK4和p16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二者分别与喉鳞状细胞癌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的关系。结果:在喉鳞状细胞癌中CDK4、p16的表达率分别为63.3%、46.7%,在癌旁组织中CDK4、p16的表达率分别为25%、90%。CDK4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5),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p16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低于癌旁组织(P<0.05),与病理分级有相关性(P<0.05),与临床分期无显著相关性(P>0.05);CDK4与p16的表达呈负相关(rs=-0.786,P<0.05)。结论:p16的低表达和CDK4的高表达可能在喉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且p16的低表达可能作为判断肿瘤恶性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Galectin-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及其在肿瘤分化,生长及转移中的相关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免疫印记法分别对29例喉鳞状细胞癌、18例喉良性病变组织中Galectin-3和VEGF蛋白表达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Galectin-3(89.7%)和VEGF(86.2%)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的阳性表达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喉高分化鳞状细胞癌组织中Galectin-3的表达与低分化鳞状细胞癌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凡,Galectin-3与VEGF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423,P<0.05).结论: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Galectin-3和VEGF的高表达可能对肿瘤的组织分化和转移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喉鳞状细胞癌早期诊断、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54例喉鳞状细胞癌患者血清VEGF和HGF水平在术前及术后1、3、7、14 d的变化,并测定30例声带息肉组及35例对照组血清VEGF和HGF水平.结果:①声带息肉组和对照组血清中都有微量的VEGF和HGF,喉癌组术前血清VEGF和HGF水平均显著高于声带息肉组和对照组(P<0.01),声带息肉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喉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前血清VEGF和HGF水平与其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而与肿瘤部位、年龄和性别无关(P>0.05);③喉鳞状细胞癌患者血清VEGF与HGF呈显著正相关(r=0.7667,P<0.01);④喉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后血清HGF含量明显升高,术后3 d达高峰,术后7、14 d逐渐下降并且明显低于术前水平;VEGF水平术后逐渐下降.结论:VEGF和HGF在喉鳞状细胞癌的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与喉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和发展有关,血清VEGF和HGF水平增高在喉鳞状细胞癌中预示了一种更具有侵袭性的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19.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7,14(12):731-748,F0003
A阿癌奥阿司匹林赖氨匹林减轻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术后吞咽痛(王晓林,李小葵,张炳熙,等)(8):495-496癌喉癌MMP-2和TIMP-2表达与瘤内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李平栋,于振坤,黄志刚,等)(9):514-518喉全切除术后咽瘘相关因素的Meta分析(韦正波,谢莹,许坚,等)(10):563-566鼻咽部泡状核细胞癌误诊为扁桃体周脓肿1例(阮洋,祝威,付涛,等)(11):689-690癌,鳞状细胞白细胞介素18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王文忠,詹晓东,孙敬武,等)(1):041-043晚期喉咽癌围手术期放疗及喉功能保留(王晓雷,屠规益,徐震纲,等)(2):071-073胶体组织间注射治疗晚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N0期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LNM)的危险因素,为高危PTMC患者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清扫术(PCND)提供依据。方法检索2018年10月以前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以及万方、VIP、CNKI数据库中收录的关于PTMC颈部CLNM危险因素的文献,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评价文献质量后采用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利用固定/随机效应模型计算各变量比值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95%CI),采用Egger检验评估文献的发表偏倚。结果最终纳入文献26篇,共11619例患者,发生CLNM者3955例(34.04%)。Meta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1.85,95%CI=1.68-2.05,P=0.000)、年龄<45岁(OR=1.52,95%CI=1.33-1.72,P=0.000)、肿瘤直径>5 mm(OR=1.99,95%CI=1.81-2.19,P=0.000)、双侧(OR=1.49,95%CI=1.14-1.94,P=0.003)、多灶(OR=1.84,95%CI=1.61-2.09,P=0.000)、腺外侵犯(OR=2.43,95%CI=2.01-2.93,P=0.000)及BRAFV600E突变(OR=1.84,95%CI=1.26-2.68,P=0.002)是cN0期PTMC患者CLNM的危险因素;桥本氏甲状腺炎(OR=0.94,95%CI=0.77-1.15,P=0.53)与cN0期PTMC患者CLNM无明显相关。结论男性、年龄<45岁、肿瘤直径>5 mm、双侧、多灶性、腺外侵犯及BRAFV600E突变是CLNM的危险因素,具有相关危险因素的cN0期PTMC患者应积极行PCN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