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畸牙移动是在机械应力作用下多种因子介导的牙周组织改建。随着现代试验技术的发展,研究者们开始在分子和基因水平研究正畸牙移动的生物学特征。在各种参与牙周组织改建的细胞因子中,生长因子是重要的调节因子之一。了解其在正畸牙移动过程中对牙周组织改建的具体作用机制,有助于正畸医师更好地理解正畸牙移动的生物学行为,指导其在正畸临床上的应用。本文就正畸牙移动的生物学基础、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的变化、生长因子在牙周组织改建中的作用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灌服蛇床子素对大鼠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改建的影响。方法 72只8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3组,高浓度(40 mg/kg)、低浓度(20 mg/kg)蛇床子素组和对照组。建立大鼠正畸牙移动模型,分别灌服蛇床子素溶液和等量溶剂,加力7、14、21、28 d后分批处死,获取包含上颌磨牙的上颌骨,测量第一磨牙近中移动距离。分别采用H-E、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观察牙周组织变化及对破骨细胞进行计数,采用SPSS 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加力后7、14、21、28 d,上颌第一磨牙近中移动距离逐渐增大。加力第7天,低浓度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其余各时间点实验组牙移动距离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高浓度组与低浓度组之间也有显著差异(P<0.05)。组织学观察可见,张力侧成骨细胞出现,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压力侧破骨细胞计数于加力第7天达到高峰,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高浓度组较低浓度组多,且有显著差异(P<0.05);加力第14天,3组均减少,实验组仍较对照组多,有显著差异(P<0.05),高、低浓度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21 d和28 d时继续减少,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灌服蛇床子素能加快正畸牙移动,在早期阶段增加牙周组织中破骨细胞数量,加快牙周组织改建,其作用受剂量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炎性牙周组织对正畸牙齿移动中牙周骨组织改建的影响。方法 建立牙周病动物模型,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牙移动组和牙刷炎牙移动组,近中移动大鼠上颌第一磨牙,比较两组大鼠的牙移动距离,并通过HE染色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既定时间内,牙周炎组牙移动距离大于正常牙移动组;牙周炎牙移动组压力侧破骨现象明显增加,牙周及根尖创伤也更大,张力侧成骨活动减弱并滞后。结论 进行正畸治疗一定要重视局部牙周组织的健康,对牙周炎患者应行彻底的牙周治疗和维护,并适当延长复诊周期。  相似文献   

4.
正畸牙齿移动中牙周组织改建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畸牙移动中,牙周组织的改建对于正畸力的传导、牙齿在骨组织中移动及固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正畸力作用下牙周膜的合成与降解、成纤维细胞的多种功能,牙槽骨的细胞连接、影响骨代谢的生长因子,牙骨质抗吸收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术。  相似文献   

5.
饮食性低锌对大鼠正畸牙牙周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饮食性低锌对大鼠正畸牙周组织改建的影响。方法 6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低锌饮食组和正常匹配喂养组喂养28天后,施力50g,观察施力后牙周组织变化及相应的牙齿移动距离,同时检测两组动物的血清锌含量及碱性磷酸酶活性。结果 低锌组动物血清锌含量及碱性磷酸酶活性降低,牙移动速度减慢,牙周组织破坏严重,根吸收明显。结论 饮食性低锌对大鼠正畸牙周组织的改建有破坏作用,减慢牙齿移动速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低能量激光及其他干预措施下大鼠牙移动后复发曲线,探讨低能量激光在正畸保持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建立第一磨牙近中移动模型。4组分别进行以下处理:不施加任何措施、照射低能量激光、固定保持、固定保持加照射低能量激光,隔日进行3-shape三维扫描测量建立复发曲线,并对4组曲线进行重叠和描述性分析。结果: 低能量激光组大鼠磨牙移动复发率显著高于基线组,固定保持加低能量激光组复发率显著低于保持组(P<0.01)。与保持组相比,固定保持加低能量激光组复发周期明显缩短。结论: 大鼠磨牙主动矫治结束后,应用保持装置固定牙齿的位置并加以低能量激光照射,能够缩短保持期,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7.
8.
兔正畸牙周组织血管改建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用CD34抗原标记法定性及定量研究兔实验性牙齿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的血管改建规律。方法  35只大耳白兔随机分为 7组 ,即正常组及加力 1、3、5、7、14、2 1天组 ,每组 5只。麻醉下于上颌第一磨牙至相应切牙间拴结不锈钢螺簧 ,施力 80 g左右。对组织学标本进行CD34(血管内皮细胞标记物 )免疫组化染色 ,光镜下观察兔牙周组织血管改建的变化。应用图像分析系统测定牙周组织微血管密度 (MVD)与微血管面积 (MVA)。结果 图像分析结果显示 ,压力区与张力区MVD的时间变化规律基本一致 ,峰值均出现于加力 7天组 ,分别为 13.0 3± 8.6 0个 /mm2 与 13.5 8± 8.2 9个 /mm2 ;压力区与张力区MVA的时间变化规律亦基本相似 ,峰值均出现于加力第7天 ,分别为 2 4 2 6 .6 3± 6 4 0 .2 0 μm2 与 2 2 17.5 3± 4 4 3.0 4 μm2 。结论 在兔实验性牙齿移动过程中 ,压力区与张力区牙周组织血管改建的时间变化规律基本一致 ,血管新生的峰值均出现于加力第 7天。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2S)对大鼠正畸牙牙周组织改建的影响,并与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对比,初步探讨其在改建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利用45只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建立正畸牙移动模型,动物随机分为三组:阴性对照组(A组)局部注射无菌磷酸缓冲盐溶液(phosphate-buffered saline,PBS);实验组(B组)局部注射40 mg/ml DL-炔丙基甘氨酸(DL-propargylglycine,PPG);阳性对照组(C组)注射相同浓度NG-硝基精氨酸甲酯(NG-Nitro-L-arginineMethylEster,L-NAME).于加力第7,14,21天分批处死大鼠,制作切片.应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 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染色计数破骨细胞数,链霉亲和素-生物素复合物(strept avidin-biotin complex,SABC)染色检测胱硫醚-γ-裂解酶(eystathionine γ-lyase,CSE)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s,iNOS)阳性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结果 加力第7天,B组破骨细胞数明显少于其余两组(P<0.01),CSE表达量在C组中最高.加力14,21天B组破骨细胞数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A、C两组则呈递减趋势;CSE和iNOS表达量均逐渐减少,但21天时CSE基本呈阴性表达,而iNOS表达量仍较高(P<0.01).结论 应用40 mg/ml PPG可减少正畸牙早期H2S的生成,抑制破骨细胞募集;在正畸牙移动牙周组织改建过程中,NO/iNOS与H2 S/CSE体系间可能存在负性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牙移动生物学机理的研究是口腔正畸学的重要基础研究之一。本文综述了几年在机械力信号传递方面的进展,对机械力施加于移动牙上,牙周围组织中的生物活性大分子的产生,及些信息分子如何进行跨膜信息传递,导致细胞的形态及物质代谢的改变了初步的阐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SD大鼠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内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的表达,探讨OPN在正畸牙齿移动过程及成骨方面的作用和机制。方法:选用6~8周龄雄性SD大鼠40只,以左侧上颌第一磨牙为实验组,右侧上颌第一磨牙不加力为对照组,通过自制的加力装置牵引移动大鼠的磨牙,分别在加力后8h、24h、3d、7d处死实验动物,即刻取上颌骨制备组织标本,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SD大鼠牙周组织中OPN的表达。结果:实验组大鼠牙周膜中张力侧OPN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3d、7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正畸治疗牙齿移动过程中,OPN参与牙周组织的改建并与新骨的形成相关。  相似文献   

12.
Objectives:To evaluate the longitudinal changes in periodontal ligament (PDL) stiffness during orthodontic tooth movement using the Advanced System for Implant Stability Testing (ASIST).Materials and Methods:ASIST measurements of maxillary canines that were actively retracted into an extraction space were collected approximately once per month for 12 adolescent female patients. The ASIST Stability Coefficient (ASC) values, which are directly related to PDL stiffness, were determined for each visit to examine longitudinal changes for individual canines as they were exposed to different forces (approximately 80 and 150 g) during retraction.Results:The pattern of longitudinal changes in ASC was similar for both canines (regardless of the two force levels applied) in individual patients and across patients. All patients showed some decrease in ASC, with an average maximum reduction in stiffness of 73.4 ± 7.7%. Some recovery was observed for most patients; however, none of the patients had the PDL stiffness return to the pre-treatment value at the final measurement appointment which was some time close after space closure was completed. On average, the ASC value at the final measured visit was 48.1 ± 12.2% of the initial value. No measurements are available after removal of orthodontic appliances and during retention.Conclusions:The ASIST was able to detect changes in PDL stiffness during orthodontic treatment, providing some insight into the mechanical changes that occur at the tooth root interface.  相似文献   

13.
14.
15.
正畸牙齿移动牙周膜血管变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定性和定量的方法研究正畸牙齿移动牙周膜 (PDL)血管变化的规律。方法 :2 1只大耳白兔随机分成 7组。光镜下观察兔正畸牙PDL血管的形态和分布特征。应用血管灌注和图像分析方法研究PDL血管密度和面积的变化。结果 :压力侧和张力侧PDL血管变化规律不同。经图像分析压力侧PDL血管密度和面积高峰值在受力后第 7天出现 ,分别为 2 7个 /mm2 和 710 2 1.0 0 μm2 ,张力侧高峰值出现在受力后的第 14天 ,分别为 2 8个 /mm2 和 91339.44 μm2 。结论 :在正畸力作用下 ,牙齿压力侧和张力侧PDL血管发生一系列变化 ,变化规律与牙周组织骨改建周期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